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在德国与奥地利进行谈判的时候,英国媒体先提出,大德意志联邦只会促成欧洲大陆势力极端化,提高德国在欧洲大陆地区的影响力,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在欧洲挥了重大作用的国家没有任何帮助。
显然,这里的“其他国家”,主要指的就是法国。
要知道,法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一直挥着积极作用,也一直以欧洲大陆领导者的身份自居。在历史上,法国曾经在数百年之内称霸欧洲大陆,而与之相比,德国不过是一个在一百多年前才出现的新兴国家。更重要的是,在近代历史上,德国一直是法国的敌人,而且是法国最主要的敌人。英国新闻媒体的言论,正是挑拨德法关系,瓦解“德法轴心”,从而阻止欧盟实现政治统一。
毫无疑问,英国的声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换个角度看,英国的作为,也是在维护其自身利益。
对于英国来说,关键是与美国的同盟关系,而英国在此同盟中的主要作用,就是牵制欧洲大陆。
得直接一点,对美国来说,英国的主要价值就是制衡欧洲,阻止欧洲成为统一强国。
要知道,如果“法德轴心”成立,这两个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就有能力取代美国,为其他欧洲国家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与经济援助。在政治与经济上,法国是得到公认的大国。在经济上,德国是仅次于美国与中国(中日战争前还包括日本)的世界级强国,而且法国与德国的经济总量占到了欧盟的百分之六十,相当于美国的百分之七十。如果联合意大利,则法德意三国的经济总量占到了欧盟的百分之七十八,接近美国的百分之九十,而其军事实力总和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也就是说,美国要想遏制欧洲,先就得瓦解法德轴心。
对美国来说,欧洲过于遥远,而且没有直接干预的理由。如此一来,英国就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果英国不能履行这个职责与义务,那么对美国就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没有了美国的支持,又没能融入欧洲大家庭,即便英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大国地位也得不到保证。说得准确一点,孤军奋战的英国什么都不是,要么向东、要么向西,绝对没有第三条出路。
在持续了数十年的亲美政策的影响下,英国只能向西、不能向东。
结果就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英国必须竭力阻止法德轴心控制欧洲大陆,也就得竭尽一切力量阻止与拖延欧洲政治一体化。虽然瓦解欧盟对英国也没有任何好处,但是总比欧盟成为统一国家好得多。当然,英国也不会致力于瓦解欧盟,毕竟阻止政治一体化,不会对欧盟的存在产生致命威胁。
题是,英国选择的这条道路走得通吗?
从短期来看,问题还不是很大,毕竟作为美国最重要的战略盟友,只要还有价值,就不会被美国抛弃。比如在全球粮食危机面前,英国就得到了美国的全力援助,仅在二零三五年就获得了近两千万吨粮食援助。按照美国总统提交给国会的“援助法案”,在二零三六年还将为英国提供两千五百万吨粮食。正是来自美国的援助,帮助无法做到自给自足的英国渡过了难关。
可是从长远来看,恐怕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中日战争之后,美国的战略收缩势头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大大加快。在全球性自然灾难时期,美国的影响力更是受到了严峻挑战。按照部分国际机构预测,如果美国不能在五年之内攻克可控聚变的主要技术,那么在十到十五年之内,美国将不可避免的把世界头号强国的位置让给中国。到时候,中国与美国的斗争将白热化,而作为美国的盟友,英国所能获得的援助将大幅度降低。原因很简单,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太平洋方向,也就没有精力更多的照顾大西洋方向。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不得不集中力量应付中国的威胁,也就不可能阻止欧盟走向统一。在这个大背景下,英国的战略重要性必然大幅度降低,甚至有可能被美国彻底抛弃。
靠不上美国,又搭不上欧盟的快车,英国在未来的处境可想而知。
事实上,这方面的影响已经显现了出来。比如在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一直是英国的传统盟国,即便在美国主导中东时期,英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可是当中国逐步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时,美国连维护自身利益都办不到,又如何维护英国的利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沙特在二零三二年,没有选择由英国主推的F35B战斗机,而是选择了中国的J22M,促成了中国与沙特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火贸易,而英国最大的军火企业因为失去了这笔订单被迫宣布破产重组。当时,促使沙特选择J22M的主要原因只有一个:美国不肯提供F35B的核心技术,而中国则愿意出售J22M的最先进型号,并且向沙特提供火控系统原代码。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答应出售核心技术,早已熟悉了西方武器装备的沙特空军很有可能选择F35B。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一次足够深痛的教训,英国仍然会执迷不悟。
如果英国做出了正确选择,肯定能成为欧盟一体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相反,则肯定会成为欧盟一体化进程的主要阻挠者。
对欧洲大陆国家来说,英国的影响力绝对不可低估。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肯定是法德轴心,而决定欧洲能在什么时候完成统一的则是英国。T!~!
..
