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看李师师,身体不断随琵琶抖动,更加努力用这曲子去就郑智动作,身心已然紧绷到了极致。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赫大梁城。”

    人枪合一,灯火辉煌,只有满场反光寒芒闪烁,众人眼神紧盯场中身形,哪里还有一点杂念。

    “啊。。。。。。”一声暴喝,只见郑智往后飞身翻起,长枪由上飞划而下,锋利枪刃正过下方条案。

    再听一声尖锐,枪锋已过条案桌面,毫不停顿,又在空中翻花而回。条案依旧稳稳在场。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沙哑之声又出两句。

    身形已到门口止住。

    “杀!!!!!”郑智狂奔往前,直感觉前面正是那金甲敌将,一招而下,必然斩落当场。

    狂奔郑智忽然又是跃起,人已横在半空,长枪大力狂扫而出。

    只见一道闪电飞过前方案几之下,案几稍稍一抖,又站稳在地。

    郑智身形已然落下,单手点地而起,一个翻腾,稳稳落在头前。

    此时乐音正好已止,李师师一身大汗淋漓。两人从未排练,却是配合得天衣无缝。

    众人久久无神,眼中还是这闪烁寒芒。

    郑智站定在赵佶不远,拱手一礼。

    皇帝赵佶方才回神,抬手开口道:“这。。。”

    却是想夸,又没有组织好语言。

    就在此时,场中一声炸裂,只见那案几,已然断成几块,掉落在地,再看切口,平整光滑如锯。

    赵佶惊得连忙起身,往前走了一步,把这炸开的条案看在眼中。

    只有一句:“好!破阵杀敌如斯,好郑智,好将军。”

    皇帝赵佶从小学文,哪里见过这般场面。郑智已然把武艺一道演绎到了极致,配合着急凑心弦的乐音,配合着豪气干云的《侠客行》,再配合这势如闪电的长枪。已然就是极致中的极致。

    蔡京也连忙跟着赵佶起身,心中更是惊骇,原来只道诗词无止境,文字能翻花。却是今日才知,悍勇也能如此。

    郑智再拜,把长枪往头前护卫递去。

    赵佶又问:“羌人如何?”

    “羌人死十万!”郑智语气中正而答。可不是玩笑,这一战,羌人死十万不止。

    “好!赐酒!”赵佶文青泛滥,郑智这般,已然入了皇帝之心,赐酒便是要同饮。同饮之后,自然赵佶也要作诗,作一首破敌诗。

    郑智接过酒杯,见赵佶起身往前,连忙上前去迎,两人杯面一碰,皆是豪饮而尽。

    众人此时方才叫好。童贯更是鼓掌叫好,笑眼眯眯往郑智看去,连连点头。

    一饮而罢,赵佶又开口道:“大宋热血儿郎,合该如此,童贯可以居功,再来一杯。”

    童贯拿起酒杯忙往前凑近。

    再看高俅,眼神已凛,精光忽然一闪。不知是嫉妒童贯到西北去捡来的功绩,还是在谋划着郑智的人头。(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九章 郑将军的沧州苦寒地

    童贯持杯上前,皇帝赵佶又示意蔡京,四人同饮一杯。

    “将军如今为何职?”赵佶饮罢再问。

    童贯听言一笑,知道事情大致是要成了,直接代替郑智回答道:“官家,郑智如今是秦凤路渭州兵马都总管,六品下右武大夫。”

    “六品下?如此将军,怎么能是六品下呢?听闻西北论功,郑将军居首,合该升官。”赵佶基调已来。宋朝升官何其难,文官熬资,资够才有加品级的资格,武官五十三级,一级一级升。便是狄青,打了无数仗,统管秦凤军事的时候,也不过五品。

