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记者顿时难以招架,羞愧难当,直接捂着脸走人了。
“哈哈哈哈哈!”
众记者幸灾乐祸,欢腾大笑。
20万元铁道部公款,那是《中华日报》的原罪。
汪兆铭当初想给自己的派系办报纸,恰好心腹顾孟余又担任铁道部长,于是直接挪用铁道部20万元公款,假公济私把《中华日报》给办起来。这事儿被披露出来以后,《中华日报》立即成为报界之耻,属于被同行嘲讽鄙视的对象。
此后几天,周赫煊已经随船前往英国,但关于他的刺杀案却闹得很大,而且说法五花八门。
有人说是私仇,有人说是战和之分,有人说是日本刺杀,也有人说是国党特务所为。
比如《中华日报》就在推波助澜,句句暗示周赫煊遭到了国党特务刺杀,原因是周赫煊的爱国言论触犯了蒋某人独裁。这份报纸站在进步人士和普罗大众的角度,高呼“民主宪政”口号,强烈要求中央废除独裁体制,进行党内和党外的民主公选周赫煊遇刺案件,居然成为以汪兆铭为首的改组派攻击常凯申的借口和工具。
周赫煊本来就有粉丝无数,同时大家也对老蒋的独裁深恶痛绝,两相叠加顿时碰出火星子。成千上万的爱国进步青年,就此被《中华日报》所蛊惑,举着“民主宪政”大旗进行游行示威。
可以说,日本人的行刺计划虽然失败,但并非完全没有作用,至少把老蒋给搞得焦头烂额。
配合着国党中常委即将修改“国民大会组织法和选举法”,汪兆铭再次蹦出来,纠集改组派上蹿下跳,想要借此重新回到政治舞台中心西安事变期间,汪兆铭已经被何应钦请回来,此时担任国党政委会主席。
如果没有今后的投日当汉奸,汪兆铭此时此刻的诸多行为,是有益于国家发展进步的。他为了自己能够上位,强烈批评独裁统治,并拉拢各党派和民主人士,促进了中国在抗战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当然,汪兆铭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源于自身政治利益。而让人不能接受的,是他从头至尾鼓吹“中日和平”,这同样是为了自身政治利益。
汪先生政客,以及,搅屎棍。
常凯申对各种谣言极为愤怒,若真是他派人刺杀周赫煊,那不管被报纸怎么骂他都认了。但真不是他下令的啊,他的特务还保护了周赫煊呢,现在居然有人把脏水泼到他身上。
光头一怒,丢官无数!
江宁县本来就有不少改组派官员,以前都是跟着汪兆铭混的。现在干脆来次大换血,老蒋借着刺杀案的由头,把江宁县从县长到科长撤了三分之一,被开除党籍者就有八人之多。
刺客张万腾在医院住了将近一周,病未痊愈,就被毛人凤拉去刑讯逼供。
国党特务别的不行,刑讯逼供却很拿手,只用了半天时间,就让张万腾把知道的全吐了出来:他是中日混血,曾在上海同文书院学过间谍课程,已经潜伏了近20年,每个月都会前往艺笙歌舞团,给一个叫孟广华的演员递送政治经济情报。这次行刺案的指示者外号“老鸭”,年龄约40岁左右,额头上有颗大痦子。行刺期间的传信者是年轻人,年龄25岁左右,相貌颇为英俊……
国党特务立即出动,把艺笙歌舞团给查封了,但并未找到那个名为“孟广华”的演员。至于行刺案的指示者和传信者,都被画出了素描画像,按图索骥,全城追捕。
特高课的人,国党特务不敢动,因为身份全是日本大使馆的领事警察。黑龙会的人,国党特务同样不敢动,因为抓了就要闹出外交纠纷。
但特高课和黑龙会在南京的外围势力,却被国党特务狠狠扒下一层皮。500多个南京地痞、流氓、娼妓、记者、演员……被国党特务带走,层层逼问之下,至少顺藤摸瓜抓获了40多个汉奸走狗其中也有个别无辜者。
这让南京地区的帮会噤若寒蝉,已经到了闻周赫煊色变的地步。等咱们的周先生从英国回来,半道路过南京的时候,本地帮会自发前来保护安全,生怕出了意外又被国党特务找麻烦。
不管如何,再次遭遇刺杀的周赫煊,被各大媒体疯狂吹捧和宣传。
就连曾经痛骂周赫煊的改组派报纸,也在汪兆铭的授意下,把周赫煊捧为不惧生死的爱国典范,枪口直指独裁**的常凯申。
后世有个专门研究周赫煊的学者,在其作品中如此写道:
“民国是一个风云诡谲的时代,在那蒸腾的中国大地上,缕缕杀气掩盖不了思想启蒙的生机,昏天暗地的血雨腥风中,又饱含着温情流动,侠士风流。这其中,作为政治纷争工具之一的刺客,演绎了别样的精彩……”
“有个人,他并未得罪任何党派,相反,他跟所有党派都保持着良好关系,但他一生却遭遇了数次刺杀……”
“周明诚的遇刺经历,在民国年间是极为独特的。很难用常理想象,日本军国主义者会处心积虑杀死一个文化人,而且还是国际知名的诺贝尔奖得主。但深入研究之后,我们就能找到其中答案。他发明的‘七人背’,成为敌后抗日战场的犀利武器。而他在战前和抗战期间的文章,更是让日本侵略者心惊胆战……”
“《明诚文集》(1941年增补版)所收录的文章,其中有四分之三内容跟日本有关。那些文章,是当今史学界研究日本的必读资料,是研究一战到二战期间日本经济文化政治不可或缺的珍贵材料。周赫煊对于日本社会的分析研究,犹如一把手术刀,将日本这个国家血淋淋剖开,给当时中国的抗战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作用。”
