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母亲是上海人,父亲是四川人,母亲下乡到了江西。因为文化大革命啊所谓的历史原因,我不知道这些,反正我父亲就也到了江西。我父亲今年已经60岁了,我母亲50岁,我是家里的老大,才22岁,还有个弟弟,比我小两岁。可能就是历史的原因吧,我的父母走到一块儿,也算是那种晚婚、晚育的典型。我是生在上海的,那时候觉得上海就是天堂,江西是小地方,又很苦,留在上海对将来的教育和发展都有好处,就把我留在了上海。我是跟着外婆、外公长大的。
你能把这个关上吗?有一件事我不想让你录下来。茹莹突然停住了,眼光闪烁着,脸颊微微有些潮红。我按照她的要求关掉采访机,她低下头。很慢但是很清晰地告诉我,她8岁那年,因为她的外公,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在我的采访中,类似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听到,但是我仍然因为茹莹的叙述而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不舒服,仿佛全身的肌肉都缩紧了,从后背升起的丝丝凉意一直渗透到心里。
我静静地过了不知多久,才回过神来,问茹莹:“你外婆知道吗?”茹莹的眼光迷茫了一瞬间,马上又恢复了她进门时的“常态”。
我想,那时候我是不知道她知道的。后来我的身体就不太好,她带我去医院看,所以,我现在想起来,觉得我外婆应该是知道的。
从小我在上海长大,他们对我也很好。那是个很典型的上海人的家庭,人呢,比较自私自利一些、门槛精一些,比较为自己着想。房子很协…怎么说啊?我的童年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忧伤也没有特别的快乐,父母是什么人也不知道,因为没有见过。他们在江西每个月寄30块钱的生活费给我,对他们来说,那可能是很多了,但是我记得我从小就是在我外婆不停的唠叨中长大的,说“30块钱哪儿够氨。新衣服很少,但是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悲苦的感觉。现在想起来外公。外婆对我还是挺好的,有什么东西都是省下来给我吃。我的舅舅们对这些就很不高兴,因为我外婆帮我妈妈带孩子,没有帮他们。
我父亲是做科研的,做的是技术工作。我在上海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父亲的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劳模也当过了,人大代表也当过了,他的事业算是有了一些进展,这个进展的第一步就是我们家从江西的一个特别小的县城搬进了地级市。
其实那个市也还是很小的。
我还应该讲我弟弟这一段。我弟弟也是在上海生的,找了一个奶妈带他,4岁的时候,我父母把他带到江西去了。从那以后我弟弟一直跟他们生活在一起。
在这里我打断了茹莹,她反复说的“外公、外婆对我挺好的”使我听起来很不舒服。我无法想象一个远离父母的小女孩,在懵懵懂懂中所经历的那些,那几乎可以叫做摧残。
我问茹莹:“你的这些事情你父母一直不知道吗?”她摇摇头,不置可否。
我那件事情甚至于我自己都是不知道的,因为我对这个是没有概念的,这在我以后的叙述里面你会明白。我有感觉,知道那样不好,但是我没有概念。
我外公、外婆都不是上海本地人,据说我外婆年轻时候是一个地主家的小姐,外公是她家的长工,他们是私奔到了上海。我外公后来一直是当工人,好像从我记事开始他就是退休了的。可能是在我的这件事之后,现在想起来应该是都有关系的,但是那时候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外公当时已经挺老的,60多岁了,又到上海附近的一个小县的工厂上班,一个星期回上海一次。这些都是后来我一点一点联系起来的。那时候的事情对我的身体很不好,甚至到现在我的身体也是不好。
87年的时候,我的父母打算把我带到江西一起生活。他们到上海来接我,我记得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我妈,我爸有几次来出差见过,我有印象,这次见我妈,我已经是11岁了。我们一家人是先到北京。我记得去玩了颐和园、故宫,外地人进北京,就是去这些地方嘛。现在我还能翻出很多那时候的照片,但是没有一张是我们一家四口的,甚至于很少我和我妈在一块儿,我想那时候开始就应该有我和我妈之间的间隙了。
说我妈重男轻女也不尽然,我从小没跟她一起生活,是没有感情的,而且,我下意识里觉得他们是乡下人,我妈、我爸。
我弟都是乡下人,我脑子里有上海人的观念,我就不愿意跟他们说话。我想我妈那时候是想过要心疼我的,我记得很清楚,她给我买过一件新衣服,但是我就是不想说话,在北京的旅馆住的时候我老是哭,说要回上海,要外婆。感觉上他们是外人,上海才是我的家,我要回家。现在想起来,当妈的听见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我妈是那种很典型的上海女人,她不会谅解我,把我当作女儿,而是把我当成一个“人”来面对,你对我不好,我对你也不好,你对我没感情,我对你也没感情。我妈挺疼我弟的,所以那时候对我来说,爸爸、妈妈就是一个名词而已,不是那么亲近的。
因为我爸的调动没有完全办成,所以我们还是先回到了那个小县城。那是一个很穷、很穷的地方,我到了那里简直就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大上海来了一个小姑娘,我真是风光一时,当地的人都把我当成小公主,小孩子也都特别崇拜我,这就把我来的时候的心理不平衡都补齐了。所以那个时候我还是快乐的。
