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没等这风潮过去,云子桐就到了可以上学的年纪,第一世的云子桐不是学神,但好歹也是个小学霸,虽然中间隔了二十来年,但怎么说也是可以轻松碾压周围一票人的,由此开启了跟一般学生有所不同的校园生活。
时代所限,老百姓的生活条件都不太好,家里孩子又多,很多家庭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上学,这就涉及到选择的问题,即使明面上规定男女有一样的受教育权,但由于华国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这时候能上学的大多是男孩子,女孩子能上学不是家里条件好,就是在家里受宠爱。
一开学,因为长得甜美可爱,穿着整齐干净没有补丁,在一群脏兮兮的小不点儿中格外的引人瞩目,除了极个别嫉妒心强的女孩子,云子桐普遍受到喜爱,尤其是男孩子,虽然还小,可追求美好的事物是人本能的追求。
再加上有两个是学校风云人物的哥哥一起上下学,云子桐入学的生活可谓顺风顺水,刚开始,平时除了上课时间,基本周围都围满了小孩子请她一起玩游戏,不过她可受不了像其他真正的孩子那样过家家,玩泥巴,丢沙包,总是不着痕迹地拒绝,渐渐的邀请的孩子就少了,她的耳根子也清净了不少,千万不要小看小孩子的你言我语,一群孩子杂乱的说话声全加起来也许会比一百只鸭子的叫声还令人难受。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会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是一条不变的真理,即使这个学生不太活跃也不会改变既定的结果。
在一次次满分的考试成绩中,云子桐不参与其他孩子们的活动所引起的不满渐渐消散,慕强心态,孩子们都开始崇拜她,老师也很喜欢她,慢慢地校园生活就开始变得相对自由起来,只要保持好学习成绩,上课期间也可以看点手抄版的古籍,扩大自己的知识积累,杜重复学习已知知识点浪费时间。
就在云子桐的校园生活刚进入正轨的时候,在原来的世界的历史中比较动乱的时期在这个时空同样的时间段重复上演。
随着这阵风潮的袭来,云子桐明白原来轻松惬意的校园生活将一去不复返,不管是自己的穿着,言语,还是行为都要注意起来,她在看的手抄版古籍也必须转明为暗,不仅给书包上一层严密的教科书外壳,而且为了避免被人不小心看到书里的内容以此为由来高发她,她一到课间就避到去人少的角落看书,跟同学间的交流越发的少了,除了和哥哥们一起上下学,平常都是独来独往,同学们对她的行为也慢慢习以为常,因此一直没人发现她看的书并不是真正的教科书。
人老成精,云子桐从原有的记忆里得知的事情,老爷子已经从蛛丝马迹里察觉到了此次的不同寻常,因此,已经让全家人换上了打上补丁的衣服,平时都随手拿着红宝书翻阅,一切引人注目的事情全都杜绝,使一家人平稳的度过了这个时期。
在这期间,除了云家人,没有人知道云子桐把家里收藏的她感兴趣的古籍都看了一遍,扩大了自己的知识存储量。而且,她每天坚持练字,把褚遂良的楷书与前世练的簪花小楷结合起来,形成拥有自己风格的独特楷体。
第5章 下乡()
时光如白驹过隙,骄阳似火的六月,万里晴空飘着点点白云,没有一丝微风,知了在树上不知疲惫的叫唤,吵得人无端感到心烦。
这个时期的高中实行两年制,念完高二就毕业了。祁水县县中学里正在举行着可有可无的毕业典礼,因为基本没人把心思放在这个走过场的典礼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在为接下来的人生而感到烦恼。
现在是76年,知青下乡还在继续,但都已经知道下乡下乡容易回城难。不像头几批知青不知具体情况,就凭着一腔热血下到农村,最后却受不了农村生活,个个都削尖了脑袋想回城。所以都想避免下乡,有关系的找关系,没关系的最好就是顶父辈的职,有了工作就不需要下乡了。
也许是台上的老师也知道学生们心不在此,匆匆讲了几句,发了毕业证书就让大家都回去了。
“云子桐,你不下乡吧?之后去哪里工作?”一个暗地里喜欢云子桐但一直没敢表白的男同学叫住云子桐问到。这个男同学已经通过家里的关系免去了下乡的名额,认为以云子桐的家境肯定也不用下乡了。现在问清云子桐的工作地址希望能在毕业后和云子桐多多来往,把学生时代男同学公认的女神追到手。
“不,我下乡。”给予回答之后云子桐掉头就回家了,也不管男同学接下来是不是还有话说。
十五岁的云子桐因为基因好,营养也充足,已经有一米六五的身高,一头黑亮顺直的长发披在身后,五官精致,特别是一双杏眼,总是水汪汪的,看人的时候十分专注,身材凹凸有致,又因为古代的经历,气质淡雅。
在总体营养不良又小家子气的女同学中显得鹤立鸡群,对一群血气方刚的毛头小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时不时的有男同学对云子桐示好,而刚刚那个男同学就是其中之一。
可惜云子桐芯子里是个老阿姨,怎么会看得上毛头小子呢。在二哥云子杉没毕业之前,云子桐都是同二哥一起上下学,二哥对那些觊觎妹妹的野小子防范的很紧,有事都是二哥提前给处理掉了,等二哥毕业后有心无力了,就常常叮嘱妹妹,这些野小子靠不住,而且你还小,不急着处对象。
“爷爷,我回来了。”沿着青石板路回到家,云子桐就看见老爷子坐在院子里那颗有着上百年历史枝繁叶茂的银杏树下乘凉,桌上还放着一壶早上煮好的陈皮茶,十分悠闲。
