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所有的亲族武士们都站了起来,站在了少主池谷金茂的身后,显然众人已经知道,再请求池谷通茂也没有作用,既然他一心求死,就去死好了,大家都跟着池谷金茂投降会更好,起码可以保住一条性命。
“你们……”池谷通茂刚想开口说话,就被身边的三五个亲族给抓住了手脚,用绳子绑了起来,并用麻布堵住他的嘴巴,防止他咬舌自尽。
池谷金茂带着几个亲族将池谷通茂押送到小寺职高面前,并代表池谷家向黑田家降伏,期间池谷通茂虽然被绑住了手脚,但是一直对小寺职高及在座的黑田家众人怒目而视,而且极力想吐出嘴上的麻布团,看来想辱骂小寺职高一番。
小寺职高离开自己的位置,来到池谷通茂的面前,小寺职高想对他说什么吧!没有想到的是,小寺职高刚刚在池谷通茂面前蹲下身子,他就忽然用自己的头撞向小寺职高,并且正好撞在了他的额头上,幕府中响起了清脆的声响,看来这一下小寺职高受的不轻。
“大胆”“老贼找死”“少主小心”黑田众人都站了起来,有的还准备上前动手。
“无妨。”小寺职高摸摸自己被撞的额头,摆摆手,池谷金茂这时非常的担心小寺职高会暴怒杀了自己的父亲,父亲还真是顽固呀!
“池谷通茂是吧!我刚刚听池谷金茂说了你的想法,你觉得本家没有武士道精神,你这么说还真的没什么。本家还真的就没有什么武士道精神,本家是在下祖父时,靠卖眼药起家的。但你说武士道精神,难道像现在这样不停的争斗,不断的战争,家家不能好好的耕作,土地越来越贫瘠,民生越来越凋敝,人人食不果腹,血流千里,野狗食人。我想知道,池谷大人,这就是你想要的武士道精神吗?什么是武士道精神,窃以为能保一方平安,领民安居乐业,最后达到四海升平,这才是我的武士之道。”小寺职高大声说道。
听到小寺职高这么说,池谷通茂瞪大了眼睛。
“池谷通茂,我告诉你,你所谓的武士道,一刀刀、一枪枪去拼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不要总想着你的那套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它不能给百姓任何的好处,只会让这战国乱世继续下去。”小寺职高说完坐回主位,看着池谷通茂,指着他说道:“你了解了吗?”
池谷通茂直接瘫坐在了地上,算是服气了,池谷金茂也松了口气。
之后黑田家降服了巨浓郡的多家豪族,小寺职高发现,这里不但有池谷、大谷,还有岩谷、矢谷、栗谷等家,谷可真多呀!而且在道竹城的南面有发现一家大谷氏,也被小寺职高一并划归大谷盛治,大谷盛治一下子像过年一样高兴。
松井重孝攻下若樱鬼城之后,转道向东北,直指八束郡和但马国边境的大杉城,此时山名家终于知道了黑田家竟然除了北路的小寺职高,南面竟然还有一路人马。
“主公,大事不好,黑田家除去北路小寺职高的人马,南边还有一路人马进入了八束郡。”一匹快马来到鸟取城,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山名诚丰。
“什么?黑田家还有一路人马?现在两边都是什么情况了?”山名诚丰直接从地上站了起来,嘴张的非常大,似乎可以直接吃进去一个饭团一样。
“羽尾城和道竹城已经投降,多家小豪族降服,巨浓郡已经大部分落入黑田家之手;至于南边的黑田家军势,暂时只知道大将是松井重孝,人数在一千人上下,若樱鬼城已经陷落,整个八束郡的南部应该已经全部都在黑田家的掌握下了。”
“这……诸位有何高见呀!”山名诚丰马上向下首的山名丰数、山名丰国、山名东扬、中村丰重、鹿野城主山名丰成、小田茂通等人分坐两侧。
第四十三章三路援军之策
“右卫门督大人,在下觉得要不先将松井重孝的人马消灭,再行商议如何进攻小寺职高,否则本家目前腹背受敌,还有南边的武田高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过来咬一口,只能先减少一个威胁再说。”山名东扬马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小寺职高才是本家目前最大的威胁呀!只要能击败小寺职高,不管是松井重孝,还是武田高信,解决他们都只是时间问题!即使击败了松井重孝,但是要是小寺职高趁机进攻本家,本家将万劫不复。黑田家两路出兵,就是希望我们首尾不能相顾,现在最好的办法还是守好鸟取城,至于说黑田家吗!我想到了一个主意。”山名丰国忽然侧身,面对着山名诚丰,大声地说道,说完还对着山名诚丰一拜。
山名东扬在但马国时就被这个好侄儿给反对过一次,现在他又来反驳自己的意见,但是看到山名诚丰似乎对山名丰国的说法更感兴趣,他只是握紧了拳头,低下头,什么话也没有说了。山名丰国看着山名东扬,嘴角微微翘起,显得有些得意,毕竟还是年轻了,还做不到喜怒不行于色。
“主公在下斗胆一言,现在光凭我山名一家,因州一国,加上武田高信尚在睡卧之侧,已经很难对抗黑田家了。”山名丰国严肃地说道。
“主公,现在的局面确实如此,如果得不到援助,作为幕府四职家,武家名门的但马因州山名家,可能就真的要有危险了。”山名丰数接着说道。
“你们都这样想呀!”山名诚丰眉头皱了起来,思索了一阵说道:“确实是如此呀!没想到我幕府四职家会沦落到如今的地步,山名丰国,你说说本家该如何是好?”
