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一会儿,大壮和壮壮回来了,陈乖宝拿了几包方便面出来,下到锅里。又洗了几根荠菜丢了进去,算是做了一锅杂烩鱼面。
陈乖宝盛了四碗放到灶台上,然后招呼人吃饭。
四个人围坐在小桌子前吃的津津有味,大壮和壮壮吃习惯了各色辣味零食,面前的杂烩面对于他们来说不算辣,加了几包方便面的调料包,杂烩鱼面的味道比之前好了许多,大壮和壮壮吃的津津有味。
杨四郎旁边放着一个小碗,里面盛的是凉白开,杂烩鱼面对他来说是太过重口,他得在水里涮一下才能吃。
“三妹,这汤你是用老干妈做的吗?”红通通的瞧着就有食欲,大壮开口问道。
“不是,是火锅底料。”陈乖宝进空间把某牌子的火锅底料拿了出来。
“以前没吃过。”大壮接过去瞅了瞅。
“嗯,这是最近才有的,专门做火锅用的,以后有机会了,我给你们做真正的火锅吃。”
“好,这个很好吃。”大壮咬着筷子道,
“好吃就多吃些。”
“对了,四郎。”大壮突然抬头对杨四郎道“刚才我和壮壮路过你家门口,门还是锁着的。”
“喔。”杨四郎声音低低的应了一声。
“四郎,你可以待在我家,我爹娘都很喜欢你,你住在我家吧。”
“是啊,四郎哥,把这里当成你的家,你放心住下来吧。”陈乖宝在一旁出声道。
“对对对,四郎,反正你以后要娶三妹的,咱们迟早都是一家人的。”
“我现在也无处可去,要是陈叔叔不收留我的话,我只能回书院了。”说到伤心处,杨四郎叹了口气。
“乖宝妹妹,待会我想去瞧瞧我爹的坟,你陪我一起去吧。”杨四郎充满希冀的瞅着陈乖宝,眼睛眨巴眨巴。
“额。这样不大好吧?”陈乖宝想掏出小手绢擦汗,这杨四郎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我想领着你去见见我爹。”杨四郎继续眨巴眼睛。
被杨四郎澄澈透亮的眼神打败,陈乖宝无奈点头“好。”随缘吧,现在所做的一切,随缘吧。
“好!”见陈乖宝答应了,杨四郎很是高兴。
大壮在一边不满了“四郎,你怎么不让我和壮壮去?”他和四郎可是好兄弟!好玩伴!
“你要是想去的话,可以啊。”大壮和壮壮待他也很好,杨四郎愿意带着他俩去见自己老爹。
于是就这样愉快的说定了。
吃过饭后,陈乖宝拿洗洁精把锅碗瓢盆刷了一遍,然后四个人锁上门,一起往坟地走去。
山河村大多是姓杨的,山河村有一个杨家老坟,在村口。不过杨四郎首先想探望的是他亲爹,李福。
李福不姓杨,也不是山河村的人,李福死了之后,杨清德把他葬到了山里。
李福的坟在南山上葬着,杨四郎在前面带路,陈乖宝三兄妹在后面跟着,走了有半个时辰,四个人来到了李福的坟前。
李福的坟是个小土包,上面长满了杂草,坟前有一块木板,上面刻着李福之墓四个字。
杨四郎蹲了下来,一点点的把杂草给拔除干净。
草拔完之后,杨四郎坐在李福的坟前沉默,陈家三兄妹立在一边,不打扰他。
杨四郎坐在李福坟前,脑子里思绪万千,他觉得委屈,他觉得自己过的辛苦,他想自己的亲爹,想念自己的娘亲,他不要孤苦无依的一个人在这世上。
