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文程献了如此奇策,而且还成功了,心中自然是酸爽无比。他干咳了一嗓子。笑着道:“臣启大汗,那壕沟不足为惧,只是略略费事一些罢了。只要明狗没有城墙的依仗,咱们金国大军要灭他们。还不是时间问题”
确实如范文程所言,要破壕沟只需要填土即可,虽说可能会付出一些伤亡,但远远比攻打坚城容易多了。先前的通州之战,再次说明了鞑子攻坚没有太多的办法。
黄台吉显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哈哈大笑道:“诚如先生所言更何况。蓟辽军中粮草携带不多,咱们就是围,也能将洪承畴围死”
范文程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恭声道:“大汗,明国其他军队想必知道蓟辽军被围,定然逡巡不前。咱们不可将所有兵力放在此处,便让多铎大人带一万骑兵四处出击,震慑敌人,让他们不敢前来营救。”
黄台吉连连点头,抚掌道:“按说围点打援乃是上策,不过咱们现在兵力并不比明军多,围住他们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让多铎出去将其他明军震慑一下,实乃上策”
很快,黄台吉便下了命令,镶白旗旗主多铎带着一万大军往西而去,目标自然是威慑宣大军以及其他明国部队。
当洪承畴的十万大军被围在顺义城中的消息传到通州城时,通州城立刻戒严,四门紧闭,而张力也在第一时间召开了军议大会。
通州守御官厅之中,已经将蓟辽军被围的最新情报向张力以及团山军高级将领详细地禀报了一遍,大厅中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
一炷香时间过去了,张力的情绪从最初的震惊中慢慢平复了下来,他扫视了众将一眼,死死咬住嘴唇,缓缓地道:“那吴三桂且不说,洪承畴与祖大寿都是久经沙场之人,怎么会忘记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
张力这话一落地,众将都深以为然。先前张力曾经给众将讲过一些历史上的经典战役,其中汉高祖刘邦数十万大军轻敌冒进,被匈奴人围困在白登,最后靠贿赂匈奴大单于的老婆,靠吹枕头风才解围。这个战例非常经典,以至于读兵书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高元良长叹一声,朗声道:“大人,您曾经教导过属下,凡事以利诱之,十事成那洪承畴等人为了铁帽子公爵也是急红了眼,落入鞑子圈套也不稀奇。”
“大明危矣”张力猛地一拍案几,从帅位上站了起来,径直走向了墙壁上挂着的大号地图前,细细地琢磨起来。
“咳咳张张大人,听说蓟辽军十数万人,被围在了顺义,有如白登之围”一个虚弱的声音从大厅外传来,张力和众将回头一看,原来是重伤初愈的卢象升,竟然在弟弟卢象晋的搀扶下,走入了军议厅未完待续。
。。。
第404章 座次
张力一见卢象升拖着病躯前来军议大厅,立刻快步迎了上去,一边走一边道:“九台先生怎么来了先生重伤初愈,还需慢慢调理才是”
卢象升一愣,旋即脸上露出感激之色,顿时眼中一酸,险些掉下泪来。【】卍 卍 中卍文网 卐 ‘、。、
张力称呼自己字号,实在是非常的尊称了。先前京西大溃败,辅温体仁将黑锅甩给了自己,这原本也没什么好稀奇的,毕竟天雄军最终也全军覆没了。
可是,朝廷居然没有杀自己,而是只“革职,永不叙用”就草草了事私下里,自己知道,自己能保住性命,那一定是张力走通了关系。
现在,自己已经不是朝廷重臣,而只是一介平民而已,张力竟然称呼自己的字号,这如何让人不感动
张力眼见卢象升情绪有些激动,隐隐猜出了他的心思,接着开口道:“九台先生至今日始,是为我团山军参谋,位于高元良齐平”
哗众将一片惊异之色,很快出了惊讶的声音。那“参谋”是什么官职大家都不清楚,可是最后一句“位与高元良齐平”,这可就厉害了
高元良可是团山军中第二号人物,这卢象升先前虽说官职极大,但现在已经削职为民,而且还永不叙用,等于注定是布衣终老了张大人竟然如此看重他
卢象升一脸震惊之色,失声道:“张张大人,这这如何使得”
张力微笑着走到卢象升面前,忽然躬身一揖,朗声道:“九台先生受不白之冤唉,既如此,还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以救天下苍生”
卢象升不是蠢人,苏醒以后的这段时间通过他细致的观察,他也隐隐猜出了张力的心思。、、、。‘。原本。这是大逆不道之事,绝对不能为以前的他所接受。
是的,石景山之战以前的卢象升如是。可是从天雄军全军覆没的那一刻起,他对朝廷、对崇祯皇帝已经失望透道。
木头、伊泽等人也都赞同高元良的看法,张力微微颔,目光深邃了起来。
思忖片刻之后,张力一锤定音:“诸位都下去做好准备,回头本官会制定一个方略出来”
顿了一顿,张力接着道:“不管蓟辽军怎么样,总归是我大明的军队,顺义的围我会想办法解。在此之前,咱们还需要获得更多的好处才行”
张力口中所谓的“好处”,大家都懂的,自然是说朝廷了
卢象升此刻心中也泛起了一丝涟漪,自己先前做人做事,是不是不够成熟唔,张力年纪轻轻,能将团山军带得如此之好,确有过人之处。在这个黑暗透顶的年代,自己这样“愚忠”之人,没有被算计致死,已经算不错了
崇祯六年的秋天来得明显,才只进入九月,整个北京城便到处都是一片秋风萧瑟的情景了。京师的戒严一直没有解除,每日只有午时和未时两个时辰,也就是大致等于后世点到5点的四个小时里,允许百姓离开家中来采购一些生活用品。
