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谷华立刻说道:“妈,蜂蜜这么稀罕的东西,留给你和孩子们喝。我们不喝。”说着就放下搪瓷杯。

    彭苗点头附和,“华哥说得对。妈,我和他喝这个干嘛?”

    自打熬过了从1959年到1961的三年大/饥荒,家里但凡多点吃的喝的,程谷华和彭苗总是能不吃就不吃的,能看着老的小的吃得开心他俩就很高兴了。

    徐阿婆笑眯了眼,“蜂蜜水能滑肠的,最近你们不是都有些便秘吗,还是喝点的好!”说完见程谷华和彭苗还是犹豫,她又说:“小霜从大眼叔那里买了老大一玻璃罐子的蜂蜜,一家人一起喝,一个月也保够。”

    程谷华夫妻俩听了后觉得有理,两人就又端起了搪瓷杯,大口大口的把水给喝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久没有喝过蜂蜜水了,喝完后两人感觉从嘴巴到喉咙都带着一股甜意,经久不散。

    拿出脚盆,彭苗一边倒两人的洗脚水,一边问正准备鸡饲料的徐阿婆,“妈,小霜是什么时候走的?”

    “4点就走了,要不可赶不上去松江县的班车。”

    彭苗皱着眉说:“让她一个小囡去赶大集买年货,我……我还是该跟着去的。”因为大眼叔的‘供应’,程家最近开销大了不少,彭苗实在是舍不得请事假——这时的国营工厂是按日记薪的,少上一天就少一天的工资,可她的心里又着实有些担心侄女。

    徐阿婆说:“没事的。这次去的人多,而且小霜说他们下午就能回来。”

    “哦。”彭苗放心了,招手让程谷华过来洗脚。

    ……

    “噗!”陶小霜正说话,突然就打了个喷嚏。

    宁鸥笑着说:“霜霜,准是有人在念叨你!”

    陶小霜拿手帕捂着口鼻,擦了擦,闷声道:“只要不是又感冒了就行。”

    和庄沙朱大友一起坐在前排的孙齐圣转头道:“你要真想不感冒,等回去后就把葛根粉给喝上。”

    “我知道了,过两天就吃好伐。”怎么算怎么缺钱,陶小霜虽然明知自己体质不好,也应该吃些迷雾镇的药材来补补身,可还是想拖一拖,先攒钱把大黄鱼买了再说。所以这时就又用上了‘过两天’的推脱*。

    孙齐圣知道她又在敷衍自己了,就打算先斩后奏:他准备瞒着陶小霜买上一些葛根粉,以后都冲好了装在水壶里,等到每天加餐时才拿出来,然后看着她喝下去。

    想到这,孙齐圣就对着有些心虚的陶小霜洒然一笑,然后转头和朱庄二人继续打起了扑克。

    陶小霜以为自己又躲过了一次,还悄悄松了口气。

    宁鸥有些奇怪的问:“葛根还能治感冒?”

    “呃……不是治疗感冒。是经常吃的话对身体好,能增强体质。”葛根确实是这个药效,只不过迷雾镇出产的更有奇效罢了。

    “哦,是这样的。那我也买一点给我外公吃好了。”宁鸥说着叹了口气。

    宁鸥外公的肺病已经确诊了,是砂肺病晚期,老人的情况已经很不妙,一直都在住院。陶小霜闻言心里一动,想了想还是没说话。她虽然有心救人,但迷雾镇的药材太招人眼了,到底要不要冒险拿出来,她得和孙齐圣好好商量才行。

    从市区去松江的汽车一天只发两班,早上5点半一班,下午3点半一班。陶小霜5人天不亮就赶到汽车站,才抢到了座位。

    汽车驶出了杨浦区,一开进郊县的范围,就在各种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簸起来。1个小时后,即使坐在窗边,又一个劲的吃酸梅,陶小霜也被颠得狠狠的晕起车了。

    她拉开窗户,把头半伸出窗,时刻准备着把自己胃里闹腾的早饭‘贡献’给祖国的大地。其余4个不晕车的坏家伙一个劲在一边瞎鼓劲,直喊:快吐!快吐!吐了就舒服了!