杨四郎想着想着眼角就红了,他默默的坐了好大一会儿,在心里对李福说了好多的话,说完之后,他又沉默了一会,然后站起身子,把陈家三兄妹拉到了跟前。
他向李福介绍陈家三兄妹“爹,这是大壮,这是壮壮,这是乖宝妹妹。”
陈家三兄妹齐齐的给李福鞠了个躬,道了声李叔叔好。
“爹,大壮和壮壮是我的小伙伴,他们两个人待我很好。乖宝妹妹是我未来的媳妇儿,是你的儿媳妇,我今天带她过来看看你。”
听了杨四郎这话,大壮和壮壮觉得没什么,陈乖宝则是满头黑线,杨四郎这小屁孩儿,搞的好正式。
“乖宝妹妹,过来。”杨四郎拉着陈乖宝的手往前走了一步,陈乖宝和杨四郎并排站在了一起。
“爹,这是乖宝妹妹,这是你未来的儿媳妇,你对她满意吗?乖宝妹妹待我很好,给我很多很好吃的东西,我第一眼瞧见乖宝妹妹时,我就喜欢上了她,到现在,乖宝妹妹终于答应做我媳妇了,爹,你要是在天有灵的话,就保佑我和乖宝妹妹一辈子平安喜乐。”
杨四郎拉着陈乖宝的手,脑子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回忆一下过去的事,展望一下未来的日子。
陈乖宝站在杨四郎身边,悄悄的打量杨四郎,杨四郎看着李福的坟,眼里有忧伤,有怀念,说到她时,杨四郎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声音里也透着欢喜和甜蜜,看得出来,杨四郎真的很喜欢很喜欢她。
陈乖宝在心里默默的祈祷:李叔叔好,我是陈乖宝,不出意外的话,我以后就是你儿媳妇了,四郎是个让人心疼的小孩,我以后会待他好,如果你在天有灵的话,请你保佑四郎幸福安康一辈子。
接下来,杨四郎又带着陈家三兄妹去了杨清德的坟前,杨四郎和杨清德也是一番唠叨,直到太阳快落山了,四个人才回到陈家。
杨四郎在陈家待了三天,第三天中午,陈杨氏早早的给他们三个做好了午饭,吃过之后三个人便一起回书院了。
自始自终,杨四郎家的大门都是紧锁。
杨四郎得了陈家人尤其是陈乖宝的一番安慰,他重新振作了起来,当然,心里的苦涩的汪洋是难以消除的,杨四郎把汪洋隐藏到了心底最深处。
第65章 不要去书院读书了()
一个月又逝去,又到了回家的日子,这次杨四郎家有人了,杨四郎回了家。
他回去之后,杨张氏没有正眼瞧他一下,杨忠杨山枣和杨义给他打了招呼,家里的气氛很压抑,杨四郎越发的小心翼翼。
“四郎,你爹当初给了交了多少束脩费?”
在返回书院前的头一天晚上,杨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沉默的吃饭。饭桌上只有一碟咸菜,每个人面前放着一碗清可照人的米水。
杨四郎手里抓了个玉米面馒头,一口一口尽量不发出声音的啃着,他夹一根咸菜咬三口馒头,尽量减弱自己的存在感。
张杨氏冷不丁的问这个,杨四郎吓了一跳,反应过来之后赶紧开口答道“爹当年给我交了十年的束脩,共二十两银子。”
“二十两!”杨张氏惊呼。
她只是知道杨清德当年给杨四郎交了不少的束脩费,具体多少她不清楚,没想到会是二十两,十年的量!
杨张氏在心里埋怨死去的杨清德,自家穷的都要揭不开锅了,对外人的孩子可真是舍得!
