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5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德所入的正一道灵宝派,又称阁皂宗,与龙虎派、茅山派并称为“符三宗”,此派供奉元始天尊为祖师。

    周赫煊很难想象庞德画符时的样子,对了,还有请神上身……

    庞德又说:“昨天重庆大学的校长,聘请我担任西方文学教授,我已经答应了,今天下午就有课。”

    “你穿这一身去上课?”周赫煊神色古怪。

    庞德抖了抖道袍,笑道:“当然。”

    一个美国佬,穿着道袍、挽着道髻,走进大学教室,用汉语对一帮中国学生说:“同学们,请翻开课本,今天我们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那画面太美,让人不敢看啊。

    庞德拿出《易经》,恭敬地递给周赫煊说:“先生,请开讲吧。”

    回国以后周赫煊就很忙,基本上没空给庞德讲课,《易经》的教学进度也极为感人。周赫煊翻着经书问:“上次我们讲到哪里来了?”

    “泰卦。”庞德回答。

    周赫煊飞速往前面翻,说道:“今天讲否卦。否卦外天,内为地,天地不交,万物不生。论家庭,则夫妻反目,同床异梦;论个人,则内小人外君子,表里不一,是为伪善;论事态,则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就拿现在中国的局势来说,即是一个明显的否卦。朝堂上,豺狼当道,君子受阻,人才的晋升途径被封得很死。战场上,邪恶的侵略者肆意妄为,正义的抵抗者节节败退。”

    “如何解呢?”庞德问。

    “且看爻辞,”周赫煊说,“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意思是说,要连根拔起茅草,把那些贪官污吏通通清除,让政治得以清明,党派得以廉洁,社会得以安定。这是国家混乱初期的做法,但显然不适用于今天的中国。再看六二,苞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意思是说小人靠阿谀奉承得利,而君子不应该同流合污。放在局势上讲,小国可以依附大国得以安全,但真正有抱负有雄心的国家不应该这样。现在的中国,有人还高呼投降口号,这是错误的,只能一辈子做日本的奴隶附庸。且看六三,苞羞。苞羞,位不当也,即受到纵容而胡作非为,最终会招致羞辱。没能力的人统治国家,且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认真听取好的建议,那么最终将会被打倒。而日本这种国家,受中国纵容而肆意侵略,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国力,那么最终将会失败,这一爻讲量力而行,谨守己身己德。”

    周赫煊说到这里语气一转,大声道:“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这一爻,正是当今中国应该做的。意思是说,身为弱者,应该秉承正义天命,团结起来、众志成城,奋起抵抗天灾**,奋起抵抗强者的欺凌,而最终得到胜利和尊重!”

    “九五呢?”庞德问。

    周赫煊摇头道:“九五讲居安思危,适合几年前的中国,咱们不提也罢。”

    庞德又问:“上九呢?”

    周赫煊笑道:“那是讲未来,即坚定信心,自强不息,以待良好时机,必将否极泰来!中国即是如此,只要坚持抗战,永不言败,必然迎来转机。”

    正说到这里,于琛走过来报告:“先生,中央大学的罗校长来了。”

835【受聘】

    周赫煊和罗家伦已经有好几年没见面了,跟当初的锐气倨傲比起来,此时的罗家伦多出三分内敛沉稳。如果他以前就是这样的性格,估计不会被清华师生投票驱逐。

    罗家伦打量着周公馆的庭院,开玩笑道:“山清水秀,悠然世外,周先生倒是过得惬意。”

    “国难当头,这世上哪有真正的桃源?”周赫煊摇头道。

    罗家伦叹息道:“是啊,战事不平,则人民不能安居乐业,学生不能潜心读书。”

    周赫煊问:“中央大学的校舍什么时候开工?”

    “明天就开工。”罗家伦说。

    “那么快?罗校长真是雷厉风行。”周赫煊有些惊讶。

    罗家伦笑道:“只是几排平房而已,又用不着设计复杂的图纸,能快一天是一天吧。”

    中央大学的体量实在太大了,全校有七大学院,五十六个科系,一个研究院,九个研究部,还有一个专科学校,一个附属中学,以及医院、农场、工厂等一系列下属单位。

    罗家伦的能力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居然能在一个月之内,把这么大摊子全部迁走,并且以最短的时间复课、复工。

    清华的校长做不到,北大的校长也做不到,只有罗家伦这个中央大学校长能做到。

    师生员工及家属两千多人,还带着设备整体搬迁,已经把中央大学的资金掏空了。大兴土木是肯定不行的,甚至普通平房也不行,因为钱不够。只能在墙体底部使用砖石,墙壁全部用竹子编扎,外面涂一层石灰,再立几根木柱做整体支撑。

    在校舍建成之前,中央大学的学生,只能借用重庆大学校舍医学院和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迁到了成都,借用华西大学校舍,附属中学打算迁去贵阳。

    罗家伦闲聊片刻,终于说明来意:“周先生,听说你在合川建有磺胺药厂,厂内还有诸多药学专家,能否与中央大学的医学院、医学研究部、以及附属医院合作?”

