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眼前这个日本农民太小家子气,满脑子都是刨土种地,根本不受推销员的护佑。

    竖子不足与谋也!

    史密斯把股票证券放回公文包里,正打算去下一座农场,高材生间谍永山康夫却追上来:“先生,请等一下。”

    “怎么了?”史密斯回头问。

    永山康夫说:“你手里的那些股票,我买了!”

    “你有钱吗?”史密斯讥笑道。

    “我有,请稍等。”永山康夫连忙跑回自己房间,拿着他的半数间谍经费出来。

    看着永山康夫飞快数钱,史密斯露出嫉妒的眼神,心想:这些只赚不花的黄皮猴子,还真是有钱啊,政府就该把他们全部赶出美国。

    对于美国人而言,所有亚裔都长一个样。他们分不出中国人、日本人、越南人,反正亚洲人都是该死的蛀虫,他们抢了白人的工作,他们是小偷、恶棍、骗子的代名词。

    却说,永山康夫把钱砸到股市后,当月便赚到600多美金。他兴奋之下,把自己所有钱全部投入股市,到10月初,已经成为身家过万美元的小富豪。

    京都帝国大学的高材生、被陆军部寄予厚望的间谍永山康夫先生,似乎有些忘记了他的任务。即便上级给他发来新线索,让他去调查一个叫乔布斯的人,永山康夫都置之脑后,一心做着他的美国发家梦。

    股票害死人啊!

309【三只狐狸】

    6月22日,北大学生突然通电全国,宣布自行恢复北大校名。

    南北教育界莫名惊诧,但政府官方却出奇的沉默,居然没有站出来斥责这种无视政府的行为。

    6月23日,李石曾南下路过天津,顺道至三乐堂拜访周赫煊。这位老先生面容憔悴,眼睛里尽是血丝,整个人状态都非常萎靡。

    周赫煊亲自为他倒茶,问道:“石曾先生这是要回南京?”

    “嗯,”李石曾点点头,说道,“去南京讨要筹建北平研究院的经费。”

    李石曾绝口不提北平大学区和国立九校,显然是承认自己的教改彻底失败,他以后的精力,估计都会放在北平研究院吧。

    不管李石曾在教改过程中犯了多少错误,但他的为人还是值得敬佩的。

    没有李石曾和蔡元培等人,积极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国就会失去一大批留法高材生,包括我党的几位开国伟人。没有李石曾组建北平研究院,并通过自己在法国教育界的关系,积极筹划设立原子研究所,新中国制造原子弹或许就更加困难。

    李石曾这趟来找周赫煊,也是为了公事,他问道:“年底我可能要去一趟法国,不知明诚是否愿意同行?”

    “去法国做什么?”周赫煊问。

    李石曾说:“我在法国巴斯德学院还有点人脉,打算联系对方展开学术合作。巴斯德学院在生物领域很有成就,对我们即将设立的生物研究所大有帮助。至于史学研究所,就需要明诚帮忙了,你在法国历史学界影响力巨大。希望能说服一两个法国历史学术结构,或者一些历史权威专家进行合作交流。”

    巴斯德学院非常牛逼,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发现了狂犬病疫苗,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在治理鼠疫、黄热病等研究中也做出了杰出贡献。至周赫煊穿越前,这个研究机构先后有8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戴高乐将军曾说:“在法国有三样东西千万不要去动,即法兰西学院、巴斯德学院和埃菲尔铁塔。”

    后世的中科院,能在生物研究领域跻身世界顶尖水平,就是北平研究院与巴斯德研究院的合作中打下的基础。

    严格说来,李石曾的积极奔走,对未来中国学术界影响巨大,只是鲜为人知而已。

    周赫煊仔细思考道:“我大概在八月份的时候,会去一趟美国,至少要十一月份才离开。到时直接横渡大西洋去欧洲,我们在法国汇合吧。”

    “那此事就拜托明诚了,告辞!”李石曾起身与周赫煊握手道。

    周赫煊问:“石曾先生这就要走?”

    李石曾苦笑:“中午12点的船票,我还得赶去南京要钱。”

    “我派车送送你吧。”周赫煊感慨地说。

    李石曾是真想做事,可惜掣肘太多,最大的问题是要不到钱。

    蔡元培就要圆滑识趣得多,抱上了常凯申的大腿。两人一起筹建研究院,结果蔡元培的中央研究院已经建成,李石曾的北平研究院却连资金都没着落。

    周赫煊亲自把李石曾送到码头,这才摇头叹息着返回。

    北平的局势太过复杂,国内所有派系势力互相倾轧。以李石曾的天真性情,他一头扎进北平这个大酱缸,成事的难度可想而知,能办好北平研究院已经极为难得了。

    周赫煊在码头送走李石曾,第二天又送走朱湘,这位愤青老兄终于去美国留学了,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完成学业。

    南北的局势也在不断恶化中,冯玉祥和常凯申上个月便已经开战。

    冯玉祥自任西北路权党救**总司令,号召各地军阀一起反蒋。然而根本没人理会他,就连他自己的属下韩复榘、石友三也跳反了,公开打出旗号支持中央(常凯申)。

    这跟之前的蒋桂大战如出一辙,两边刚刚开战,常凯申便把敌方大将收买反水。

    冯玉祥也算自作自受,西北军是在一个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有将领都是冯玉祥的老部下。他治军带着强烈的家长作风,部下都已经做省主席、省督军了,冯玉祥还动辄当众斥骂,跟教训儿子、孙子一样。

    有时候冯玉祥脾气来了,甚至一巴掌扇过去,这换谁能够忍受?

