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杰问:“那会在什么地方呢?”
学成说:“你们几个还能走路不,如果能走,我们就去找出来。”大家都说能走。
陈杰又说:“我小时候也听我爷爷说过,说我们家有座很好的坟,不知道是我们上面的多少代了。因为时间久了,大家都不知道那座坟在什么地方了。我爷爷还说就是那坟保佑我们陈家在清朝的时候就出了大官的。”
张敬生催促说:“那我们就去找吧。”
程国涛说:“又不是你家的祖坟,你怎么比陈杰还着急。”说完大家都哈哈的笑起来。
学成说:“你们陈家现在能发展到这么大的家族,肯定以前是有好的风水的。那我们就先爬上山顶,先看看整个情况再说。”他们四个人向山顶走,上山的路很陡,大家你拉我,我来你,互相帮助才来到山顶。陈杰拿出干粮和水,分给大家吃。学成边拿着干粮,一边认真的看着整个陈家沟的风水。
这时候雾气刚好散开,太阳出来,暖暖的太阳照得人懒洋洋的。
站在山顶,能够看到很远的地方。学成仔细的看着整个陈家的风水格局。整个陈家沟像一艘船,两边的山就像是船的船舷,中间的整个天地像是船舱。他们站立的这个山顶,像是整个船的桅杆,高高的立在中间。学成对整个地形有了个初步的印象,看出了穴位大概在什么地方,然后才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吃着干粮。
突然,山间喊了一声吆喝。
大家都好奇的去看是什么。原来是一个老大爷在山间放牛。老人见山顶有几个年轻人,就走了过来,说:“年轻人,你们在这里做什么呢?”
陈杰说:“我们在这里耍。”大家分了一些干粮和水给老大爷,让老大爷也坐下来,一起吃。
老大爷犹豫了下,然后结果干粮和水,说:“谢谢你们了。”
陈杰问:“老爷爷,你是陈家沟的人吗?”
老大爷说:“是的,我就是陈家沟的。”
陈杰说:“我也是陈家沟的。我叫陈杰。”
老大爷问:“你的字辈是哪辈呢?”
陈杰说:“我是先字辈。”
老大爷说:“我是前字辈,比你长两辈。”陈杰曾听父亲说起过家族的字辈,他爷爷就是前字辈。陈杰说:“爷爷好。”
陈大爷见遇到了本家的后辈和几个年轻人,也很高兴,话就多了起来。
陈大爷说:“你们知道我们陈家沟的故事吗?”大家都说不知道。
陈大爷说:“如果你们不忙的话,我就给你们讲讲我们陈家沟的故事。”
陈杰说:“我们不忙,我们准备在这里歇会,然后去找我们陈家的发坟。”
陈大爷不信,怀疑的说:“你们能找到陈家的发坟?”
陈杰指着学成说:“他会看风水,他带我们去找。”
陈大爷仔细的看了看学成,说:“你能找到吗?”
学成说:“如果你们陈家的发坟就在你们陈家沟,我想应该是能够找到了。”
陈大爷高兴的说:“好啊。我们陈家只知道有座发坟,保佑着我们陈家几千人,但是大家都不知道那发坟在哪儿。”
陈杰问:“那是为什么呢?”
陈大爷说:“这就是八大名坟的故事。”“八大名坟?”大家的兴趣都来了,围着陈大爷,说:“陈大爷,你给我们讲讲吧。”
陈大爷喝了口水,说:“好的。”大家围着陈大爷,等着陈大爷讲八大名坟的故事。
第六章 八大名坟
陈大爷清了清嗓子,说:我们陈家是湖光填四川的时候填过来的。当时我们陈家是两弟兄,到了四川之后,哥哥就住在另一个镇的xx村,弟弟就来到这里,也就是我们陈家沟。弟弟就是我们陈家沟整个陈家的第一代。也是陈家沟的第一代来到这里后,一直都是给人种地的,过着很清苦的日子。过了好几代,我们陈家还在给人种地。当时这一代的有个地主,姓李,我们陈家的人就给李家种地。八大名坟的故事,就是从李家这里开始的。李家是当时这一代的地主,但是李家为人很厚道,对租他地种的人很好,大家都愿意来给李家种地,也有很多其他的人来到李家。这一年,有一个读书人打扮的来到李家找事做,李家的人就问:“你姓什么,你会做什么?”
这个人回答说:“姓谢,他读过几年书。”
李家的人刚好又有几个上学的孩子,就说:“你能教书吗?”