    如今到了赵佶当朝,这皇帝也能做出连升八级的事情。王黼过几年封相,便是这赵佶大笔一挥,连升八级。气得朝中许多从少年熬到白发的文官半夜睡不着觉。

    童贯闻言大喜,若是普通升职,也不需经过皇帝,童贯自己就能决定,还有蔡京帮助,一般官职都不在话下,却是这郑智要经略州府,以武人做文官的事情,那便没有那么简单了。狄青军功无数,也没有真做过统领一地的官职,大多只统管兵马军事。

    童贯看了看蔡京,两人交换一个眼神,童贯小心翼翼道:“郑智这般大将,合该经略边关州府,近来正在商议此事,还未向陛下禀报。”

    童贯话语玩的文字游戏,经略边关,这般说出来,言语重点就在边关州府,大将就该在边关州府为国戍边,这经略二字说起来却是虚词一般。却是这经略二字才是重点。

    “嗯,有理,郑将军该往哪里边关去?”赵佶问话间,也去看看蔡京,感觉自己正在为国操劳,也感觉自己治国有方,赏罚分明,有功必然要赏。

    童贯再看蔡京,见蔡京回应的是轻微点点头,心中一定,显然两人是早有过交流的。童贯再道:“如今西夏已不成气候,沧州苦寒边地,又与辽接壤,郑智去沧州正好。”

    童贯为了显示这沧州并不重要,直接把沧州形容成苦寒之地,也是想淡化沧州地位,也淡化这经略的事实。

    谁知这赵佶反倒觉得郑智立了大功,再去苦寒之地有些不忍,开口道:“沧州苦寒,囚徒之所,封赏不该此地。”

    赵佶对沧州印象似乎就是这罪犯刺配充军的地方,有这印象,自然以为沧州不是什么好地方,也是童贯淡化的话语说过了。

    童贯听皇帝之言,连忙示意郑智。

    郑智见得童贯眼神,上前就道:“陛下,小将愿去沧州,天寒地冻小将不怕,只怕不能为陛下效力。”

    赵佶一听大喜,自己如此赏罚分明,礼贤下士,臣子更是为自己分忧,不惧艰苦,古往而来,这般君臣才是为国为民,笑道:“好,既如此,将军且去沧州,有了功勋,再觅良地为官。”

    赵佶想来,功臣愿往苦地,自己也该给他一个前景,好让郑智好好努力,将来再有功勋,也能调任到繁华州府,也是激励手段。

    童贯等的就是这句话,又开口道:“陛下真乃明君,古往而来少有之君,难怪将士们沙场厮杀用命,难怪西夏最终败亡,我大宋有此明君,实乃江山社稷之福。”

    童贯说得一脸忠心真诚,皇帝赵佶听得正入下怀,龙颜大悦。

    国家大事,便在这歌舞中处置得妥妥当当。童贯蔡京心中也知道,此事若是放在朝堂上议,让一个屠夫出身的武官去经略州府,必然是阻力重重,朝廷里虽然权柄在握,却是奈何不住人言。

    北宋末年也还有张叔夜与张克公这样的诤臣,虽然没有多少真实权柄在手,却是能在朝堂说话。两人天生与蔡京不对付,蔡京几年后罢相,这两人便是冲锋在前的主要力量。

    郑智连忙行礼拜谢,对蔡京与童贯也投去感激的眼神。

    李师师一曲奏罢,坐在一旁看着这堂前的一切,看着郑智的背影。心中正是昨日周度文与李伯纪对郑智的夸赞,此时眼中又是郑智受到当今皇帝夸赞的场面。两个身影慢慢融合在一起,愈发显得伟岸起来。那些每日夸夸其谈的文人士子,与这眼前的文武双全郑智比起来,那便是路边小丑一般。

    此时也该到了李师师退下的时候,满场皆是朝廷大官,也没有李师师开口说话的余地,只需轻轻站起来,行得一礼,也就脚步倒退往后退去。皇帝当前,却是不能转身而走,只能如此倒退而行。

