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肯定的,高粱米的穗子,毕竟跟小麦和稻谷差别太大。”周赫煊说道。

    李书华说:“这次我来南京,就把机器也带来了。南方地区快要收割稻谷,正好能派上用场。”

    周赫煊问:“你准备如何推广收割机?”

    李书华跃跃欲试地说:“我打算找工商部和实业部联系,由政府进行全面推广。”

    “所得利益如何分配?”周赫煊问。

    李书华一滞:“这个嘛,还没考虑过。我认为收割机利国利民,商业利益反倒为其次。”

    唉,周赫煊只能感慨,知识分子就是太天真。

    周赫煊摇头说:“润章兄啊,你可知‘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的道理?”

    子路和子贡都是孔子的学生,子路救落水之人,接受了一头牛的谢礼,孔子对他进行表扬;子贡赎回很多鲁国人,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从而遭受孔子的批评。

    因为接受谢礼,让人看到救人的利益回报,就会有更多的百姓去救人。而拒绝国家赔偿,则让人看到行善的损失,从而导致越来越少的人去救赎鲁国人。

    “你是说……”李书华有些不明白。

    周赫煊道:“为什么列强有那么多科学发明?因为发明有利可图。我提供给北大收割机的设计图,由你们研究发明出来,主要作用确实是利国利民。但如果发明者得不到任何好处,北大的学生以后还会那么积极搞发明吗?中国的其他科学家、发明家,还会那么热衷于发明吗?”

    “呃……”李书华无言以对,突然作揖道,“周校长,书华受教了!”

    “申请专利发明没有?”周赫煊问。

    李书华说:“正在申请。”

    周赫煊道:“等开会结束后,我带你去上海见虞洽卿先生,找他商量收割机商业化的事情。”

    “如此正好。”李书华哪里敢反对。

    周赫煊又问:“听说北大被改名为中华大学,我这个校长被撤职了?”

    李书华有些尴尬,因为他就是留法派,李石曾相当于他的恩师。而在历史上,李石曾就任中华大学(北大)校长后,是没有精力去主持校务的,代理校长正是李书华。

    沉默片刻,李书华低声说:“昨晚我拜会了石曾先生,也劝过他,他向我解释了其中原因。现在好多人非议石曾先生,说他任人唯亲,其实他也是没办法。国民政府想要掌控教育界,石曾先生想要搞教育独立。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任用亲信,否则教育大权就要被政府夺走!老校长(蔡元培)已经向政府妥协了,他们两个这才爆发激烈冲突。”

    周赫煊默然。

    坏人做坏事,只是让人感到愤怒;好人为了美好的理想做坏事,却能让人感到痛心。

    李石曾确实是个好人,他不愿当官,也不愿掺和政治纷争。但为了实现教育独立的理想,李石曾当官了,还主动掀起自己极度厌恶的派系斗争,甚至因此背上骂名也在所不惜。

    但为什么说李石曾在好心办坏事呢?

    李石曾的教育改革,主要模仿的是法国教育体系。可法国跟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差太大,李石曾虽然也做了相应改动,但这些改动根本无济于事。

    李石曾的教育改革,不但遭受国民政府的忌惮,而且导致全国教育系统一片骂声。特别是基层教育人员,本来日子就过得辛苦,被李石曾一改革,那真是彻底没有活路了。

    面对政府与民间的共同讨伐,李石曾并没有气馁。他是理想主义者,他把教育独立做为毕生追求,被人谩骂攻击他认了,而且撞破南墙不回头。

    只能说出发点是好的,但却眼高手低。李石曾的教育改革,在历史上甚至酿成流血事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蔡元培就要清醒明白得多,他跟李石曾志同道合十多年,一直在为教育独立而努力。但看到改革后引发的种种矛盾,他立即就怂了,从而走上了妥协之路。

    如今的蔡李之争,并非只是派系斗争,更是现实与理想的斗争。

242【扯着蛋】

    上午九点,会议正式开始。

    蔡元培与李石曾分坐两首,各自带着他们的一票亲信。不过李石曾的人明显更多,蔡元培有些寡不敌众,包括胡适在内,“蔡党”这边已经有好几个辞职了。

    “在开会之前,我先介绍一位朋友,”蔡云培抬手指向周赫煊,“这位是北大现任校长、著名学者周赫煊先生。”

    “啪啪啪啪……”

    稀稀拉拉的掌声响起,不少人好奇地看向周赫煊。

    周赫煊勉强笑笑,朝众人挥挥手。

    介绍过后,又说了几句题外话,蔡元培才发言道:“关于设立北平大学区一事,大家再讨论讨论吧。有什么想法和建议都说出来,请务必畅所欲言。”

    “我反对!”朱家骅率先说道。他也是位老资格,十七岁就参加辛亥革命,后来担任北大地质系教授兼德文系主任。在张作霖枪毙邵飘萍时,朱家骅也上了黑名单,跟北大代理校长蒋梦麟一起躲进东交民巷才逃过劫难。

    “你为什么要反对?说说理由!”李宗侗不客气地说,他是李石曾的亲侄子。

    朱家骅道:“大学区制度,如今在南方数省已经试验过了,闹得是乌烟瘴气!南方的教育混乱都还没稳定下来,为什么要急着去祸害北方教育界?”

    “什么叫祸害?”李宗侗立即反驳道,“大学区制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制度,江浙试行没有良好结果,那是具体的办事者不得力!有人以权谋私,有人得过且过,根本就没好好搞教育工作。只要出于一片公心,大学区制肯定能够改善中国教育现状!”

