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状元擂结束的第一时间。打擂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就迅速的开始在京城流传开来。在这个过程中,素问无疑成了最具话题热度的新闻人物。由于她在打擂过程中的表现实在是太过精彩,一时间引来了无数读书人的议论与品评。
无论对素问持什么样的态度。都不能否认其在打擂过程中的精彩表现。她写的新词,她对《论语》的妙解,以及她提出来的那几个精彩的题目,这一切都耀眼的令人无法辩驳。
这一轮热潮下来,素问新一代才女领军人物的名号越发响亮了。就连原来许多对此并不认可的读书人,如今也都承认了她这一身份。能将一群上榜的才子团灭,如果她都无法成为新一代才女领军人物的话,那又有谁有这种资格?
就在南北方举子打擂的事情持续发酵的时候,京城又出现了一条爆炸性的新闻。据说宰相韩冰寻到了证据,能证明洪迁曾密谋过弊案。
这条消息一出,京城上下一片哗然。在这条消息的映衬下,素问的风头终于被压了下去。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紧了朝堂,等着更详细的情报。既然韩宰相寻到了证据,就必须拿出来,否则又怎么能令别人信服?
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韩冰总算是拿出了所谓的证据。搞了半天,他拿出来的证据就是当初洪迁帮浩然书院学子批改文章的书信。
知道了证据是什么,素问立刻就放下心来。这些东西都是洪迁在进京之前写出来的,那时候连陈德全都还没去云州呢。若说洪迁当时就开始准备弊案,这连三岁小孩都不会信。原以为韩冰伪造出了某些证据,没想到到头来只是虚惊一场。
虚惊一场后,素问就开始思考秦王一党这么做的用意。想要用这些证据搞垮洪迁,这明显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他们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
思考了好一阵子,素问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症结。她立即找来了莫易,询问这条消息在京城的流传情况。从莫易这里,他知道了这条消息流传甚广,严重脱离了正常范围。很显然,这条消息背后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
搞清楚了这一切,素问脸色一下子变得十分难看。事到如今,她终于明白了秦王一党的用意,不是为搞垮洪迁,而是要借机抹黑他的名声。
看穿了秦王一党的目的,素问和莫易自然不能等闲视之。他们原本就安排了人手净化舆论场,现在更是立刻加大了投入。既然对方想用这种手段抹黑洪迁,他们又岂能坐视不理?除了发动隐藏在民间的人脉外,他们还发动了当初那数十位参加了发布会的名士。
在一群人不遗余力的攻坚下,京城的舆论风向终于被逆转了过来。那份证据的真实情况被解释清楚,洪迁的名声总算是得以挽回。
将秦王一党的阴谋破坏掉以后,东宫马上就派人送来了调查报告。他们认真排查了当初接受过洪迁指点的学子,从中寻出了泄露出这份证据的嫌疑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嫌疑人还是素问和莫易的熟人,正是打过几回交道的李守信。
知道了叛徒的身份后,素问并没有觉得惊讶。她早就看穿了李守信的为人,对他能干出这种事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虽然没觉得惊讶,但素问却还是感到了恼怒。李守信与秦王一党沆瀣一气,竟然还敢算计洪迁,这种行为已经触及到了她的底线。还好有太子一派的人打算出手修理那厮,否则她就要考虑想办法复仇了。
这一阵流言被压下去之后,北方举子那边终于有了动静。酝酿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内部出现了要求结束示威的声音。
说实话,这样的声音其实早就该出现了。只是由于对洪迁不利的流言忽然冒出头来,这样的声音才推迟了出现的时间。他们需要观望一下,看看洪迁会不会在这一波的流言中倒下?如果倒下的话,他们便无需低头示弱。
当然,结果是十分明确的。在这一波流言中,洪迁顺利的挺了过来,还顺势来了个逆转,将秦王一党的阴谋扼杀在了萌芽状态。
这样的声音出现后,北方举子内部便爆发了激烈的争论。举子们分为两派,一派要求从皇城门外撤退,另一派则要求继续抗争到底。他们两派各执己见,一时间纷纷扰扰,看样子短时间内是无法形成统一意见。
知道了北方举子内部相持不下的情况,洪迁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找准时机,他便趁机呈上了南北分榜的折子。
在折子里,洪迁先替北方举子进行了开脱,表明并非北方举子资质比南方举子逊色。说到底,只是缺乏优秀师长的教导,才致使出现了北方举子考不过南方举子的情况。如果北方举子能有名师指导,肯定能与南方举子在科举中平分秋色。
开脱完之后,洪迁就泛泛的谈了一下改善南北方举子之间差距的措施。当然,他知道这种差距基本上不可能改变,所以并没有着墨太多。
泛泛的谈了一下,洪迁便提起了暂时解决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办法——南北分榜。表面上说着是暂时解决,实际上却是抱着一直沿用下去的打算。他知道导致南北教育失衡的原因十分复杂,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真的解决。
收到这一份折子,皇帝简直欣喜若狂。他这段时间虽然一直表现的云淡风轻,心中却一直在为南北举子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担心。
现在好了,有了洪迁呈上来的这一份折子,南北方举子之间水平存在差距的问题终于可以得到彻底解决。有差距不要紧,他直接把南北方分成两块进行发榜。杜绝了正面竞争,双方便再也不会发生如这一次的示威抗议。
按耐住心中的狂喜,皇帝当即就写下了一封夸奖洪迁的诏书。紧接着,他便把诏书连同洪迁的折子一起发了下去,给朝堂众位大臣观看。
知晓了洪迁提出的南北分榜的建议,朝臣们简直肠子都要悔青了。他们都恨自己思路狭窄,竟然没能想到这么好一个主意。如果这个点子由自己提出,那这一次的功劳岂不是就属于他们了?
