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五千年-第4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军队驻扎在江南膏腴之地,早已经被江南的暖风熏酥了骨头,而且江南许久未逢兵戈,军官吃空饷的情况比起边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等他们废了好大功夫才把士兵召集起来,再带到城中的时候,那些织工已经砸毁了好几座工坊,动静越闹越大了。

    “将军,这些乱民颇为势大,咱们如果硬来怕是挡不住啊。”衡量了一番彼此的实力对比,师爷连忙劝道,如今江南卫所的军队,别说对付建奴和蒙古骑兵了,就连对付这些乱民都感到颇为吃力。

    “待。。。待本将军再去抽调一些人马进来,这些人得罪了许多大户人家,若是他们怪罪下来,本将军的官职就会不保啊。”领队的将军何尝不知道这些,但是为了自己的官位和荣华富贵着想,不得不和这些人硬碰硬了。

    这位将军好歹也算读过点兵书,连忙先安排人手护住近处几座大户人家的工坊,然后经济派人出去调兵,等援军到来的时候终于将这些乱民驱散了;究其原因还是这些织工斗争意志不够坚决,一看到官兵就怕了,连忙四散而逃,要不然真冲突起来谁赢谁输还不一定呢。

    眼见平息了这场乱局,知府和卫所的将军也不想再给自己找麻烦,只是胡乱打听了几个乱民头领的名字贴出捉拿告示了事,还有让城门的守军径直失业织工再行入城就算了,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免除麻烦。

    但是更大的动乱还在后面呢,先是这些被捣毁织机的工坊,发现如今就算工坊在开业也挣不到钱了,而且重新打造织机又是一笔开销,所以干脆关了工坊,将那些织工辞退了事,这样一来江南失业的织工又多了一批。

    另外,此前那些参加动乱的织工也意识到了危险,他们不敢在此地停留,纷纷前往附近的城市,然后将这里发生的事情传到周边城市之中,这些消息随着他们的足迹渐渐在整个江南扩散开来。

    拥有大量失业织工的城市不仅仅是这一处,还有许多城市失业职工数量比这里更多,他们在听闻这里发生的事情之后也将捣毁织机当成了挽救自己悲惨命运的好办法,于是一场场捣毁织机的风波在江南各个城市蔓延开来。

    一时间整个江南都乱了起来,那些织工刚开始的时候还只是想着捣毁织机而已,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江南士绅的反扑越来越严厉,许多不幸被捕的织工都被他们看去了脑袋,这立刻加深了双方的仇恨,织工们开始将斗争的目标放到了那些士绅身上。

    于是那些被士绅们当做聚宝盆的织机却成了他们的催命符,一些实力微弱的士绅甚至被乱民冲进了庄园,士绅们也开始渐渐出现伤亡,江南的动乱渐渐控制不住了。(未完待续。。)

第923章 派兵南下(为盟主袭羽菲菲加更)

    眼见事态发展到这种程度,一些心怀叵测的人也混入乱民之中,试图从中谋取利益,他们或是白莲教的老造反家,或是各路山寨上的好汉,甚至还有想借此机会打击仇敌的士绅,有了这些人的帮助,动乱愈发的闹大了。

    他们甚至还击退了卫所兵的进攻,占据了一两处小城,江南本地的官员渐渐捂不住这个盖子了,不得不将这里发生的事情上报到朝廷;而在这之前,李悠就通过锦衣卫、东厂还有江南镇守太监等渠道得到了这些消息。

    “诸位爱卿,这是江南送来的奏折,都好好看一看吧。”李悠让王承恩将这些奏折分发到孙承宗、王洽等朝廷重臣手中,准备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如今九边已经渐渐安定,现在也该是抽出手来解决江南士绅的时候了。

    众人此前多多少少都听闻了一些消息,结果奏折匆匆看过一遍后,孙承宗率先出列奏道,“陛下,江南那是我大明之赋税要地,一旦出现动乱,则后果不堪设想,还得尽快想个办法平息这次的动乱才是啊。”

    “哦?朕也曾看过户部的账本,一年区区十两不到的茶税,这还叫赋税重地?”尽管知道孙承宗所说的乃是实话,李悠还是忍不住出言讽刺道,江南的士绅占据了天下最为肥美的土地,掌握着天下最为雄厚的资金,过着天下最为舒适安逸的生活,却一再仗着自己的特权躲避缴纳赋税的义务,而且对待麾下的百姓也是极其苛刻,这江南的富庶不是大明的,也不是这些百姓的,而是那些士绅的,要是这样的话,那江南的富庶对大明又有什么意义呢?

    “陛下,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着实过分了些,但眼下尚需以此时为重,茶税、盐税这些事情等平息动乱之后再谋划不迟。”孙承宗也不好意思帮这些人说话,因为他们做的也实在太过分了,幸好陛下英武短短数年间就平息了建奴,免除了辽饷,又通过裁汰宗室、核查九边兵员节省了不少开支,要不然被江南士绅转移到西北百姓头上的赋税恐怕早就将他们压垮了,如今大明的北方或许早就乱成一片了。

    “陛下,此事究竟因何而起?总不能是这些织工平白无故就起来闹事吧?”兵部尚书王洽适时地发问了。

    “骆卿家,将你们锦衣卫收集到的情况都和诸位说一说吧,看看这些江南的士绅到底干了什么好事。”李悠叫出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群臣听闻此言心中一凛,从笔下的话语之中可以听出他对这些作乱的织工并无多少恶感,反倒是对那些江南士绅多有不满,这下子这些江南士绅怕是要有大麻烦了。

