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74【白肉】
“我们太平时代的事业(考古),现时谈不到别的了,在极省俭的法子下维护它不死,待战后再恢复算最为得体的办法。个人生活已甚苦,但尚不至苦到不堪。我是女人,当然立刻变成纯净的糟糠的典型,租到两间屋子烹调,课子、洗衣、铺床,每日如在走马灯中过去。中间来几次空袭警报,生活也就饱满到万分。”
这段话是抗战期间,林徽因和沈从文谈起考古(主要为考察古建筑)时所说的。
林徽因得的是肺结核病,历史上,她住在李庄的六年几乎都在卧床。即便如此,她还拖着病体帮梁思成和金岳霖查阅资料,甚至《中国建造史》一书有部分内容直接就是林徽因执笔的。
而梁思成也不轻松,他从昆明出发的时候感染破伤风,治愈后又前往重庆为营造学社筹集经费,一路奔波辛劳终于在李庄跟病重的妻子汇合。到李庄以后,梁思成又犯了腰背上的疾病,不能躺也不能坐,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只能站着做研究。
事实上,夫妻俩在离开昆明之前就生活窘迫了。梁思成写信给费正清索要美国杂志,而林徽因写信给费慰梅索要一些旧衣服,谈到这种情况,梁思成在信中自嘲道:“看来我们已实实在在沦为乞丐了。”
网上黑林徽因是绿茶的朋友,不知道是否真了解她一生的事迹。只她在抗战前后的表现,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即便没有抗战,一个弱女子拖着病体,数年如一日的翻山越岭考察古建筑,没有大毅力根本坚持不下来。
留芬饭馆。
梁思成搀扶着林徽因进来,感激道:“明诚兄,多谢你的帮助。”
“一点小忙而已,”周赫煊责怪道,“思成兄,你前段时间去重庆筹款的时候,怎么不来找我?怎么说我也算是任公的门生弟子。”
梁思成苦笑着解释:“我在重庆筹钱的时候,你还在美国没有回来,就不好意思去周公馆打扰嫂子们。”
周赫煊又问林徽因:“林先生感觉好些了吗?”
林徽因说:“服用磺胺以后退烧很快,现在额头只有点微烫了。”
周赫煊道:“现在磺胺属于政府管控物资,我这个药厂老板也拿不出太多。我打算每个季度给同济医学院捐一批,你需要用药时就去同济大学拿,他们会特别为你留一份。”
金岳霖连连说:“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这个年代,肺结核还没有什么特效药,磺胺已经算是最有效的药品,至少林徽因不用再硬扛疾病好几年。
就在四人说话之际,突然有人哈哈笑着走进饭馆:“明诚,你这个财神爷终于来了!”
周赫煊回头一看,起身抱拳道:“济之先生,孟和兄,孟真兄,好久不见。”
李济、陶孟和、傅斯年三人并肩而来,看样子他们关系还不错。但过两年就要闹得很不愉快了,都是钱搞出来的,部门之间为了抢有限的经费,这二人差点没打起来。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李庄很常见,有无数反目成仇的例子。童第周之所以离开李庄,就是被同济大学的生物系主任给逼走的,这些学者们也非个个都是圣人。
争吵、谩骂、流言蜚语、友谊破裂……在李庄的每个角落弥漫着。林徽因在文章里感叹:“我很怀疑,是不是人们在一个孤岛上,靠着十分菲薄的供应生活,最终就会以这种小孩子的方式互相打起来。”
周赫煊和李济是老熟人,当年在清华园就经常见面聊天,李济甚至还参与过小灵均起名字。两人还同去山东考古过,当时周赫煊在现场顺了一片残缺的“蛋壳陶”。
至于陶孟和与傅斯年,周赫煊只在林徽因家的客厅里见过一次,算是点头之交。
陆陆续续的,饭馆里又来了一些人,都是同济大学的人,分别有周均时、黄榕增、丁文渊、魏特、史图博、艳克兰、史梯瓦特、陈一荻等等。从魏特到陈一荻这些人都是外教,以德国人和波兰人为主,说的是清一色德语,不会德语的同济学生根本没法上课。
顺便一提,陈一荻这个德国女博士的丈夫,正是我国著名医学家陈雨苍。如今陈雨苍还在上海法租界做着地下工作,专门为延安和上海传递情报。陈雨苍还没等到建国就去世了,而陈一荻则一直留在新中国任教。
留芬饭馆的老板端着白肉上桌,笑道:“各位先生,这是我亲自切的裹脚肉。”
魏特这个老外不会说中文,只朝着老板疯狂拍大腿。
老板立即心领神会,乐道:“明白,你是要红烧蹄。”
魏特眉开眼笑,竖起大拇指说:“轰骚滴棒,轰骚滴棒!”
