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剩女重生记-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膝下的几位年少公主,更能对两国的“和平”做出贡献。

    此人是七皇子身边第一得力助手,言听计从、最受倚重,由此可见,最后七皇子一系落马,不是没有道——礼贤下士是好事,可也得看是什么“士”啊!

    ……

    “可恶!”

    一场疏散心情的赏花宴回来后,俞清瑶忧心忡忡,急忙回了驸马府,命人去安乐候府接胡嬷嬷和她的替身玲珑。换过了衣裳。忙不及的就长公主府邸赶。

    其实赏花宴发生的一切,长公主早就知道了。可她看着急匆匆回来的孙媳妇,仍感觉欣慰。

    “傻孩子!你听他们胡叨叨!我老了,不死在出生的地方,难道客死异乡?你放心吧,任凭是谁。也甭想让老婆子挪地方!我还指望你跟景暄,给我送终呢!”

    还有一句话,长公主没有说——无论朝中大臣如何劝说,皇帝是不可能让她走的。因为这一走,就是死别,再无相见之日!皇帝是她亲弟弟,她从小拉扯大,太知道他,心狠、毒辣,可还有一丝最后的人性。就是这一丁点的人性,才保存了景暄的性命。

    当然,更大可能,是害怕她回到东夷,联络当地的豪强,对大周造成动荡吧?就如皇帝这三十多年来做的,给她这个姐姐无限尊荣,便是皇后也要退让三分;可实际上的朝政,她也是一点也插不上口!不然,景暄的世子之位,怎么会轻易的被人夺去?

    她也算看开了,她要活着,好好的活着!熬,把弟弟熬死,等到新帝上位,她的景暄再也没有任何危险,才能放心的闭眼呐!

    为了这个目标,她每天好吃好睡,闲极无聊就装病,时不时闹上一阵子,让大家都觉得她命不久矣——景暄才有保障啊!

    很久以后,俞清瑶回想长公主与皇帝这对姐弟,再对比自己跟俞子皓,发现竟然如此相似!同样是年幼时,姐姐对弟弟无比爱护,掏心挖肺,却落得猜忌、嫌疑的结果。等到姐姐寒了心,再也不愿意付出了,弟弟却思念当初的温暖……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皇帝亲自下令诛杀了亲外甥,还毒瞎了景暄的眼睛。而俞子皓呢,充其量是对饱受苦难的她袖手旁观。

    ——————————

    东夷使者对迎请长公主回国,是带着诚意的,第二日就上了折子。特意说明,老国主的皇陵并没有封,等着长公主死后同椁。老国主生前,与长公主夫妻恩爱,死后理所应当合葬一起。还有长公主所生的几个子女,也都修好了陵墓,与父母相伴。

    大周规矩,下嫁臣子的公主,死后不能葬入皇陵——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能算皇家人了,也不能葬在夫家墓地——皇家的威严不能亵渎。

    从某种角度上说,东夷是慎重为长公主考虑过了。不然,百年之后,孤零零葬在郊外?不过,皇帝留中不发。消息从各方面流传出来,有人觉得,长公主应该回东夷,为一个景暄留下来不值。况景暄是齐家子孙,是外姓人,又已经成家立业了,早尽了责任。

    另有人觉得,长公主不能走!当初皇帝攻打东夷,除了建功立业的野心,恐怕也觉得亲姐和亲,太丢失颜面!怎可能再来一次?

    各执己见的人争吵不休,朝局甚至为此暗暗发生变化。处在风暴中心的齐国公,自上朝就闭目不语,一言不发,叫人猜不透心思。

    只是大半的官员都觉得齐国公心里乐着呢!压在头上的跋扈丈母娘总算要走了,不高兴才怪!