我这个人在读书上也不是很认真的,我记得我小学考初中的成绩是全县第一名,而事实上我根本就不努力。考试前老师让大家背书,我就溜走了。我父亲在当地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老师也很给面子。所以经常是别人都在背书,我一个人溜了。
我们住在工厂的宿舍里,我爸是那个厂的厂长,每天忙工作,在办公室或者实验室,不怎么回家。我妈就是那种“我要把你改适过来”的心态。我在上海从来没有受过什么苦,家务也没做过,到了江西以后,早晨我要生煤炉子,要去打水,你想不到的,两个大水桶装满了水,我用一条扁担挑起来就走。
每天早晨我是最早起,起来去把水打好了、买好早餐,然后叫我弟、我妈他们起床。我要生好炉子,因为一天的生活就靠这个煤炉子,不能让它熄,不断地加煤、加炭,水在上面做、饭也在上面做。
刚开始我特别奇怪,我妈打我。我们的矛盾很尖锐,但是我忙着去应付新生活,没有时间去对付我妈,她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一年之后,我考完了中学,我们家也终于调进了地级市,分了一套三居室。对于我妈和我弟来说,生活条件好了很多。
住进了居室房,也有公共汽车了。对于我来说,就那么回事,因为跟上海还是不能比。但是,我得承认,我还是长脾气了。
我开始跟我妈斗嘴。
可能你会注意到,我的叙述里很少提我爸,因为在我的印象里,我爸一直在忙工作,在县城的时候,他是在城里的办公室,很少回来,到了地级市、他就经常出差,不是去省会,就是去北京。现在我想,他那个时候就已经在积蓄力量要离开那里了。
除了茹莹提示我的很少提及父亲之外,我还注意到,她不时会说类似“这个我后面还要说”,“在我的叙述中……”等等这样的话,我猜想她是有备而来,她至少已经大体上想好了要告诉我些什么和采取什么样的讲述方式。
初中三年,我是在那个地级市度过的。这三年里,不断地跟我妈斗嘴,脾气越来越倔,我妈对我的打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我妈留长指甲,她打我不打别的地儿,掐脸。我记得那时候我去上学,基本上是血印子还没好就又有了,同学说是我们家养猫给抓的,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是这样。
忘了告诉你了,我妈是当老师的。我妈的办公室就在我们教室的楼上,我弟也在那个中学,比我低两个年级。我放学之后必须等我弟,带他一起回家,我妈怕他在路上出事。我想逃避这个,因为想跟我的同学一起走,就不愿意跟我弟一起走。
其实我对我弟的看法很多也来源子我妈。我妈越是喜欢他,我就越是讨厌他,因为我讨厌我妈。
我想我的叙述里没有什么典型的事情,因为在我的记忆里,那段日子就是我妈在不停地打我。到地级市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不用跟我弟住一间房了,我有自己的一个房间。
但是我们的房间都是不许锁门的,没有任何隐私可谈。
那时候我成绩不好,读书不上心,喜欢看小说。我妈不让我跟同学在一起,那时候就有什么早恋啊之类的,但是那时候我长得也不好看,一件新衣服都没有,穿的都是我妈穿剩下的,男同学对我也不感兴趣。唯一突出的就是我的语文成绩特别好,我的文笔相当的好,而且口才好,演讲比赛、辩论比赛都有我,在这个意义上,我是学校的风云人物。有小痞子找漂亮女生,但是没有人找我。
初二的时候,我记得是夏天,我计划了好久,要离家出走。那天我父亲也在,家里有客人。大家在看电视,有我没我好像都一样。我写了一张条儿,说“我出去找朋友去了,请你们放心”,后面换了一行,特别注明“你们放心,我是住到一个女朋友家去了”。因为我妈也很警惕当时的早恋问题。我是蹑手蹑脚地出去的,把那张条儿放在了冰箱上,门没关,我怕关门声被他们听见。可是我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我弟说,他们是在第二天早晨才发现我丢了。
我是被我爸找回家的,他也知道我妈经常打我,但是他不理解我为什么要离家出走。从那时候开始,我爸和我妈吵架就经常说“你对茹莹不好,你虐待她”。
我忘了跟你说了,他们老吵架。我爸老出差,回来我妈就不理他,跟他吵架。
现在自己谈恋爱,也明白了,老公总是不在家,我妈自己背负家务、带两个孩子,是很压抑,打我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初三下半年,我们一家跟着我爸来了北京。我爸跟北京的一家企业谈好了合作、其实很不成熟,唯一的就是那家企业提供一套住房,我和我弟就在附近的一个中学上学,而我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下岗了。
我没觉得生活有什么特别的变化,就是学校和家这样两个地方走来走去。在这个学校我认识了最好的朋友,一个叫小雪的女孩子。她是特别典型的北方女孩子,看起来已经像十八九的大姑娘了。我后来的一次离家出走跟她有关。
初三考高中必须要在户口所在地,我的户口在江西,我爸、我妈都不可能陪我回去,我就被托付给过去的一个老师。
回到江西之后我就一下子特别自由了。而且从北京回去以后比从上海去的时候感觉还要好。
回到江西应该算是一个转折点。有一个小痞子似的男孩子,比我大,每天都到学校门口等我,特别新鲜。有一次他约我晚上12点出来,我是偷偷地溜出去的,还光着脚,我们一起去看人家打麻将。在外面待了两个小时,结果,门锁上了,我回不去了。当时心里特别害怕,接下来的三天就不敢去上学,旷课了。
考试前一天,我回到学校,我爸从北京赶来了。结果,连续三天的考试,每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