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爷爷,这个孩子是谁呀?”小寺职高马上转移话题,好奇地问道,黑田重隆带着这个孩子,肯定是有什么事情。
“在下安助,向少主请安。”那个孩子自己先向小寺职高介绍自己了。
“嗯,这个孩子叫安助,才十岁但是聪明过人,而且胆识非常。不久之前,御著城的藤冈九郎来到栗山村想抓我,忍者众带着我先离开了,藤冈九郎就想威逼村民说出我的去向。整个村子,只有这个孩子敢于出言顶撞藤冈九郎,镰鼬之助(当时引走藤冈九郎的中忍)在我回来后,将一切都告诉了我,并且将这个孩子推荐过来。我观察了几天,觉得这个孩子以后确实是个可造之才,马上决定推荐给黑田家。万吉,你回去之后叫你父亲把他收为小姓,务必多加教导,等其成年可能就会是黑田家不可或缺的人物了。”黑田重隆边说边带着一行人走进了小院子。
黑田重隆的话让小寺职高想起了一个人,栗山村,叫安助,那不就是黑田家的栗山安助,要是自己记得没错的话不就是以后的栗山利安吗!那可是十六岁初战就杀了芝原弥十郎的智勇之士呀!而且以后还是黑田家笔头,三家老之首,黑田二十四将之首的猛人呀!现在竟然才十岁,在黑田重隆身后,见到了众人也没有丝毫的胆怯之意,确实是块璞玉呀!只要好好培养,会不会让栗山利安比历史上那个黑田家大佬更加耀眼呢?
对了,这时候小寺职高脑子里面灵光一闪,养成,对就是养成呀!既然要养成,何不把家中众家臣的孩子都集中起来,和小寺氏职一起,全部由自己授课,讲授兵法和自己从未来带过来的一些科学知识。十年之后,这些孩子很多都可能成为黑田家的栋梁之才。比如眼前的栗山利安、比如井上之房、比如后藤又兵卫基次、母里太兵卫友信、小西行长、大谷吉继、小河利章等人,这些至少都是历史上已经证明过自己的人才呀!还有一些臣服豪族的嫡子,指不定也可以出几个不错的人才。就算最后有一些成不了人才,只要学会了数学,算个账,当个奉行众还是可以的。就算资质最差的,经过对黑田家的忠诚教育洗脑之后,放回去,也有利于黑田家的统治不是?
越想越觉得可以,于是马上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那个一起来的下忍,麻烦他再跑一趟黑田城,将想法转告给黑田职隆。
养成训练班的构想只是这次黑田职隆叫自己来的副产品,黑田职隆叫自己来的正主就是那几个明国人,准确的说是五峰船主汪直的手下。
说起这几个人,还是一个久远的故事,三十年前,黑田重隆还是九州的一个落破户,因为在北九州成为武士无望,做过一段时间的游商,在去播磨国定居卖眼药之前,去过一次石山之町。
在没有到石山之町的时候,遇到了几个明国人,当时他们被一伙山贼袭击,虽然这几个人非常的悍勇,最终也击退了山贼,但是有两个人还是受了比较重的伤。黑田重隆作为草药商,有些医药的知识,特别是普通的兵器伤还是会治疗的,而且他身上正好有治伤的草药,就马上帮那两个伤者治疗。虽然一开始明国人信不过他这个岛国游民,不愿意他治疗,但是看到他没有恶意,还是让他试试,死马当作活马医了。没想到的是,黑田重隆还真的就用微薄的医学知识,救活了这两个人的命。
之后明国人中间有会岛国语的,就和黑田重隆开始交流,这几个人来自平户港,都是五峰船主的手下,伤者中间的一位叫徐惟学,是汪直的重要幕僚,后来两边通过翻译越谈越投机,经过数天的相处,彼此之间相谈甚欢,一直到现在还时不时有书信来往。此次和几个明国人来此,正是有事相求。
第一就是在永禄二年,公元1559年,明国诱捕并杀死了五峰船长,汪直的养子毛海峰决定带人去明国复仇,大部分五峰船主召集的浪人和明国海商都同意前往,这就是后来明国沿海的倭寇之乱。
部分老头领在汪直身死的消息传来后,拥兵自立了,不和毛海峰去报仇,只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逍遥快活。
而像徐惟学这样的,则厌倦了海盗生涯,希望可以安定一点。毕竟他们已经在岛国有了新的家,或者将家眷从明国接了过来,现在他们已经不想再过刀头舔血,没有未来的日子了。还有一部分虽然还不想放下手上的兵器,但是也不愿意加入前两方的明国人,也愿意和他们一起。以徐惟学为首的这群人,人数在两千人左右。
一开始黑田家一直只算地方豪族,所以和黑田职隆都是礼貌性的交往,毕竟在麾下过十万的五峰船长手下做事,看着几百人的黑田家还是有优越感的。直到这次五峰船长出事后,徐惟学终于开始重视黑田家了,黑田家用了数年的时间,从五千石一跃到现在十多万石,简直就算得上是奇迹了。
他们是了解岛国豪族发展的,能这么快的发展,不是遇到了天大的机遇,就是家族出现了不世的天才,最后徐惟学通过多次的书信后,从黑田重隆这里弄清楚了,黑田家是属于后者,他们家出现了一个号称麒麟儿的人物,这个天才就是小寺职高。正是他的多次计谋和战略,帮助黑田家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既然出现了一个麒麟儿,而且黑田家还在快速发展,领内据说还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科技,似乎黑田家就成为了他们避难的好去处。毕竟留在平户,最后的结果不是死,就是被拉去明国战斗,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至于平户的松浦一家,其实就是傀儡而已,而且松浦隆信没有一点野心,也不他们依靠的好对象。
这次能和小寺职高见面,都是徐惟学的要求,在得到了黑田重隆的肯定回答后,徐惟学马上就带人过来了。
徐惟学看到小寺职高的时候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就像是那种见到了自己人的感觉,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俊朗的明国公子,虽然他穿的是岛国的衣服。
第二十四章黎明信源
“见过徐大人和各位大人。”小寺职高笑着和明国客人打招呼,毕竟都是自己的老乡呀!小寺职高标准的京城官话倒是把徐惟学和几个手下给震住了,还有坐在最后面的一个高个子,小寺职高第一眼就感觉他和徐惟学他们不是一路人。
“小寺大人的官话真是标准呀!是找先生专门学习过吗?”徐惟学惊讶的说道。
“在下从小崇敬****上国之文化,读的都是四书,学的也是孙子,我还给自己起了个明国的名字李孝高。至于这官话吗,算是跟人学的吧!”小寺职高谦逊的说道,心里想着我要是告诉你们,我还背过好多唐宋诗词、古文句读,你们会不会立刻下拜呢?
