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隐士的悠闲人生-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婉婉也感到很惋惜,叹她死得早了。要知道,有这么一个蠢货在,更能衬托出自己女儿的高贵不凡。

    姚秋宝停止呼吸两个多小时后,又活过来了。经过医生的一番专业检查与努力研究下,得出一个结论,小孩子刚才只是假死罢了。

    实际上,是连丹来了。那两个小时里,原主与现主正在交接中。

    小姑娘不明白的事情,连丹明白;后妈梁婉婉的险恶用心骗得了小姑娘,却骗不过成年人的连丹。

    原主一开始也舍不得后妈,经连丹一番指点后,她最牵挂的人便只剩下子桑哥哥了。

    但是,连丹明白也没什么用,她根本没机会让姚家人知道真相,更没机会教训那个心肠歹毒的后妈梁婉婉。这一跤摔得狠,她有些脑震荡,半睡半醒一直昏昏沉沉的。

    偶尔醒来一次,发现她已经回到小丫头亲妈秋莲的家里静养;待彻底清醒时,她已回到乡下姥姥家,连姓都改了。那对父母甩包袱的效率如此之快,她是真的没有办法。

    原来,得知女儿出事,秋莲赶到医院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丈夫及其亲人骂了个遍,尤其是骂梁婉婉,差点连人家的祖宗都骂了。毕竟是上过大学的女人,那点修养还是有的。

    姚家人也恼了,既然秋莲认为姚家那么多人都看不好一个孩子,加上姚秋宝的表现实在让人感到丢脸,于是姚爷爷吩咐姚乐平,把孩子的抚养权过给秋莲。

    姚家大小姐这个位置,不能让一个言行粗鄙的丫头占着。

    他们向秋莲承诺,一次性付清孩子的抚养费五百万,日后孩子再有什么事均与姚家无关。

    见自己孩子被夫家人嫌弃,自尊心强的秋莲一气之下又同意了。

    双方签订好协议,姚秋宝,哦不,姚家手脚迅速地将姚秋宝转到秋莲名下,让她改回母姓,户口也迁回母方,秋莲的户口早在读大学时就迁出来了。

    她是一个后知后觉的女人,先前与丈夫离婚没多久便后悔意气用事。如今夺回女儿抚养权过后没几天,冷静下来后的她意识到自己又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可惜悔之晚矣。

    为什么呢?她刚把女儿领回家没几天,便听闺蜜说,姚家人常常带着梁婉婉的女儿出席宴会,对外介绍时,话里话外皆暗示她才是姚家的大小姐,秋宝是二小姐。

    众所周知,当初姚家大小姐订婚时,子桑家族说订的是姚家长女。

    在姚家人心里,姚秋宝废了,嫁到子桑家会给姚家丢脸,说不定还会惹怒对方。不如废掉姚秋宝,重立长女姚夏如。

    说到底,其实真正的长女是姚夏如才对。

    这是姚家人与梁婉婉的共同想法。

    秋莲气得头顶冒烟,可又能怎样呢?谁让她一赌气把女儿接回来了?不但丢了姚家长女的名头,更丢了子桑家那座富可敌国的金山。

    为此,秋莲悔恨好久,更恨女儿不懂事,不争气。

    大部分父母都这样,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便指望着下一代完成,还美其名曰这是为儿女好。

    不管怎样,事情已成定局,加上她不知道今年子桑家的人要来,便懊恼地把孩子送回乡下。

    一个女人在城市里打拼不容易,她也是没办法。有了女儿的抚养费,她可以东山再起经营生意,不用再看人脸色行事。女人创业十分艰难,她根本没多余的精力照顾女儿,于是果断地把她送回乡下陪父母亲。

    秋莲的老家在清平镇的梨乡上陈村,自从出来省城读高中以后,她就极少回乡下去。父母日渐年老,她又是独生女,想想还是蛮愧疚的。如今好了,有父母替她带孩子,自己不但减轻了压力,爸妈在乡下也可以享受含饴弄孙的乐趣,一举两得。