    陶小霜特别想吐,头也昏得难受,可酸液涌到了嗓子眼就是不往上走了。于是,等汽车到了站,5人随着其他乘客下了车,才终于脚踏实地的陶小霜眼泪都出来了。

    坐了3个小时的车,5人一下车就赶紧找地方上厕所。走了一条街都没找到公厕,5人只能借用了一个饮食店的厕所。一人花了2分钱。

    汽车站靠着松江县城外的火车站,离要去的集市大约有3里路,即使一路说话兼东张西望,又有腿还软着的陶小霜拖后腿,他们在半个小时后也赶到了目的地。。

    集市的规模并不大,也就占了一个十字路口和一条沥青马路,但却十分的热闹。只见很多衣着破旧的老乡已经随地摆上了地摊,东西少的人直接就拎着一个篮子或挎着一个包袱,往无人的地上一放就开始卖上了;东西多的人卖东西的方法则五花八门了。陶小霜先是看见一个女老乡背着半人高的大筐,正找位子,还没停下来就围上来了好几个人——原来她是卖鸡的,听她喊话还不要粮票!

    然后又看见前方停了一辆半旧的拖拉机,两人高的车斗里全是金黄的嫩玉米,很多人正围着车斗挑选大个的玉米。从衣着打扮上来看,来这集市买东西的人分为3类:附近的乡民、镇上的镇民以及和陶小霜5人一样从市区赶来的市民。

    陶小霜正看得兴致勃勃,突然一股恶臭扑面而来,她定睛一看,只见他们的左侧居然有一个镇民打扮的年轻妇女正让一个小男孩就地拉撒。那妇女颇为秀气的脸蛋整个都涨红了,嘴里直道:“求大伙让一让吧,别从这过了。我家小鬼头的肠子有病,憋不住屎尿的!”

    陶小霜5人赶紧往右边走,被这臭味一激,陶小霜感觉头又开始昏了。孙齐圣见状找了个角落,从背包里拿出5个极大的尼龙麻袋,自己拿了两个后,分了宁鸥三人一人一个,然后说:“上午我们先分头买一些自家需要的东西,下午再一起买大家伙,好不好?”

    “好。就这么办。”

    “那等会见。”

    5人约好中午的会合地点,然后就散开了。

    “看你脸都白了,干脆你找个地方休息,我们两家的东西我来买。”

    陶小霜点头后,孙齐圣就带这着她往集市的边缘走。

    正好沥青路的尽头有一颗大榕树。陶小霜远远看见一树浓绿的树叶在迎风飘舞,只觉得心旷神怡,就说:“就那里吧。”

    在大榕树下,陶小霜在地上垫了块手帕,靠着树坐了下来。孙齐圣和她说了几句后就赶回了集市。陶小霜目送孙齐圣高大俊美的身影走进人群,不觉昏昏欲睡起来。

    然后,她就睡着了。

    ……

    陶小霜睡的不沉,模模糊糊中,她听到有人在说话。

    一个女声在激动的说话:“叫叔叔……儿子听话!……”

    然后是一个孩子不断的哭声。女人越说话,那孩子就哭得越厉害。

    听了一阵后,陶小霜突然意识到自己又听了壁角,不由猛地睁开眼。她眨了眨眼睛,然后大力咳嗽了一声,“谁在说话!”

    “啊!天呀!”说话的女人尖叫一声,拉着一个哭得正打嗝的孩子从榕树后面不远处跑了过来。随着他俩的靠近,陶小霜闻到了一阵恶臭。

    原来说话的正是那对儿子有病只能随地拉撒的母子。

85|10。16|() 
那女人一跑过来就急声问道:“天呀,你一直在这?那、那你听到我和鹰儿说话了?”鹰儿应该就是那个男孩的名字。

    看她惊惶的表现,陶小霜估计自己差点又听到别人的秘密了,赶紧就正色摇头道,“刚才我睡着了,什么都没有听见。”

    “真的没听见?”那女人一脸的不相信。

    “向毛/主席发誓——我真的没听见!”话说完,实在是被这两人散发的臭味熏得不行,陶小霜赶紧捂住了鼻子。

    “那就好。”在这年头敢用主席发誓,可比用祖宗八代还毒,那女人立时就松了口气。这时被她拉着的男孩突然挣开她的手,指着自己的右前方大声喊道:“爸爸!”

