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陶小霜恍恍惚惚的应了一声。
姑且不算前世,陶小霜这辈子活了16年。在今天前,放在床头柜深处的储蓄罐里存着的11块3毛就是她可支配的全部财产;而现在呢,一边她感觉自己的裤袋因为放着卖毛线得来的130块而沉甸甸的,另一边突然暴增10倍的财富让她又觉得走路时脚下都轻飘飘的。
“金钱的魔力简直让人脚下生风。”陶小霜不由喃喃自语。
“小霜姐,你在和我说话?”朱大顺歪着头问。
“霜霜,你都没听我说话。”宁鸥也发现陶小霜走神了。
陶小霜回过神来,忙笑着说:“对不起嘛,不小心就晃神了。你继续说,我都听着。”
宁鸥挑起眉毛,“我说什么——说你有空和孙齐圣去石料厂,却没空来我家玩。”
见她翻起前帐来,陶小霜赶紧拉住她的手一阵摇:“好宁鸥,我真的身体还没好,昨天还中暑了呢!”
“真的吗?”宁鸥有些惊讶,“电话里你哥可没说呀。”
“真的,舅舅他们厂里的窦医生还给我开了牛奶的。”
“你就是营养不良。”宁鸥寻思着等陶小霜去自己家的那一天就让妈妈炖上鸡汤。
危机解除了,陶小霜却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她停下来一跺脚,“天呀,我忘了买草籽了。”
“大顺,我们还有事,你自己回去,好不啦。”打发朱大顺回家后,陶小霜和宁鸥去了附近的小菜场。
兼卖鱼饲料的鱼摊师傅抓起簸箕抖了好几下,才总算把半死不活的面包虫凑足了半斤。
“你给三分吧,少算你一分。”见正好把簸箕都清干净了,鱼摊师傅心情还不错,就抹了1分钱。
陶小霜给了钱,把放虫子的木盒往挎包里一塞,赶紧就往外面走。出了小菜场,她立刻掏出手帕把满是汗水的脸和脖子擦了一遍。擦完手帕被汗水完全打湿。
“天呀,里面真是特别闷,热得我一脑门的汗——鸥鸥,你也快擦擦吧。”
“不用擦,我喜欢流汗。”宁鸥男孩子气十足地回道。然后她抬手看了眼手表,又说道,“霜霜,我还得去医院陪外公和妈妈吃饭,就不去你家了。”
和宁鸥在小菜场分开后,陶小霜回了同寿里。家里已经吃完午饭,外婆正在收拾屋子。陶小霜赶紧上天台去喂了鸡,然后她关上小卧室的门,擦干身上的汗,开始午睡。
一觉醒来,只觉神清气爽的陶小霜躺着伸了个懒腰。
精神头好了,手脚却似乎睡软了,陶小霜感觉浑身懒懒的,就不想起床。躺了大约十分钟,伸手摸了把脖子就沾了一手的汗,陶小霜觉得自己还是起床的好。
等到下了床,陶小霜才发现为了通风睡前被她半敞开的隔门不知何时被关上了,难怪自己闷出了一身汗。
中卧室里,采秀听到了响动,立刻放下手上的东西,跑去拉开了隔门,高兴地叫道:“小霜姐,你醒了,刚才高椿姐来过了。我怕她进去吵你,就把门给关上了。”说话时她眼睛直直的盯着陶小霜。
正穿鞋的陶小霜见她一副‘我很棒吧要表扬’的样子,就笑着说:“这午觉我睡得很踏实,多亏你关门了。”
采秀高兴地跑过来,坐在陶小霜的旁边。“姐,高椿姐已经走了,留了一封信,又是给采红姐的。”在采秀的心里,自己和小霜姐是一国的,采红姐和高椿姐则是另一国的,她这是在通报敌情呢。
陶小霜知道高椿是想把信放在邮包里顺便寄去安徽,就点点头:“刚好。我和阿婆中午时才把要寄的东西收拾好。”
“她怎么自己不去邮局寄信。还总说我懒呢,明明她自己才是懒虫……”采秀嘀咕道。
“什么她呀她的,要叫高椿姐”,陶小霜伸手轻拍了一下采秀的手背,“阿婆要是听到你这么说,可是会不高兴的。”
程家的孩子里最大的是51年出生的程迎军,他的妹妹程采红则是53年的,比陶小霜小了一岁。
