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可以让他们从中国派来!”史密斯说:“听说我们的飞虎队在中国培训了一批中国飞行员!至于船员,我相信中国人还是有这方面的人才的!”
闻言众人不由一愣。
“可是……中国人有什么理由会把他们的飞行员和船员送来帮我们打仗呢?”尼米兹问。
“将军,他们并不是在帮我们打仗!”史密斯解释道:“一方面,我们如果能在太平洋上迅速击败日本人,对中国人也同样也有很大的好处,这可以减轻他们的压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说是把这些缴获的航母、飞机都送给中国人,甚至还可以多送他们几艘护航的军舰……”
“有道理!”尼米兹说:“这样的话,中国方面就没有理由拒绝,因为他们不但会在政治和军事上获得利益,还可以轻松的拥有一个航母战斗群!”
“是的!”史密斯补充道:“而且,中国人因为没有使用航母的经验,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配合我们战斗。于是,我们就很好的把这艘航母利用起来了!”
“不用改装,能够短时间形成战斗力!”尼米兹点了点头:“我赞同。”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八章 巴祖卡
张弛当然还不知道这些,此时的他正忙着肃清拉包尔呢!
这主要还是因为日军有着顽强的作战风格……尽管他们明知道大势已去,也就是拉包尔的失守及日军的覆灭这个结局是无法改变的,但他们还是在各个角落坚持。
于是坑道里、树林中、洞穴深处,到处都是枪声和爆炸声。
这其中尤其要属树林中的鬼子比较难对付……坑道里和洞穴里的吧,顶多就是用火焰喷射器往里一阵猛烧也就差不多了,这玩意可是对付坑道里目标的神器,就算坑道在里头拐弯也没用,火焰一样会往里窜,就算火焰烧不着躲在里头的日军,持续烧一段时间后也会把坑道里头的氧气抽干,里头的日军就算不死也得昏迷,等上一会儿只管进去提人就是了。
躲在树林里的就没有那么好对付了,日军还是像往常一样躲在树上放冷枪,时不时的就给暴露在其枪口下的战士们来一下,让战士们防不胜防。
这些树林如果是平地那还好说,坦克开上去把这些树林给推平也就是了,但那些地方更多的又是坦克无法机动的山地……这就让人十分头疼。
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因为美国佬的军舰很快就给新一师运来了成堆成堆的“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对张弛这个现代人来说,那可是老掉牙的装备了,但是这玩意在这时期可是个刚出来的新式装备。
发明它的初衷,当然为了弥补步兵没有合适的反坦克装备……反坦克炮太沉、太大,很容易就被敌人发现并击毁,而且还受地形及后勤的限制,且机动性很差;反坦克枪则普遍威力不足,对于装甲稍厚些的坦克就无能为力,更多的还是对付装甲车,当然,如果对付日军的坦克就是绰绰有余了。
然而盟军的战场不仅仅是在太平洋,事实上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需要面对日军坦克的情况并不多……这是由于太平洋许多岛屿其实并不适合坦克作战,坦克在岛屿之间机动也需要耗费舰船的运输成本。
盟军还需要在另一个战场面对拥有大量坦克并以“闪电战”著称的德国,于是“巴祖卡”火箭筒就被发明出来了。
它的第一次应用是在1942年的11月,在北非战场上,首批得到火箭筒的美军几乎没有得到任何训练就带着这种武器走上了战场。
虽然他们由于没有经验并没有命中目标,但战果却令人十分意外……被伏击的德国坦克以为自己遭到敌人105mm榴弹炮的阻击然后就打出了白旗投降。
“巴祖卡”这个名字,则是由于这火箭筒与美国的一种粗管乐器十分相似。
张弛问了下随着火箭筒一起登岸的皮特这些“巴祖卡”的数量,皮特的回答是总共有一千具。
这让张弛惊讶得半天也说不出话来,暗道这美国佬还真是大手笔,随随便便的就丢了一千具火箭筒给新一师……后来才知道这些火箭筒对美国来说算不了什么,因为这巴祖卡生产起来十分简单快速,首批试生产就在30天内生产了五千具。
美国佬之所以要在这时运这么“巴祖卡”到拉包尔来,原本是打算给新一师用来打日军坦克的……美国飞行员在之前的侦察中发现拉包尔上有日军坦克,而反坦克炮这些玩意在登陆战时一时又很难运上岸去,于是就紧急调了一批“巴祖卡”上来。
只不过没想到的是,在“巴祖卡”赶到战场前拉包尔战役就结束了。
即便如此,“巴祖卡”还是在拉包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玩意实在太方便了,随便往肩上一架,然后就可以发射一发炮弹出去,这尤其是对躲藏在丛林里的日军狙击手特别有效。
往常对付的躲在树上的日军狙击手,战士们大多是用大炮或是坦克一阵乱轰,如果在大炮和坦克很难机动的地方比如丛林深处,那就只有以命搏命以狙击打狙击了。
但是现在却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战士们可以很方便的把“炮”扛在肩上,一旦发现哪顶树上躲藏着日军狙击手或是可能有狙击手,那么就端起“巴祖卡”朝那树上一阵猛轰也就可以了,反正炮弹这玩意美国佬有的是,不需要替他们省。
这使得战士们对拉包尔的残余日军肃清得很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伤亡的同时,还顺便练习了下“巴祖卡”的使用。
同乡人甚至还拍着“巴祖卡”感叹道:“他娘滴!美国佬发明的这玩意就是好,往后再也不怕小鬼子的掷弹筒了!”
