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决脸上的表情先是一滞,接着竟哈哈大笑起来:“呵呵,我明白了。八成是琅琊郡田大人从中做了手脚!”
听了吕决的话,徐市也是恍然大悟,他觉得事情不是八成是这样的,而是绝对是这样的。其原因就是这个时代但凡某地受到举荐,朝廷在使用这个人之前一般都会委托地方上对这个人地能力以及品行做一番鉴定与核实。现在看来田郡守觉得徐福要比徐市的本事大得多,于是在对徐市做出鉴定的同时又把他的师傅也推荐了上去,甚至还有可能根本就是来了个李代桃僵。直接推荐了徐福。
不过现在他徐市对这样的结果也没什么怨言,因为他认为这个五行博士的位置他的师傅来做肯定比他要合适得多。徐市正色道:“也不能说是田大人从中做了手脚。田大人这样做是一点错都没有。因为师尊本来就比弟子强了不止千倍万倍。”
明白了是田大人举荐了自己,吕决又想起离开琅琊那天田郡守自导自演那一出活报剧来。什么他老娘怕心脏病犯了没人医治,那不过是一个托辞罢了。其实他这是在做掩盖,他要掩盖是他把一个本来属于琅琊的活神仙拱手让给始皇帝这个事实。
还有就是他既然把始皇帝让他核实徐市的命令改成推荐吕决,却不把这件事告诉他,要知道在这个年代被推荐者和他的推荐人那可是师生关系!放着这么大个便宜不捡还要故意演一出不愿意让吕决离开地公众剧!嘿嘿,还不同样是怕琅琊那些台面上的人物戳他地脊梁骨。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从这方面来讲完全可以看出他对始皇帝是多么的忠心耿耿。
吕决又想起那个该死的时间与空间的设定来,要知道他无论穿越到什么年代去,都不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即便是主动的参与了历史,也必须跟着历史原来的脉络走,否则的话,轻则打开一个与本时空相互平行的另一个时间与空间;重则么。嘿嘿,引起时空坍塌的可能性都有。他突然觉得这种时空穿越似乎是一件很讨厌地事情,其讨厌之处就在于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的。生怕走错一步而引来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无妄之灾。记得当初毛老人家率领他的几百万大军把蒋老人家打得没脾气了地时候,有一位叫张治中的将军从南京起飞去往北平参加和谈。在临上飞机的时候有记者问张将军此时地感受,张治中将军站在飞机舱门口说了颇有深意的几个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吕决觉得他现在对这几个字的体会可是比张大将军当初深得多。
妈妈的,老子天天都在临深渊履薄冰!
不过临深渊也好履薄冰也罢,现在既然参与进来了,就得一直沿着往前走,否则的话,那就不是临深渊履薄冰那么简单了,而是落入深渊踩翻薄冰。
“好了,”吕决说道,“我估计这先由淳于越进入朝堂,然后再由他把你也引荐进去应该也是你们策划的步骤之一。现在既然为师顶了你的位子,那就把你们谋划的事情全都讲出来,就让为师去替你完成一切吧!”
原本徐市只是以为吕决只是问一问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给他们出出主意什么的,没想到吕决竟然把所有的事情都一口应承下来,这实在是让徐市惊喜万分。徐市知道,这件事要还是由他来谋划的话,那成功的把握也就有五成的样子,要是换作他这位无所不能的师傅来运作的话,不说有十分的把握,七八成还是有的。
接下来徐市便把他和淳于越谋划许久的事情合盘讲出。在他来说,只不过是在讲一件发生在他自己身边的事情,可听在吕决和乌杨丽娜的耳朵里,两人却是越听越是吃惊。他们俩没想到一件发生在历史上似乎可有可无的东渡求仙事件,其背后竟然背负着如此复杂的背景
第一百八十八章 徐市的秘密(续)
情还得从齐王田健的母亲君王后说起。君王后是齐这个女人本来姓后,又是王后,但是因为不能称呼其为后后,所以不知是齐国的那位大臣想出这么个当时各国都没有的称呼——君王后。因为襄王英年早逝,于是就由这位姓后的王太后说是辅佐年幼的田健,其实就是由她来执掌齐国朝政。
这位君王后执政长达四十一年之久,而就在她执政的后期,还被称之为秦王的始皇帝嬴政便开始了统一山东六国的打算。当时各国也都看出来秦国的野心,便有人重提纵横家苏秦的连横之计,就是联合山东六国(指崤山以东——作者注)共同抵抗强秦。其实当时齐国的国力还是很强大的,虽然赶不上秦国,但要说差也查不到哪儿去,要是再加上和其他五国联合,这鹿死谁手还真不太好说。可是君王后认为齐国距离秦国最为遥远,秦国要攻打也是先要去打其他的五国,楚、赵、魏、燕、韩这五国提出连横是想利用齐国的实力替他们去打仗,于是不但没有答应五国的提议,反而去和秦国交好。人家君王后也有她自己的道道,她说本来人家秦国就最为强大,我们干嘛不去和强大的秦国联合反而来联合这些弱小国家呢?估计这老娘们也就是没读过《圣经》,否则她说不定会搬出那句“马太效应”的原话来支撑她的观点。“凡有地,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其实这段历史吕决在临穿越过来之前在《史记》和《剑桥中国秦汉史》当中都曾经读到过,但是他当时却是以一种了解一个时代的历史免得穿越过去后出纰漏的心态来阅读的。现在就不一样了,随着徐市的娓娓道来,他感觉到原先历史上的那些人那些事,其实是很近的,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照你的意思,山东六国地覆亡是跟这个目光短浅的君王后有着莫大干系咯?”说完这话吕决把目光又移到了田湛身上,他心说我怎么觉得你奶奶和后世的慈禧那老娘们有得一拼啊?