也许是陶小霜在程家的‘出现’太突兀的缘故,又或许是大人们总爱拿陶小霜做批评教育时的对照组的缘故,性格十分好强的程采红对陶小霜一直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什么都要和陶小霜比一比;这样从小比到大,在大舅家离开上海前,程采红私底下和陶小霜说句话都是带着刺的。和她比起来,异母妹妹高椿的态度只能叫做闹别扭。
不过,采秀觉得采红和高椿是一国的,在陶小霜看来倒也不算错:因为自从高椿发现表姐比自己还不喜欢异父的姐姐后,就特别爱找她玩。两人就迅速就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到了如今,即使是两地相隔也阻止不了情深意长的两个表姐妹频繁通信、互通有无了。
有时候陶小霜常苦中作乐地想:自己的存在就是她俩深厚情谊的基石呀。
当然,陶小霜也不是平白受气的贱骨头,面对采红的挑衅和高椿的帮腔,她总是会笑着把话堵回去,采红倒被气得脸红耳赤的时候也不少。
不过,在大人们尤其是徐阿婆看来,这些都只是小丫头们不懂事闹闹矛盾而已,谁要是不小心被她看到或听到‘破坏团结’,一律是揪着耳朵一通教训的下场。
所以,被姐姐打了手的采秀老实了,她有些沮丧地瘪着嘴,陶小霜见状就摸摸她的头,“采秀,大家都知道你不是懒虫,所以就别在意那话了,那是你高椿姐胡乱说的。”
“真的吗?”
“真的,在同寿里,谁不知道我们家采秀是班里学习雷锋的带头人呢。”说同寿里都知道是有点夸张了,但陶小霜觉得起码同住4弄2号的几家人应该是都知道这事的。
被陶小霜的话安慰了受伤的小心灵,采秀又高兴起来。
“姐,我给你看样好东西。”
第31章 母女()
“姐,等着我哦”,采秀说着一溜烟跑到中卧室去。把自己刚到手的宝贝小心地拿在手里,她又跑回床边。坐下后,她神秘兮兮地摊开手,向陶小霜献宝道:“姐,你看——这糖纸头好看吧。”
陶小霜看见采秀的掌心上放着一张正方形的小小的半透明的玻璃纸,略有些褶皱的纸上印着一个大头娃娃抱着青葫芦坐在一片绿莹莹的荷叶上的图案。
“确实好看”,陶小霜点头同意。
“还很少见呢!上午我去张岚家玩,她爸爸从杭州给她带了1斤软糖——她爸好像一直在杭州出差,她就给了我一颗。”采秀脸上笑开了花,很得意地说:“我早知道她会分我一颗,就悄悄提前选好了图案……姐,你看,这是杭州食品厂的糖标,少见吧!”
“你的藏品里好像是没有杭州食品厂的糖纸头,”陶小霜回忆了一下。
“姐,你不懂——看这糖标、这玻璃纸、还有这图案,简直是绝了!”
她们说的糖纸头是指包裹糖果的各种包装纸。
在这年头,市面上玩具少,买得起玩具的家庭更少。小孩们吃完糖,各种彩色的糖纸也不会丢掉的,会攒起来作为自己的收藏品和玩具。
糖纸头从纸质上来说,有普通纸、油蜡纸、玻璃纸之分;从内容上来说,则要看糖标和图案:糖标就是各家食品厂在糖纸头上印上的自家的厂名;至于图案,即使是同一款的糖果,批次不同的话糖纸头的图案都可能会不一样的。所以,作为收藏品和玩具,糖纸头永远是品种繁多、花样百出的。而对于像程采秀这样的收藏糖纸头的‘行家’来说,梦寐以求的糖纸头永远少那么一张。
“这次,孙佰岁准得输给我。”每次比赛猜糖纸头前采秀都会说这话。
“可以的,这次一定是你赢”,陶小霜从来不打击友方士气。
采秀小心翼翼地把刚到手的宝贝夹在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里。在和孙佰岁比赛前,她得把糖纸上的褶皱给压平了。
陶小霜在一旁坐着,觉得胸口有些憋闷。于是就站起身,去打开中卧室和大卧室之间的隔门。门一开,陶小霜感到更憋闷了。难道是要下雨?这样想着,她干脆到二楼的楼梯口去看个究竟。
站在楼梯口,陶小霜只觉得空气里特别沉闷,明明没有风,铺满天空的鱼鳞似的乌云却在不停地翻滚。
“采秀”,陶小霜喊道:“阿婆不在家吗?”