    “这是好事啊。”周赫煊笑道。

    罗家伦听到正面答复,顿时心情好了许多,他说:“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我就派人去药厂接洽。”

    周赫煊建议道:“黄海化工研究社,也已经搬到沙坪坝,跟你们中央大学还是邻居。咱们三家可以共同合作嘛,产学研三位一体,互相促进,互相帮助。”

    “那当然再好不过!”罗家伦大喜。

    周赫煊说:“中国以前有四大产盐地区,一在台湾,二在渤海,三在东南,四在川内。如今,日寇已经占了台湾和渤海沿岸的盐场,东南沿海想必也要遭到日寇蹂躏,只剩下四川的富顺、自流井地区比较安全。等到明年,富顺、自流井几县之地,必须为周边数省提供食盐,定然造成盐价飞涨。而合川地区盐矿储量极高,我想请中央大学的地质专家,对合川盐矿进行大规模勘测。到时选一最合适的盐矿,我们连同黄海研究社一起开采制盐,盐场由三家合股。”

    罗家伦笑道:“中央大学已经没钱了,只能出人出力。”

    周赫煊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过在股份方面,我既然出了钱,自然要做大股东。”

    “那是应该的。”罗家伦说。

    中午,罗家伦留在周公馆吃饭,罗校长试探道:“周先生可愿来中央大学执教?”

    “名誉教授可以做,平时能教几节课,天天上课没那么多时间。”周赫煊说。

    罗家伦叹息道:“实不相瞒,中央大学虽然搬来重庆了,但学生和老师的流失却很严重,有些科系甚至只有老师而没有学生。历史系还算好的,还有四十多个学生,但系主任却不见了,我想聘请周先生担任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

    见罗家伦实在有困难,周赫煊竖起一根手指说:“一年,我只当一年的系主任。等到明年,估计来重庆的学者就多了,到时还请罗校长另选高明。”

    “没问题,就一年,”罗家伦总算又放下了一桩心事,这家伙得寸进尺,笑道,“不如周先生兼授一门历史课吧。”

    如今周赫煊已经是历史领域的顶级大牛,专业学术成就且不说,他编写的《全球通史》,已成为国内大部分高校的世界史教科书。周赫煊在此书中提出的“全球史观”,甚至成为国外史学家的研究方向,以此为课题而引起广泛讨论的国外史学论文就有十多篇。

    周赫煊想了想说:“那我就教两门课,一门《全球通史》,一门《人类文明史》如何?”

    “有原作者来讲这两门课,那是中大学生之福。”罗家伦说。

    吃过午饭,周赫煊又跟罗家伦聊了一阵。

    罗家伦起身道:“周先生,我还要回去准备一下,明天前往成都,安排医学院和农学院的教学复课任务。就此告辞!”

    “慢走!”周赫煊起身相送。

    就在此时,于琛拿着一封电报快速走来,喜道:“先生,南京有消息。《大公报》驻南京的记者发来电报,日本轰炸机先后向美国战舰班乃号投掷18枚炸弹,造成至少数十名美国人伤亡。日本袭击美国了,美国很有可能就此参战,至少也要出面惩罚日本!”

    “真的?”刚准备离开的罗家伦立即回头。

    “真的,此事千真万确!明天就能见报。”于琛喜滋滋地说。

    罗家伦兴奋得来回走动,口中念道:“太好了,太好了。只要美国出面,小鬼子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周赫煊却没有表现出高兴,因为美**舰班乃号被炸,意味着南京大屠杀就快发生了。他沉着脸说:“怎么《大公报》还有记者在南京?快发电报,让记者立刻撤走!”

    罗家伦不解道:“周先生,日本招惹了美国,你怎么不感到高兴?”

    “有个屁用,美国佬是不可能参战的,至少现在不会!”周赫煊郁闷道。

    “为什么?日本这次炸的可是美**舰,还炸死了许多日本人。等消息传回去,美国民间舆论恐怕要翻天吧。”罗家伦道。

    周赫煊说:“美国是资本家控制的,而资本家巴不得日本侵略中国,他们正好可以向日本出售物资。别说死几十个美国人,就算死了几百个,资本家不想打,罗斯福就不能打!”

    历史上正是如此,日本轰炸美国战舰的全过程,都被摄像机纪录下来,长达1700多米的胶片在美国电影院放映,激起美国民众的强烈愤慨。

    而日本人事后的解释是“误炸”,见鬼的误炸,影像资料里美国国旗高悬,日机飞行员看得清清楚楚,根本没有误炸的可能。

    鬼知道当时日本人是怎么想的,居然朝满载美国人的军舰扔炸弹,而且一扔就是十八枚。

    于是,罗斯福认了,完全承认日本官方的误炸解释,并勒令电影院把日机轰炸美舰的影像做特殊处理,免得引起美国民众做出过激反应。

836【政府内迁和美国人民抵制日货】

    十二月十四日,晴。

    报纸上没有任何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消息,有的只是首都陷落,呼吁国人团结抵抗的文章。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揭露南京大屠杀的文字,是英国记者田伯烈所撰写的《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此书要等明年初才开始动笔。

    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此时应该在拍摄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不过同样要到明年才能将胶片偷偷运到美国。

    《大公报》战地记者刘君扬,如今已彻底跟外界失去联络。这位记者是周赫煊在天津招聘的,开设分馆时被调往南京,周赫煊多次让他撤离都不听,以致现在生死不明。

    周赫煊坐着私人小轮船,强迫自己不去想任何关于大屠杀的内容,绕道朝天门前往中央大学担任历史系主任。

    抵达朝天门码头时,正好遇到一艘内迁船只。船上载着国府赈济委员会委员长朱庆澜,以及赈务委员会的20余名职员,这是第六批内迁重庆的政府机关,国家元首林森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到重庆了。

    而剩下的大部分南京政府机关,以及99%的内迁企业、学校,此时都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