吕决可以说君王后目光短浅。但徐市似乎还有点顾忌田湛的感受,嗫喏了半天不说是,也不说不是。
吕决嘿嘿一笑说道:“行了行了,你继续往下说吧,这个问题你可以不做回答!”
徐市接着说道:“就在君王后辞世前,她安排她的胞弟后胜做了齐国的丞相。”
吕决注意到徐市在说道后胜这个名字时皱了皱眉头,似乎是很厌恶这两个字的样子。
“当时秦国知道要想统一六国,就绝对不能绕过齐国。他们知道我们的国君平时……平时不太爱打理朝政,国家的事务大都是丞相后胜说了算,他们还打听到后胜比较贪财。于是乎……”
“于是乎秦国就送给后胜大量的金银财宝,让他劝说齐王别管其他五国地死活。是这样的吗?”
徐市恨恨地说道:“嘿嘿,岂止是不管他人的死活。他甚至连自己地死活都不顾啊!”
“哦?这话怎么讲?”
“后胜在接受了秦国大量钱财以后,便派了许多使者入秦求和,他让这些使者回来后在齐王面前夸说秦国如何强大,还说要想齐国不被灭亡千万不要惹恼了秦国,以免引火烧身。”
关于后胜卖国以及齐国灭亡这段历史吕决还是比较清楚的。据说当时齐王田健听信相国后胜的话,不但在秦灭韩、魏时不发兵相救,他还在秦国每灭掉一个国家时派遣使臣到秦国去祝贺:“大哥。恭喜恭喜!您又灭了一个国家。就您这速度,用不了几年咱们可就成邻居啦!”
而人家秦国对这位小弟派来的使臣也绝不含糊,不但好酒好肉外加抢来的美女好生招待,临走前还送上大量的黄金花差花差。所谓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地嘴软,这使臣回到齐国后还真帮秦国说话:“大王,人家秦国可真不拿咱们当外人,见了咱就跟见了亲兄弟似的……哦不,那简直比亲兄弟还亲!”
这下齐王田健可觉得吃了定心丸了:“你们这帮子文武大臣,一天到晚就知道抗秦抗秦!我告诉你们。秦国那是我大哥,今后有什么事有大哥帮我罩着。谁再提抗秦那档子事那就是抗我。
到时候都甭我大哥出面。老子我就先把他灭了!”
于是乎抗秦的声音没了,抗秦的事就更没人管了。直到秦国把另外五个国家一个一个都给收拾完最后把重兵都集结在齐国边境上时田健这才一下子明白过来:妈妈的。当初秦国给一颗甜枣的目的原来是为了现在来扇巴掌啊!但这时明白似乎已经为时已晚,等王贲的数十万大军有如摧枯拉朽般攻打到临城下时他这才听说齐国的军队已经有三四十年没怎么正二八经训练了,无奈之下只好开城投降。
田健投降后秦国还真照顾这个听话地小弟。人家说了:“念健四十余年恭顺之情,免其诛死,可与妻子迁于共城。有司日给斗粟米,毕其余生。”看在你田健这四十多年对大哥我也还算是孝顺的份上,就不砍你地脑袋瓜了,你就带着妻儿老小到共城那个犄角旮旯去住一辈子吧!不过劝你别带太多人去,因为你薪水太低去多了恐怕养不活。
至于你那个舅舅后胜嘛,嘿嘿,估计你是不会带他去地,那大哥我就帮你处理掉算了。“后胜欺主卖国,就本处斩首。”
“等等!”吕决说道。“齐王不是领着一家老小都去了共城了吗?这田湛怎么没去?”
徐市说道:“这就是弟子和淳于越所谋划之事。”
“哦?”吕决心说幸亏这小子没去,就他那大块头,那每天的一斗粟米估计也就刚够他一个人吃地。接下来吕决说得话有点像是在安慰徐市和田湛,其实更像是在打预防针:“这齐国的灭亡怎么的我们也是无能为力了,你还是把你和淳于越谋划的事说说吧,眼前这事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百八十九章 徐市的秘密(再续)
“当时齐国西部的边境上已经集结了由秦国大将蒙恬率领大量秦军,齐国上下也都以为秦军会从西边向我发动进攻,于是便也把自己的军队大部分都布置在西部边境上。可没想到的是真正攻向齐国的却是在北边刚刚灭了燕国的王贲。唉!虽说齐国的军队多年不修武备,但真要是节节抵抗的话也不至于灭亡的这么快。就因为这一错误的判断,竟让王贲一下掏了齐国的心窝子……”
吕决这次没打断他的话,但心里却一直在嘀咕,他心说这所谓“错误的判断”八成还是那些送给后胜的金银财宝在作怪。
“……因为秦军来的太快了,齐国上下全都没有什么思想准备。当时弟子因为在山里炼丹所以也不在临。听到秦军打过来了,弟子连忙往回赶,可就在回城的路上却遇到了博士淳于越。弟子询问他临的情况,他告诉弟子临城已经被围,现在国君正准备开城投降,他看到大势已去便只好离开……”
旁边的乌杨丽娜很是鄙夷:“别看这淳于越和你称兄道弟的,嘿嘿,以我看这人还真不怎么地道,那边就要亡国了,他这个拿国家俸禄地人竟先偷偷溜了!这种人。整个一属鸵鸟的。”
徐市不知道鸵鸟是什么东东,更不会知道鸵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只顾把脑袋埋藏起来而不管硕大的身躯会怎样。说不定此时他认为乌杨丽娜说的是仙界的一种仙鸟呢。就听他说道:“弟子也是这样说他的,但他们儒家有他们自己的道理,他们认为‘天下唯有德者居之’(语出《中庸》第三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