    忽然这赵佶看见往后退去的李师师,开口道:“那个。。。那个。。。李姑娘,且留步,你唱词奏曲都是极好,朕要作词,你来唱。”

    李师师脚步缓慢往后而退,听得赵佶那个那个,直到叫出这李姑娘,也才知道这皇帝叫的是自己,显然皇帝刚才说话间也在想到底这女子叫个什么名字。

    李师师听言又是一礼,慢慢走回刚才的小凳坐下。又有下人备上笔墨到小案上,方便李师师记录。

    赵佶叫住李师师,似又想起什么,看了看郑智道:“将军与这李姑娘可是旧相识?”

    郑智轻轻看了一眼赵佶,心想,这皇帝不会是看上李师师了吧?忙道:“回陛下,小将与这师师姑娘本是旧相识。”

    皇帝赵佶看着郑智表情,哈哈一笑问道:“可是老相好?”

    几杯酒下肚,皇帝话语已然就是调笑,倒是郑智没有想到这皇帝突然问了这么一句。心想,这话如何去答?若说是老相好,这李师师就在后面肯定能听得一清二楚。若说不是老相好,李师师是不是就要变成赵佶的老相好?

    “陛下见笑!”郑智只稍一犹豫,答出了这一句模棱两可。

    赵佶听言大笑,一副朕就知道的表情,更是心中觉得自己看人看事极准,洋洋得意道:“哈哈。。。给这李姑娘看赏。今日一曲《睢阳平楚》实在不凡,宫内乐师众多,却是无一人能把此曲奏到这般惊心动魄。”

    要说今日李师师这曲《睢阳平楚》冠绝天下,也不尽然。却是这满场飞舞的长枪与豪气的《侠客行》配合得正好。(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章 太尉要杀谁?

    童贯带着郑智回到座位坐定,童贯自然满脸笑意,今日这事情,当真做得妥妥当当,也是顺顺利利。

    却是这郑智转头往座位上回,也就看见了高俅高太尉,高太尉表情上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反而拱手去与两人表达祝贺。

    虽然高俅祝贺,郑智内心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杀子之仇,基本就是不共戴天了。虽然这高俅明面上拿自己没有什么办法,奈何高俅势力极大,又是一方重臣,要拿捏郑智,实在太简单。要置郑智于死地,手段也多的是。

    再坐到后面的郑智,面对眼前的酒菜,味同嚼蜡,不时抬头看一眼面前不到一米的高俅背影,若不是理智还在,真想上前一刀把这厮当场结果了。

    皇帝赵佶开始作词,词语间只见凯旋喜悦,只有鄙视同为皇帝的李干顺,也有对将士勇武的表扬。在这场合自然极为贴切。

    众人夸赞声此起彼伏。皇帝作完,蔡京接着作。那便是歌功颂德,皇帝英明,江山稳固。却是这蔡京手段极为高超,马屁也要隐晦一些,童贯这种直言去夸的事情蔡大师倒是做不出来,怎么也要显示一点文人风骨。

    作词的事情,自然跟右边高俅童贯以下的人没有什么关系,这些人只有去夸的份。并不是说童贯就作不了诗词,童贯也是读了不少诗书的,却是这种事情也看天赋。更何况对面都是正统士子文人,诗词水平哪里是童贯能比,也就轮不到童贯去附庸风雅。

    童贯的附庸风雅,也只能在宫中内侍的时候给赵佶去点评着好玩。这种场合还是有些拿不出手的。

    君臣合欢,快到子时,方才散去。众人恭送皇帝回程。大小朝臣慢慢各自散去。

    童贯却是带着郑智留了下来,显然是蔡京招唿过。

    待到众人散去,郑智随着童贯在一个书房见到蔡京。

    郑智与童贯一进书房,正听得蔡京发怒,书房内还有一人,四十岁左右,站在一旁唯唯诺诺听蔡京呵斥。

    “泰山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