    就当作是,女儿代她在父母跟前尽尽孝心吧。至于什么时候能回城,用秋莲的话说,等她事业有成飞黄腾达的时候,她会回来接二老与女儿出去享福的。

    这番话没人当真,包括才七岁的秋宝(连丹)。

    秋莲从女儿的抚养费中拔了五十万给父母,供三人吃喝与女儿的各项学习费用,然后就没回来过。跟村里那些出外打工的年轻人一样,一年偶尔几通电话,交代一家老小四季别忘了添衣保暖注意身体啥的,在电话里表达了一番孝心就完了,从来没对家人说她在外边是赚还是亏。

    姥爷有时候会问她,她却不耐烦地说自有分寸,让他们顾好自己行了,别瞎操心。

    每次听到这话,姥爷秋光明私底下常常连续几天唉声叹气。他很清楚自己闺女什么德性,耿直泼辣有余,心大,但不是做生意的料子。偏偏她主意也大,一旦决定的事情决不回头。

    就好比她离婚那次,让她别轻易离她不听。离婚之后,他提醒她慎重考虑,别把所有钱都投入进口化妆品的新公司。她又不听,结果欠下巨款,差点把财产全部赔清光。

    秋光明现在不怕别的,就怕她又把外孙女的钱给败光了。虽说如今读书不用交学费,可各种杂费比以前的学费还多。

    五十万,还不知能不能撑到高中。

    如果外孙女是个好学上进的乖孩子倒也不怕,每年成绩在全市前三名都能免除所有的学习费用。问题是……

    “阿宝,这么晚了你又上哪儿去?”蹲在院里的柿树下,一边抽着水烟筒一边思考人生的姥爷忽然慢吞吞地问。

    吃过晚饭,梳着丸子头,穿着灯笼裤的小姑娘正两手甩啊甩地来到院子,看样子是准备出门了。她的跟班护主犬小黑默默地从姥爷的脚边爬起跟上,旁边还趴着一条狗轻吠了下,没动。

    “狗蛋、春妮儿他们约我今晚去江边烤小鸡吃!”她不过无意中说了一句烤鸡很香,结果那群熊孩子一直惦记着。

    “哪来的小鸡?”姥爷面无表情地斜来一眼。

    小姑娘像看傻子一样瞅他一眼,不语,掉头就跑。这还用问?当然是小伙伴们白天组团有计划地去偷来的。

    她的动作说明一切,姥爷气不打一处来,挥着水烟筒追出,“回来,不准去!”

    你个孙子!刚吃饱饭又去偷鸡吃,撑不死你……

第5回

    清平镇的梨乡有两条村子,一条叫上陈村,一条是下陈村。

    曾经,住在上陈村的老秋家是本地最有钱的一户。他们家只有一个女儿,那些年没少被人笑话他们家是绝户。幸亏,不大爱说话的老秋为人耿直厚道,村里谁家有事他是能帮就帮,时日长了,那些风凉话渐渐就少了。

    好人有好报,后来那闺女很争气地考上了大学,成为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山窝窝里飞出一位金凤凰的传说持续了一两年,便听说那位金凤凰嫁了,丈夫是城市里一位大富豪的儿子。

    女婿第一次上门时,豪华小车进不来,只能委屈他坐三轮车。领教了山路难走的痛苦,他便掏钱修出一条大路来,就是江边那条黄泥大公路。这条路以前最大能容小三轮车经过,迎面来一辆自行车就得靠斜坡边上避着让三轮车先过。

    现在路面拓宽了,拉来沙石填平道上的坑坑洼洼,这才变得平整顺坦。

    通车方便之后,便常常有拉沙泥的车子经过,日子久了,沙泥把路面完全覆盖,造成如今的微风一吹,路上立即沙尘滚滚的现象。

    老秋叫秋光明,一位退伍的军人,他是上陈村唯一的外来户,爱人是本村村民陈爱弟。由于他家中没老人,当时陈爱弟的父母身染重病在家,兄弟们在外边闲混的闲混,打拼的打拼,没人愿意在家照应。

