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两位集团军司令官已经替戚凯威做了必须做的事情。
这让戚凯威松了口气,但是他没有离开别洛沃,而是决定等到十四日夜间。
三月十四日清晨,俄军继续推进。
这次,俄军没有占到便宜,反而遭到了中**队的迎头痛击。在十点之前,第三十八集团军与第十五集团军都已起反击,不但顶住了俄军的进攻,还在几个主要方向上通过战术反击歼灭了大批俄军有生力量。
到此,战局进入胶着状态。
虽然布鲁希洛夫在当天下午调整了进攻战术
1/2
第一百零七章全面压上T!~!
..
第一百零八章 高歌猛进
第一百零八章高歌猛进
中**队开始反击,俄军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虽然当天晚上,俄军再次停了下来,而且再次制造出弥漫整条战线的烟幕,但是中**队没有在战线正面起反击,而是把重点放在了俄军前线部队后方,在俄军的缝隙处投入重兵。
利用强大的垂直空运力量,第十五空降集团军向俄军战线后方投送了十支突击集群。
当时,第十五空降集团军以拆散运送的方式,把近三百辆反装甲平台送上了战场,由工程兵在战地上把这些平台组装起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全装备的反装甲平台的重量过了倾斜旋转翼飞机的最大运载能力,只有拆掉炮塔,才能进行垂直空运,也就只能在战地上进行组装。
虽然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但是意义却非常重大。
在随后的战斗中,这些全副武装的反装甲平台挥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成为围困俄军主力部队的关键性作战力量。比如在新西伯利亚方向上,一支突击集群的四十多辆反装甲平台在三天内顶住了俄军从两个方向上起的三十多次冲锋,击毁俄军坦克战车上千台,毙伤俘俄军官兵近三万人。又比如在托木斯克方向上,两支突击集群利用简易阵地,在近百辆反装甲平台的支持下,连续与俄军交战三天两夜,重创俄军四个主力师与六个预备师,歼灭的敌人是自身兵力的十倍。
这个晚上,第三十八集团军也投入了战斗。
不同的是,第三十八集团军主要在战线上作战,目的只是拖住战线上的俄军,让俄军无法及时后撤。
事实上,布鲁希洛夫已经认识到了问题,而且采取了补救措施。
当天下午,布鲁希洛夫就命令预备队压上,填补与前线部队之间的空隙,可是俄军预备队以预备役部队为主,不但官兵素质低下,还严重缺乏主战装备。到第十五空降集团军起反击的时候,俄军预备队只挺进了几公里,没有完成布鲁希洛夫安排的任务,与前线部队之间仍然有数公里宽的缝隙。
到了晚上,得知中**队开始反击,布鲁希洛夫开始命令前线部队后撤。
当时,他下达的只是战术撤退命令,还没有打算放弃进攻,只是希望通过主动撤退来填补战线后方的空隙。
结果,第三十八集团军在全线起反击,俄军前线部队无法顺利撤退。
由此可见,不是布鲁希洛夫指挥不力,而是俄军的战斗力太差了。
战后,很多人在评价布鲁希洛夫的时候,都提到了一点,即他有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战略家,却是最糟糕的战术家,而且他总是希望素质低劣的俄军能够完成高难度的作战行动。换句话说,如果布鲁希洛夫是中**队的指挥官,肯定能取得很高的成就,可是作为俄军总参谋长,他的价值就非常有限了。
仅仅一个晚上,俄军战略反击的美梦就彻底破灭了。
到了十五日清晨,战场局势变得对俄军极为不利。第十五空降集团军控制了俄军前线部队后方所有交通要道,还以垂直机动的方式延伸了战线,切断了俄军前线部队与后方预备队的联系。正面战场上,第三十八集团军在经过夜间的战斗后,集中起了精锐部队,开始分割歼灭俄军前线部队。
当时,西线的十二个俄军主力师中,有八个在前线作战
在第三十八集团军擂响总攻的战鼓时,中国空军也及时增强了支援力度,连一些部署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的远程炮兵也加入进来。更重要的是,第三十八集团军的主要任务不是歼灭困兽犹斗的俄军,而是进行全面战术切割,以攻击俄军的指挥中心为主,即打散俄军的建制。
这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因为在前线作战的俄军大概有三十万,而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共也就五万多人。如果与俄军正面战斗,以成建制的歼灭俄军作战部队为目的,不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还要承受更大的伤亡。
事实上,歼灭敌人,不一定要消灭敌人,俘虏敌人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正是如此,第三十八集团军的突击部队都比较小,一般由两个营组成,在俄军战线上的突破口也不是很大,毕竟在没有后备兵力的情况下,也就没有必要扩大突破口。突击行动只有一个要点:度。
这时候,戚凯威的一个独特安排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时,协助第三十八集团军作战的陆航联队没有参与垂直突击行动,而是全力以赴的为第三十八集团军提供后勤保障,即以垂直空运的方式,为分散突击的部队提供弹药、电池等必需物资。
这其中,地面战平台的电池最为重要。
当时,战场上的绝大部分电力设备都遭到了破坏,因此第三十八集团军的突击部队在深入敌人防区之后,补充电能成为最主要的问题。显然,把电力供应设备送上去很不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战地上为地面战平台更换电池。所幸的是,地面战平台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种情况,电池可以通过吊装的方式整体更换,所需的只是一台小型吊车,平台的乘员就能完成全部工作,不需要安排专门的工程人员。更重要的是,所有地面战平台都能临时安装小型吊车。
可以说,充足及时的后勤保障,是确保部队持续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
当然,除此之外,官兵的精神状态也是决定部队持续作战能力的主要因素。
在高强度的突击作战中,官兵的精力消耗非常
1/2
第一百零八章高歌猛进T!~!
