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才战车道少女-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的是通过收集技术情报信息(间谍活动?)的获取来达到工艺水平的提升,而不是自发的通过技术发展,熟练技工的培养等方法……

    另一个特色是苏联人广泛使用的“高硅钢”。依照美国标准,硅含量通常不超过0。4%,而苏联人这边则能超过1。5%。美国人少有例外地生产高硅钢的一次实践(也)是

    在二战租借法案下生产提供给苏联人的钢铁中的。那批钢材含有包括硅在内的很多杂质。硅本身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合金元素,不能发挥太大硬化钢板的能力,事实上在250-300布氏硬度的钢铁里硅还会使钢板变脆。当然在400-450区间里硅可能就有有利的一面了。不过,任何情况下,高硅含量合金里必然有诸如

    锰、镍、铬等合金元素来保证硬度,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硅的应用似乎不是那么必要。

    看来苏联人在制钢时对于钼元素的使用量有所保留,虽然这个元素在回火处理中是不可或缺的。当然苏联制造的钢板和穿甲弹并没有在脆性沉淀形成时进行回火的工艺处理。这样子对于钼元素的使用需求量就大大减少了。

    大多数情况下,苏联生产的钢铁内合金元素含量添加的并不明智:要么过多或者过少。当然在差不多时候(1943年前)我们美国人生产的武器也是那么一回事。43年之后国内有了生产规定标准,钢铁中的合金含量有了添加要求,这样子有助于节省战略资源。

    在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需要的话,凭借苏联人的制作技术,也可以凭借着优良的加工产成品做得很好。同样的,他们也可以做出精致的焊缝、铸造部件。(然而)在细节上过分追求完美就意味着耗时烧钱。

    从人类的历史上看,精工细作(低产)的军工没有赢过哪怕一场战争

    补充:英国人对vi号战车“虎式”坦克的装甲测试

    英国人检查底盘号为250570虎式坦克的结果,没有采用表面硬化工艺,各部厚度和硬度如下:

    厚度mm贝氏硬度

    炮塔顶部26

    290

    炮盾

    100-200280

    炮塔侧面82

    255

    车体顶部26

    335

    车体正面上部102

    265

    车体正面倾斜部62265

    车体正面下部102

    265

    车体侧面上部82

    255-260

    车体侧面下部63

    265

    车体后面82

    255

    ---------------------------------

    虎式坦克装甲硬度并不高(没有应用表面硬化技术的记录,唯一虎式应用表面硬化技术的记录来自于英国的猜测——我军在北非遇到一种新式坦克,所有反坦克炮都没有效果,猜测装甲使用了表面硬化技术)

    虎式防御的来源主要是其的高韧性带来的高冲击强度,而这个优势在德国失去挪威钼矿之后失去的一干二净。

法国对豹式坦克的评估报告

    法国对豹式坦克的评估报告

    翻译:梦若愁

    校对:梦若愁

    润色:joshuaastray,梦若愁

    职业史学家和军史爱好者常常将德国豹式坦克描述为二战中最好的德国坦克乃至二战史上最好的坦克。它拥有着火力强大且精准无比的75毫米高速坦克炮,几乎免疫大多数盟军反坦克武器的正面装甲,并且它那动力强劲的引擎结合宽大的履带和传动系统给予了他超凡脱俗的速度、无与伦比的越野能力以及四平八稳的驾驶体验。这对于坦克手来说夫复何求?

    事实上,一名坦克手可能需要的更多。豹式坦克的故事中充满了与机械问题息息相关的案例。在1943年宏大的德国库尔斯克攻势之中(堡垒行动),豹式的首次登场并非昭示着好运的降临。两辆刚刚从火车上卸下,新鲜出炉的坦克便在引擎起火之中毁于一旦!“烈焰洗礼”这一词迎来了它全新的涵义。

    任何曾在战场上直面过豹式的美国和英国的士兵对其有着极大的赞誉(如果真的有人会在一个令人恐惧的对手身上用到“赞誉”的话)。尽管从未如同虎式坦克一样成为“战地怪兽”,它于战场上的登场率却更加频繁,并也实实在在的成为盟军坦克手的飞来横祸。然而曾指挥过坦克部队的德国指挥官却似乎对此乏陈可言。

    豹式坦克进入了研发上的死胡同。许许多多二战中的载具与武器在战后的数年甚至数十年中继续恣意挥发着他们的剩余价值。并且其中很多关键的设计理念被“借鉴”到了战后的装备设计上。这不仅发生美国、苏联和英国的武器,也发生在了德国武器上——在西班牙与捷克斯洛伐克,德制me-109型战斗机继续进行着生产和研发,其改进版本一直服役至60年代初期。与此同时he-111型轰炸机和毛瑟步枪也在多支战后军队中都扮演着顶梁柱的角色。部分德国的装甲车辆的型号,例如半履带和坦克歼击车持续生产了下去并享受了战后的改进。但是豹式却是死路一条。

    差一点,却不尽然。

    截获了在德国装配工厂被彻底摧毁前运抵的德国技师及零部件,英国于战后成功地装配了少量的豹式坦克。而直到所有的备用部件被用光为止,部分东欧国家的部队装备了被俘虏的豹式坦克。但这些国家受制于苏联的严密控制,并且于战争刚刚结束时在军队建设上受到了

    严格的限制。所以东欧的豹式部队多数成为了礼仪部队或变为了战术储备,书面记录中鲜有相关的研发与改造。并且那些东欧国家采用了苏式设计来建造新的坦克生产线,因此最终没有任何豹式身上的工程设计概念被带入进去。