姓谢的这个人说:“我能的。”
李家把这个人留下,当李家的私塾老师,负责教李家的几个孩子读书。
很快三年就过去了,姓谢的私塾老师就给李家说:“他要走了。”
李家的人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也不说。李家人见状,心想这个谢先生家肯定发生了什么事,不然他不会这么急着就要了,于是给了他很多钱,让他带回去。又过了好几年的清明节,谢老师突然又出现在了李家的土地上。他曾经教过的学生认出了他,叫到:“谢老师回来了。”
李家人觉得很是奇怪,就把谢先生请回家,然后杀鸡宰羊,隆重的款待谢老师。李家的人为了保险起见,还叫上了他最好的5个朋友和他最信任的长工作陪,陪谢老师吃饭。
酒过三巡之后,谢先生发现如果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可能无法离开李家,就趁着酒意说:“我本来是个风水先生,几年前因为寻一条龙脉,发现龙脉落在李家的土地上,然后才来李家应聘私塾老师。等我找准穴位之后,我就偷偷的回家把自己的祖先的骨骸运来,葬在了穴位里,等我葬好之后,我就给李家告辞了。今年清明,我是来这里看看我祖先的骨骸现在怎么样,结果,没有想到给你们发现了。”李家为人很开明,并没有怪罪谢先生,而是说:“既然谢先生是风水大师,那谢先生能否给我们也找个风水好穴,让我们安葬祖先的骨骸。”风水先生这时酒意已浓,趁着酒性就说:“好啊。”并且还说,“在座的每个人我都给你们家找一个。”
听风水先生这样说,大家都高兴起来,本来很紧张的气氛顿时消散,大家都争着给谢先生敬酒。谢先生为了履行自己的酒后承诺,于是给李家、李家的5个朋友和李家的长工家各找了一个风水宝地,然后才离开李家,回去了。
陈大爷说:“李家的那个长工,就是我们陈家沟的第四代祖先。谢先生给我们陈家找了个地方,就在我们现在的陈家沟里,我们的第四代祖先把自己的父母就安葬在谢先生找的地方。之后,我们陈家就逐步的发展起来,修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土地,然后我们的陈家子弟才有机会读书,考中进士做官。”
陈大爷说:“在清朝的时候,我们陈家可是考中过进士,做个翰林院,当过大官的。现在我们陈家能够从当初的一个人,发展到现在的整个陈家沟的陈家就有几千人了。据说,当年我们整个陈家沟的土地都是我们的。而且我们去镇上,都不用走别人的土地。”
陈杰问:“那是为什么?”
陈大爷说:“因为那些土地都是我们陈家的。”
陈杰伸着舌头说:“天啊,这么多。”大家都给陈大爷的故事吸引住了。
陈大爷说:“不过有个遗憾的事,当时我们的祖先为了怕别人破坏我们家的风水,就把那个地方的秘密保护起来,不让外人知道,甚至我们陈家自家的子孙都不知道。时间一长,就没有人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了。我们陈家曾经请了很多人来找,都没有找出来。”大家显得很遗憾。
程国涛说:“既然是为了怕给人破坏,那为什么还要找出来呢?”
陈大爷说:“现在社会好了,其他人也不敢来破坏了,我们想找出来,拜祭我们的祖先。他保佑了我们这么多年,我们也该尽尽子孙的孝心,去拜祭他们了。”他看着学成,说:“如果小兄弟你能找出来,那你可就是我们陈家的大恩人了。”学成也给故事吸引住了,好久才回过神,说:“我想去试试,但既然过了这么多年,我也不能保证能找到了。”
陈大爷说:“你放心去找吧。”
第七章 风水题留
几个人听完故事,准备离开,陈大爷又说:“我们当地还流传着一首古诗,谁能看破这首古诗,谁就能找到这个地方。”大家都好奇的问:“这首古诗是什么?”陈大爷说:“陈家沟内一艘船,十人看见九人传,左旗右鼓排两畔,众水流归意缠绵;山上龙神由水伴,要葬轻舟总不难,有人寻得天然妙,儿孙富贵万万年。还有首是:船头对船尾,桅在船中立;若是住得此,驶进皇宫里。”
陈大爷最后说:“好多人都来我们陈家沟寻,就是找不到。”大家听了陈大爷的诗句,看着陈家的地形,程国涛说:“你们看,整个陈家沟还真的像一艘船一样。”
张敬生也说:“还真是的。”
陈杰说:“不会吧,我从小就在这里玩,我怎么没有发现?”
程国涛说:“你看那边像不像是船头,前面是船尾。”
陈杰高兴的说:“还真是的啊。太像了。”
陈杰从小在这里长大,第一次发现自己住的陈家沟居然像艘船,而且刚好应证了陈大爷说的那两首诗的内容,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学成说:“你们想到解这诗句了吗?”
张敬生想了想,说:“我觉得后一首已经说清楚了,就在船中间的桅杆了。”
陈杰说:“有道理。桅在船中立,就是这个意思。”
学成说:“诗句有助于流传,更能吸引人。但是真正找地,用不用诗句都是能够找到的。”
大家都在听。
学成继续说:“陈家沟内一艘船,意思是说陈家沟的地形像一艘船。十人看见九人传,那就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了,其目的就是在唬人的。左旗右鼓排两畔,是说陈家沟两边的山,你们看我们站的左边是不是有些像古时候的战旗,右边是一个一个的山包,像是古时候的鼓一样;众水流归意缠绵,是说这个地方的水都流向船尾处,而且水不是直接流出,而是九曲蜿蜒流出去的;山上龙神由水伴,是说龙就在水边;要葬轻舟总不难,有人寻得天然妙,儿孙富贵万万年,这三句是说如果找到了这个地方,下葬后,那就是富贵长久的意思,不一定会是万万年,没有一个地方的风水能保证发万万年。第二首说的是:船头抵船尾,桅在船中立,是说整个陈家沟的这艘船,船头和船尾是连着的,这就是水路连着的,而且中间还立着船的桅杆。后面两句是说:若是住得此,驶进皇宫里,意思是说如果葬了这样的地方,就走进皇宫里去做官了。”大家听学成这样一解释,顿时都明白起来了。
陈杰说:“你是说这桅杆就是船的中间,那我们只要找到船的中间就能找到船的桅杆,然后就能找到这个地方了。”
学成说:“也可以这样说。你们大家看看,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山,是不是在整个陈家沟的中间的位置?”大家这才发现,他们站的那个山还真的是整个陈家沟的中间位置。
学成继续说:“那我们就顺着这个桅杆去找,也许我们就能找到这个地方了。”关键的地方,他不想说得太仔细,太详细了就等于是在教他们几个了。没有经过师叔的允许,他是不会教任何人的。他们几个都很高兴,因为这个风水谜题,居然就要给他们几个人找出来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