老爷子见乖孙女儿回来了,脸上不自觉的就露出了微笑,眼角的细纹也加深了不少,又连忙让她坐下,喝点凉茶消消暑,外面这日头也太大了。又问起东西收拾的这么样了,要带的东西备齐了吗,不久就要下乡了,虽然下乡的地点不远,还有人照顾,但孙女儿从小就没离过家,年纪也小,还是不放心。显然,老爷子已经忘了,不说大孙子已经在这个年纪去遥远的人生地不熟的边疆当兵去了,就是二孙子也是相同的年纪下乡,却从来没关心过,还说男孩子就该去吃吃苦,锻炼锻炼。
是的,大哥云子松从小的志愿就是去当兵,在家的时候每天都锻炼身体,还从当时几年都难得回家一趟,在边防部队当营长二舅舅张拥党那里学了点拳脚功夫。因为家里要求必须高中毕业,因此等高中一毕业云子松就迫不及待的参军去了。俗话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绝大部分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吃不上饭了才去当兵,这些人能有多少文化,作为高中生的云子松想去当兵理所当然的受到热烈欢迎。
可作为娘的张翠芬当然舍不得,已经有个让人担心的二哥,还要加一个自己的儿子嘛。可母亲哪里犟得过孩子,最后只能妥协,但要求必须去他二舅舅所在的部队,也有个照应的人。而这一走到云子桐高中毕业已经七年了,中间也就回来过一次,待了没几天就又走了。
二哥云子杉也在高中毕业后就下乡了,虽然当时云父已经是县里公社的主任了,但因为红卫兵的存在,以及虎视眈眈想要上位的其他公社干事,不想让爹利用职务之便,还可能连累全家,放弃了留城的打算。好在下放到哪里还是有操作空间也不引人注意,就去了姥姥家所在的白溪村,有姥爷这个村长在,不说能多轻松,至少不会让人欺负了去。
在风声鹤唳的这几年中,云家一家子就占据一整个院子的情况令人侧目,要不是老爷子当初捐的那批财物,让云家打上了红色的印记,县委那里也是挂了名的,而且前几年云子松还去参军了,干的不错,短短几年就已经是营长了,云家早被人打成走资派家破人亡了,哪还能像现在这样不仅保住家产,全家人还毫发无损。
有了这血淋淋的例子,轮到云子桐的时候,即使云子桐知道现在已经是黎明前夕,按照历史进程,明年冬天就能迎来相隔十几年之后的再次全国高考,但还是不敢冒险,说服老爷子和爹娘,跟二哥一样,选择下乡去白溪村度过这段疯魔时期的最后时光。
。。。。。。
今天是云子桐在家的最后一天,明天就要下乡了。
晚上,云母把老爷子悄悄从黑市里买来的三斤野猪肉全做了,还掺了些娘家送的黑木耳,做了顿芳香四溢的红烧肉,还拿出之前舍不得吃的腊肉蒸了鸡蛋,闻着就直流口水,再抄了碗土豆丝,算是为云子桐践行,去了白溪村,要再想吃顿好的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饭桌上老爷子云父云母还直叨叨,让云子桐能用钱办的事就花钱,别舍不得,想吃什么想用什么那边没有,就跟让人给家里带信儿家里,让云父给送过去,有什么干不了的就让你二哥做,不然就找你姥爷舅舅帮忙,家里有时间就会去看你的,真受不了就不要硬撑,家里给运作运作回城来。
云子桐本来就是不想给家里添麻烦才决定下乡的,之后再运作回城还不不如不下乡呢。虽然前前世前世都生活条件优越没干过农活,但怎么说也经历的多,心智坚定,真要吃苦也能咬牙坚持,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广大的农村劳动人民不也一样过日子,干一段时间也就习惯了。而且离家也不远,像二哥不也时不时的回趟家来嘛。
第6章 白溪村()
第二天清晨,云家人提着大部分都是吃食的行李刚准备出门送云子桐去知青办等村里来接知青的人,就看见一个长相俊朗,人高马大,穿着白衬衫黑裤子,踩着军用跑鞋,年约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往自己赶。
“二哥,你咋这时候回来了?”原来这个年轻人是云子桐的二哥。
“二哥可是知道你今天要下乡特意向姥爷请命来接你的,顺便把其它要去往白溪村的知青也一并带回白溪村,看,我还特意穿了白衬衫,在农村干活可穿不了这个,一有动作就弄脏了。”云子杉委屈的眨眨眼看着妹妹,作为一个疼妹妹的好哥哥,这么重要的日子怎么会不来接妹妹呢。接着又对其它人说,“爷爷,爹,娘,你们不用送小妹了,我接小妹走就行了,还要去接其它人呢,我们就先走了。”主动拿过妹妹的行李,拉着云子桐的手就走了,云子桐连再见都没来得及说。
还站在原地的老爷子,云父,云母,心里的不舍之情还没说出口呢,就只见得俩孩子消失在拐角的背影。
这个时候的县城区域范围并不大,仅有1000多户人家,还没有像后世那样,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市区范围急速扩大,周边的村庄都被规划进城区范围,所以各处之间的距离并不远,云子杉带着妹妹沿着大路又拐了四个弯,很快就到了祁县的知青办。
知青办是一座五间并排的平房,平房的一侧墙面上刷着“***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而平房的前面则有一大块空地儿,空地儿上已经站满了人,都是大约十七八岁的青年,最大的也不会超过22岁。这些人或站或坐,从很远的地方背分配到祁水县这边儿来的,大多带着大包小包满满的行李,就如云子桐只带了一个大包裹一样,附近县城或者本县的基本也只带了少量的行李,这些夹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