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我们为了这些有用的知识花了多长时间学数学呢?12年!在这12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反复记忆那些公式、定理等等,反复进行智力体操。可是,我为什么靠数学来锻炼智力呢?我去下棋好不好?那玩意儿不比做数学题需要动脑筋?
  目前中小学的数学教育就是智商迷信的产物。根本就没有弄清楚智商和慧商的区别。文科生学数学关键是提高慧商,关键是用数学引导大家养成科学思考问题的习惯。现在的数学教育则本末倒置。把智力体操和知识灌输当成了学数学的目的。所以,我们大把大把宝贵的时间被浪费掉了。看看刘亦婷吧,一个文科生为了提高竞争力竟然要参加什么“奥数”班,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能有什么时间去娱乐、去体育、去挖掘特长呢?
  学生大量的时间都浪费掉了。无用的知识和低效的智力训练挤占了我们娱乐、体育、交友的时间,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令人惊诧的是,我们依然没有变聪明,没有变得有智慧,仍然没有创造力。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什么都要讲投入产出吧,为什么我们投入这么多所得会如此之少呢? 因为在学校里真正能使我们聪明起来的慧商教育几乎是空白。不教你逻辑,不教你如何正确思考问题,不教你真正跟社会实际贴近的有用知识,不让你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知识,不给你创造机会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不给你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不给你质疑的机会,不给你发挥创造力的时间和空间。
  小结:
  让人羡慕又让人欣喜的是,眼下,慧商教育被漠视的局面正在逐渐得到改观。教育部门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策略,提出的新课程标准,可以说是素质教育在智商和慧商教育方面的深化和细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更明确了,可操作性更强了,这都可以归功于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引入。我相信,随着研究性学习在我国中小学校的普及,将会极大地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慧商水平。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家长对研究性学习是有疑虑的,因为他们担心,搞研究对于提高一个人的考试成绩没啥帮助,而且,有些家长认为一些教师自己的研究能力都有限,能指望他教出像样的研究素质吗?这些顾虑固然有道理,但问题是,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一个人如果没有研究能力,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便是读了大学又能怎样?如今,读大学,即便是读名牌大学,甚至留学海外,也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得人生的成功。“北大废物”和“海待”的出现不就是这种现实的写照吗?
  其实,对于今天的家长和学生来说,已经别无选择。
  情商的误区
  魅商,标志着一个人个人魅力的水平,讨人喜欢的程度。个人魅力包括人格魅力,性格魅力,外形魅力,气质魅力,思想魅力等等。一个情商高的人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但未必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而魅商高的人则一定是个受人尊重、讨人喜欢的人。魅商和情商是有着很大不同的概念,下面概述一下两者的区别。
  情商这个概念与智商、慧商、魅商这些概念一样,是个边界非常模糊难以界定的概念。读者没有必要在概念里绕来绕去,只需关注通过这个概念传达的思想即可。
  情商就是EQ(Emotional Quotient的简称),是自1995年起在国际上流行的一个心理学名词,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着名心理学家戈尔曼撰写的《EQ》一书。
  戈尔曼指出,预测一个人的未来成就,智商IQ至多只能解释其成功因素的20%,其余的80%则归因于其他因素。其中,关键因素是“情商EQ”。情商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激励,百折不挠;
  控制冲动,延迟享受;
  调适情绪,不易烦恼;
  善解人意,充满希望。
  戈尔曼曾做过一个“延迟享受”的实验,他找来一批4岁的孩子,给他们每人一块糖,并告诉他们若能等主持人回来再吃这块糖,则还能吃到第二块糖。戈尔曼悄悄观察,发现有的孩子只等了一会儿便不耐烦,迫不急待地把糖塞进了嘴里;而有的孩子则很有耐心,而且很有办法,想出作游戏啦、讲故事之类种种方式拖延时间,分散注意力,最终坚持到主持人回来,得到了第二块糖。戈尔曼又对这批孩子14岁时和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表现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晚吃糖的孩子数学和语文总成绩比早吃糖的平均高出120分,而且意志坚强,经得起困难和挫折,更容易取得成功。这个实验说明,能够抗拒欲望,延迟享受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其实参加高考的过程本身就是锻炼一个人情商的过程。你看,学习的过程压力很大,困难重重,如果没有“自我激励、百折不挠”的精神很难坚持下来;同时,学习的过程又是艰苦的,要克服许多情感的、享受方面的冲动,家长们巴不得孩子们都变成苦行僧;然后,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烦恼也需要压抑,否则会影响学习的,这可不得了。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典型事例,一个情商出色的人靠“头悬梁、锥刺股”的努力,在智力条件稍差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勤能补拙”,考出理想成绩。
  可见,情商主要强调的是一个人的把握自己情绪和意志的能力。这无疑是当代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许多家长的误区是,将情商的作用过分夸大,把那句夸张的广告语“人的成功是20%的智商加80%的情商”奉为圭臬,所以,一提到培养孩子,张口闭口就是智商,就是情商。他们忘记了情商这个概念无法涵盖的一项人人需要的重要素质,那就是魅力。
  很多家长和老师,执着于打造孩子的情商,而往往忽视培养孩子的个人魅力。这实际上还是应试思维在作怪。应试思维的最大弊病就是急功近利,很多家长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对于孩子是否讨人喜欢,是否具有人格魅力、性格魅力、外形魅力、气质魅力甚至思想魅力根本是不闻不问的。这些忽视个人魅力培养的孩子往往思想委琐,动作笨拙,表情木讷,毫无个人魅力可言。这些人或许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成为状元、榜眼、探花,可家长对他们的培养真的能算成功吗?