“阿婆去查家了,查太太又犯病了。”
既然外婆去了查家,那估计一时半会是回不来了。陶小霜赶紧上了天台,她从晒杆上把自家的衣服全部撸下来,抱着大卧室。把衣服往桌上一放,她又马上返身跑回天台。
陶小霜低头绕过晒杆,跑到靠着栏杆摆放的3个鸡笼前。
4弄2号在天台上养鸡的一共有三家人,程家养了4只,王家养了3只,张家养了5只。陶小霜蹲下来查看自家的鸡笼,发现两只母鸡在抖脚,唯一的一只公鸡则奄奄的窝在鸡笼的角落里。程家养鸡也有5、6年的时间了,陶小霜一看这情形就知道这鸡笼必须得移到屋里去,要不然一场雨淋下来,这3只鸡准得病的病死的死。
陶小霜双手提起鸡笼,正往楼梯走,就听到一阵咚咚的脚步声。然后她就看见楼梯口走上来一个人——原来是张姆妈也上来了。
“小霜,你也来拎鸡笼呀。”
“恩,张妈妈,我先下去了。”
陶小霜一边小心翼翼的看着脚下,一边下了楼梯。张姆妈看着她的背影,就想到了自家的3个儿子。今天儿子们正好都在家,眼看着要下大雨了,结果老大埋头写信,老二、老三凑着一起听收音机,没一个愿意上天台搬鸡笼的;最后只有自己这当妈的来搬——吃鸡的时候谁也不少夹一筷子,这养鸡的活就没人上心。也是,有自己这老妈子给他们养着,他们还操什么心。
“毕竟是有妈当没妈的孩子,没得比……”张姆妈自言自语道。
陶小霜把鸡笼放在大卧室的角落里,站起身又去收捡堆在桌上的衣服。有几件衣服已经干了,她往床上一甩,这些得等会再来叠;她在大卧室和中卧室里拉上晒绳,把其它半干的衣服又晾起来——这种天气里半干的衣服晾在室内,不到两小时就能干。
等到陶小霜忙完,已经是下午4点半。她刚坐下来,迎国迎泰就一前一后地跑回了客堂间。
“别跑,小心弄脏衣服!”
……
当暴雨前的第一声惊雷响彻这方天地时,陶小霜正在分西瓜。家里的西瓜只剩半个,切块的话,3个小人总觉得自己的那块小,为了公平起见,陶小霜就不用刀切,她用勺子舀。
迎泰低头看了眼自己的碗,又左右瞅了瞅身边哥哥妹妹的碗,然后举起右手:“姐,我的碗里还少一勺。”
“少不了你的。”陶小霜一边说着话,一边用舀汤的大铁勺贴着西瓜皮舀了满满一勺,给他添上了。
迎泰对着她嘿嘿一笑,随即埋头开吃。
突然,一连串震耳的雷鸣声在他们耳边响起。雷声后,大雨终于哗啦啦的下起来了。
听着轰隆隆的打雷声,陶小霜知道徐阿婆暂时是回不来的。看来今天的晚饭得自己一个人做了。
这时,合着雷声,有人在门外喊道:“我们进来了!”
陶小霜应声转头,正好看见程谷霞和矮她半个头的高椿挤在一把伞下,带风夹雨地冲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