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5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天,中国、美国、欧盟与俄罗斯就各自提交了行动方案。

    因为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还没清理掉,所以射卫星的风险非常大。四方在紧急磋商后,决定各自射一颗遥感卫星,而且四颗卫星上都有四方提供的遥感观察设备,确保只要有一颗卫星进入大椭圆轨道,就能完成遥感观测任务,而且任何一颗卫星回的数据,都能得到四方承认。

    月二日,俄罗斯率先行动。

    当天上午八点左右,一枚搭载了遥感气象卫星的“质”巨型火箭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射升空。顺利离开大气层后,在即将进入近地转移轨道的时候,第二级火箭生爆炸。

    根据地面雷达探测到的情况,火箭被一块大约十公斤重的太空垃圾击中。

    两天后,欧洲航天局展开行动,用一枚“阿里亚纳9”型级火箭,射一枚规格相同的遥感气象卫星。

    结果也很糟糕,火箭刚刚离开大气层就偏离了轨道,随后在离地面大约三百公里处生爆炸。起因不是太空垃圾,而是第二级火箭出了故障。卫星没能进入转移轨道,成了一个巨大的太空垃圾。

    月五日,美国射了卫星。

    在精确选择射时机后,火箭顺利进入近地转移轨道,并且完成了分离,但是在第三级火箭推动卫星进入大椭圆轨道的时候,完全暴露在外的卫星遭到太空垃圾撞击,在进入大椭圆轨道之后没能正常工作。

    直到十月七日,中国才射卫星。

    与美国一样,中国的航天射部门精确选择了射时机,尽可能的避开了太空垃圾的密集区域。更重要的是,在吸取了前面三次射失败的经验之后,中国航天部门在卫星外裹上了一层厚度接近半米的防护罩。

    北京时间十一点三十三分,卫星顺利进入大椭圆轨道,并且正常启动。

    两个小时后,卫星从北极上空通过,回了第一组照片。

    当时,卫星上总共有四台摄像机,两台是可见光摄像机、一台是红外摄像机,一台是雷达成像摄像机。这四台摄像机分别由中美欧俄提供,而且采用了各自的通信频段,确保四方都能收到信号。

    随后,卫星由从南极上空通过。

    虽然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观测北极冰盖的融化情况,但是南极肯定受到了影响,而且南极冰盖的容量是北极冰盖的数十倍。如果南极冰盖大规模融化,不管人类采取什么措施,灾难都无法避免。

    当天晚上,四国科学小组给出了第一份评估报告。

    情况非常糟糕,与二零三五年一月中旬相比,北极冰盖已经融化了百分之八十,而且没有冻结的迹象。要知到,在正常年份,北极冰盖将在八月中旬缩小到最低限度,在九月份就开始冻结。按照科学家预测,北极冰盖还将继续融化,最快能在十一月初转好,也许要到十一月底才会好转。这样的话,不进行人为干预,北冰洋不可能在今年冬天完全冻结,明年六月份就将完全融化。

    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中国的气象学家与地质学家早已做出预测,如果北极冰盖在二零三六年完全融化,将不可避免的迎来小冰河期,而且是在二十年到五十年之内形成的小冰河期,气温降低度是以往小冰河期的十倍。如此剧烈的气温变化,将导致气候急剧变化、物种大规模灭绝,人类也难以幸免。

    在这份报告中,科学家还出了新的警告:南极冰盖也在融化。

    虽然南极冰盖的融化度比不上北极冰盖,而且影响也小得多,主要是靠近南极洲的大多是深海寒流,而不是浅海暖流,冰盖融化之后,低温海水将沉入深海,只会增强洋流,而不会削弱洋流,但是不加控制的话,南极冰盖大规模融化,释放出的水量将是北极冰盖融化后的好几倍,将导致海平面上升五米左右,而全球百分之六十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线附近,像纽约、上海、伦敦、阿姆斯特丹、威尼斯、悉尼、旧金山、圣彼得堡这样的国际大都市都将被海水淹没。

    科学家给出的结论是: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阻止气温急剧升高。

    月八日,牧浩洋按照黎平寇的意思,在与麦克马拉曼会晤的时候,提到了引火喷来降低气温。

    两天后,中美两国在全球气候事务组织中联名提出了应对方法。

    这一天,四国科学小组再次出警报。

    通过三天,总共六十四组卫星照片进行对比,科学家现,北极冰盖正在以每天大约十四米的度消融。虽然这个度正在减慢,但是科学家不得不推翻之前做出的结论,即今年十一月底之前,北极冰盖不会冻结,最快要到十二月初、甚至是十二月底,北极冰盖才会逐渐冻结。因此到二零三六年一月份,北极冰盖的范围最多能够达到二零三五年七月份、也是夏季时的范围。

    事实上,这已经是最乐观的估计了。

    因为南极冰盖也在消融,大量低温海水注入南大西洋,导致南大西洋的水温比正常年份低了大约三摄氏度,从而助长了北上的寒流,增强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度,也就使得更多的高温海水涌入北极。结果就是,也许到了十二月份,北极冰盖还在消融,到明年一月份也不会恢复性增长。更糟糕的结果是,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水温都在降低,因此到二零三六年底或者二零三七年初,全球气温将出现报复式骤降,因此气象学家预测的小冰河期将在二零三七年初到来,而不是二零三八年。