同乡人这话说的倒是没错……日军掷弹筒这玩意看起来虽小,但由于其装备数量多,再加上日军掷弹筒射手素质很高,他们往往凭感觉都能将手榴弹打到我军阵地,所以战士们对其十分忌惮。
以远征军的装备和实力,对日军掷弹筒都要用“忌惮”来形容,那在国内的话,对日军掷弹筒那是基本没有有效的压制办法的……远征军还可以用强大的火力比如火炮、迫击炮、机枪等压制日军掷弹筒,而国内的部队缺枪少弹的,在掷弹筒面前基本就只有挨炸。
另一方面,日军又十分擅长近战,于是稍远些就打掷弹筒,近些再抛手榴弹,紧接着再一个冲锋,基本就没有他们攻不下的阵地。
最后打得****没办法了,认为最好的压制掷弹筒的武器就是掷弹筒,于是就照着鬼子掷弹筒的样子仿制出了二七式掷弹筒。
只不过二七式掷弹筒却因为质量及做工的问题射程不及日军掷弹筒,尤其是掷弹筒射手没有日军那样的素质……这是由国内物资紧缺决定的,****掷弹筒射手很难得有实弹练习的机会,所以当然无法像日军那样凭感觉就能打个**不离十。
所以最终****在日军面前还是屡屡吃亏。
但是现在,射程达六百多米的火箭筒在手,而日军掷弹筒的射程只有两百多米,这意味着到时火箭筒射手可以在第二道防线死死的压着日军掷弹筒射手猛轰!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
另一个麻烦事就是在拉包尔上的战俘和苦力。
战俘一共有七千多人……这个战俘数量对盟军甚至对中国远征军来说都是破天荒的,从来没有一场战斗会有七千多名日军投降,他们更多的是在最后时刻朝敌人发起玉碎进攻。
事实上拉包尔同样是这样,日军正规军基本都是死的死伤的伤,要不就是躲在坑道或是丛林里继续顽抗直到最后一刻。
但拉包尔上的日军除了正规军外还有其它成份,比如朝籍工兵,他们中只有一小部份像日军一样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死也不投降……对于这部份朝鲜人,有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理解他们好。
应该说他们是勇敢的,否则不可能坚持到最后一刻。
但同时他们又是愚蠢的,他们整个对祖国的认同都出现了错误,也就是把侵略朝鲜杀害他们同胞亲人的日本当作祖国了,简单的说,就是被“洗脑”洗得都不知道自己是哪国人了。
后世会怎么评价这部份“英勇”的朝鲜人呢?
张弛不知道,但总之不会把他们当作英雄。
除了朝鲜工兵外,还有些是日军兵工厂的技术人员,他们手里原本就没有武器,同时也没有时间自杀……他们在第一时间就被造反的苦力给控制了,张弛相信,如果有条件的话,他们会引爆兵工厂与设备同归于尽。
对此张弛就有些可惜了,因为这些技术人员应该说是种财富,但却又是不敢用的财富。
难道让他们去继续管理兵工厂?一不小心整个兵工厂都会让他们炸翻了!
由于有这些七七八八的日军的存在,所以才使这场战会有七千多名战俘之多,而苦力就更是多达两万余人。
原本这些人也不该是张弛或是王麻子该考虑的事,把问题丢给哈尔西也就可以了。
但是哈尔西显然也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上校!”哈尔西回答:“这些人就由你处署吧,我相信你们会安排好的!”
这下张弛就为难了……这可是将近三万人。
这其中日军战俘还好说,让人看管着做苦力就是了,岛上还有很多东西需要重建。
但是那些各个国家的苦力……难道还让他们继续做苦力?!
最后想来想去,张弛就把召集了那些苦力的代表开了个会,这其中也包括“中国兄弟团”的吴炎和陈国粱。
“情况是这样的!”张弛说:“虽然你们已经自由了,我们也很愿意把你们送回家,但是……”
顿了下,张弛就说道:“你们也在知道的,菲律宾、新加坡,还有泰国、朝鲜等等,这些国家暂时都还在日本人的统治之下,我们就是想送你们回去,也送不回去啊!”
“当然!”张弛环视了会场众人一眼,说道:“这其中也有些特别的,比如说缅甸,日本人已经被打退了!”
“真的吗?”立马几个缅甸代表就又惊又喜的叫了起来,他们显然是在缅甸解放前就到了拉包尔,所以并不知道缅甸的现况。
“是的!”张弛回答:“缅甸现在在中**队的管理下,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安排你们回国!”
缅甸代表立时就发出了一阵欢呼。
“另外还有中国!”张弛把目光转向吴炎等人,说道:“虽然中国现在还在鬼子的包围和封锁中,但中缅公路已经打通了,你们也可以从缅甸回国!”
“嗯!”吴炎只是点了点头。
让张弛意外的是,吴炎和陈国粱的表情并没有像缅甸人那么激动。
也许是因为他们早就知道可以回国了吧,张弛是这么想的,后来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来自其它国家的乡亲们!”张弛继续说道:“我的想法是……你们暂时先在拉包尔住着,你们可以在这里选择自己要种的田,搭建自己的房子,我们还会给你们一定的粮食和必需品以供你们生活,等到各自的国家解放后再回去,乡亲们觉得怎么样?”
张弛的话通过各国的翻译传到代表的耳中,于是就一阵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