    下看朝,回到国公府,齐国公先命人把两个小孙孙带过来,长孙女齐悠然白皙粉嫩,在襁褓里吐着泡泡,见到祖父也不害怕,咯咯的笑。长孙齐安然则为难的“皱着眉头”,粉嘟嘟的小嘴撇着,跟他爹爹景昕发脾气时一模一样。

    齐国公看了一会儿,命人把孩子带下去,自己转身去了书房。府中下人知道规矩,老爷在书房的时候,一向不喜欢人打扰,便都悄悄的退了下去。

    等人走光了,齐国公沉默无言的坐在宽大的靠背椅上,深邃的眉眼都藏在阴影里。书房安静极了,那沙沙的磨动声便显得特别清晰。

    摆满书籍的书架,自己动了!

    而齐国公一点讶异也没有,等到里面走出的人出来,他才抬了抬头,“你来了!”

    “是……父亲。”

    “坐!”

    那人凭着记忆摸索着,走到大理石桌案旁边的官帽椅边,缓缓的坐下来,坐姿端正,只是眉宇间带着化不开的愁绪。

    “都知道了?”

    “是。”

    “现在要按最坏的打算了。皇帝的性情冷酷,若是东夷提出的条件足够丰厚,难保他不会下旨!”

    “祖母她……年纪大了,若路上有个好歹……”

    景暄无比痛楚。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东夷既然敢主动上书,一定会顾及你祖母的身体,缓慢行走的话,应该不会出事!”齐国公冷静的分析,

    “本来让景昕取代你的世子之位,你盲了眼睛,绝了仕途。娶亲后淡泊名利、游山玩水,虽说不能全部打消皇帝的疑心,但至少不会步步紧逼了。”

    “没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早知东夷那边打着这种算盘,当初就该把他们尽数葬在泥石流中!一个也别放过!”

    齐国公用力的敲击一下桌案,吐出一口气,

    “不行!若你祖母离开大周……你也绝对不能留下!皇帝年事已高,可猜忌心越来越强,若是长公主离去,他再无禁忌,一定不会放过你!”

    景暄皱紧了眉头,反对的摇摇头,

    “爹!不成!祖母离开,皇上一定会加紧防范,若我这个时候也消失不见,爹您怎么办?他一定会怀疑到您身上!”

    “我?”齐国公冷笑一下,“为父好歹为他立了汗马功劳,放心,一时半会他杀不了我。他还要指望我彻底平了北狄南蛮,为他建立千秋功业!”

    “可是……”

    景暄还想再劝,齐国公摆摆手,“不要多说了!就这样定了,你这两天且在家待着,等我的消息!消息一到,你立刻服下解药,从密道逃走!别管发生了什么事情,直接出京,再也不要回来!”

    “直到,皇帝殡天!”(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二六八章 寡妇?弃妇?

    皇帝什么时候殡天,除了重生一回的俞清瑶,大概谁也不知道吧。 ~齐国公再天纵奇才,也是个凡人,揣摩了一番形势,觉得皇帝故意把折子留中不乏,大有可能是在试探各方面的反应!等到合适时机,再雷厉风行的处置,打的所有人措手不及,这是帝王的权术,早就习惯了。

    对其他人怎么试探,齐国公懒得管,也从不插手,唯独对景暄……

    话说从景暄出世起,就多灾多难,无时无刻不生存在皇帝的试探中。逢年过节依礼节进宫问安,总会被后、宫妃子赏赐些“特殊”东西,闹些不大不小的事故;年纪渐涨,利用各种机会派到身边的耳目喉舌,一举一动都传到皇帝的耳中!还有那次次假借东夷刺客的刺杀!稍不留神就中了埋伏!

    千防万防,景暄的眼睛还不是被毒瞎了?

    当时知道消息的他,有多心痛!想疼而不敢疼的儿子,再也看不到任何东西,要变成瞎子了……愤怒的他把整个书房都给砸了!幸甚,以前帮过一名得道高人,那人跟戚神医有些关系,为报答恩情,愿意将一枚能解天下百毒的解毒丸奉上!