    也就是说,留个人类自我拯救的时间只有一年零几个月了。

    果真如此的话,灾难将来得更加猛烈。

    正是如此,在十月十日的全球气候事务组织大会上,四国科学家联名提出,应该积极采取行动,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在科学家的严正警告下,各国政治家再也不敢掉以轻心。

    经过短暂的讨论之后,大会上原则性通过了行动方案,只是很多细节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一日,美国率先提出,借此机会销毁所有核武器。

    得准确一点,就是所有有核国家都得接受全面核查,并且交出全部核弹头,用于引能够改变气候的级火山喷。

    当然,绝不仅仅是用光所有核弹头那么简单。

    美国代表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比如在消耗全部核弹头的同时,还得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拆毁所有核设施,特别核原料浓缩设备,封存与销毁所有与核武器有关的资料,各国的核武器专家则要接受国际组织监督。在今后二十年内,各国不得从事任何与核武器有关的科研项目等等。

    对于美国的提议,中国没有表示赞同,也没有表示反对,只是答应拿出全部核弹头,共同拯救人类文明。

    题是,欧盟与俄罗斯都不赞成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对欧盟与俄罗斯来说,核武器是实实在在的安全基石。

    除了核武器,当时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如何安顿冰岛的一百多万居民。

    虽然在人类文明存亡大义面前,欧盟表现得非常积极,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欧盟主要成员国都承诺接受与安顿冰岛居民,其他欧盟成员国也答应分摊经费开支,但是冰岛当局却没有给出正面答复,只同意尽快进行全民公投,并且由公投结果决定是否全体搬迁到欧洲大陆。

    当然,如果没有别的选择,冰岛的公投结果并不重要。

    月十二日,美国的大西洋舰队就到达了冰岛附近。当天,美国还正式向中国、欧盟与俄罗斯出邀请,希望共同派遣军事力量,帮助冰岛当局维持秩序,并且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必要的行动。

    白了,如果冰岛人不肯搬家,就得采取强制措施。

    对整个人类文明来说,牺牲一座岛屿与一百多万人的家园,根本算不了什么。

    再说了,欧盟已经承诺安顿冰岛居民,一百多万冰岛人不会失去家园,只是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对于北大西洋上的军事行动,中国海军只象征性的派遣了几艘战舰。

    月十九日,中国舰队到达冰岛附近。

    此时,聚集在这里的战舰已经过一百艘,冰岛的全民公投也即将开始。如果冰岛人愿意搬家,那么这些战舰将护送他们前往欧洲大陆。如果冰岛人不愿意搬家,这些战舰上的官兵将登上冰岛,强制他们离开家园。

    可以说,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万幸的是,冰岛人做出了极为明智的决定。

    月二十日,公投结束,百分之的冰岛人选择了搬家,达到了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支持。

    当天下午,第一批冰岛移民就登上了欧盟派来的渡轮。T!~!

    ..

第六十五章 全面行动

    为了加快撤离度,各国战舰也纷纷加入行动。

    月二十二日,美中欧俄四国联军登上冰岛,开始协助冰岛人撤离,并且逐一检查每一座城镇、每一条街道与每一间房屋。为了确保所有冰岛人都安全撤离,四国联军还动用了大量侦察设备,对冰岛进行了全面仔细的搜查。毕竟在一百多万冰岛人中,肯定有一些不愿意离开家园。

    与此同时,灾难应对行动也开始了。

    当天下午,美国海军就用重型直升机把第一批工程钻探设备送上冰岛,工程人员则在夜间到达。

    按照中国地质学家提出的方案,至少要在冰岛打一千眼深度在五千米以上的钻井。

    当然,这是依据有限信息制订的行动方案。具体要打多少眼钻井,以及钻井深度、分布方式等等,还要等到对冰岛进行全面地质勘测之后才能确定,因此到底使用多少枚核弹头也是个未知数。

    这个时候,与核武器有关的国际谈判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美国的态度非常强硬,如果欧盟与俄罗斯不肯配合,美国就会有所保留,因为美国不可能在其他国家依然拥有大量核武器的情况下,耗光自己的核弹头。即便中国愿意,也不能确保有足够的核弹头来引这场级火山喷。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有所保留,中国也会有所保留。

    结果就是,拯救行动必然以失败告终。

    当然,也许有人觉得,可以隐瞒核弹头的数量,或者把部分核弹头藏起来。

    确实有这种可能,但是很难办到。原因很简单,“华盛顿条约”生效后,所有有核国家的核武库都在条约组织的监督之下,核弹头均储备在规定的地点,别说转移,就算是正常维护检查也要受到监督。

    也就是说,当时各个国家有多少核弹头,根本不是什么秘密。

    别说法国、英国与俄罗斯,就连中国的核弹头数量都是公开的秘密,至少其他四个核大国心里有底。

    经过数日谈判,欧盟与俄罗斯不得不做出妥协。

    月二十四日,欧盟率先表态,愿意动用全部核弹头,但是拒绝销毁核设施。

    第二天,俄罗斯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即可以为了拯救人类文明使用全部核弹头,但是不会销毁核设施,也不承诺不再制造核弹头。

    显然,美国对此并不满意。

    也就在十月二十五日,美国科学家对灾难后续应对措施提出了行动方案,即在火山喷之后,如何确保在一年之内,使全球气温不至于急剧降低,所能采取的办法,就是集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