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未见过父亲失态的应昌培担忧地呼唤。
应正卿轻轻放下直径一尺的明亮镜子,伸手捡起古籍边上的名刺,转过身回到太师椅上坐下:
“三儿,等会儿你带上这张名刺,再拿上你那朱贤弟赠送的两瓶美酒,还有桌面这块怀表,一起送去给你妹夫,他看过之后就会明白的,完了你对他说,为父请他从下属军中挑个性情稳重的车把式和八匹健马交你带走,你带上车把式和健马前往灵应观,尽数送给你那朱贤弟吧。”
应昌培如释重负:“孩儿明白了!只是……这定价与售卖之策,还请父亲示下。”
应正卿微微一笑:“你那朱贤弟都如此洒脱了,为父要是再指手画脚,岂不落入下乘?放手去干吧,只需记住为父曾送你的八个字即可。好了,去吧,这套《金瓶梅》绣像话本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为父竟然也被勾得心痒痒的,哈哈!”
应昌培终于露出了笑容,捧着名刺后退半步,向端坐椅子上开始翻阅绣像话本《金瓶梅》的父亲深施一礼:
“谢谢父亲,父亲赠与的八个字孩儿终生铭记:循序渐进,谋定后动!”
午时刚过,朱道临和师弟玉虎乘坐租来的马车赶到尘土飞扬的幕府山下,两辆满载货物的马车跟随其后,驶过已经扩大两倍的笔直道路,穿过漫天卷起的阵阵黄尘,最后停在修葺一新的底层台基下。
朱道临环视四周密密麻麻不下三千的忙碌人群,再望向西面两座矮岗下已投入使用的两排精巧房舍,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进度不错,这段日子师伯、师叔和师兄弟们肯定很辛苦。”
手握秦王剑的玉虎低声说道:“师叔师伯十天前搬进矮岗下的房舍,所有的柴米油盐和工具也都存在那里,师叔特意为你留下间房子,把你的所有物品都搬了进去,还告诫我们谁也不许进去。”
朱道临心里暖洋洋的,吩咐玉虎带领马车跟着,便绕过堆成小山似的石条砖瓦和茅草覆盖的一堆堆木料,顺着压出道道车辙的泥土路踏上简易木桥,略微观察便径直走向侧前方敞开的大门,一进去就向纷纷站起的师叔、师伯和自己的师傅玄青道长跪下:
“大师伯、二师伯、五师叔、师傅,徒儿回来了。”
三位师伯、师叔满脸喜悦,齐齐迎上扶起朱道临,唯独双目微红的玄青道长静静坐在远处,一直等到朱道临与三位长辈见礼完毕来到他身边肃立以待,玄青道长才放下手中瓷杯,指向最外边的矮凳平静地吩咐:“坐下吃饭吧。”
“谢谢师傅!”
朱道临在三位师伯师叔慈祥的注视下恭敬致谢,前往大门口与陆续跑来见礼的师兄弟们逐一打完招呼,随后从马车上搬回个没有商标文字的瓦楞纸箱,放到低矮宽大的饭桌旁打开,尽数取出里面的六瓶青瓷装双沟大曲,逐一摆放在到四位长辈面前:
“这是此次出去带回的好酒,一共20箱120瓶,紫竹园那边需要送礼留下5箱,剩下的都和孝敬诸位前辈的礼物一同装上马车运回来了,玉虎师弟和马车在外面,我这就去……”
“道临别动!坐下吃饭吧,马车上的东西让你的师兄弟搬回来就行,你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天,该陪我们说说话喝杯酒了。”性情温润的大师伯笑道。
二师伯和五师叔随声附和,拿起各自面前的青瓷装双沟大曲细细欣赏,边看边啧啧称叹,说这么漂亮的酒瓶子从没见过,里面装的一定是好酒,得马上品尝品尝。
眼明手快的朱道临已经打开酒瓶,抢先一步为几个师伯师叔斟酒,最后在玄青道长身边蹲下,边斟酒边低声禀报:
“师傅,这次带回来的物品价值近百万,大部分交给应家商号发售,估计最迟不超过一个月能收回本钱,到时我会全部交到师傅手上,用于紫阳观和庄园的修建,我留下应家商号的分润就够了。”
玄青道长手上的筷子跌落地上:“你、你……。你哪儿来这么大本钱?”