..
第一百零九章 舰队出征
新西伯利亚会战,彻底改变了大陆战场上的局面。
在三月二十五日,戚凯威又组织起第三十八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在西伯利亚东线起了一场歼灭战,用三天时间,在阿巴坎围困了近五十万俄军,并且迫使这些俄军在四月四日缴械投降。
一般情况下,这也可以看成是新西伯利亚会战的一部分。
当然,也有人将两场战役分开,把后者称为阿巴坎会战。
不管怎么说,到四月初,俄军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根据中国公布的战报,到四月初的时候,在西伯利亚与远东战场上,共计毙伤俘俄军三百五十万,其中被俘俄军官兵为二百八十万。
显然,这份战报有很大的水分,或者说并不翔实。
在被俘的俄军官兵中,绝大部分都是俄罗斯参战之后才武装起来的预备役军人,很多都是临时拿起武器的民兵。
只有一点不容否认,即俄罗斯的战争潜力遭到了严重打击。
在此情况下,中国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争取亲俄国家,比如中亚的哈萨克斯坦,扩大东方同盟阵营。
也正是如此,黄瀚林才会让紧急叫停,不让第三十八集团军攻打鄂木斯克。
虽然戚凯威对此充满怨恨,认为黄瀚林不应该干预前线作战行动,但是战后,戚凯威不得不承认,黄瀚林的干预行动,实际上帮了他、也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中**人,因为当时中**队的问题已经暴露了出来。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寒带冬季作战服。
战争爆前两年,也就是二零五零年,中**队开始更换新式作战服,并且及时为常备部队采购了寒带冬季作战服。问题是,到战争爆的时候,寒带作战服仅够装备五个常备集团军。事实上,这也是戚凯威听从了牧浩洋的建议,把部署在北方战线的兵力缩减到五个集团军的主要原因。要知道,俄罗斯参战的时候,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没有合适的寒带冬季作战服,没有人能够在寒冷的俄罗斯战场上坚持一天,夜间零下三十度的严寒,能冻死所有人。
到三月份的时候,中**队的寒带冬季作战服也只够装备八个集团军。
问题是,当时在前线作战的总共有十个集团军。也就是说,有两个集团军无法及时获得寒带冬季作战服。当时,这两个集团军的官兵,穿的是紧急采购的羽绒服,很多官兵甚至自己掏钱购买了羽绒保暖内衣。
从保暖性质上讲,羽绒服比任何一种用化纤制成的军装都要好。
问题是,羽绒有亲水性,遇水后就失去了保暖作用,而在战斗中,谁也无法避免让衣服沾上雨水、或者雪水。也就是说,羽绒服不是合格的军服,不然中**方也不会花大力气研制具有防水性的寒带冬季作战服。
如此一来,这两个集团军就无法执行作战任务。
所幸的是,当时没有领到寒带冬季作战服的是两个预备集团军,而且在远东战场上,本来就没有担负作战任务。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在寒冷的冬季过去之前,戚凯威能够动用的只有八个集团军。
显然,对于维持大陆战场来讲,八个集团军并不多,只能保持有限的进攻,还没到铺开打的地步。
也就是说,如果戚凯威决意攻打鄂木斯克,将出现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如此一来,就算第三十八集团军能够渡过额尔齐斯河,占领鄂木斯克,也很难继续向东推进。
更重要的是,戚凯威正准备把第三十八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撤下来休整。
如果他打下了鄂木斯克,至少第三十八集团军无法迅撤下来,还得继续执行几个月的作战任务。
对于已经疲惫不堪的前线官兵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情。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兵力不足。
在远东战场上,向北推进的第六十五集团军已经停止前进,而且在冬季过去之前,也不会向前迈进一步。第五十四集团军在第三十九集团军后方,负责扫荡残余俄军,控制主要铁路线。新增的第一五四集团军部署在鞑靼海峡西岸,负责控制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南部地区,并且计划在开春后登上库叶岛。第一三九集团军在第三十九集团军北面,从贝加尔湖北面向西前进。第一六五集团军在雅库茨克推进,准备在冬季过去之后,从萨哈共和国向西进入西伯利亚高原。
由此可见,中**队在远东战场上的摊子铺得很开。
虽然绝大部分战场都很偏僻,俄军的守卫部队并不多,但是恶劣的气候,给进攻部队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队的最大敌人就是俄罗斯的冬天。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队在冬季的进攻行动已经达到顶点,在春季到来,也就是四月底的时候,才有可能扩大进攻范围。
不管怎么想,戚凯威必须接受这个客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