“哦!那这是太好了,我泱泱中华能被人崇拜,乃是华夏之幸事呀!”徐惟学乃是教书匠出身,学的也是圣人的学问,在异国他乡能遇到仰慕中原文化的人,心里还是非常自豪的。
“徐大人,在下祖父此次要在下前来,说有要事商谈,不知徐大人此来所谓何事?”小寺职高笑着说道。
“其实我们,怎么说呢!在下这一行人,原来都是明国之人,随五峰船长来到倭国,去岁五峰船长死于非命,现在我们有两千人,想找个落脚之地,希望黑田家可以收留我们这些明国人。”
“这不是难事,本家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人口,明国人拥有很高的文化和休养,如果本家能够收留你们,希望各位以及明国民众可以没有种族之偏见,教化我岛国之百姓,助我黑田家早日结束这乱世。”小寺职高说道。
“李孝高大人,年龄虽小,但是没想到竟然有如此志向,在下拼了这条老命也要协助李大人完成着大宏愿。”徐惟学多看了小寺职高两眼,这真的是一个十多岁的岛国孩子吗?为什么要出生在这野蛮之地,而不是堂堂中原之地呢!算了吧!就算才学再好,也都不过中央的那些太监党,指不定还会和汪直大人落的同样的下场。
说白了在看到这些明国同胞之后,小寺职高就开始想进行文化侵略,让岛国能够认同****文化,能够同化岛国之人,那样还真的不枉穿越一次。至于最后能做到什么地步,他自己也不知道,算是个美好的愿望吧!
“那黑田家将揖保郡沿海一千石交给徐大人一行使用,之后慢慢地明国人和我们倭国人共同居住,先聚居,后杂居,最后完全教化岛上之民,大人以为如何?”
“一千石吗?会不会少了点呀?”徐惟学尴尬的说到。
“黑田家田地使用一年三熟,即使是恶田,一年产量也可以到表高的两倍,而且明国人善于耕种,我会分给你们一千石最好的田地,只要好好耕作,年产量养活三千人都不成问题,徐大人还觉得少吗?”小寺职高反问道。
“想请教一下什么是一年三熟呢?”徐惟学奇怪地问道。
“就是春季稻、夏季稻和黄豆,一年同一块土地使用三次,粮食的秸秆会焚烧后撒入田中,翻土后既可以保证土地肥力不会下降,可以持续的提供耕作的养料。”小寺职高没有任何隐瞒的意思。
“这真是好办法呀!同样的一块土地,就可以多养活好多人了。不知道明国可以使用这种耕作制度吗?”徐惟学继续问道。
“可以,不过江淮以南可以一年三熟,以北因为气候条件,估计只能一年两熟,在北的燕山以北就只能一年一熟了。而且徐大人,明国民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没有田地,只能租种,这种情况下,想他们加重劳动量,却没有相应的回报,只怕会民怨沸腾吧!”小寺职高将自己的所想全部说了出来。
“这,小寺大人说的对,还真的是这样,明国的百姓也是很苦呀!是我多虑了。”徐惟学尴尬地说道。
“既然这样,徐大人回去准备人口迁移之事,从北九州过来,路途遥远,请务必小心呀!而且徐大人,希望以后可以从沿海多多吸收明国百姓,来我黑田家,我黑田家扫榻相迎,一定会给他们安排妥当的。同时在下还希望,徐大人可以帮忙联络岛国到大明的走势贸易,只有这样黑田家才能有更多的收入,更快发展。”小寺职高将计划全部说了出来,没有任何的隐瞒。
“大人此话当真。”徐惟学惊讶的看着面前的少年。
“此话当真,我黑田家最看重的就是诚信了。”小寺职高笑着说道。
忽然小寺职高又想到了什么,忽然问道:“徐大人,你们那里有鸡鸭鹅吗?”
“有呀!数量还不少,都是从国内带过来的,这倭国只吃鱼和野猪肉我们明国人还真的受不了呀。”徐惟学笑着说道。
“麻烦徐大人将鸡鸭鹅尽量多带,本家极为需要这些家禽的羽毛。”
“羽毛?”徐惟学疑惑的看着小寺职高。
“对,羽毛,用来做弩矢用。”小寺职高直接的说道。
“既然小寺大人说了,这只是小事,没问题,我们尽量将鸡鸭鹅全部带来。”徐惟学保证道。
小寺职高忽然对黑田重隆说了一句:“爷爷,多亏这些明国人,我们黑田家的弩矢不足的问题终于可以解决了。”这些明国人得到满意的答复后,就急着离开了,不过把后面那个高个子却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