    再加上西北军很穷,好多时候发不起军饷。常凯申的银票递过去,自然会有人愿意被收买,偏偏冯玉祥还认为手下将领个个对他赤胆忠心。

    韩复榘、石友三临阵反水后,冯玉祥立即懵逼,心知单靠自己干不过常凯申。他连续给阎锡山、张学良发了好几封电报,结果都没得到确切答复。

    无奈之下,冯玉祥只得亲自跑去山西,找阎锡山商量反蒋大事,并愿意奉阎锡山为“带头大哥”。

    阎锡山到此时还想着做生意,好酒好菜地招待冯玉祥,实际上却是变相软禁。他居然以此为筹码,跟常凯申展开隔空谈判,妄图和平解决战事,并从中捞取好处。

    常凯申一看冯玉祥被控制,立即亲自到北平,并派吴稚晖、赵戴文、孔祥熙带亲笔信去太原,邀请阎锡山来北平商讨西北军善后事宜。

    李石曾离开天津的第七天,常凯申、阎锡山二人在北平正式会晤。

    经过讨价还价,常凯申任命阎锡山为海陆空军副总司令,相当于此时中国的第二把交椅。阎锡山为此沾沾自喜,觉得占了大便宜,拍胸脯保证会解决西北军问题。

    阎锡山不但把冯玉祥给卖了,而且还不想丢名声,对外宣称是为了国家和平,并非是卖友求荣。他还通电全国,希望冯玉祥能够谅解,不要因此事而责怪他。

    冯玉祥看到电报的时候,估计气得想吐血吧。

    阎锡山做戏做全套,为了彰显自己一心为公。他称病辞职,并召集部下开会,说要跟冯玉祥一起出国留洋,无比为难地说:“牺牲前约,自古所难。然使有裨于国家,无背信意,山非拘泥,亦不必争此小节。”

    说得多好听啊,我是为了国家,才不拘泥于小节,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来。

    冯玉祥虽然被软禁,但为了不彻底激怒西北军将领,阎锡山允许他可以对外通电报。

    冯玉祥也是只千年老狐狸,他不动声色的好吃好喝着,却密令手下投靠常凯申,表示西北军愿意接受中央改编,顺便还找常凯申要了一大笔军饷。

    常凯申一看西北军服软,认为各个击破的计划已经实现,于是决定召开第二次编遣会议,把矛头对准了刚刚还哥俩好的阎锡山。

    阎锡山阴沟里翻船,感觉这笔买卖亏大发了,于是又调转头来联合冯玉祥。冯玉祥正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终于捐弃前嫌,合作反蒋。

    现在轮到常凯申头疼了,如果他见好就收,是能够成功解决西北军的,现在却是不打仗都不行。

    这帮兵头子,都是一肚子坏水儿啊,从没考虑过国家利益。

310【中东路】

    阎锡山和常凯申在北平会晤时,张学良也应邀参加了,有人将这次开会戏称为“三巨头会议”。

    张学良全程围观看好戏,并不打算掺和其中,他只希望大家别真的打起来。

    会议结束后,张学良正准备返回沈阳,突然接到妻子于凤至的急电两人所生的幼子得疾病死了。

    准备的说,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坑死的。

    张小公子染上重病后,西医给他做x光检查,突然机器发生爆炸,被玻璃扎中要害而亡。

    这是于凤至所生的三个儿子中,长得最像张学良的,年仅十岁,聪明伶俐,在张家集万众宠爱于一身。

    张学良宠这幼子宠得不行,此时忽闻噩耗,整个人都变得恍恍惚惚。

    在回沈阳的火车上,副官胡若愚(非军阀胡若愚)、朱光沐等人商量,认为张学良此时不宜回家,以免触景伤情,不如先到北戴河疗养一段时间。

    张学良同意了这个安排,先在天津下火车,到租界的公馆(少帅府)暂歇,同时命令副官朱海北先行,赶去北戴河准备大队人马的食宿。

    “司令,”副官胡若愚匆匆走进卧室,对躺床上睡大觉张学良说,“沈阳来电,x光机器的爆炸原因查明了,是因为机器老化、电线短路所致。该如何处理?”

    张学良一听情况,无奈的扶额说:“把人都放了吧。这是天意,机器早不炸、晚不炸,偏偏给我儿做检查时炸了。为之奈何!”

    胡若愚领命却没有离开,表**言又止。

    “还有什么事?”张学良问。

    胡若愚拿出一封信说:“这是中东路督办吕荣寰的来信,几天前写的,发去了北平,北平那边又转送到天津。”

    “给我吧。”张学良说。

    “是!”胡若愚把信递上,敬礼离开。

    张学良拆信细细阅读,却是怂恿他收回中东路的。说什么苏联外强中干,国内异常混乱,困难重重,绝对不可能打仗。东北此时出兵收回中东路,属于天赐的大好良机,而且还能得到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

    还没等张学良把信读完,外面突然敲门声响起,副官朱光沐道:“司令,周先生求见。”

    “请他去会客厅,我马上就到。”张学良起床穿好皮鞋,浑身无力地朝会客室走去。

    周赫煊已经从副官口中,得知张学良幼子夭折的事,他见面便说道:“六帅,请节哀。”

    “坐吧,”张学良挥挥手,强打着精神道,“听说明诚喜得爱女,我还没来得及祝贺。”

    周赫煊道:“六帅挂心了。”

    张学良说:“上次汤因比先生来访,说要去拜会你。你们见面没有?”

    “见过了,还跟他一起去了上海。”周赫煊道。

    “汤因比先生说你是政治问题专家,你对如今的局势怎么看?”张学良问。

    “大战不可避免,”周赫煊表情严肃道,“如今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东北军千万千万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