“寻求外援。”山名丰国淡定的说道。
“外援?”山名诚丰疑惑的问道。
“正是,找几个外援,一起进攻黑田家,黑田家首尾不得两顾之时,就是本家复兴,重掌因但两州之日。”山名丰国铿锵有力的说道。
“那依你之见,本家在此危急之时,该找谁作为外援呢?”山名诚丰焦急的问道。
“主公,在下认为援军有三,出云尼子家与我山名家世代交好,虽然现在与毛利家交战正灼,但是可以试着去请求尼子义久大人派出援军,只要有三五百人,做个样子,告诉黑田家我山名家有尼子家支持就好了,此为第一家;丹后国一色氏,和我山名家一样,也是幕府四职家,家格高贵,且与本家有姻亲关系,正可以引为外援,此为第二家;还有丹波国人赤井直正,此人重利轻义,只要许以好处,一定会带人攻击但马国的黑田军,此为第三家。只要这三家都出兵了,黑田家但马**队必然不支,只要小寺职高一退回但马国,本家就可以先和尼子家一起对付武田高信,之后击退松井重孝军势。只要因幡国稳定了,本家就可以反攻但马国,到时候要不要攻击赤井直正,就看他识不识像了。”
“好,好一个三路援军的想法,就是这样,有山名丰国在,我山名家复兴有望呀!真是持丰公在天有灵呀!”山名诚丰兴奋的说道。
“祝山名家武运长久。”众人一起说道,谁也没有注意,人群中的小田茂通眼睛冒着光亮。
当天六匹快马出了鸟取城,两人一组分别去往出云、丹后和丹波国,暗处还有一个黑影则去往巨浓郡小寺职高军势。
永禄五年,八月二十七日,尼子家居城月山富田城,山名家的使者进城求见。
“哦!山名家请本家进入因幡国协助抗击黑田军,黑田吗?最近还真的是很活跃的豪族呀!”尼子义久坐在上首,下面密密麻麻坐了三十余个家臣,一起看着跪在正中的山名家的使者。
“黑田家在上月已经攻下了本家的但马国,如果再无外援,本家就将只能投靠黑田家了,请出云守大人对本家伸以援手。”
“主公黑田家起于微末,不过是原来九州的一个破落户而已,但是这几年时间,算上但马国,已经获得了阴阳两道两国半之领地,崛起飞快,而且有很强的侵略性。本家现在面对毛利一家已经捉襟见肘了,决不可再在背后多出一个敌人。在下认为应该出兵相助山名家,将黑田家遏制在但马国以西,最好能逼迫他们进攻备中国,和毛利家交战,本家才能从中得利呀!”立原久纲高声说道。
说白了立原久纲的意思是,现在帮助山名家击败黑田家,将黑田家抵挡在因幡国以东,只要不和黑田家交界,就不会被黑田家攻击。而且山名家现在和黑田家打生打死,和尼子家其实一分钱关系都没有,但是现在尼子家必须要保证,山名家的因幡国能够作为尼子家和黑田家两家的缓冲地带。只有这样尼子家才能安心的对付毛利家的进攻,尼子家暂时还不能和黑田家正面交战。
这时坐在对面的屋葺幸保显然不同意立原久纲的说法:“立原大人的说法,在下不敢苟同。大人说黑田家有很强的侵略性,这点在座众位大人都不会有意见,但是正因为黑田家富有侵略性,本家才不能够轻易招惹黑田家,要知道派出军队就是等于尼子家公开支持山名家,就是告诉黑田家,我尼子和你关系不和睦,就是要和你作对,最后黑田家会有如何反应,在下还真的是想不到。但是之前在下得知一个消息,一个备前国儿岛郡的豪族攻击了黑田家的邑久郡,并且进行了一次屠城。第二天黑田家的大军就将整个儿岛郡屠戮一空。主公以在下看来,黑田家这简直就是一条疯狗,要是惹了黑田家,被黑田家抓住拼命的咬起来,现在的尼子家还真的是承受不住呀!”
说完之后,屋葺幸保还用不善的眼神看了立原久纲一眼,显得非常不友好。要是在不知情的时候,和你说这是同殿之臣,估计你都会以为我说了个玩笑话一般。
第四十四章争吵的尼子家
虽然屋葺幸保和立原久纲两个人的说法存在矛盾的地方,但是要是细细想来,他的出发点其实和立原久纲没有差别,首先他们都承认一点,就是黑田家真的不好惹,现在在西国,黑田家绝对是风头无二的,即使是西国霸主毛利家都要逊色不少。
但是,立原久纲觉得要在黑田和尼子两家中间找一个缓冲地带,就是因幡国。而屋葺幸保则觉得,尼子家自身实力和黑田家相比并不强大,还是老老实实的面对毛利家比较好,一个毛利家就让尼子家够呛了,再出兵的话,搞不好真的会惹到黑田家和尼子家为敌,到时候就收不了场了。
这就是两个重臣之间的矛盾,两个人的内心都是绝对希望尼子家可以好起来的,最好是毛利家和黑田家打起来,而尼子家从中得利。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趁此机会,找到一个和黑田家相处的平衡点。
要知道就在今年的春耕之后,毛利元就率领着儿子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及初次上阵的孙子吉川元长,发兵1万5千侵入了出云国,兵锋直指尼子家的居城月山富田城。尼子家之前因新宫党之乱,实力早就大不如前。面对毛利家凌厉的攻势,连丢数城,尼子家却是只有闭门不战的份。所以尼子家对上一个毛利家,就已经是有些力有不逮了,加个黑田家结果只会更惨。
“那个消息,我也已经有所耳闻了,一个儿岛都被涂杀了个干净,黑田家确实是睚眦必报,不好惹呀!”尼子义久点了一下头,表示同意屋葺幸保的意见。
尼子义久听到屋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