第八十四章 战略平衡
与欧盟一样,剧烈变化的国际形势,也把俄罗斯推到了口上。
可惜的是,与欧盟相比,俄罗斯的处境更加恶劣。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的成败不是系于某种社会力量,而是一个人。
从历史影响上看,成就俄罗斯与毁掉俄罗斯的是同一个人。
作为前苏联主要的衣钵继承者,俄罗斯依然是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也是得到公认的世界强国。只是,刚刚独立的俄罗斯并不强大,反而因为过分的信赖西方集团,遭遇了十年的寒冬。直到从克勃格走出来的普京当上总统,俄罗斯这台庞大而又老旧的战车才回的正轨。普京的第一次任期,是俄罗斯经济展最快、社会复苏最为迅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普京一个人拯救了俄罗斯,把这个历史沉重的国家拖出泥潭,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这位“强硬的独裁者”,把俄罗斯带上了歧途。
在普京的第二次总统任期内,俄罗斯的展状况就没有那么理想了。
虽然在此期间,通过与中国加强合作,俄罗斯获得了大好的展势头,特别是中国巨大的资源需求,极大的促进了俄罗斯经济增长,比如在二零一六年到二零一九年间,与中国的贸易就为俄罗斯提供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使俄罗斯迅走出金融危机。但是这种单纯依靠资源的贸易,对俄罗斯的帮助并不大,而且不具有持续性。比如从二零二零年开始,随着中国加强了从其他地区的进口力度,大力开辟海外资源产地,对俄罗斯的需求大为降低,贸易额开始萎缩。
仅仅如此的话,俄罗斯受到的影响还不是很大。
中国的需求减少,不等于俄罗斯找不到买家,比如欧盟也需要俄罗斯的资源,特别是石油与天然气。
重要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大国以出口资源为主。
要知道,真正的大国,都是进口资源,出口更有价值的工业产品,特别是含有更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工业产品。
这一点,在军火贸易上体现得非常明确。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俄罗斯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军火出口国,每年都能创造数十亿美元、甚至上百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而军火贸易也是除了能源贸易之外,俄罗斯的第二大外汇收入。
可是从二零一五年开始,俄罗斯的军火贸易额开始急剧下降。
到二零二零年左右,俄罗斯不但没有保住第二的位置,连前五位都不是,军火贸易额仅有可怜的七亿美元,比美国的七百八十亿、中国的六百二十亿、英国的一百七十亿、德国的一百亿、法国的一百四十亿美元差了不仅仅是一个级别,即便跟以色列、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相比,也差了好几倍。
虽然在二零二四年,随着T50定型量产,俄罗斯的军火贸易额有所增加,但是仍然远远落后于其他强国。
归根结底,正是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出了问题。
得直接一点,俄罗斯在科技实力上已被中国、美国、欧洲甩在了后面,根本没有能力与其他强国竞争。
题是,这并不等于俄罗斯失去了大国的资格。
利用资源贸易,俄罗斯不但与中国、欧盟保持着良好关系,还巩固了传统势力范围,周边环境大为改善。
当然,最主要的不是俄罗斯的实力增强了,而是美国的相对实力减弱了。
得直接一点,在美国必须面对中国挑战的时候,不再把遏制俄罗斯当成主要任务,也就不再打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在某些时候甚至把俄罗斯当成遏制中国的伙伴,也就不得不为俄罗斯松绑。
直接的体现,就是第一次印度洋战争。
当时,美国为了遏制中国进军印度洋,不得不拉拢俄罗斯,以战略利益做交换,帮助俄罗斯巩固中亚地区的地位,阻止中国向中亚渗透,利用俄罗斯的野心,特别是在传统地缘地区的野心来牵制中国。
虽然这一招没有收到明显效果,毕竟中国没有进军中亚的野心,也不想挑战俄罗斯的传统势力,但是至少让俄罗斯有了喘息机会,也减轻了俄罗斯的战略负担,比如借此机会巩固了在外高加索地区的控制力。
当然,俄罗斯得到的好处绝不仅仅如此。
比如在美国进行战略收缩后,俄罗斯控制了乌克兰,联合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着手重组独联体,并且把独联体作为建立战略边疆的重要基础,以此提高国际地位,获得国际大国身份。
有一点必须承认,即俄罗斯的处境并不乐观。
在军事领域,反映得特别明显。
二零三五年前后,中国与美国率先开始了第五代战斗机的量产工作,由法国与德国联合研制的“欧洲先进战斗机”也完成了飞,预计在二零四零年前量产,而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连影子都没有。
在这个急流勇进的时代,跟不上就等于倒退。
对俄罗斯来说,前苏联的遗产已经消耗一空,却没能建立起可持续展的基础,未来自然暗淡无光。
事实上,这也正是俄罗斯为什么坚决反对全面销毁核武器,在美国与中国的压力下却又无可奈何的原因。对俄罗斯来说,核武器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战略安全保障,可是两个级大国的压力又让俄罗斯不得不屈服。
这些现象,无一例外的表明,俄罗斯充其量算得区强国。
只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凭借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俄罗斯仍然是世界大国。
原因很简单,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西接欧洲、东连中国,彼得大帝等老祖宗打下的基业足够后世子孙享用几百年了。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