“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在1942年初,读到《明诚文集》(1941年增补版),又特地重新阅读《菊与刀》,随后在日记当中写道:‘中国最大的知日派是周明诚,他对日本的分析研究,足抵一个集团军……’所以在1942年秋,周明诚遭遇又一回刺杀,这次的策划者是川岛芳子,实施者是李香兰……”
807【途中】
维多利亚号客轮。
甲板上,正举行着热闹的露天舞会。一对对白人伴随舞曲节奏,搂抱着踱步回旋,而中国人则要矜持得多,大部分都坐在旁边喝着饮料微笑观赏,或低声聊着自己喜欢的话题。
这些中国人来头很大,除了财政部长孔祥熙、海军部长陈绍宽、行政院秘书长翁文灏之外,还有铁道部常务次长曾甫、海关监督诸昌年、财政部关务署长张福运,实业部国际贸易局局长郭秉文,海关总税务司司长梅乐和(英国人)。
此外,还有一大堆秘书、武官、专员、翻译和技术人员。
只看特使团的阵容构成,就知道绝非庆祝英王加冕礼那么简单,还需要执行一系列外交、贸易、借款、技术合作等任务。
孔祥熙的长女孔令仪,无疑是露天舞会的万众焦点。特使团中也有很多英俊帅哥,但在孔祥熙、宋霭龄夫妇的注视下,这些中国青年官员根本不敢轻举妄动。最后只能便宜外国佬,一个有头有脸的外国中年人,微笑着把孔令仪请去跳舞。
周赫煊睡完午觉从客舱内出来,走到甲板上放眼一瞅,见只剩孔祥熙那桌还有空位,于是大大方方的就走过去。
“我可以坐这里吗?”周赫煊问。
“当然,请坐!”宋霭龄虽然看周赫煊不顺眼,但基本的风度礼仪还是有的。
孔祥熙微笑着朝周赫煊点头致意,孔令杰也抬头看向周赫煊,眼神当中尽是好奇之色。
孔令杰是孔祥熙的小儿子,今年刚满16岁,跟他爹容貌有七分相似,只不过更加清秀英俊。在没有发胖之前,这家伙还是个小帅哥,而且很懂礼貌,至少不会引人反感。
“周先生!”孔令杰特意起身问候。
“你好,”周赫煊扫了眼对方手里的书,笑道,“孔公子年纪轻轻就读《红与黑》,看得懂多少?”
孔祥熙笑着对儿子说:“令杰,周先生是大文豪,有什么疑惑可以向周先生请教。”
孔令杰认真解释道:“我听老师说,《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是伟大的世界名著,所以才找来读的。至于能读懂多少,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它有趣。”
“哈哈哈,”周赫煊笑起来,夸了一句,“有趣才是读书的动力所在,孔公子已经初步掌握了读书之道。”
“真的吗?”孔令杰颇有些惊喜,毕竟夸奖他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听到小儿子被夸奖,宋霭龄颇为得意道:“我们家几个小辈儿,就属令杰最有读书的天赋,他在学校里表现一向极佳。”
谁都无法料到,几十年后,孔家最有钱的居然是孔令杰。
这家伙给老蒋做了十年外交官,积累下深厚的人脉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在美国搞外贸和证券,拥有启动资金后弃政从商自己当老板。他先是购买美国德州的大片荒地,靠地下石油资源起家,然后又进军美国房地产行业,身家远远超过自己的父亲和哥哥。
跟守财奴父亲和嚣张跋扈的哥哥不一样,孔令杰非常低调,而且极度缺乏安全感。他几乎不在公开场合露面,还把自己的别墅打造成碉堡,拥有设施齐备的地下防空避难所避难所内有急诊室、关押室、灭火系统、供电系统和娱乐场所。
此碉堡别墅,大门修建成塔式炮楼,装备有防护钢甲,不仅可以抵御轰炸和坦克突击,甚至专门在避难所上方修建人工湖,用来阻止核弹袭击时的中子穿透。
天知道孔令杰怎么想的,居然在美国给自己修碉堡别墅,而且还把核弹轰炸都考虑进去了。
难道是在重庆被炸出了阴影?
一家子奇葩。
周赫煊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不多时,跳舞结束的孔令仪也走过来,坐在周赫煊旁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面对几个孔家人,周赫煊不由想起远在美国留学的孔令侃。
孔大公子不是喜欢别人的老婆吗?
周赫煊非常仁慈的满足了他,拜托五州洪门总堂的朋友,帮孔令侃物色了一个30多岁的白人美女。那女人是好莱坞的过气儿明星,以前还在百老汇演过歌舞剧,前后换了五任丈夫,如今这一任还没离婚,正好符合孔大公子的口味。
从去年秋天开始,孔令侃就不怎么去学校了,整天跟已婚俏妇人跳舞看电影。那妇人完全把孔令侃当成了移动银行,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已经挥霍两万美金,快把孔大公子的留学经费给榨干了。
而那妇人的丈夫,又在大萧条当中濒临破产,虽然还经营着一家工厂,但却欠了银行大笔债务。洪门正在设套子坑他,等这个男人走投无路的时候,肯定要从孔令侃身上打主意。
到时候,再派枪手趁乱来一发,保证孔令侃死得不明不白,而且还跟周赫煊半点关系都没有。
为了杀孔令侃,周赫煊足足拿出五万美元活动经费。这笔巨款,足够洪门兄弟卖力帮忙了,毕竟洪门当中有的是穷光蛋。
甲板上,周赫煊跟孔家人谈笑风生,心里没有任何的负罪感,因为孔令侃这种人死不足惜,让他活着只能坑害中国老百姓。
“周先生,听说你认识瑞典国王和王储?”孔祥熙突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