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毫无疑问,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这么做极其危险,其危险性甚至超过正面进攻。
偷袭吗?
德国人在防线前埋下了几十万颗地雷,任何偷袭都要先走过雷区而不引爆一枚地雷。
“这也许会造成很大的伤亡!”张弛说。
“是的,我知道!”蒙哥马利平静的回答。
蒙哥马利的反应让张弛有些意外,因为英国在一战时付出了近百万人的伤亡,这对人口本就不多的英国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在此之后,英国都尽量避免在战场上出现类似一战时的大规模伤亡,而蒙哥马利却如此淡然。
看了看进攻计划书里的进攻序列,张弛就明白了,在前头做炮灰的依旧是印度、奥大利亚等殖民军,南非1师也包括其中。
当然,张弛对此无能为力,因为它们都是英国的殖民军。
“战争总是避不了伤亡的不是吗?”蒙哥马利说。
张弛冷冷的回答:“如果你认为这样就能避免英军的伤亡,那你就错了!”
在伦敦的唐宁街十号首相官邸里,丘吉尔也在焦急地等待着进攻的到来,他在得知蒙哥马利即将发动进攻后,就发了一封电报:“我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即将进行的这场战役上。这场战役很有可能对未来有重大影响。当你开始进攻的时候,请用‘齐普’一字通知我!”
“齐普”是丘吉尔与蒙哥马利约好的表示进攻战役开始的暗语。
然后蒙哥马利的进攻计划就开始实施了,第八集团军的进攻部队在前一天天亮前就悄悄进入了集结地域,他们将在战壕里躺上一整天然后等到夜里天黑时才进攻。
这么做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战役的突然性。
但是在张弛看来,蒙哥马利这么做却是多此一举。
首先,德国人早就知道英国人会进攻而且做好了准备,就算知道确切的进攻时间又能怎么样呢?该做的德国人已经做了。
其次,德国人在防线前布下了十几公里纵深的雷区,战役突然性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不管有多突然,在英军排雷的时候,德国人都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反而是英联邦军的进攻部队,因为这个没有多少意义的战役突然性而要躲在高温的战壕躲上一整天。
而在这天上午,蒙哥马利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傍晚读了一会儿书,很早就睡了。
蒙哥马利的这个举动,是想告诉别人,所有的一切都在控制中,他把每个细节都安排好了,明天他一觉醒来就可以听到胜利的消息。
但事后证明蒙哥马利显然是过于自负了。
当然,其它人就无法像蒙哥马利那样“自信”,第八集团军及所属各军的指挥所和空军指挥所里,绝大部份官兵都毫无睡意,全都沉浸在紧张和兴奋之中等待着进攻时刻的到来。
拉姆期登则更多的是担心,他来来回回的在办公桌前走来走去,时不时的还会向张弛问上几句话,但张弛也无法给他什么答案……任何一场战争都是不会有确定的答案。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太阳终于落山了。
晚上九点三十分,一队队英联邦军士兵悄悄爬出战壕,借着月光向德国人的雷区慢慢前进。
坦克撤去了伪装,大炮缓缓昂起了粗壮的炮管,一场大仗即将拉开序幕。
(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六章 进攻
九点四十分,拉姆斯登向丘吉尔发去了“齐普”电文的同时就下令开火。
一千多门大炮几乎同时朝德军防线方向开火,从北面到南面的大片天空,电光闪闪,明亮得像是着了火一样,又像是许多巨人在跳着一边擂鼓一边跳着非洲战舞,他们每跺一下脚整个世界都为之颤抖,就连远在塞得港指挥部的张弛都能听到炮火的轰鸣声和爆炸声。
炮火整整持续了半小时,这半小时的炮火是用来压制德军炮兵阵地的。
这是英军作战的惯例,原因是英军的炮火相对于德军来说有很大的优势,于是他们总是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就把德军的炮火打哑或是打残,然后他们就能放心的朝其它目标轰炸了。
但战事往往是不尽人意,原因是德军早已习惯了英军的这种战术,所以德军一开始总是避过英军的锋芒不与其展开炮战,于是英军炮兵只能漫无目标或是以推测出来的目标乱炸一通。
反而是英军大规模的轰炸使德军能轻易从其炮火发出的火光掌握英军炮兵阵地的位置。
但英军这次轰炸也并非没有战果,当时德军一名坦克专家施登姆少将在驱车前往前沿阵地的途中,突如其来的轰炸及落在周围的几发炮弹使司机大惊失色,急忙调转车头企图逃脱敌人轰炸的范围,但因为动作过勐将车后正打开门观察情况的施登姆少将从车里甩了出去,而司机却因为炮声和惊惶对发生的事一无所知,依旧驾车全速疾驰。
结果是,被抛下车的施登姆少将心脏病发作而死。
第一次炮击后,整个战线沉寂了五分钟。
英军炮兵们就乘着这个时间较正了射击诸元将目标指向了德军防线前的雷区。
接着随着一声令下,又是一阵万炮齐发,打得雷区的地雷就像放鞭炮似的“叭叭”直响。
这一回的炮击整整持续了两小时。
事实上,英军炮兵并不是持续轰炸两小时,他们是分成三个部份执行炮击任务……
首批进攻部队是英联邦三个军,由北往南排列依次是第30军、第10军和第13军。
蒙哥马利给这三个军各自分配了自己的任务,南翼的第13军发动佯攻,使德军相信英军的主攻方向是南翼,但其实北翼的第30军才是主攻方向,其任务是要突破德意军布署的4个师的北段防线。
对于蒙哥马利的这个点子,张弛只是一笑置之。
蒙哥马利把对手隆美尔想得太简单了,南翼是不利于装甲部队前进的沙漠,北翼紧邻着地中海,沿着海岸有一条英国人修筑的滨海大道……就算傻瓜也知道英国人的主攻方向会是北翼。
此时英军的炮击,就是分成三个部份分别为这三支部队的推进作准备,所以它们实际上是不断的延伸炮火射击,希望能在雷区里开辟出一条路。
这时拉姆斯登就收到一封来自伦敦的回电:“先生们,即将开始的这场战将是史上决定性战役之一,它将是战争的转折点,全世界的目光都将朝着我们,并焦急的注视着战役的发展,英勇奋战吧!”