“您老小看我了,我本钱大着呢,嘿嘿!您先品品酒,回头再细说吧。”朱道临笑得很荡。
老道压低声音紧张询问:“这么大件事,都安排好了?”
“放心吧,我时刻牢记您老的谆谆叮嘱:循序渐进、谋定后动!”
朱道临说完转身就走,回到座位还没坐稳,看到三位师伯师叔面红耳赤直喘大气,当即大笑起来:“对不起,忘了禀报,这酒入口之初有点烧喉咙,可喝下之后就会发现这酒的妙处,哈哈!”
“何止烧喉咙?连心肺肠子都烧了!”
五师叔的夸张感慨引来一阵大笑,玄青道长小心喝下半口,略微回味,禁不住大声称赞:
“好酒、好酒啊!你这混账东西,为何不多带点儿回来?山长水远的跑出去一趟容易吗?”
众人再次哄然大笑,朱道临的某根神经瞬间被长辈们爽朗的笑声触动了。
笑声停下,朱道临坐直身子,郑重地向长辈们提议:“如果觉得这酒味道不错的话,我们完全可以自己酿制,这次出去我路过天枢阁边上一个叫龙泉的小镇,小镇几乎家家户户会酿酒,酿出的酒不见得比现在喝的这酒差多少。为此我特意看过他们发酵的酒曲,虽然没有搞清楚配方,但以我医卜一门丰富的药理知识,以及千百年总结下来的成千上万张药物配方,弄个酒曲应该不在话下。”
“再不行下次我去花点儿银子,买上几种不同的酒曲配方,弄清楚整个酿造工序,只需买回两套天枢阁制造的蒸馏机器,就能源源不断酿造出或是浓烈、或是清醇的好酒了。最烈的酒母还能用来清洗刀箭创伤,大大减少坏血病的发作,加速伤口的愈合,干好了,说不定能成为我医卜一门和紫阳观的长久经济来源。”
四位老道全都双眼放亮,相视片刻不约而同齐齐点头。
第二十九章 观念的碰撞
三辆双马牵引的豪华四轮马车在工匠民夫的惊叹声中,停靠在了紫阳观西侧的小溪边,车上锦衣高冠的应大掌柜对引发的轰动毫不在意,下车后先抖了抖飘逸的大袖,正了正头上的儒冠,在一片敬畏的目光中迈着方步走向小木桥。
两名身强体壮衣衫鲜亮的应家仆从骄傲地挺起胸膛,托举覆盖红绸的沉重托盘快步跟上。
留在马车周围的仆从和车夫们得意洋洋,对周围或是目瞪口呆、或是连声惊叹的工匠民夫非常鄙夷,心想我们随三少爷乘车穿过半座金陵城时,成千上万人此起彼伏的惊呼那才叫轰动,你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这点动静算得了什么?
