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阁老,这熊廷弼是李成梁之后,对辽东边事最为熟殓之人。且其在应对后金方面,有着非常有效的看法。”
“熊廷弼此人的才能,我自是知道,但是此时不能让其督抚辽东。”想了一会,方从哲否定了崔景荣对熊廷弼的推荐。
“为什么?”崔景荣难以理解的问道。
“自强,你不要忘了努尔哈赤这次做了什么‘七大恨’公开反叛,是为大逆不道,是我大明之奇耻大辱。不管是皇上,还是朝廷百官,都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所以,现在大明所要看到的是迅速的平定后金。
熊廷弼虽有大才,也深谙兵事,对辽东更是极其熟殓。但是其策略却是实内固外和以夷攻夷,这样一来,辽东兵事势必旷日持久且耗费巨大。这是大明所负担不起,也不能接受的。”
或许有人会说,方从哲没有选择熊廷弼是个错误,也是其人生的一大败笔。但事实却是,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方从哲选择熊廷弼。要知道,熊廷弼是楚党,同方从哲在朝廷中,护卫奥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方从哲怎么可能不选择熊廷弼。
作为一个东方第一大国,在面对后金这种公开的反叛,是不可能容忍的。当时的所有人都不认为后金能够应对大明的怒火,更不可能接受熊廷弼那种大规模修建堡垒,分化北方少数民族,借以困死后金的策略。
所有,与其说是方从哲不选择熊廷弼,还不如说此时的大明不选择熊廷弼。一句话摡之,天朝上国的虚荣,使得大明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自强,还有其他人选吗?”否定了熊廷弼后,方从哲再次问道。
“其他人?阁老,其他人多身处京师,对辽东兵事可知之甚少啊”
除了熊廷弼,崔景荣便想不出有什么更合适的人选了。毕竟这个时候的大明,能督抚一方军队,特别是这种涉及十数万,甚至更多大军的人选,是不可能选择武将的。而文人,大部分都没有实际的带兵能力,所以,崔景荣想来想去,就只有熊廷弼一人能够胜任了。
听到崔景荣这么说,方从哲不由抚了一下额头,这是他感到头疼的下意识行为,也表明方从哲此时正在为这人选问题而伤脑筋。
沉默了半刻,方从哲像是想起了什么,但似乎有些难以决断。便站起来,来回走了起来。
“自强,老夫想到一个人。”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方从哲停了下来说道。
“何人?”
“杨镐。”
“杨镐?阁老,万万不可啊此人此前曾败而不报,谎报军功,并因此而被革职,如何能胜任此任?”
一听方从哲竟然选择杨镐来担当督抚辽东军务这个如此重要的职位,崔景荣立即跳了起来。
对于杨镐,大明的官员没一个不知道的。朝鲜大战日本,明明大败,杨镐却敢不报。这样的事情,放在其他官员头上,早就要了他脑袋了。但是其官场经营的好,竟然让他逃过了一劫。
崔景荣没有想到方从哲会起用这样的一个人,所以立即表示了反对。
“自强,听我说。后金必须征伐,且需在短时间内平定。就此而言,熊廷弼非合适人选。而其他人或不知兵事,或无同辽东后金作战经验,均非合适人选。但杨镐虽有大过,但其以往多有战功,熟悉兵事。三十八年,起复巡抚辽东,多此击败女真人和蒙古人的进犯。故老夫觉得,他才是此时的最佳人选。”
崔景荣虽然从心底里反对起用杨镐,但是他也知道方从哲说的是事实。杨镐虽然在朝鲜抗倭之战中有过大罪,但其长年身处行伍,且对辽东兵事同样非常熟悉。这些优点是其他大部分文官所不具备的,也是方从哲选择他的原因。
或许有很多人会从事情的结果推断一个人,特别是喜欢从足以为其盖棺定论的大事件上来给一个人贴定标签。
但事实上,相对于那些完全不知兵事的文人,杨镐这个人可以说已经算是一个有些军事才能的人。
在那个时候,任何身处方从哲这个位置的人,都会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是选择那些毫无行伍经验的文人,还是选择熊廷弼和杨镐这种有丰富带兵经验的人。
很显然,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而熊廷弼因为其战略思想是当前的局势所不能接受的,那么自然而然的,方从哲便会将目标放在杨镐的身上。毕竟方从哲也不可能看到未来,不知道他的这个选择会造成多大的恶果。但是就眼前来说,留给方从哲选择的人,也就只有杨镐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使得方从哲更加倾向于选择杨镐,那就是党争,愈演愈烈的党争。东林党的强势,使得方从哲感到了巨大的危险。他不能让东林党人掌握辽东的兵事,如果让东林党人取得了平定辽东的大功,那么对朝堂之上的其他三党和方从哲这种不想介入党争的人来说,将是个巨大的灾难。
这并不是方从哲杞人忧天,更不能责怪方从哲私心作祟,完完全全是万不得已。更何况,此时的大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这次对后金的战事会遭到惨败。在他们的心目中,这次完全是个等着去摘的战果。
“阁老,或许您是对的,但我还是认为杨镐非合适人选。”崔景荣不知该如何去打消方从哲的这个想法,最终只能以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那种坚持。
“哎军国重事,断非病夫绵力所能承担,这东阁该多些人来啊”
对于崔景荣的反对,方从哲并没有继续说什么,只是摆了摆手,表示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反而说出了这么一句话,表露出了他对朝廷事务的力不从心。