  魅商何来
  衡量一个人魅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就是魅商。它主要强调一个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着名的诗人约翰·唐曾说:“没有别人,你即是一座孤岛。”也许,每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上,都能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小天地都是相互联系、彼此依靠的。有人说,互联网时代使人与人之间彼此隔绝,使人们沉浸在自己的天地,但我认为恰恰相反,互联网空前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圈子。人与人之间从来没有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过,网络论坛,QQ等即时聊天工具,电子邮件,使得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为现实。可以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便捷、密切,我们更加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尊敬和满足。而个人魅力正是获得这种尊重和满足的关键所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很容易看出身边谁有“魅力”,谁没有“魅力”。因为有魅力的人似乎有一种特别的力量,他感染着你,吸引着你,使你羡慕,要你模仿。
  拿破仑·希尔指出:“有魅力的人,人人都爱和他交朋友;和有魅力的人相处总是愉快的。他好像雨天的太阳,能驱除昏暗。人人都乐于为他做事,他也能要一个人做别人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事。一个人能否成功与他的个人魅力有密切的关系,那些能够成功地创造财富的人往往拥有能招财进宝的个性。良好的个人魅力是一种神奇的天赋,就连最冷酷无情的人都能受到他的感染。”
  许多成功人士在谈及自己的发展道路时,都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乐于助人、亲切随和的性格,他们因此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为自己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林肯的合伙人亨恩顿先生在谈及林肯时曾说:“当林肯先生的住所里挤满了人的时候,他会把自己的床位也让给别人,而他则到店铺的柜台上去睡。无论谁向他求助,他都会慷慨地予以帮助。”林肯的这种乐善好施的性格终于为他赢得了人们的爱戴。
  魅力何来?魅力来自一个人的外表和容貌,来自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来自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涵,来自一个人的人格和思想,也来自一个人的学识和智慧。这几个方面都很重要,一个魅商高的人在这几个方面都会有突出的表现。
  如果说,在所有魅力中,能够选出一种最持久最能打动人的魅力的话,我认为这种魅力是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声望和感染力,其来源是一个人高尚的品格和道德,一位德国的哲学家说过:“人格的魅力价值来自于他个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贝多芬也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一个最富人格魅力、有着高尚品格和道德的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具有博爱精神的人。他有一颗善良、博大、宽厚的爱心,在爱自己的同时,也由衷地去爱家人,爱朋友,爱同事,爱邻居,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只有学会无私真爱的人才会散发出永恒持久的魅力。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爱因斯坦便是一个品格高尚、极富人格魅力的伟人。他在下面这段话中集中表述了他的博爱思想: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用博爱之心去爱这个世界所有的人,这可能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这也是人格魅力的一项重要源泉。这种魅力与天赋的能力无关,是人人都能够获得的。但是,今天的学生中具有博爱精神的微乎其微,他们中的许多人境界委琐,醉心功利,自私狭隘,蝇营狗苟。这样的学生不仅毫无人格魅力而言,而且面目可憎,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一位大学生这样批判他的母校:“一个学校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文化建设不是光说说就行的。本来工科的学生入学考试的时候语文分数高的就不多。思想道德课就没几个人学。到了大学,一味的学习小圈子里的技术,又把技术和功利直接挂钩,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也只能是一个个镀金的工匠。思想的干涸和人格的枯萎是致命的残缺。我觉得学校这方面做的不够。”
  清华大学教授徐葆耕在《关于校训的解释》一文中写到:我们鄙视那种畏缩不前、懦弱颓唐、耽于名利、甘居末流的猥琐品格,它们是同“清华人”的称号不相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