    可怜景暄得到解药,却不敢吃!他那年才十五岁啊,还是个孩子,捧着药丸足足一个晚上,第二日早晨,心思沉重的问自己:爹,吃了解药,我能恢复光明了。可是皇上会放过我吗?

    不会。

    他会继续派人下毒,甚至可能是毒性强烈,见血封喉的,根本等不到有人援手。或者干脆叫大内侍卫伪装成东夷刺客来杀他,便是不要他的性命,砍断手臂、腿,一辈子躺在床上也容易。

    相比起来。随时可以服下解毒丸,恢复视力,只是暂且忍受失明的日子,算是最好的选择吧?

    迫于无奈,齐国公答应了。他是带兵打仗的将领,生平不敬鬼神、不信神佛,可那一刻后,他在暗暗的祈祷:希望皇帝早些殡天!只有猜疑心重的老皇帝去了。他的景暄才能免于战战兢兢的活着。

    这么想,虽然大不敬。可他生于大周,长于大周,对这片土地的忠诚从不曾改变,对皇帝慧眼识才,破格提拔,也铭感五内!他能对天对地发誓,绝无一丝反叛之心,对皇帝的忠心天日可鉴!

    可皇帝怎么回报他的忠心呢?时时刻刻算计着,将他的嫡长子当成贼寇!不斩尽杀绝不罢休!

    罢了。他且不提,只看皇帝如何对待胞姐长公主,就能窥探一二。

    皇帝,绝对不是一个宽和慈爱的好皇帝,他的杀伐决断。对外尚可;用来针对内部,能让最忠诚的臣子也生了异心。

    从最隐秘碧色双耳联珠瓶的暗格后。拿出藏着解毒丸的玉瓶,齐国公慎重的交给长子,叮咛道,“记住。提前十二个时辰和酒服下。为父派人传去消息,你一定要抓紧时间,切莫犹豫!”

    景暄握着犹带一丝父亲温度的玉瓶,艰难的点点头,从书架后的密道,偷偷回到仅有一条街道之隔的安乐候府,神不知、鬼不觉!竟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曾经离开自己的府邸……

    ……

    而此时的俞清瑶也回了府邸,替身玲珑总算松了口气,天天假装夫人的日子,实在让她提心吊胆啊!她不过是个丫鬟,打理不来家事,每常带着帷帽出入,隔着面纱都能感觉其他人瞧她的目光,不大和善……

    一面把这些天,府中发生的大小事情道了一遍,一面又把自己的感觉说了,“夫人,您不在的日子,有些人可忙了。比如林松家的,到处打听东夷公主的事情。她才见了东夷公主一面,就成了人家的下人了?还有冯硕家的,明面上没怎么做出格的事,可三天回了两趟定国公府。您说,她一家子都放出来了,还有什么亲戚来往的这么勤?”

    “奴婢多嘴了,可这些话憋在心理,不吐不快。 ~”

    俞清瑶现在身边的丫鬟换了个遍,除了默儿、珍珠,就没有特别受宠的。玲珑是胡嬷嬷从外面买来的,调教了三四年,这才派上用处。

    叹了口气,俞清瑶自打林松家的主动放东茗进了内院,就有好生敲打陪房的心思了。没想到自己离开这几日,她们不想法子求饶,反而上窜下跳,越发让人反感!

    难道自持是舅母、舅婆送来的,她不好出面打发?只能忍着?那也太高看自己了!她现在是太忙,为东夷迎请长公主回东夷的事情而烦恼,等腾出手来看看!

    包管叫她们哭都来不及!

    想到这,俞清瑶翻看了一下自己的嫁妆单子,记得在南边好像买了个小庄子,种了些瓜果,还有栋小宅子?看家护院这个活计很轻松,想来不愿意在她这个树上吊死的人,愿意去吧?

    还有,父亲也给自己一块地——在北疆。一来一回要一年呢,唉!土地不多,到底是父亲的心意,她能眼睁睁看着荒芜不成?说不得,也得派个腿脚好的,常驻一段时间……

    传出去,不会有人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