应大掌柜刚过木桥,朱道临已经带着几位师弟迎上来,人还未到,一阵浓郁的酒气就灌进应大掌柜的鼻子,弄得刚要说几句场面话的应大掌柜差点儿喘不过气来。
朱道临继续他一贯的不羁风格,说了句“来接我就来吧这么客气干什么”,便吩咐两个师弟接过盖着红绸的托盘,一把拉上应大掌柜的手往里走:
“几位师叔师伯今天高兴多喝了点,都躺下了,客厅里全是酒气,你想见也见不着,还是去后面我那间小屋舒服些。”
“别去你的小屋了,干脆到前面的山岗上走走,我挺喜欢那地方的。”
应昌培已经习惯朱道临的做派,除首次和第二次见面时这家伙还讲点礼节之外,此后见面就没见这家伙客气过。
朱道临知道应昌培有话要单独说,吩咐几个师弟招呼客人,便与兴致盎然的应昌培走向两排屋子后方的小山坳。
百余米的山道很快走完,喘息稍显急促的应昌培站在山岗上长出了口气,俯瞰规模宏大的紫阳观建设工地,颇有感触地说道:“再过一年半载,这地方恐怕就要成为金陵一大胜景了。”
“这话说对了,上元节那天,我茅山祖庭派来几位德高望重的元老巡视重建的紫阳观,临走前做出个重要决定:回去后立刻挑选百余名精通营造与雕刻绘画的门人过来,把紫阳观修建成茅山祖庭之外最大的清修之地,估计这两天挑选出的百余人就会到来,我也能腾出手来,全力修建西面庄园和江边码头。”朱道临一点也不谦虚。
应昌培转身望向大江之畔早已没了踪影的上元门码头:“贤弟修建码头的目的,是不是打算扩大海外贸易?”
朱道临从未认真考虑过是否涉足海外贸易,对他来说,海外贸易完全是个可有可无的选择,他不靠大明朝眼下的海外贸易发财,之所以下决心修建扩建废弃多年的上元门码头,完全是出于倒买倒卖的需要,他需要个合情合理的幌子作掩护,需要个安全稳妥的地方存放商品,用以掩盖诸多无法解释的东西,除此之外,他考虑的并不多。
买下城中的灵应观并大肆修葺扩建的目的也是如此,只是多出一份面对苦难流民和倒闭街边的孤苦孩子的伤感与同情,还有就是对师傅玄青道长的深深感激和报答之情。
但是应昌培既然问起了,朱道临就不得给个过得去的说法,否则很可能对将来的合作不利:
“我不是一直在做海外贸易吗?有个属于自己的码头更方便稳妥一些,悄悄从外海运回来的东西总要有个中转的地方吧?金陵城里人多眼杂,大宗货物进进出出既不方便,也很费神,一次两次没什么,再多几次就不行了,你说是吧?”
应昌培非常理解,朱道临的做法和想法与他的推断大体一致,而且朱道临所说的“金陵城里人多眼杂,大宗货物进进出出既不方便也很费神”这句话,很好地证实了他和父亲做出的判断完全正确:
神不知鬼不觉将价值数百万的货物运进金陵城中相当不易,朱道临为此付出的代价肯定不小,隐藏在朱道临背后的必然是势力强大的道门,具体干活的只能是能够驾驭船只自由出入的漕帮了!
而最为重要、最能证明应家父子判断正确的证据是:
紫阳观的重建、紫竹园的扩建、正在紧锣密鼓筹建的庄园和码头,都是道教茅山派的产业,耗费的人力物力非常庞大,细细分析,其资金来源无疑是通过朱道临负责的极为隐秘的海外贸易赚来的,朱道临本人就是茅山上清派弟子,其背景之神秘,在道门中享有的权力和超然地位,不得不让应家父子倍加重视。
朱道临哪里知道应昌培此时的所思所感,看到应昌培望着滚滚长江出神,还以为自己没说明白,让应昌培胡思乱想了,只好再找个理由补充道:
“其实我也希望把生意最大的,只是目前能力有限,只能慢慢来,等码头和造船作坊修好之后就好办多了。”
应昌培嘿嘿一笑:“我看不止如此吧?如果只是想把海外贸易做大,修建码头的同时出钱买回十艘八艘大海船岂不更加方便?为何还要耗费时间修建造船作坊和铁器作坊?还要修建能容纳三千工匠居住的房屋和供工匠孩子们读书识字的是私塾学堂?”
朱道临明显愣了一下,很快满脸鄙视地教训应昌培:“大明朝之所以落到今天这个破烂不堪的地步,就是你这种不思进取的人太多了!你脑子里肯定想着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对吧?要是人人都这么做,国家哪来的繁荣昌盛?”
“我修建各种工坊的目的,就是要把海外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知识带回来,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