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慧则目不斜视,跟随婉容来到客厅,所见的一幕让她忍俊不禁,嘴角微微翘起来大学者周赫煊先生,正跟女儿一起满地乱爬嬉戏,毫无名士形象可言。
“煊哥,慧姐姐和慧梅妹妹来了。”婉容喊道。
周赫煊把女儿抱起,拍拍膝盖上的尘土站起来,神情自若地笑道:“欢迎两位小姐光临。”
周赫煊脸上的笑容很自然,似乎被人看到在地上爬走也不觉尴尬。这跟溥仪那边的气氛完全相反,一处规矩森严,一处和乐随意。
崔慧很喜欢周家的气氛,她在溥仪身边说句话都需要随时注意,长久下来让人精神紧绷,生活得非常不开心,连身体健康都受到影响。
或许,这就是婉容愿意给周赫煊做“妾”的原因吧。崔慧如此想道。
“周先生,打扰了,”崔慧给周赫煊行了个福礼说,“等生活安定下来,我们姐妹找到合适的住处就搬走。”
周赫煊笑道:“不必见外,你们是婉容的姐妹,也就是我的亲人。”
周赫煊对崔慧还是很欣赏的,此女不但知书达理,有礼有节,而且容貌气质也非常不俗。
崔慧身高大概1米65左右,着装打扮非常朴素,没有化妆,也没有佩戴任何首饰,头发只是随意挽在脑后。她脸型不错,是标准的鹅蛋脸,乍见之下并不显得惊艳,但越看越有味道,属于那种耐看的类型。而且她身上自带传统大家闺秀气质,瞬间魅力倍增,堪称古典美人。
妹妹崔慧梅就要平庸许多,虽然更加年轻,但畏畏缩缩有些小家子气,只是一个姿色尚佳的普通女子。
张乐怡挺着大肚子闻讯而来,微笑道:“我身体不方便,失礼了。”
崔慧还怕这里的女主人难应付,此刻见张乐怡态度和善,她顿时松了口气,行礼道:“周太太好,我们姐妹叨扰了。”
352【才女】
三月中旬,爱因斯坦已经抵达上海,并在蔡元培的陪同下前往南京访问。
常凯申抽空接见了爱因斯坦,邀请他一起听戏和共享晚宴,随后几天宋美龄全程作陪。
至于常凯申,他另有要事。
从今年二月份起,常凯申和阎锡山便一直在狂拍电报,而且都是通电全国的公开电文。两人在电报里互相指责,都想要获得舆论支持,占据国家大义的优势。通电足足搞了一个月,时人称之为“电报战”。
就在前些天,常凯申在南京召开国党第三届中央全体会议,正式决定开除汪兆铭的党籍。
军阀头子们立即对此作出回应,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白崇禧等各系57名将领,列举常凯申的六宗罪,推举阎锡山为海陆空三军总司令,李宗仁、冯玉祥、张学良为副总司令,随时准备向中央军发起进攻。
中原大战一触即发,各地军阀都在整军备战。只有张学良还在观察风向,他虽然参与了反蒋行动,但只是动动嘴皮子而已,东北军没有任何动作。
包括《大公报》在内的诸多报纸,都再三呼吁各方冷静,要和平,不要战争。
《大公报》压箱底多年的稿件被拿出来,经过修改后重新发表,历数近十年来军阀混战所消耗的钱粮物资,以及造成的人口和经济损失。并预测,这次的战争如果打响,比辛亥革命以来的任何内战都要损失惨重,其惨烈程度甚至会超过北伐战争。紧接着,《大公报》又列出工业、农业、商业、教育领域的许多工程资金缺口,奉劝各方把军费投入到国民生产建设当中。
这一系列报道,整整持续半个月时间,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大家都希望别再打仗了。
然而,没有军阀会听人民的呼声。
……
“唉,又要打仗。”周赫煊无奈的丢开报纸。
崔慧虽然对时局不感兴趣,但她经常帮溥仪整理报纸,非常了解时政新闻,不由问道:“周先生认为哪边可以打赢?”
