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娱之黄金年代-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这部电影的投资人不是我,是光线传媒,我必须要保证投资人的钱没有白花!其次,对于文艺片,我也没有特别欣赏。我们这代人接受的就是票房论成败,你的作品再怎么深刻,不能卖钱,那我也是不能接受的!”

    “但是,电影不是应该揭露现实吗?我曾经采访过王小帅,他说过做电影,最重要的就是敏感。不管外界怎样,但内心一定是脆弱和柔软的。必须要有一种强烈的焦虑感!”

    杨阑似乎不太赞成沈临的观点。

    这也是他们那代人的通病,喜欢讲情怀,喜欢拍一些揭露社会底层的事件。

    “怎么说呢,我首先是一位畅销书作家,怎么才能保证每一本书都畅销?必须要研究书迷的心理,我写《那些年》《最好的我们》就是奔着青春市场去的,后来写《盗墓笔记》那也是因为我觉得我们缺少探险类的小说;导演,尤其是现在的华语电影导演,必须要接地气,所谓接地气就是了解观众的想法,你的电影既然走进院线卖钱了,就必须符合大众审美!”

    沈临的回答很有理性。

    “可是审美这东西,不见得时髦就是美,这都是一阵一阵的,最后真正能留下来的审美,永远都是纯粹的、非常理性的、高雅的,而不是只有临时体现高科技或者杀马特之类的东西。”

    杨阑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赞成你的观点,可我也保留我的看法。一个导演拍电影,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如果连投资人的钱你都赚不回来,那你肯定是一个失败的导演!”

    “那你的意思就是说小帅他们那一代人的作品都是失败作品?”

    “不是,阑姐,你别混淆概念,失败的导演和失败的作品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第四十二章 访谈(下)

    杨阑肯定是一位很有想法的主持人,否者她也不会再最当红的时候选择离开央视前往美国进修。

    沈临对自己的审美,或者说他也很固执的坚持自己的观点,两人谁也没法说服谁,似乎要吵起来了。

    最终还是杨阑让步了。

    毕竟她是主持人。

    “那按照你的意思,咱们市场上,甚至整个第六代导演,在你看来都是很失败的?”

    “阑姐,我可不敢这么说,但如果从投资商的角度来说,确实如此!”

    “可他们的电影获奖无数!”

    杨阑依然在坚持他们那代人所坚持的东西。

    “是,获奖无数!但这最近几年,尤其是随着电影市场的开放,你口中的第六代导演们似乎变得不再那么纯粹?大师虽然还活着,但再也拍不出《活着》了!”

    “那是因为市场化的要求让他们变得不伦不类!”

    “这不就结了,一方面你想保持电影的艺术性,另一方面你又想指着他赚钱,哪有那么多大师?”

    “可是好莱坞的艺术片还是很有市场的!”

    杨阑似乎想要证明什么。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比如《阿甘正传》?”

    “对!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是植根与北美院线制度的产物,北美有一些专门放映艺术片的院线,可咱们没有啊!”

    “你的意思是咱们的院线制度不合理?”

    “每个国家的电影制度都是由不合理慢慢走向合理,现阶段,就是商业片的天下,你的片子卖不了钱,你就是失败者!这是即成的事实,我们无力更改!”

    还有一句话,沈临没有说,要是说出来就有点伤人了:电影不是自嗨的玩物,影片制作出来是要给人欣赏的!我不否认现在的观众审美有些极端,但不符合大众审美的东西就不应该被制造出来!

    “好吧,那你就没有拍摄一部纯艺术片的想法?”

    “当然有,但不是现在,估计应该是五部电影之后!”

    沈临想了想,才回答道。

    “五部电影?你的计划已经排满了?”

    杨阑有些吃惊。

    “嗯,后半年我会导演《那些年》,明年会拍摄一部反映创业的故事,明年下半年可能回去趟好莱坞拍摄一部科幻片!”

    “科幻片?”

    “没错!”

    “是纯中国特色的科幻片吗?”

    “不是,是跟华纳合作的一部电影,剧本已经写完了,正在筹备建组,制片人是诺兰!”

    “真的吗?能大概说一下吗?是你已经出版的小说吗?”

    “肯定不是既有的ip,至于其他信息我真不能随便透露。”

    杨阑有些失望的点了点头。

    “你对好莱坞有向往吗?”

    “当然,任何导演对好莱坞肯定都有向往!”

    仅仅只是一个访谈节目,沈临却透露了好几个足够惊爆娱乐圈的信息。

    才完成一部导演作品,居然要指导好莱坞的作品了!

    不少网友纷纷在网上讨论起来。

    很多人猜测沈临所说的话有几层的可信度,当然也有人坚信不疑。

    但是能在电视上直接说出口,说明沈临对于这件事还是有把握的。

    尤其是沈临提到了诺兰,诺兰那可是好莱坞最新一代的神导,在华粉丝无数!

    访谈依旧在播出中。

    “你似乎对改编自己的作品没有什么兴趣?”

    “嗯,是这样的,我当初写这些东西就已经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像《盗墓笔记》花费了好几年,现在又要把他们改编成电影,等于我又把好几年的时间都花费在他们身上,实在太浪费生命了。但是《那些年》不同,那是我的青春,它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我明白,那是你走向文坛的第一部作品!”

