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某方面来说,海因茨蓝道这么做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一仗的重点是夺取玛海拉玛的补给尤其是德军紧缺的燃油。
没有燃油,德军所有的坦克都没法开动,同时位于北非的德军又很难从意大利或是德国方向得到补给,于是这些燃油可以说就是北非军团的希望。
又因为销毁这些燃油只需要一根火柴,所以海因茨蓝道这么做也是可以理解的,更重要的还是,直接进攻玛海拉玛又可以切断中国装甲团的补给线,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问题就出在中**队并非海因茨蓝道所想像的“坦克里的步兵”,而“谢尔曼”坦克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全面优于德军的2号、3号坦克,海因茨蓝道这样分兵作战就显得不明智了。
张弛就坐在一辆半履带装甲车里,透过车顶的观察口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前方,身旁到处都是坦克履带“咯啦咯啦”的声音以及马达的轰鸣,放眼一望周围尽是坦克、装甲车等钢铁组成的队伍,再加上一门门长长的炮管,自然而然就有了箫杀的威势。
也许张弛应该像电影、电视里描写的那样站在一辆“谢尔曼”坦克上指挥,但这其实是不合适的……
首先坦克内部空间很小,根本就不足以安置指挥所需要的通讯及人员助手。
其次就是坦克速度太慢,时速只有38公里,这不利于指挥部快速机动掌握全局。
再次就是坦克是用来作战的,且远征军的坦克数量相对于德军来说本来就处于劣势,这时就更不应该占用紧缺的战斗资源做为指挥车。
“呜……”的一声,两架德军侦察机从空中俯冲下来,它们或许是瞅准了中**队没有战机掩护,所以想借机骚扰一下远征军试图打乱远征军装甲部队的阵形。
但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犯了个错误……
还没等它们开始扫射,地面的高射机枪和高射机炮就响了起来……出于防空和作战的需要,“谢尔曼”坦克后部装有一挺高射机枪,这高射机枪在与日军作战时更多的是步兵爬上坦克在后部操纵为坦克提供火力掩护,只不过不常使用,原因是日军枪法准射程远,这么做十分危险而且也没必要……“谢尔曼”坦克对日军来说是无敌的存在,没有多大的掩护需求,因此在太平洋战场上这挺机枪干脆拆掉以免为日军所有。
北非战场当然不会这么做,于是数十挺高射机枪,再加上m3履带车的机炮……密集的弹雨霎时就将其中一架德军侦察机打爆,另一架匆匆往下方扫射了一梭子弹然后就带着一条黑尾巴逃走了。
后来张弛才知道,德军侦察机其实不是来“捡便宜”的,它们这么做一方面是为远方的德军装甲部队直观的指示敌人的位置以便它们包抄,另一方面则是想试探下中**队的战斗力。
海因茨蓝道很快就得到了飞行员的反溃:“敌人组织十分严密,战斗力或许很很强!”
海因茨蓝道闻言不由皱了皱眉头,他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情报……或许说他不愿意相信,因为如果这个情报属实自己重新估计敌方的战斗力的话,那么就该撤回所有的部署,直到十里外的三十几辆4号坦克赶上来再说……德军的坦克里,只有4号坦克堪与“谢尔曼”一战。
如果海因茨蓝道这么做的话,那么张弛就难办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远征军的八十辆“谢尔曼”要面对德军的三十辆4号坦克外加两、三百辆的2号、3号坦克,再加上德军还是坦克集群作战的老手,而中国部队对坦克的使用大多都是掩护步兵对敌人防线发起进攻……日军坦克的数量、质量以及战术使太平洋战场上根本就不存在坦克集群作战的可能。
那么这么一综合,最大的可能就是远征军整个装甲部队的覆没进而就是玛海拉玛的失守。
但海因茨蓝道在犹豫几秒钟后,还是没有选择这么做。
原因是海因茨蓝道想着一个“快”字……闪电战嘛,就是要快,如果这样拖延下去,英国人的援军赶来了怎么办?空军赶到了怎么办?!
“他们在防空方面或许有些经验!”海因茨蓝道给自己找了个借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使用坦克!”
于是,几分钟后,德军的装甲部队就出现在张弛望远镜的光圈里。
只见地平线上烟尘滚滚、尘土飞扬,两队张弛并不熟悉的德军坦克分别出现在中国装甲部队的左右两翼……它们扬起的灰尘之大,使张弛甚至只能看清前方一排坦克。阳光下,坦克侧装甲上的黑十字显得十分抢眼,倒是看到那些坦克的火炮让张弛安心了些……它们的坦克炮口径显然没有“谢尔曼”的粗,它们应该就是乔恩所说的2号、3号坦克。
(注:2号坦克使用20mm坦克炮,3号坦克使用37mm坦克炮,谢尔曼坦克使用76mm坦克炮)
接着,在另一辆半履带装甲车上观察的艾布纳肯定了张弛的猜测:“都是2号、3号坦克,没有发现4号坦克!”