    那女人立刻瞪着眼睛往前看,一看之下脸色就大变。

    男孩的右前方就是陶小霜的左后方,当陶小霜有些好奇的扭头向后看时,却没看见男孩所喊的‘爸爸’,只看见一条阴暗破旧的长巷,那长巷里还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怎么回事,人呢?陶小霜不由眯眼去打量那巷子的深处,却只看到一个模糊的男人的背影。这时很突然的,她的右脚背被人狠狠的踩了一下,“啊!”她口里呼痛赶紧回头,却只见到那母子俩突然转身就往回跑。

    无端被人踩了脚,陶小霜心里很生气,哪怕跛着脚也追了上去,准备讨个说法。不过既然是跛脚,自然是跑不快的。于是卖力的追了好一会,最后陶小霜只能看着那母子两人跑没了影。

    “真是祸从天降!”陶小霜走回大榕树时,心里这样嘀咕着。

    ……

    一行人里虽然只有宁鸥有手表,但松江县城每到正午都会有报时的钟声,所以5人准时在12点时会合了。

    5人里就属宁鸥买得最多,她的那个麻袋已经装满了大半袋;而孙齐圣因为要买两家人的东西,也买了很多。

    “我自己拿”,陶小霜从孙齐圣手里接过自家的麻袋。这时她的右脚早已不疼了,走路也不跛了,但孙齐圣却细心的发现了她右鞋上的脚印。

    “你的脚……是有人故意踩的?”那个脚印十分清晰又踩在鞋面的正中,无意踩上的可能性不大。

    陶小霜低头看了下自己的脚,然后郁闷的把刚才的遭遇说了。

    宁鸥听完气得骂道:“你这是遇上神经病了吧?这什么人呀!”

    庄沙则说:“那女的应该就是这镇上的人,我们问一问应该就能找到人的。把陶小霜的脚踩成这样,非得叫她道歉才行!”

    陶小霜想了想,摇头说:“算了,时间不够了——汽车3点就要收班,猪肉和香肠什么的还没买了,中午饭也还没吃。别找了,就当我今天倒霉吧。”说完她拉了拉孙齐圣的袖子,别看孙齐圣没说话,只怕他是在场最生气的那个人。

    朱大友道:“既然陶小霜自己都这么说了,那我们就赶紧找地方吃饭吧。我肚子都饿得打鼓了。”

    然后他们就在集市的旁边找了家面店。这面店叫红星食堂,门口的墙上就贴着菜单——它只卖3种面。一是光面(也就是阳春面):三两粮票,一毛二分一碗;二是浇头面,有两种浇头,一种是猪油雪菜浇头,一种是肉臊子浇头:都是三两粮票,一毛六分一碗。

    朱大友一看菜单上有不要肉票的臊子面,立刻就心动了。其他人也觉得可以,于是就选定了这家店。

    在这店里吃面的人不多,陶小霜等人进去后随便坐了一桌。在唯一的女服务员那里交了钱票后,他们要的碗面很快就煮好了。

    半大小子饿死老子,孙齐圣三人每人都吃了两碗面,见他们吃完还觉得不够的样子,陶小霜就借着挎包飞来了5个拳头大小的圆面包。

    “今天我们多吃一点——等会抗麻袋可是很累的。”陶小霜说着一人发了一个。

    宁鸥要的是猪油雪菜面,就用面包去蘸剩下的汤头,只咬了一口,她就赞道:“这面包看着一般,可奶油放得多又软和,很好吃的啦!霜霜,你是在哈尔滨买的?”

    这时的沪上,在市中心陕西南路的路口有一家很出名的西点面包店,叫哈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