    “呵呵。”朱家骅干笑两声。

    朱家骅和蒋梦麟都是“留英美派”,属于蔡元培的忠实追随者。

    但蒋梦麟没说话,他知道说了也没用。今天在座的许多教育委员,平时都是不来开会的,他们既然到场,肯定是专门过来支持李石曾。

    蔡元培极为头疼,把目光投向周赫煊,问道:“周先生有什么建议吗?”

    周赫煊可不想浑水,当即笑道:“这种国家大事,恕我才疏学浅,不便发表意见。诸位继续,我看看就好,也能增进阅历。”

    嗯,这话说的,摆明了看猴戏。

    蒋梦麟突然开口道:“周先生是北大校长,现在讨论的是设立北平大学区问题,你于情于理应该发表看法。”

    李石曾也说:“周先生有话请讲。”

    周赫煊被逼得没办法,只好说道:“蔡院长,李副院长,我就想问一句。你们的大学区制度极度重视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这本身是好的,我也支持。但小学和中学的基础教育怎么办?教育经费本来就不足,还把本来就奇缺的基础教育经费,划归到高等教育那一块,这让基础教育人员怎么生存,怎么工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国教育就好像修房子,你们现在搞大学区制,等于是把地基上的砖石,抽去修屋顶,就不怕这房子会塌吗?”

    这话说得很重,李石曾的脸色瞬间阴沉,蔡云培也沉默不语。

    李宗侗立即反驳道:“周先生,你说的是钱的问题,我们讨论的是制度问题。不能因为缺钱,就否定大学区制这一世界上最完美的教育制度。”

    周赫煊好笑道:“一个只有几千元身家的小商人,说投资几百万的生意很赚钱。他的话说错了吗?没有,几百万的生意确实赚钱。但他能成功吗?有多大胃口,就吃几碗饭。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噗!”

    朱家骅闻言笑喷了,他干咳一声,敛容道:“周先生虽然说得难听,但话糙理不糙。”

    李石曾不想在多费口舌,直接道:“投票表决吧。”

    周赫煊很快领到一张表格,上面有三个选项:支持、反对和弃权。

    周赫煊想了想,投弃权票。

    最后投票结果统计出来,1票反对(朱家骅),6票弃权,14票支持。

    就连蔡元培本人,都投的是弃权票,显然不想继续无谓的争端。

    设立北平大学区的投票通过后,李石曾早有准备,又拿出大学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名单提案。他所提议的委员包括张继、沈伊默、李麟玉、李书华、易培基、萧瑜等人,都是李石曾的亲信和好友。

    这个题案仍旧顺利通过。

    嗯,接下来就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了,大北平地区的具体教育事务,都有李石曾一人说了算,不需要拿到中央教育会议上讨论。

    “散会!”蔡云培没好气地宣布。他已经决定辞职了,这个大学院长(教育部长),谁爱当谁当去。

    “等等,”周赫煊突然开口,不客气地问道,“我听说北大改名中华大学了,由李石曾先生任校长。那么,我这个北大校长需要写辞呈吗?或者,麻烦给我补发一份解聘书。”

    会场气氛变得尴尬起来,因为讨论中华大学校长人选的时候,北伐军才刚刚占领北平。那时北平属于教育部的“战利品”,周赫煊这位校长算是“俘虏”,他们不用考虑“俘虏”的意见。

    蔡元培也是蔫儿坏的,他故意把周赫煊请来南京开会,估计就是想看周赫煊和李石曾闹起来。

    李石曾还没开口,李宗侗就抢着回答了,他说:“周先生你那个北大校长之职,是反动军阀张作霖任命的,我们并不承认。所以,也不需要解聘书和辞呈,这个答案你接受吗?”

    呵呵,不愧是未来弯弯超级喷子李敖的老师,这李宗侗说话也够呛人的。

    “接受,当然接受。诸位告辞!”周赫煊起身便离开。

    李书华感到颇为难受,一方面是对北大做出巨大贡献的周校长,另一方面是他的恩师李石曾,他夹在中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等离开会场后,李石曾批评侄子道:“玄伯,你不该那样说话,周先生还是值得尊敬的。昨晚润章(李书华)对我说,周先生曾两次用自己的私款,来支付北大教职员工的薪水。北大改名中华大学,由我自己兼任校长一事,做得确实有欠考虑。”

    李宗侗说道:“叔叔,你还不明白啊?那个周赫煊,是蔡孑民故意找来给你抬杠的!”

    “我又何尝不知?但私怨归私怨,公事是公事,你不要搞混了!”李石曾教育道,“我跟孑民(蔡元培)兄,也只是理念之争,并不影响彼此之间的私交。你说的话太得罪人,以后切记,慎言多行。事业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现在那么多人骂我们,但只要把中国教育搞好了,他们会反过来赞颂我们。”

    李宗侗敬佩道:“侄儿谨记教诲。”

243【私心】

    自古以来的党争,一开始都是讲理的,甚至两党领袖还是好朋友。

    但如果两派的根本矛盾不解决,这种争斗就会扩大化,最后导致完全不分青红皂白的否定对方。

    历史上,民国教育部的“蔡李党争”闹到什么地步?

    常凯申出来协调都没办法,只能是这一届教育部长由蔡元培的人担任,下一届部长由李石曾的人担任。可还是不行,总觉得担任教育部长的那边,在工作上刻意刁难自己这一边。

    无奈之下,常凯申只得自己亲自担任教育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