周赫煊笑着用德语说:“魏特先生看来经常来这里吃饭啊。”
魏特道:“这家饭店的红烧蹄好吃,非常好吃,是我吃过最美妙的食物。”
陶孟和说:“最好吃的还是裹脚肉,肥而不腻,口吃留香。我攒下的那些工资,都贡献给老板了,现在都变成了穷光蛋。不过嘛,就是裹脚肉的名字太俗,有伤大雅。”
周赫煊笑着回头对老板说:“干脆改名叫李庄白肉吧。”
“这名字好,”老板也是妙人,飞快跑去拿来纸笔,“请周先生赐名题字。”
周赫煊挥笔写字的时候,李济哈哈大笑:“老板的生意做得好。”
一阵欢笑之后,周赫煊对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说:“周校长,我从重庆搞来了一批电线,还请你们组织工学院的学生负责搭线安装。这是个大工程,需要从叙府(宜宾)牵线过来,本地的袍哥会已经答应帮忙立电线杆子了。”
周均时说:“周先生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你不知道,医学院上解剖课还得挑晴天,不然学生根本看不清操作。特别是工学院,现在只能上些基础课,都是没电给闹的。”
周赫煊又说:“另外,我还运来了一些纸张、肥皂、牙粉、油墨、大米、食盐、药品和油印机,捐赠给同大、中研院、中博院、金陵研究所和营造学社。这些物资都在码头仓库里,你们自己商量着分配。”
众人大喜,一个个都激动得不行。
李庄那是什么都缺,比如营造学社的资料文件,梁思成只能写在最粗糙的黄纸上。而其他机构要印资料,也是清一色选择“石印”通过石板和酸性胶液进行印刷。
在大家的眼中,周赫煊是真成了财神爷。
975【散财】
月亮田。
金岳霖指着院侧的一排竹篱笆,得意道:“明诚你看,那就是我修的鸡舍。蚯蚓池也快弄好了,再过些时候就能用来科学养鸡。不是我吹牛,整个西南联大的老师里面,论养鸡的技术,我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佩服。”周赫煊好笑道。
金岳霖说:“过几天我就去叙府弄些鸡仔回来,那里有个科学养鸡示范场。”
周赫煊问:“你不回西南联大教书了?”
“请了两个月的假,有代课老师。”金岳霖道。
周赫煊颇为感慨,金岳霖已经达到了情圣级别,他养鸡都是为了给林徽因补身子。
“周先生,吃饭了!”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站在门口喊道。
这老太太是林长民的继室,出生于殷实小作坊主家庭,不会读书写字,又不会针线女红,且还从小娇生惯养,脾气很大。除了林徽因以外,她生下的儿女全夭折了,自然不得书香世家的婆婆喜欢。
后来林长民又娶了个上海女子,何雪媛便被打入冷宫,脾气更加古怪。连亲生女儿林徽因都跟她无法交流,母女俩动辄就会吵架。
这不,即便面对周赫煊这个客人,老太太都脸色冷冰冰的,她只有在对待外孙和外孙女时才有笑容。
营造学社的成员都在,由于饭桌坐不下,梁思成的学生们便把办公桌抬出来。桌上有新炒的一盘肉菜和一盘蔬菜,剩下全是昨天周赫煊宴请时的残羹,那些剩菜被林徽因和同济的两个教授分别端了回去。
饭也是陈米煮的,颜色已经有点发黑。
梁思成有些不好意思,笑着招呼道:“明诚兄,饭食寒酸,你不要介意。”
“是我让你们破费了。”周赫煊说。
老太太虽然脸色冷冰冰的不待见人,却刻意把新炒的两盘菜都摆在周赫煊面前。她自己倒了些剩菜的汤水拌在饭里,一言不发的默默吞咽,似乎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有肉!”九岁大的梁从诫两眼发光,但却很有家教,并未直接伸筷子开抢。
“吃吧。”林徽因分别给儿子和女儿夹去肉片。
十二岁大的梁再冰,小心翼翼在肉片边缘咬了一口,然后连拔好几口饭,接着又夹盘子里的菜叶吃。半碗饭下去,她碗里那块肉还剩三分之二,把周赫煊看得很是心疼。
周赫煊问道:“思成兄,你这里还有什么困难?”
梁思成没有谈钱的事情,而是说:“有可能的话,请明诚兄帮我订《建筑论坛》、《国家地理》和《时代周刊》这三种美国杂志。”
“没问题。”周赫煊道。
林徽因见丈夫似乎难以启齿,补充道:“我们还缺各种参考书籍,主要是建筑方面的。”
周赫煊说:“我会帮忙搜集。”
梁思成喜道:“那真是太好了,有了明诚兄帮忙,以后的工作肯定效率百倍。”
周赫煊也不提捐赠财物,这种事当面说出来,会让梁思成和林徽因感到难堪,他甚至都不好招呼那位老太太多吃肉。只能离开李庄再说,隔三差五寄一些过来,帮助营造学社改善生活。
周赫煊特别照顾梁家,并没有其他意思。从道德层面讲,梁启超帮周赫煊取表字,就算他的前辈师长,是有义务帮助其儿子和儿媳的。
一顿饭吃完,林徽因和母亲一起去收拾洗碗,周赫煊则被请进了营造学社的办公室。
后世李庄政府把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修得很漂亮,墙面还刷了白灰,但除了房间结构以外,其他已经完全改变模样。这是栋年久失修的木制建筑,潮湿而破旧,最大的一间被隔出来做公共办公室。
梁思成办公桌上摆着大量的图片资料,他笑着介绍说:“这都是前两年在川康考察的古建筑,需要进行研究汇总。”
周赫煊问:“我寄给你的照片收到了吗?”
梁思成道:“收到了,富顺文庙很有意思。就算没有那个裸童雕塑,也是值得研究的,可惜现在缺乏财力和精力去实地考察。”
“有机会的。”周赫煊安慰道。
梁思成笑着说:“是啊,等抗战胜利以后,就可以到处走走了。”
周赫煊说:“以后你再来重庆筹集经费,可别绕着我家走啊,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
“一定。”梁思成点头道。
两人正聊着天,罗哲文突然跑进来:“周先生,外面有个童教授带着老婆来找你。”
“童教授?”周赫煊想不起来自己跟哪个姓童的认识。
出去一看,却见童第周和妻子正站在屋檐下,周赫煊还是没有任何印象。
童第周直接鞠躬道:“周先生,我听说您来了李庄,专门来表示感谢。”
“你是?”周赫煊问。
童第周说:“我叫童第周,承蒙周先生善款资助,才有机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