    陈爱弟不忍心抛下年老病弱的父母自己嫁人,所以秋光明把家当全搬来了。

    这不算上门女婿,生下孩子同样姓秋。

    秋光明身为一名退伍军人,最讲究遵纪守法,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一胎,然后他去结扎了。

    这条村子离镇子有些远,有山有水的,周遭环境不错,而且每天还有一趟公交车来回。因为修了路,出入比较方便,近两年有些人家都逐渐富余起来。

    秋光明家不算简陋,女婿家有钱,把老丈人家的土砖房拆了重建一座青砖大屋,那些年,这算是头一份,是附近几条村里盖房子最稀罕的。近两年,村里好几户人陆续模仿着盖了新房子,邻村的还有人盖了一栋西式别墅,这才把老秋家的光芒抹淡了些。

    后来,听一些出外打工的年青人说,老秋家的女儿离婚了,日子不好过,以前的各种羡慕换成了怜悯的目光。想着,唉,好人又怎样,到底还是要绝户啊!

    当然,秋光明的为人让人敬重,他们家的前女婿更为村人做出了贡献,村人懂得感恩,除了感叹一下人生无常外,倒是没人给脸色瞧,更没人说他们家的闲话戳人心窝子。

    直到后来有一天,老秋家多了一个小不点,大家的目光与话题又逐渐多了起来。

    而那个小不点,就是秋宝。

    清晨的乡村,空气清新,一派祥和静谧。

    仍旧梳着丸子头的秋宝穿着一条草绿色的灯笼裤,上身一件米白短袖衫。她的面前摆着一张矮木桌,上边放着课本。偶尔一阵凉风过来,摊开的课本被一页一页地掀起,哗啦啦的。

    小姑娘的下巴搁在桌上,像只无精打采的小奶猫般闭着眼睛假寐,静静倾听夏风的声音,又长又翘的眼睫毛微微掠动。

    护主犬趴在她的身旁闭目养神,它谨奉老主人之命,不管何时何地,与小主人不得有三米远的距离。

    这时候,村里的人都去地里干活去了,剩下一些婆娘在家喂猪、煮饭做家务,周围很安静,不时传来几声狗叫。村子里很多人家都养狗,而且是放养,村民们走出门口首先看见的八成是条狗,而不是人。

    它们被放任在村里四下奔走,目的就是为了防贼防拐子进村。

    秋宝记得,她来到这里的第三个晚上就碰上村里闹贼。三更半夜的,她被外边的嘈杂声吵醒。

    两个小毛贼进村偷鸡,刚巧那户人家没养狗,被成功偷走一笼,结果被几条巡夜犬发现并追赶进石灰池子。亏得那个石灰池废了好久,否则他俩不死也得脱层皮。

    从此以后,村里那几户没养狗的,全都买了两条幼犬养了起来。如今是全民养狗守家护院,外头来的陌生人不知底细进了村,忽闻一声狗叫全村沸腾,几乎都经历过被一队狗撵是个啥滋味。

    村人养狗的习惯是姥爷秋光明引起的,他曾经领养过一条伤残退役的军犬。别看它残了一条腿,当年老秋家最富余时,曾有几个毛贼进过他家,结果不用姥爷出马,光是这条军犬足够把他们吓破了胆,如今在大街上看见狗他们就直哆嗦。

    老秋家连条狗都这么出息,村里的年轻人不服气,也养了起来。他们十分用心调。教,希望有一天自家的狗能胜过老秋家的。

    那条军犬老死了,它给主人家留下两条强壮的幼犬,就是现在的小黑与小狼。小黑是老大,性子沉稳,好静,能趴着它绝对是一动不动;小狼性子好动,一只小蚊子飞过它也能追仇人似地撵半天,玩得不亦乐乎。

    秋宝在醒来的第一天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就被姥爷家那条脾气不怎么好的小狼给追树杈上躲着。幸亏两条狗都受过姥爷的严格训练,没得他的命令它不敢下口咬。

    姥姥家的青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