周赫煊说:“中央政府必须赢,否则中国危矣。”
“为什么这样说?”崔慧好奇道。
“北伐胜利后,各方军阀好不容易才成功洗牌,利益分配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周赫煊解释说,“现在平衡被常凯申打破,中央政府若胜,各地情势还可慢慢恢复正常。如果中央政府失败,以地方联军的复杂情况,必然要再次洗牌,一旦利益分配不均,轻则军阀割据,重则天下大乱。”
崔慧举一反三道:“就像大清一样,虽然腐朽,但好歹是中央政府,至少能够维持局面。革命军当年把大清颠覆,国家立即四分五裂,战火连绵20余年。”
“说得很对。”周赫煊很喜欢跟崔慧聊天,因为这个女人聪慧异常,即便不懂的东西也能说出几分道理来。
崔家姐妹已经搬来好几天,崔慧梅啥都不懂,出去工作没能力,在家里当佣人又显委屈,周赫煊干脆推荐她去南开女中读书。
崔慧对这个安排很满意,她也希望妹妹多读些书,以后说起来体面些,更容易找到好婆家。
至于崔慧自己,则进了广播电台工作,负责撰写广播稿,同时开始接手一些管理工作。她能把溥仪的宅子打理得井井有条,未来还做了伪满皇宫的内务府总管,说明在管理方面还是有一套的。
几天相处下来,周赫煊发现崔慧懂的东西真多,不愧有才女之称。
琴棋书画且不说,崔慧亦精通刺绣,针法丝毫不弱于顶尖绣娘。她不仅会弹古筝、琵琶等传统乐器,居然还能弹钢琴,至少也是业余十级的水平。崔慧还自学了英语,口语虽然不利索,但英文书写极为流畅。
说实话,以崔慧的智商,放在后世绝对属于学霸级别,轻轻松松就能考上北大清华。
她的过目不忘绝非虚言,一篇3000字的文章,崔慧只默记片刻就能全文背诵,过几天问起都还能复述个大概。
周赫煊最糟糕的是那手字,现在崔慧来了正好,可以教周赫煊练书法。
书桌前。
周赫煊只写了几个字,就被崔慧喊停。
崔慧指着周赫煊的手说:“周先生,你握笔的姿势就不对。手腕没放平,导致笔管倾斜,这样很难控制笔尖走向,写出来的比划会严重变形。”
“额,这是长期写钢笔字养成的习惯。”周赫煊尴尬道。他感觉自己这一年的书法白练了,果然要找到一位好师傅才行。
崔慧干脆手把手教导,她掰开周赫煊的手指说:“执毛笔时要‘指实掌虚’。‘指实’是说手指拿笔是要有力量,密实而不松散。这样写书来的字,才不会显得虚浮,墨迹稳定而不旁溢。‘掌虚’是说手掌筋骨肌肉要放松,否则多写几个字,手指和手腕都会变得僵直,不利于运笔。”
张乐怡和婉容写毛笔字都不错,但她们教周赫煊练字时,说得语焉不详,没有崔慧这般明白简洁。
周赫煊在调整握笔姿势后,根据崔慧的指导,很快便明白写毛笔字的基本要领。当他再次动笔时,瞬间感觉轻松了许多,就像突然开窍一样。
半天练下来,周赫煊的毛笔字已经写得有模有样。
好吧,这都是周赫煊自我感觉良好,在崔慧看来依旧惨不忍睹。
崔慧看到周赫煊的毛笔字就想笑,同时对他也更感好奇:一个名满中外的大学者,写字居然跟蒙童差不多,实在是太奇怪了。
“先生,先生!”