    “没错。”

    “说到文学,其实翻看你这些年来的作品,似乎慢慢开始减产?”

    “也不是说减产,只是实在没什么时间,也没空静下心来写作,这几年忙着做编剧,前段时间写了三个剧本,是一个系列,已经交给了宝爷。”

    “宝爷?你是说赵宝钢啊!”

    “嗯。”

    “不仅作品变少了,你似乎有意的开始往纯文学方向走,《1988我想跟这个世界谈谈》就很明显。”

    杨阑手中出现了一本书,赫然是沈临的《1988》

    “也不是刻意,就是无意识的写了一本书,写完之后觉得还不错,就拿给出版社让他们出版了!”

    “我说句实话,这本《1988》如果作者名印的不是沈临,估计真卖不了多少!”

    “呵呵,确实是这样,因为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变得比较快,他们不太愿意接受有深度的作品。”

    “还有一个问题,我发现最近几年你似乎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再点评某一部电影作品了,是因为你进入到这个行业,出于同行之间的忌讳还是…”

    “也不能这么说,因为我不说假话,所以我就不说。”

    “那还是出于忌讳!”

    “这么说吧,你进入行业里,总会有几个好友或者发行公司是你的合作伙伴。当你看到一部烂片,很想骂它,然后你发了篇评论,网友爽了,觉得迎合了他们的想法,可是很有可能你的朋友就是那部电影的主创,或者这部电影的发行公司就是你的发行公司,这就很不好办了!”

    “呵呵,还真是这样!”

    “所以我就不说话了。”

    “那如果放到现在,你还会批评《三枪吗》”

    “嗯,估计不会了,但我可能会私底下跟朋友说。”

    “就是不再公开评论?”

    “嗯,影评人想要保持客观性本来就很难!”

    “可是王思聪却经常批评旺达的电影。”

    “是吗?王思聪毕竟不是真正的电影从业者,他要是参与到电影制作,估计也很难那么做!”

    “还有一个问题,你这部电影的周期是不是太短了?我听说从开拍到杀青还没到一个月!”

    沈临都准备起身离开演播室了,没想到杨阑突然来了一句。

    “这么说吧,电影的工业流程是偷不了懒得,我们这部电影却是拍摄的时候比较顺利,演员ng情况也很少,但前期筹备所花费的时间很长,我从去年6月份就开始打磨剧本,演员的档期签订的是一个月,而且我们的后期制作和拍摄是同时开始的。”

    “你在强调工业流程。”

    “没错,我是很喜欢工业流程的人,如果电影拍摄没有按照流程走,那呈现出来的影像肯定有问题!很多演员现在签一部电影也都是一个月时间,演员都不在了,我们拍什么呢?而且我可以保证我们的绝对工时是超过了绝大多数国产电影的。”

    “好的,谢谢沈临。”

第四十三章 宣传继续

    结束了杨阑访谈录,沈临松了一口气。

    杨阑的口才很好,而且她一直想跟沈临争夺话题的主动权,也不知道沈临是不是主持《临行》落下了毛病,总想着把自己当成主持人,见缝察机就想掌握话题的主导。

    两人的交谈称得上唇枪舌剑,堪称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后来沈临之所以爆料自己会成为好莱坞导演,也是因为想给自己加点筹码,至少是地位方面的平等。

    毕竟此时的沈临还唯一能拿的出手的职业还是畅销书作家,而杨阑早已功成名就!

    随着本期《杨阑访谈录》的播出,不仅仅节目的收视冲上了高峰,居然达到了百分之一点二的收视率,第二天网上铺天盖地全都是沈临的新闻。

    《当红作家的转型之路》

    这是新郎网的头版。

    《沈临,未来的国际大导演》

    这是网伊新闻客户端的即时新闻。

    《解密沈临的转型之路》

    这是搜弧网的报道。当然度娘还有腾逊也不甘落后,纷纷对沈临的美国三年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他们的资料来源大都是沈临告知李晓萍,由李晓萍专门发给各大网站。

    否则光靠杨阑访谈那点内容都凑不够五百字!

    随着一片赞许声,很多网友对沈临的看法也改变了,由之前的二百五形象转变为少年天才。

    不少网友纷纷赞叹沈临的口才。

    也不怪他们少见多怪,之前的沈临总是出现在媒体的口中,就算是自己主持的《临行》也没有请嘉宾的习惯,就只有他一个人啵啵的说个不停。

    很多人怀疑是不是因为提词器的关系。

    之前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人造韩少’的论调,这盆水也波及到了沈临头上,总有些看不惯他的人会在网上造谣说沈临也是人为炒作出来的。

    确实,沈临的前几部作品若是没有出版社以及媒体的炒作,不太可能红火那么长时间。

    可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媒体热捧,再怎么有才也会泯然众人。

    就好像郭得纲说了半辈子的相声,但也只能在剧场内小范围流传,一旦有了媒体介入,他就火了!

    这次沈临参加《杨阑访谈录》,两人之间的交谈几乎没有任何空隙,很多时候杨阑的问题才问出来,沈临立马就能回答,而且用词精准,尤其是两人关于关于文艺电影还有商业片之间博弈的交流简直让人胆寒,很害怕杨阑会忍不住动手!

    有才华的人谁都欣赏!

    还有不少网友表示重新认识了沈临。

    真不知道原本在他们心中沈临是个什么形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