    然而在西方,法国也在战后建立了豹式坦克部队。个中缘由,则是因为法国要重建他们自己的民主兵工厂,这带来了从豹式或其他任何可能的德国设计中借鉴灵感的强大意愿。的确,一些战后法国设计流露出了

    从德国战时装甲载具上带来的显著影响。但是要决定哪些豹式身上的方面可以使用,哪些方面复制并完善,或者哪些需要被遗弃,法国人成为了验证豹式坦克真实作战能力的第一人。这使法国战后对豹式坦克的观察报告格外的引人瞩目。

    背景:战争年代的不同观点

    几乎所有曾与战斗中面对过豹式坦克的美军士兵们都表达了对豹式坦克特点的高度赞誉。

    截止于1945年,美国陆军坦克兵的无数哭号回荡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耳畔。1945年三月,他就豹式坦克的情况致电于美国第二、第三装甲师指挥官,写到:

    我不时的会看到一些记者的短篇文章,其中引用了据称是我们坦克编队中的士官的话,大意是指通常来讲,我们的人认为我们坦克在质量上要远劣于德国人。

    大体上,我们的人意识到了雪曼坦克不能够在与豹式坦克激烈的正面对决中存活下来。无论是现役雪曼坦克的火力或装甲都没有可能面对这样的对决、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意识到了我们……并不想要笨重的怪物——我们的坦克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可靠性、不俗的机动力并且置于其上的火炮也已经大大的改进过了。他们觉得他们已经开发出了可以使他们利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击败

    豹式坦克的策略,只要能够不被突袭,并在受到三至四发有效攻击前找到它。

    然而以上的话,仅仅是我从闲谈中得到的初步印象。我写这封信给你们……恳请你们在闲暇时间写给我一份非正式的书信,让我知道……你们的坦克车长、驾驶员、炮手等等,对这些一般性问题的意见摘要。

    怀特将军,第二装甲师的指挥官,认为有必要在他回复艾森豪威尔将军之前要求他能够体谅“当他给予(或需要!)美国大兵一个展现自己…装备的任何可能存在的缺点的机会时,所展现出的传统热情”这是因为,对豹式坦克的评论描绘出了一张相当凄惨的对比图。

    但这并不只是“美国大兵”所提供的如此悲观的评估。科利尔将军——怀特将军第二装甲师旗下第一作战司令部的指挥官,提供了这个评估报告:

    来自第66装甲团全体人员的共识是:德国坦克及反坦克武器在以下几大项上远远优于美国坦克:

    ·极佳的泥沼通过力。{译者注:flotation于此处特指坦克在泥沼环境下的行进能力}

    ·更好的机动性。这恰恰相反于对重型坦克缓慢和笨重的普遍认知。

    ·德国的火炮拥有着更高的炮口初速且没有引人瞩目的炮焰。由此产生的平直弹道让其拥有了绝佳的穿透力和不俗的精度。

    ·90毫米炮,虽然有所改进,但却依旧不如75或88炮。

    ·德国坦克的瞄具毋庸置疑的要优于美式瞄具。这点,与火炮平直的弹道相结合,赋予了德国坦克无与伦比的精度。

    ·比起美国坦克,德国坦克有着更好的倾斜装甲及外形轮廓

    这远非一个乐观的比较。

    德**官们则没有就豹式坦克上有着一致的赞誉。弗里茨·拜耳莱茵将军——装甲教导师的指挥官,于诺曼底战役后提供了这样一份对豹式坦克的总结:

    当四号坦克还能够有效地使用时,实践证明了五号坦克【豹式坦克】

    那差劲的地形适应力。雪曼坦克因其可操纵性和高度而表现良好……【豹式坦克】则由于其宽度而难以适应绿篱地形{译者注:一种用或人工栽培、或自然生长的灌木篱墙来阻隔、划分区域的地形,详情请自行百度};长跑管和坦克的宽度降低了其在城镇和树林作战中的机动性;极端前重后轻的车体导致其会极快的磨损掉由低

    级钢打造的前主减速器;贫弱的侧面装甲;坦克顶部在战斗轰炸机面前不堪一击;多孔材料打造的输油管道允许汽油烟雾逃逸至车体内部并造成了严重的火灾隐患;观察孔的缺乏使得防御抵近攻击成为了不可能。

    看来怀特将军曾预言的那些“传统热情”也许同时存在于两侧。

    这个来自于指挥美国和德国坦克编制的双方指挥官的背景直析,凸显出了一个平衡且公正的观点中的趣味。

    接下来则是法国人可以提供的视角。

    法国战后经验

    法国人民同心协力,以在二战之后重建他们的国家军事力量。除了对冷战兴起时国家防御的密切关注,法国在世界各地还拥有着殖民领地,并且试图将其作为一种政治力量来恢复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自1943年起,法**队已经重新装备了美式装备,并且以美国学说来训练。几支法国部队带着莫大的锐气去战斗并在1944和45年中于意大利及法国战场上受到了美国和英**官的高度赞扬。

    但在战后期间,法国试图恢复其在自己装备上的独立地位。包括小型武器及火炮在内的多种军用物资生产线被重启。但是装甲车辆技术已经在战时迅猛发展了起来。战后时期的法国没有任何值得生产的国产坦克设计。

    所以,在经由租借法案和战后军事援助计划所提供的美式装备之上,法国收集了躺在他们国家内遭到废弃的数以百计的豹式坦克,并竭尽全力的修复了那些还可能继续工作的。他们将这些坦克投入到第501和第50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