“减速!做好战斗准备!”这是张弛下的第一个命令。
“谢尔曼”坦克炮的射程和穿甲能力优于德军的2号、3号坦克,那么“谢尔曼”坦克当然就需要利用这一优势而不是急于打近战。
于是,坦克队形很快就慢了下来并在指挥员的调动下排成了一个弧形朝向两翼逼来的德军坦克群,与此同时,半履带装甲车上的战士们也纷纷跳下车,手里拿着步枪、冲锋枪,当然也少不了巴祖卡火箭筒跟在坦克后头。炮兵则用最快的速度在后方架起了一门门反坦克炮……
(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七章 反坦克炮
一千五百米。
德军两百多辆坦克分成两个方向,就像两群奔腾的野牛似的带着滚滚烟尘朝远征军的装甲部队冲来。
虽然这时它们早已进入远征军反坦克炮的射程,但张弛还是没有下令开炮……一般来说,反坦克炮的射程要远高于坦克,虽然两者用的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相同的,都是强调穿甲能力且弹道低伸的火炮加农炮,比如美制m3型坦克的坦克炮实际上就是将m3反坦克炮稍加改装然后再装到坦克炮塔上。
但尽管如此,反坦克炮的射程还是远大于坦克,比如反坦克炮的最远射程能达到六到八公里,而这时代坦克炮的射程则通常是一公里左右。
原因是坦克炮内部空间狭小无法调整更大射击角度,坦克内的射手也没有先进的仪器观测远处目标的位置等,就使坦克炮的射程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但反坦克炮这个六到八公里的射程也仅仅只是理论上的最远射程而已,在实战中,六到八公里基本就看不到敌人坦克也就无法瞄准,更不用说坦克还是以每小时数十公里的速度往前移动。
另外再加上沙漠里的扬尘……所以在一千多米的距离上基本都是浪费炮弹。
一千三百米。
德军坦克的速度相对来说会快一些……其实德军2号、3号坦克与“谢尔曼”坦克的速度差不多,越野都是在20公里左右的时速,但2号、3号坦克的优势就是重量要比“谢尔曼”轻得多,这其中尤其是2号坦克,重量只有9。7吨,这个重量还不到
“谢尔曼”33吨的三分之一。
这一点在沙漠中是很有优势的,于是就使其更灵活也更快速……所以张弛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谢尔曼”与德军坦克比机动能力,这么做就是在以已之短攻彼之长。
一千一百米。
德军坦克群依旧在向前推进,张弛甚至都能闻到吹来的风中夹杂的汽油味和尘土味。
艾布纳有些紧张的朝张弛望了望,轻声叫了声:“将军!”
但张弛还是不为所动。
同样保持冷静的还有远征军战士,尤其是反坦克炮炮手,他们不慌不忙的调整着炮管,始终保持着炮口对准敌人的坦克。
静静地等着,等着……
这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尽管前方涌来的是一群群钢铁巨兽,尽管他们相对于敌人坦克来说几乎可以说毫无防护,但他们却坚信张弛自有打算,坚信他们最终将取得胜利。
直到德军坦克驶进了一千米的范围,张弛才下令道:“打!”
“打!”
“打!”
……
各级指挥官纷纷下令,炮声在那一刻就朝德军坦克群发出了怒吼。
随着“轰轰”一阵乱响,开在队列前头的十余辆德军坦克几乎无一幸免,中弹的它们就像中箭的野兽一样全身一震,接着再沿着惯性挣扎一下很快就不动了,有的甚至还当场被打得着起了大火……那是被击中了油箱或是发动机的结果。
这主要归功于反坦克炮。
美式m3反坦克炮……这玩意应该说不是很优秀的东西,原因它的口径只有37mm,口径越小其穿甲能力就越弱,在1000米距离上的穿甲能力只有22mm。
一千米的穿甲能力只有22mm,这对于反坦克炮来说就很悲剧了。
原因是反坦克炮这东西对于坦克来说优点就是射程远机动快……射程远就不多说了,其射程是坦克炮射程的六、七倍,机动快则主要是因为它是依靠汽车、装甲车拖曳的,甚至还有的直接装到装甲车底盘上整成了自行反坦克炮,于是机动速度也是坦克的数倍。
这就会对坦克可能形成一种“我能打到你,但你永远也打不到我”的优势,因为它可以不断的机动逃离坦克的射程同时不断依靠远射程打击敌方坦克。
但是……如果穿甲能力太差的话,比如1000米距离只能打穿22mm的装甲,而德军3号坦克的正面装甲却有30mm,那也就意味着m3反坦克炮必须在更短的距离里才能发挥作用,然后才可以机动逃离。
这个距离是700米。
悲催的是,700米的距离坦克炮甚至敌方坦克的机枪都能对坦克炮构成威胁,且700米的距离坦克只需要两分钟时间就能直接辗上来,于是m3反坦克炮在对敌时就完全没有优势而缺点却一个都不落。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m3反坦克炮在欧洲战场几乎没起到什么作用,倒是在太平洋战场上大量使用……小日本坦克装甲薄嘛,m3反坦克炮在很远的距离也能轻松将其击穿。
但是,张弛还是使用这款看似鸡肋的m3型反坦克炮而不是英式76mm或是美式75mm的反坦克炮。
原因是75mm、76mm反坦克十分笨重,操炮、机动尤其是目标还很大,这都会使其在战场尤其是在沙漠上面对以机动见长的德军坦克部队时生存力很差。
反之,m3反坦克炮尽管在一千米距离上无法击穿德军3号坦克,但击穿2号坦克十几毫米的装甲是不成问题的,同时就算无法击穿3号坦克正面装甲,给其造成的动能伤害也是存在的,剩下的不是还有“谢尔曼”坦克的76mm火炮么?
两者可以很好的形成互补:反坦克炮穿甲能力不足,但精度及射界却很好,而且射速还相当快,“谢尔曼”坦克的威力有余,但精度及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却不足,射速也要慢得多。
退一步来说,万一要是抵挡不住德军坦克的进攻的话,“谢尔曼”可以凭着皮糙肉厚火力勐硬闯,m3反坦克炮则可以凭着机动能力将敌人远远的落在后面……怎么着都不至于吃亏。
从这些方面来看,威力更大的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