    “微臣遵旨。”骆养性应声答道,他现在心里可是激荡不已,他没想到区区几张图纸就会搞得江南大乱,陛下之谋略实在是远非他所能揣测,看来以后办事还需更加谨慎才行啊,还有图纸的事情一定要烂到肚子里去,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诸位大人,下官从江南的锦衣卫那里打听到了一些此事的起源,原来是那些江南士绅为了一己之私,不顾织工生死,大量裁汰织工,这些织工衣食无着之下方才不得不起来求一口饭吃。”

    骆养性领会了李悠的意思,在说明此事的过程中,也将绝大部分责任推到了那些纺织工坊背后的士绅身上,“而且在下还打听到,因为棉花的价格飞涨,如今江南许多地主都打算明年不种稻米,要改种棉花了,或许等明年的时候,江南就会遇到粮荒了。”

    “江南粮荒?”众多大臣顿时觉得有些匪夷所思,江南向来都是鱼米之乡,这里的赖女士不仅够当地百姓食用,还会通过运河运往北方供应京城所需,这就是所谓的漕粮,要是江南遇到粮荒,不仅是江南本地,就是京城也会受到极其严重的冲击,甚至已经有人开始琢磨是不是要让家里多买点米面存着,以免将来京城粮价飞涨的时候抢不到手了。

    “正是,锦衣卫汇报上来的数字已经十分庞大,这还是目前有所打算的,要是等再过一阵儿恐怕还会更多,此事若不早做防备,来年江南恐怕乱的更为厉害。”骆养性肯定的答复道,他还取出锦衣卫统计出来的数字分发给这些大臣看,孙承宗等人在看到这些数字后无不大吃一惊。

    “陛下,此事断不可轻视,必须派出钦差南下,严令江南士绅不得轻易该种。”孙承宗拿出来的依旧是这样的老办法。

    “呵呵,如果区区一名钦差就能办好此事,朕到不着急了,但是以孙爱卿看,这仅仅是一名钦差就能办到的事情么?”自从东林党兴起之后,江南士绅就越发的不把朝廷的号令放在眼里了,江南读书人驱逐县官、殴打朝廷使者的事情又不是干了一次,想要如此简单就将此事压下去,怕是做不到。

    大殿上顿时变得嘈杂起来,有人支持孙承宗的看法,认为应该派出可靠地人手充当钦差;而还有些出自江南的官员则表示,江南士绅都是忠心为国、体恤百姓之人,绝不会做出这种会导致江南大乱的事情来,但是这话恐怕就连他自己都不信吧?

    “好了,此事事关重大,朕打算先派京营士兵南下,平息此次动乱,还有这江南的地方官也该换一换了,竟然给朕搞出这么大的乱子来,而且动乱发生了这么长时间,才有人汇报给朕,若不是有锦衣卫和东厂,朕还不知道要被他们瞒到什么时候,若是再任由他们胡搞下去,江南还不知道要栾城什么样子。”李悠知道,要解决江南的问题,可不是区区一名钦差就能搞定的,必须来场大变动才行。

    “朕打算让曹文诏率领三万大军南下,待平息动乱之后,这三万兵马也会留在江南,帮忙重新编练江南的驻军。”李悠说道。(未完待续。。)

第924章 擅入军营者杀!

    “如今即使身为客军,每日也能吃饱饭了,比起当年实在是强多了。”军营之中,曹文诏一边吃饭一边说道,他桌上的饭菜和普通士兵一样,和以前比起来却时差的远了,不过曹文诏的心情可要比当初好多了。

    “曹将军说的是,要说当年啊。。。。。。一听说要去外地打仗,将士们都是一百个不愿意。”另一名将领应道,在大明中期武将地位大大下降之后,文官们就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而他们想出的办法之一就是控制军队的粮食,当然这究竟是为了方便他们贪污还是真的要控制军队的行动就不得为外人所知了。

    按照大明文官制定的规则,客军在行军途中的粮食应该由当地的官府供应,而官府也不会将粮食直接发给军队,说是怕武将贪墨,而是由他们安排当地百姓做好食物,然后派遣地方兵丁衙役按人口供给;这样以来不仅加大了当地官府百姓的负担,而且很容易就将军队数量暴露出来,最关键的是文官们就更加容易贪墨了,他们废了这么大的劲儿,其实就是把万物的资格从武将手里夺过来而已。

    如果是这样也就罢了,反正对于大明的士兵来说,总会有粮食被贪污的,只要能按时吃上饭,无论是武将贪污还是文官贪污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可是很快那些聪明的文官就又觉得似乎没必要给行军中的军队吃饱饭,按照他们的话就是士兵们吃撑了就走不动路,这样以来行军的速度岂不是大大降低?这似乎有些不合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又赶紧追加了一条政策,当地的官府每天只能给过路的客军提供两顿饭。

    然而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文官又发现了一个漏洞,那就是如果客军行军速度快的话,一天路过两座城池,岂不是可以吃上四顿饭?这怎么能行?赶紧马上追加补丁:当天到达的军队不给饭吃,只有在本地停留了一天以后才可以让士兵吃饭。

    这些文官毫无疑问是聪明的,他们敏锐的眼光发现了政策中的所有漏洞,并且做出了妥善的处置,让这些士兵再也没有占便宜的机会了;不得不说,如果他们如果处理正事儿也有这份心思的话,大明恐怕早就灭了建奴、清除了贪官,统一全世界了,何至于将国家弄成这副模样?这些官员不可谓不聪明,他们只是将聪明用错了地方。

    身为士兵,当然不能饿着肚子打仗,所以从那以后大明的军队无论遇到多么紧急的情况,都会不紧不慢的走着,争取能够在两天时间里有一天能吃上饭;可就算如此,大明的文官也不是没有应对的办法,在原史中,皇太极入关包围京城之时,那些愚不可及的文官为了节省一些粮食,拼命地对那些千里迢迢赶来勤王的军队进行毫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