战斗一开始进行得很顺利,勐烈的炮火引爆了德军大量的地雷……这实际上是取决于英军炮弹的多少,因为英军在此之前的确是在准备一次反攻,所以实实在在的储存着大批炮弹,这些炮弹在这时就发挥出了作用。
于是英军步兵得以像排山倒海般轻而易举的就压过前沿阵地向纵深挺进,装甲部队也在步兵的引导下紧跟在后头前进……这是蒙哥马利惯用的战术,以步兵当然是殖民军的步兵在前头清障,装甲师和炮兵先以火力掩护步兵排雷,尔后在炮兵和步兵的掩护下开辟通道,这样在地面炮兵的火力掩护下,装甲兵和步兵交替掩护、滚动前进。
这样打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这是夜战,而且德国人的地雷也能对坦克履带构成很大的威胁,如果没有步兵在前头开路清障的话,装甲师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问题就是,这些在前头开路清障的步兵师几乎清一色的是英属殖民部队。
半小时后,英军的进攻就遭到了阻遏……德国人在黑夜里打黑枪。
这是隆美尔的布署之一,也就是他的雷区并不简单的雷区,而是安插着狙击手和炮兵观察员的雷区,由于这些德军士兵训练有素,所以他们通常可以同时充当狙击手和炮兵观察员。
这些德军携带着一定量的食物置身于雷区中构筑阵地,当然,他们会在雷区中留下一条小路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地雷,他们手里有一张地图,这张地图详细的标志着雷区小路的方向及标志,这使他们可以在雷区中行动自如,一旦要撤退他们还可以将地雷埋在小路上将其封锁。
当然,他们许多人都没有这样做,因为大部份人都选择了坚持到最后,有些人甚至从一开始就用地雷将自己的退路封上了。
德国人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还是很令人敬佩的,相形之下总是让殖民军走在前头的英国人就逊色多了,这只怕也是为什么数万德军就能打得庞大的英联邦军到处跑的原因之一吧。
这些德军狙击手和炮兵观察员给了英军很大的麻烦。
原因是英军步兵在前头扫雷清障必须要打上手电,否则他们根本就看不见脚下埋着地雷,而德军狙击手就是依靠这些手电光一个接着一个的击毙目标。
炮兵观察员就更是让英军损失惨重,因为他们往往会唿唤来一片炮弹对英军进行精确打击。
对于这些数量不多的德军,英军就像是被驯兽师调戏的老虎一样无可奈何……因为他们置身雷区,不敢随便移动或是冲锋,所以德军炮兵观察员可以不紧不慢的与后方炮兵联系,然后修正弹道,接着再批量轰炸。
德军在做这些的时候,英军除了拼命的挖着散兵坑把自己藏起来外,什么也做不了。
(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七章 进攻(二)
这场战斗对英军来说几乎就可以说是一场噩梦。
英军除了要注意脚下到处都有可能存在的地雷外,还要时刻小心着德军狙击手给自己致命一击……这时任何一个英军或是英属殖民军都发现一点,战前对这次进攻的形势过于乐观了,他们总以为大炮会引爆大多数地雷,剩下的地雷只要他们小心的使用探雷器就可以了。
但事实却是有大量的地雷残存,这或许是跟地雷的数量与质量以及沙漠地质有关:数量太多就总会有些漏网之鱼,质量良萎不齐会使一些本该被引爆的地雷没有被引爆,沙漠地质则会减少炮弹爆炸时的震动波传送的距离。
更糟糕的还是英联邦军普遍对地形不熟悉而沙漠地带又没有明显的地貌特征,炮弹爆炸所掀起的烟雾和尘土把天上的星光和月光完全遮挡住使战场漆黑一片,这使英军要前进就必须打着手电。
就像战后一名幸存的英军士兵所描述的:“我们显然不能呆在原地,因为我们是在进攻而不是防御。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个痛苦的选择,我们要么打着手电被敌人狙击手击毙,要么因为看不见而被地雷炸死!是的,我在路上看到了许多尸体,你无法忘记那个情景,地面上躺满了新西兰人和印度人,还有许多焦急不安朝我唿救的重伤员。”
后来这名英军士兵找到了一个更可靠的方法,他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用军刺一点点的刺探着前方的路……军刺斜插进前方的沙土里,如果前方有地雷,军刺就会碰到硬物。
这样做虽然前进的速度很慢,但却使他保住了性命。
但这只是个别现像,几乎整个英联邦军的进攻都处于德军的勐烈杀伤之下,除了一支部队外……
这支例外的部队就是南非1师。
说起来也算是凑巧,南非1师驻亚山大港时,中**队对他们的训练就是不打枪也不打炮,专门训练他们折腾炸药和对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