现在京师的补给全数依赖库存,好在天子脚下粮食物资先前还算囤积得比较多,不过眼下也已经开始告急了。从山西、河南等地运来的粮食价格比原来高了十倍,可是京城中的百姓还是不得不接受,毕竟现在乃是战时。
皇帝和大臣们的供应却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影响,晋商暂时不敢直接与鞑子做买卖,可是运粮进北京城那可是为国分忧之事。自然而然,各级文官大老爷们向来不用买粮的,自然有晋商商行将物资双手奉上,分文不取。未完待续。
。。。
第405章 无兵可用
这几天物价飞涨,原因自然是蓟辽军顺义的消息传了出来,晋商带头坐地起价,粮价一日数涨。
物价涨与不涨,与朝廷“衮衮诸公”们没有多大的关系与蓟辽军十余万人被围相比,升斗小民的生计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事儿。
所以朝廷一连议了五日解围之策到了今天,已经是第六天了可是,依然没有任何人提出任何可行之策。
太和殿上,眼瞅着今日朝会又要“无疾而终”了,崇祯皇帝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整个人险些就要晕倒。
他已经强撑了好几天,从最开始的心急火燎,到茶饭不思,到现在几乎就是“哀莫大于心死”,不管文武百官说些什么,他一丝兴趣都没有。
在崇祯皇帝心中反反复复念叨着一句话:“列祖列宗不再保佑朕了列祖列宗不再保佑朕了看吧,大明边军最精锐的十数万蓟辽军尽数被围在顺义,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朝臣们一个个都三缄其口,都说些没营养的话儿,等着散朝的钟声到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长出了一口气。
大臣们有门路的自然是门子、小厮、门客、幕僚各种派往昌平的鞑子大营暗中勾连,没有门路的也收拾金银细软,准备往南京闪人。
看着如退潮之水散去的一众文臣武将,崇祯皇帝目光呆滞,他早就没有了激情,心中只剩下了冷漠。
“哼哼,也不知这里面有多少人暗通建奴,等着迎接新主子”崇祯恨恨地低声骂了一句:“真是该死通通都该死”
众臣子都散朝而去了,不过首辅温体仁和次辅周延儒却留了下来。
这段时间温体仁和周延儒明面上一团和气,一副同心戮力共度难关的表象,让不少人啧啧称奇。按说东林党魁周延儒那自然是与“奸贼”温体仁势不两立的,怎么周大人竟然改了性子
周延儒自然是对外宣称现在是非常时期,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即使是温体仁。也不宜消耗太多功夫在内斗之中
对此,温体仁自然是心头敞亮。周延儒现在如此这般行事,实在也是领悟到了纵横官场的不二法门。眼下形势危如累卵,皇上自然是“无比圣明”的。那么就一定是有大臣不尽心办事,导致国事糜烂至此。说白了,满朝上下都在找替罪羊而且,这个替罪羊身份不能太低。
本来卢象升将先前京西大溃败的黑锅已经背了,朝廷衮衮诸公们都皆大欢喜。然则。现在蓟辽军在顺义被围,这个锅,又能甩给谁
目前朝中形势可谓一触即发,只要稍稍走错一步棋,便会被对手抓住破绽,导致满盘皆输。
所以,温体仁和周延儒明面上都不敢轻举妄动,背地里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对方,等着对方犯错。
这些内情自然是小臣们看不清楚的,可首辅和次辅大人却非常明白其中。
崇祯皇帝眼瞅着御座之下的温体仁和周延儒像两尊菩萨一样。一言不发,心头不禁无名火嗖嗖地往上窜。
也只短短一瞬间,崇祯终究还是按捺住满腔的怒火,冷冷地对温体仁和周延儒道:“两位爱卿乃是国之重臣,如今洪承畴十余万人马被困在顺义,爱卿们有何良策”
温体仁躬身而立,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周延儒,却发现周延儒也在看他,心知自己是首辅,终究还是躲不过去。必须拿出主张来。
不过温体仁先前已经有了预案,此刻倒也不慌不忙。他上前两步,对着崇祯皇帝行了一礼,朗声道:“启禀陛下。洪承畴此番兵发昌平,乃是心忧神宗皇帝陵寝,故而不顾一切地加快行军虽说洪承畴被建奴所围,但这也恰恰说明了洪承畴不顾个人安危,一门心思只知道报效国家,报效陛下呀”
温体仁这话一落地。崇祯皇帝顿时脸色缓和了下来。原本崇祯还想着治洪承畴的罪,不过温爱卿这么一说,可不正是吗洪承畴是本朝最“杰出”的知兵之臣,他轻易又岂会着了建奴的道道看来果如温爱卿所言,洪承畴为了救定陵,也算是豁出去了
好一个大大的忠臣良将呀为了帮朕排忧解难,不惜以身犯险
一想到此,崇祯皇帝的眼中竟然挤出了几滴泪水,泣声道:“都是朕连累洪爱卿了”
温体仁见自己这番说辞成功地帮洪承畴把黑锅甩掉,顿时心中一阵巨爽,不由得也是摆出了一副愁容,似乎也在为忠心为国的洪承畴担忧一般
在一旁冷眼旁观的周延儒心头连连冷笑,温体仁这老贼好一张伶牙利嘴,生生地将洪承畴的罪责甩得一干二净
不过,蓟辽军被围,覆灭只在旦夕,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主意
周延儒抱定了心思,自己就装聋作哑,看那温体仁如何应对,毕竟首辅是他,不是自己。
果不其然,崇祯皇帝最近对温体仁那是言听计从,似乎认定了大明朝中兴之臣非温爱卿莫属,故而开口问他道:“温爱卿,眼下又该如何给洪爱卿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