二百三十八章派往辽东的情报人员
大明的首辅感到力不从心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的党争,还有越来越多的流民暴动等等。所有的这些都不是方从哲一人能够承担的,他迫切希望能有更多愿意干实事的人来帮他。但可惜的是,那些能够帮他,也愿意帮他的人实在太少,而故意捣乱,甚至为了私利而刻意加重大明负担的人却要多太多。
当然,这些东西,台湾众人是不用去考虑的,比如说现在已经来到辽东的张相铭一行人。
张相铭,21岁,辽东清河人。为躲避辽东战乱,于两年前,也就是一六一六年在像东南方向逃亡的时候,被台湾情报人员救下,随后被运往台湾。随同他一起的还有七百名其他一起逃亡的辽东汉人。
虽然他活了下来,但是他的父母和两个弟弟都惨死在女真人的手上。现在除了一个十一妹妹在台湾念小学外,他没有其他亲人了。
台湾的活命之恩,张相铭一直铭记于心。如果不是台湾的救助辽东汉人的计划,他和他的妹妹可能都已经死在女真人的手中了,更不用说能够上学了。
同样的,他心中对女真人的仇恨更是难以宣泄。正是因为这种对女真人的仇恨和对台湾的感恩,到达台湾后,他义无反顾的申请加入联合护卫军。
心中的仇恨,使得张相铭在平时训练的时候,非常的用功。别人每天正常训练八个小时,他就训练十二个小时,抓紧没一刻的时间,学习一切东西。所以,一年的时间,就让他在新建的陆军第一师当中脱颖而出。
有一天,他被单独叫到了一个小办公室中。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接见了他,并且问了他不少的问题,并且在最后问他想不想为自己的父母兄弟报仇。
张相铭还记得,当时的自己几乎是用咆哮对着那个人说道:“想,我每天都想但是有用吗?台湾离辽东远隔数千里,台湾根本不可能出兵辽东。”
随后又说了很多话,将自己压抑在心中的痛苦个彻底的宣泄了出来。最后,自己抱着头,痛苦了起来。
在自己大声发泄的时候,那个人一直坐在那里听着自己的发泄,然后递了一条毛巾给自己。
“不要哭了,既然想报仇,就到我们情报局来吧,我们会给你一个报仇的机会。”
就这样,张相铭便连同其他的一百一十九个人进入了情报局,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培训。这群人当中,有一半是辽东汉人。这些人最终有一百零一个人在一年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情报人员。
今天他们这些人全部都隶属情报局辽东司的情报人员,开始分散开来,陆续以各种方式进入辽东。而且,他们这些人互不统属,互相之间也不认识,并且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互相联系。他们在辽东所收集的情报只能传递给他们各自规定的下家。
而张相铭因为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所以他的任务就是进入辽东,伺机加入辽东的汉人抵抗武装,以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帮助这些抵抗武装打击后金政权,并在长期的军事活动中,尝试掌握这些抵抗武装人员,待时机成熟,将这些抵抗武装纳入台湾的军事体系。
在接受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张相铭是激动非常。他最怕分派给自己的任务是那种潜伏在后金那种,他怕自己会因为控制不住自己心中的仇恨而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而让任务失败。
而且,从他的这个任务看来,台湾迟早有一天会正式的介入辽东。以他对台湾军事力量的了解,待台湾介入辽东后,女真人的末日就到了。
虽然张相铭此时只能一个人单枪匹马的进入辽东,初始装备也就是一批可以装配千人的冷兵器及皮甲,但是张相铭不怕,他有信心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在辽东闯下一片天地,最终为台湾介入辽东打开一个良好的开局。
“0365,前面就是鹿岛了,我们会在鹿岛西北部靠岸,并将这批装备隐藏起来。以后的事情,就要靠你自己了。你的身份,只有我,卢局长和督军大人三个人知道。前期,没有特殊情况,我们不会联系你,也不会给予你其他的支持。所以,你自己一切小心。”说这句话的是张相铭的组长,代号0012。
“组长请放心,我一定能够完成任务的。”张相铭深深的吸了口气,信心百倍的说道。
张相铭其实是幸运的,他的任务是他非常喜欢的任务,马天波就不一样了。
同张相铭一样,十九岁的马天波也是辽东汉人,同样有家人惨死在女真人的手上。两年前,马天波一家人还平静的生活在太子河西岸的一个村庄里。但是后金人如同土匪一般抢劫了他们的村子。最终全村一百二十余口,逃出来的只有不到三十人,他的父亲和妹妹惨死当场。母亲带着自己和一个哥哥两个妹妹在父亲等村里青壮的保护下,逃过了一劫。
后来,他们连同其他的一群人也被带到了台湾。不同于张相铭,马天波并没有加入联合护卫军。到达台湾后,家里分了田,而哥哥和自己便成为了家中的主要劳力。
军政府毕竟不可能白养着他们这一家人,所以虽然有了地。但是起初的粮食都是要用劳力去换取银钱去买的,所以母亲便进入了台北新开的制糖场,自己和哥哥妹妹便在军政府专门人员的帮助下,开始种植水稻和甘蔗。
农闲的时候,相对机灵的马天波,便进入一家酒楼当起了跑堂。一年下来,一家的生活便好了起来。每年地里的稻谷便吃不完,而且还可以卖出去不少。
可惜的是,台湾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