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66团用的就是雨衣的这个功能,只不过他们还利用“漂浮物”进行一些必要的伪装,接着就一队接着一队的沿着伊洛瓦底河“漂流”下去。
因为有夜色的掩护,还有新38师在正面的进攻和炮击干扰,所以66团的渗透进行得很顺利,只用一晚的时间就分成了几批渗透到第十八师团后方十余公里并在丛林中集结。
当然,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意外,66团走丢了十几名战士。
这让66团团长刘希志十分紧张。因为这十几名战士万一要是被日军俘虏并说出了什么,就有可能会暴露部队的战略计划。
但后来发现这个担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这十几名战士是由于连日作战又困又累,这会儿在江里漂着舒服了,竟然不知不觉的睡着了而错过了登陆地点,等他们各自醒来时才发现已经飘到了后方十几里甚至几十里的位置。
不过这十几名战士倒也机灵,他们虽然各自在不同的地点而且也没能互相取得联系,但都不约而同的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就地在丛林中隐藏起来。
这个做法当然是正确的,这时的他们如果乱跑就很容易被后方的日军发现,其结果要么是被击毙要么就是被俘。而如果他们在丛林中潜伏……就可以等着自己的主力部队层层防御退到他们所在的位置,那时他们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回到部队了。
接着投入战斗的就是新22师65团,确切的说应该是65团再加64团一个加强营做为预备队。
他们的任务就是与钦迪特部队及缅甸人配合,在情况互通的情况下为穿插部队提供掩护。
正如张弛与史迪威讨论的那样。这个任务其实才是最艰巨、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困难的。
因为这其中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钦迪特部队与新22师之间的情报互通及配合,再比如空地协同,再比如65团内部各营的配合等等。这其中只要一个环节出错,都很有可能会使这次穿插出现意想不到变数甚至是满盘皆输。
幸运的是,新22是一支在战场打出来的部队。他们在进入缅甸前就已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经过缅甸的战事尤其是换装美式装备增加了通讯设备后,部队之间的配合就更是游刃有余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也正是这支部队,被国民党号称为“****老大”、“天下无敌”的部队,在历史上回到国内后却被解放军给打成了“天下鼠辈”,最后在东北战场上被击溃就连廖耀湘本人都被解放军俘虏。(注:廖耀湘是在48年的辽沈战役中战败被俘。)
这其中当然有新22师回到国内后就受国民党**的指挥体系限制及失去强大的后勤等原因,但同时也从侧面折射出了解放军的强大……多年的抗战及内战,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在弱后装备对先进装备的作战,使解放军研究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这一点最终在抗美援朝的战场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都是后话。
此时的新22师还是“丛林之虎”,65团很顺利的就渗透进了日军防线,在黑夜中,几个营的部队有如鬼魅般的从河里爬上伊洛瓦底江两岸,接着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丛林中的日军炮兵发起突袭……
日军炮兵本来就是非战斗部队,再加上他们个个都把目光盯往江面,怎么也想不到中**队会突然出现在面前,于是只一个冲锋就被65团给打得溃不成军,纷纷丢下火炮逃进了丛林。
65团的战士们也不客气,将缴获的火炮掉了个头就朝日军阵地死命的开炮,而且一打就把所有的炮弹打光,打完之后再用炸药包或是手榴弹将火炮炸毁……此时的中**队,手里有的是各咱口径的美式火炮,这些日式火炮他们已经看不上眼了。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四章 清障
这其中比较棘手的还是日军在江里布下的水雷及打下的木桩,不过这些也没能给中**队造成太大的麻烦,原因是中国远征军有潜水服。
潜水服这玩意本来是没有装备中**队的,但谢尔曼坦克里却有,原因是坦克在战斗中常常需要涉水过河,准备上几套潜水服才有办法对河道进行侦察,比如探明河里是否有敌人布下的水雷,又或者河底是否有於泥会陷住坦克等等。
于是日军的水雷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当然,中**队没有排除水雷的经验,于是干脆就在水雷上装了炸弹将其引爆了。对付木桩也用同样的方法,在其根部逐一装上炸药连上引信,然后“轰轰”的几声,日军用于拦河的障碍很快就清除了。
障碍清除之后,搭乘着新一师的上百艘大小船只就沿着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由于是在黑暗中前行,而且日军还在与中**队激战中,所以日军甚至没能发现已经有支船队穿过他们的防线了。
此时的田中新一依旧在向本多政材报告:“司令官阁下,我们遭到中**队的猛烈攻击,只怕要守不住了!”
“你说的是什么鬼话?”本多政材回答道:“不久前你还信心满满的告诉我一定能挡住中**队的进攻,现在就说守不下去了?!”
“司令官阁下!”田中新一回答道:“我军后方突然出现中**队……他们虽然没有朝我们发起进攻,但却炸毁了公路和桥粱并在我们后方组织防御,我们已经被包围了!无法再像计划那样层层防御了!”
“什么?”本多政材闻言不由大惊:“中**队是怎么跑到你们后方的?”
“我……不知道情况!”田中新一回答:“也许是穿插,也许是空降,这使我们陷入了全面的被动。我们的补给也完全被切断了,如果继续这么下去,第十八师团就只有死路一条!”