一个女佣突然冲进来,连敲门都顾不上,慌慌张张地说:“太太刚才闪了下腰,说是肚子疼,好像是快生了。”
周赫煊闻言,立即扔下毛笔,飞快地往外狂奔。
孙永振已经招呼司机备车,周赫煊搀扶着张乐怡出去,崔慧也连忙跟上。
张乐怡这次生孩子,明显要比孟小冬要顺利得多,八斤六两的大胖小子,虎头虎脑。
周赫煊也懒得绞尽脑汁想名字了,他准备过几天再去清华一趟,请那些国学大师们帮帮忙。
353【拐带良家妇女】
李寿民和郑证因两人,是在小孩儿出生第五天来探望的。李寿民买来些西洋参做礼物,郑证因经济条件要差些,只提了一篮子鸡蛋。
“生得好壮实,长大了一定孔武有力,是块练武的好胚子。”郑证因看着襁褓里的婴儿说。
李寿民开玩笑道:“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是武痴啊,明诚可不会让儿子去学武。”
“嘿嘿。”郑证因乐呵的笑了笑。
周赫煊说:“学几套拳法,强身健体也是好的。”他说完又问郑证因,“老郑跟施小姐进展如何啊?”
郑证因不好意思地挠头道:“准备过阵子就结婚。”
“看来又有喜酒喝了。”李寿民笑道。
郑证因说:“我跟剑翘不准备大操大办,摆一桌酒席,请几个朋友即可。”
“那我就提前恭喜二位。”周赫煊很为郑证因感到高兴。
历史上的郑证因痴迷武艺,终身未娶,现在居然跟施剑翘走到一起,不得不说缘分这东西很奇妙。只不过也有些隐患,以郑证因的性格,多半会帮施剑翘报仇,说不定哪天就跑去刺杀孙传芳了。
孙传芳此时隐居在大连,正积极劝说张学良出兵反蒋,妄图借势东山再起。张宗昌如今也跑来浑水摸鱼,在日本人的帮助下,纠集鲁东残部在烟台登陆,想要再次霸占山东。
如果周赫煊不杀褚玉璞的话,褚玉璞这时也会在山东搞事,闹得一方百姓民不聊生。
中原大战虽然还没开打,但好多老军阀都坐不住了。甚至连隐居做寓公多年的段祺瑞,都在暗中积极联络,想要在纷繁的时局中趁乱而起。
周赫煊真的无法想象,如果以常凯申为首的中央军战败,中国将会乱成什么样子。
众人不由地聊起眼下时局,李寿民和郑证因都对常凯申破口大骂。这是如今北方的主流观点,大家认为常凯申故意挑事,让久经战乱、满目疮痍的北地再陷乱局,属于国家的罪人。
李寿民感叹说:“只愿中国能早日和平,停止干戈。”
周赫煊瞟了眼摇篮里的儿子,突然灵光一闪,走过去抱起说:“是啊,停止干戈。你小子一出生就要打仗,不如就叫周武吧。”
周赫煊连儿子的表字都想好了,姓周名武,字止戈。以后如果再有个儿子,那就叫周文,字修业。
“哈哈,周武好名字,以后说不定还要当将军。”郑证因笑道。
“我可不想让他当将军,平平安安就好。”周赫煊笑着说。
三人聊到中午,在周赫煊家里吃了饭,李寿民和郑证因便起身告辞。
李寿民如今举家搬到了英租界,同样是租的房子,主要是方便上班,他的两个弟弟都在这边工作。
离开三乐堂后,李寿民便坐着黄包车慢悠悠回家。他如今写《蜀山剑侠传》赚了不少稿费,经济状况比较充裕,而且电话局那边的工作也很悠闲,算是过得非常滋润了。
周老夫人正在缝补衣裳,听到动静说:“老大回来啦?桌上有你的一封信。”
“妈,我给你带了些桂花糕。”李寿民提着糕点来到客厅,抄起桌上的信件就拆阅起来。
这封信是李寿民的女学生,同时也是他的女朋友孙小姐写来的。
李寿民只读了几行便大惊,原来是前些天孙小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