杨四郎听到杨张氏的惊呼,不明所以,他点点头,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他和杨张氏私下里很少说话,他有些怕杨张氏。
“四郎啊”杨张氏先是长叹了一口气,然后继续道“咱家什么情况你也知道,你爹一病两年多,看病吃药花了不好的银子,咱们家是越来越穷了。我想着,读书也没多大用,能识字就行了,你现在念了三年多的书,不需要再继续念下去了。”
杨张氏这话对杨四郎来说就是晴天霹雳,杨四郎愣怔在了原地。
杨张氏的话继续着“这两年你爹身子有病,不能下地干活,地里的活都是你大哥干的,现在没了你爹,家里的活全落到了你大哥头上,你年纪也不小了,还是回来帮你大哥种地干活吧。”
“可、可是,我明年就可以参加小试了。”杨四郎结结巴巴的说道。
在这个时空,科举制度早就出现了,发展到隋朝,科举制度已经相当成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制度已经确立下来。
杨四郎口中的小试是平原县联合周边的几个县城共同举办的,隋朝没有官学,都是民间的书院。凡参加考试者,都是各地书院优秀的学生。
通过这场考试,就可以成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这场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杨四郎要是错过这次,就要等下一个三年了。
杨四郎是青牛书院各个夫子的得意门生,明年的小试,杨四郎是一定要参加的。
“什么小试大试的!”见杨四郎不听话,杨张氏的脸沉了下来,她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摔,厉声训斥道“四郎,难不成你以为你可以通过考试做大官?天下的读书人多了去了,能做官的有几个?更何况你还是小山村出来的。你生在山河村,注定了一辈子和泥土打交道的命,你不要妄想着做官了,还是老老实实在家种地吧!”
杨张氏的话宛如一根刺扎在杨四郎幼小的心灵里,他咬了咬下嘴唇,小声反驳道“夫子说我一定能通过小试的,通过了小试,我就是秀才了。”
杨四郎这话换来了杨张氏的嗤笑“就凭你,还秀才?你也不出去打听打听,这十里八村的,几十年来从来没出过一个秀才,你以为你谁呀,小小年纪就想着做秀才,别做白日梦了!”杨张氏毫不留情的打击杨四郎。
杨忠在旁边张嘴道“娘,四郎还没考呢,你怎么知道他考不上?”杨忠和杨四郎的关系还不错,此时见自家娘亲挤兑讽刺杨四郎,杨忠忍不住开口了。
“你半大小子懂什么,要是秀才那么好考,那天底下的人都是秀才了!”杨张氏训斥了杨忠两句,转而继续训斥杨四郎“四郎,你看你大哥都能为你着想,你就不能替你大哥考虑考虑?你大哥今年都十五了,该说亲了,咱们家现在一穷二白的,还有山枣小义这两个小的,谁家的姑娘愿意嫁过来?你还是不要读书了,浪费钱财浪费时间,你以后留在家里帮你大哥下地干活。我老了,老胳膊老腿的,我干不了重活,家里的担子都压在你大哥头上,你忍心看你大哥这么辛苦?”
杨张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杨四郎说的哑口无言,杨张氏说的很有道理,但他怎么能放弃读书呢?
读书是改变他命运的唯一机会,他要是成了农夫,他怎么也配不上乖宝妹妹,他乖宝妹妹还等着他考上状元,骑着高头大马去娶她呢。
杨四郎小脸皱成一团,他无意识的咬着下嘴唇,把下嘴唇都咬出血来了,血腥味涌入嘴里,很苦涩。
杨忠见杨四郎为难的样子,他又开口道“娘,让四郎去试试吧,他读了几年书,要是参加不了小试的话,他会遗憾一辈子的。家里的活我顶着,反正四郎明年秋天就考试了,不急在这一时。”
“你个傻小子!”杨张氏拿筷子点了点他的额头,示意他闭嘴“咱们家几十亩地,你一个人哪忙的过来,累死你也干不完。”
“忙的时候可以找叔伯过来帮忙,之前爹病着,我大伯二叔三叔不都过来帮忙了吗?”
“那时候你爹还在,他们愿意过来帮忙,如今你爹不在了,咱们孤儿寡母的,他们肯定不愿意过来帮忙。”杨清德的几个兄弟都不咋地,以前他们愿意过来帮忙,是因为杨清德还在。
杨清德是个猎人,猎到什么猎物都会给他们送去一份,如今杨清德不在了,他们再也得不到好处,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