想了想,本多政材就回应道:“我会尽量给你们派出援兵。实在不行,也一定要退守丛林使中**队无法放心前进!你应该清楚一点,不能让中**队长驱直入打到仰光!”
“是!”田中新一应了声。
本多政材刚放下话筒又接着把电话挂到了河边正三那。
河边正三才刚躺下就被电话铃吵醒,听到这个坏消息后河边正三忍不住破口大骂:“混蛋,第十八师团是怎么回事,不是皇军的精锐吗?为什么在中**队面前却如此不堪一击,就连中**队是怎么出现在后方都不知道!”
“是!”本多政材只能这么回应,其实他心里想的却是……缅甸的中**队又哪里是一般的中**队,河边君你不是也一样在中**队的进攻下方寸大乱?!
想了想,河边正三就下令道:“无论如何也要挡住中**队的进攻。我马上调派第二师团前出防御!在第二师团做好防御准备之前,绝不许后退一步!”
“是!”
河边正三的想法和指挥按常理来说是正确的,因为缅甸的地形是缅北及缅中复杂,而缅南就是一片平原适合机械化部队作战。
这要在以前,日军还更愿意选择在缅南与中**队作战,这是因为那时日军的装备尤其是机械化装备要比中**队好得多,于是在平原上决战就更具优势更能给中**队惨重的打击。
但是现在,中**队却是全副美式装备,坦克也是美国佬的坦克。谢尔曼坦克甚至还是日军无法对付没有合适的装备与之对抗的坦克,再加上还有美军飞机的配合,于是日军绝不会希望与中**队在平原上对抗。
因此,日军想要挡住中**队保证仰光的安全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利用复杂的地形把中**队挡在缅中为仰光或者也可以说是为15军攻占英帕尔争取时间。
想到这里,河边正三就没有犹豫,当下就命令第二师团的第29、第30联队连夜赶往同古以南沿着公路构筑防线阻击中**队。
第二师团有四个步兵联队,河边正三一口气就派出了两个步兵联队。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中**队的忌惮。
但这一回他的做法却是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因为中**队并不像河边正三想像的那样,沿着第一次缅甸战役中日军第56师团的穿插路线进行反穿插。而是利用伊洛瓦底江穿插,于是河军正三所做的这个调动,实际上就是进一步调空仰光的兵力使其暴露在中**队的兵锋之下。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在战场上情报的重要性。
客观的说,此时的河边正三一方面就像本多政材想的那样在中**队的进攻下方寸大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日军习惯于在陆地上进行穿插,在这种习惯性思维的局限下,他根本就没想到中**队会沿着伊洛瓦底江穿插。
更糟糕的还是,此时日军由于兵力空虚……确切的说此时的日军兵力不少,有十个师团二十余万人,这兵力比起第一次缅甸战役来说要多出好几倍了。
但日军的兵力主要是分布在外围,三个师团用于进攻英帕尔,一个师团作为进攻英帕尔的预备队,两个师团用于滇西及缅北,三个师团其中也包括第二师团用于防御英军有可能的海上登陆,在缅中只有一个师团,确切的说这还不是一个师团,而是一个混成旅团。
所谓的混成旅团是日军的一种编制,它不隶属于任何师团,主要是日军为了适应战场的某些特殊的任务,比如占领区的治安、守卫与游击队作战等任务,于是就编成了一种人数大慨在五千人,同时也拥有炮兵、工兵等单位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无论武器装备还是战斗力都无法与正规部队相比的部队,它的任务就决定了这支部队的性质是静态守备的占领区守备队。
驻守在缅中的就是这样一支混成旅团。(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五章 晕船
换而言之,就是日军的防御就像是一个鸡蛋……外面看起来挺硬,捅破了那层鸡蛋壳就发现里头就是空的。
中**队的穿插船队就成功的捅破了这层鸡蛋壳,穿过了第十八师团的防线后就发现前方一路都是畅通无阻。
其实这一点,张弛等人早就从钦迪特部队及缅甸独立义勇军那得到相关的情报了……伊洛瓦底江上一路往下都没有日本人驻防,除了在经过仁安羌时有可能被驻守在那的晶日军24混成旅一部发现外,其它位置都没有日军,直到端迪运河附近才需要担心,不过驻守在那的日军担心的也是英军方向的偷袭而不是中**队的穿插。
这对新一师来说是个好消息,不过如果被驻守在仁安羌的日军发现也不是个好事,因为一旦他们发现了中**队的意图并及时做出兵力调整,那也不是中**队所愿意的,中**队总是希望日军发现得越迟越好。
对此,史迪威的还曾想过顺便将这混成旅团一部歼灭,毕竟这混成旅团不是支正规军,人数也不多,歼灭他们没有多大的困难。
但张弛却认为,既然这支混成旅团不会对穿插部队构成太大的威胁,倒还不如碰下运气……如果能不被其发现那边当然好,被发现了再硬闯过去也不迟。
结果却是张弛很幸运的赌赢了,船队有惊无险的通过了仁安羌没有引起日军的警觉。
其实也不能说是张弛赌赢了,守备在仁安羌的日军其实有几个在妓院里花天酒地的军官发现了在江面上驶过的船队,但他们却理所当然的想:这该是皇军的船队吧,如果是敌人的船队,怎么可能会这么一声不响的经过呢?至于这具体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