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南北方举子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功劳可是会千古留名的。(未完待续。。)
ps: 如果说本书进入完本倒计时,亲们会信吗?
第377章 做客
在皇帝的力挺下,南北分榜的建议很快就获得了通过。朝臣们虽心思各异,但碍于皇帝表现出来的坚决态度,终于没敢出声表示反对。
获得了朝臣们的拥护,皇帝马上就下了一封圣旨。她将洪迁的书信拓印了一份,连同圣旨一起分发到了北方举子的手中。他这一招釜底抽薪,一下子就将那些对洪迁心存不满的声音打压了下去,同时彰显了朝廷在这一次科举风波中的态度。
知道了圣旨中的内容,广大北方举子纷纷表示了坚决的拥护。他们的士气原本就已经是强弩之末,这一回终于迎来了彻底崩塌的下场。
有了皇帝南北分榜的承诺,广大北方举子开始迅速散去。他们在科举中的不利局势已经被彻底逆转,现在早就没了继续留在皇城门外抗议示威的理由。他们撤退的很快,一两个时辰便走了个七七八八,几乎有一种兵败如山倒的感觉。
剩余一些企图浑水摸鱼的举子见势不妙,也都趁着皇帝没有反悔的时候溜了。两三个时辰之后,热闹了好几天的皇城门外终于再度恢复了冷清肃穆的模样。
早在听闻洪迁呈上折子的时候,南方举子就直接解散了队伍。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声援洪迁,这时候自然没有继续留守示威的必要。反正他们有内部消息,能提前预料到局势的变化,所以便抢在北方举子之前解散了声援示威的队伍。
下达圣旨后,皇帝立即就追加了一道圣旨。把关在天牢里的洪迁放了出来。现在要进行南北分榜的工作,他作为这一次的主考,自然不能继续闲着。
被放出来以后,洪迁只匆匆的回了一趟家,然后便再次一头扎进了衙门。有了南北分榜的主意,他之前的工作有不少内容要重新进行审定。他这一忙就是好几天,中间连一次家都没回,还好洪夫人可以天天派洪礼或素问去探望。
说实话,洪迁这一波忙的主要是北方举子那边的试卷。现在要单独分出一个北榜,需要补充八成左右的名额进去。这可不是一个小的工作量。
相比之下。南方这边只需要补充两成成绩尚可的举子便可。他只忙了不到一天的功夫,便将南榜上所有的名单确定了下来。搞定了南榜后,他便将剩余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北榜的工作中,一直折腾了好几天才算结束。
在南北分榜紧张进行的时候。京城百姓却在议论科举弊案发生到现在的种种见闻。在他们的议论中。素问无疑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一个名字。
经过这一场风波的洗礼。素问仿佛经受住了打磨的钻石,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她在南方举子面前发表演说,在众多名士面前侃侃而谈。在状元擂台之上独战群雄……这所有的表现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令她的才名一夜之间闻名天下。
自从出名后,素问的所有信息都成了京城八卦人士最热衷讨论的话题。在八卦人士的挖掘下,她在云州的种种壮举都逐一被曝光在京城百姓的眼前。
她出身女户,在祖父过世后一肩扛起了家里的医馆。她至纯至孝,劝谏生父勤勉向上,可惜却遇到了一个渣爹。她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云州城数一数二的名医,更是慷慨大方的与同行分享行医心得……
素问种种经历不一而足,却都充满了传奇色彩。直到了解了她曾经经历过的风浪,京城百姓才终于对她有了一个相对客观的认知。
出名以后,素问过往的平静日子便一去不复返。她每天都能收到一大堆的请帖,全都是京城各家的贵女派人送来的。她是清流领袖的学生,又是太子殿下的师妹,更是新一代才女的领军人物,想要交好于她的人简直数都数不过来。
面对各家贵女的邀请,素问犯了难。她虽然接受过华母的贵女教育,但还是第一次对上这种情况,去哪一家不去哪一家简直快把人逼疯了。
还好有洪夫人在,素问总算是有个参谋。在洪夫人的指导下,她将那些比洪府地位低的人家送来的帖子剔除掉,一下子就清除掉了一多半。这样一来,她的压力就要小的多,只需要在剩余的邀请里随意选择几家便可。
经过一番挑拣,素问最后确定了两份邀请。一个是太子妃娘家亲妹妹叶茜雪发来的请帖,另一个则是安阳长公主小女儿送来的请帖。
之所以要选中这两家,素问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的决定。叶茜雪乃是太子妃的嫡亲妹妹,当初在陈德全的寿宴上就表现出了与她交好的意思。就冲着当初的一面之缘,她也不好拒绝这份邀请,所以接受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至于长公主家的小女儿,素问之所以接受邀请,其实就是为了政治利益。这位长公主乃是当今圣上的嫡亲妹妹,绝不是她能得罪得起的人物。
接受了邀请后,洪府就派人进行了回复。到了提前约好的时间,素问便带着两名贴身婢女去准时赴约。按照两家的地位,她首先要去拜访的自然是公主府。人家毕竟是皇亲,还是颇有地位的皇亲,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