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他的第一反应,便是一拉缰绳,拍马逃跑了,边上的亲卫自然也是赶上。
所以,胡广在榆林城头上,通过望远镜能清清楚楚地看到明军的中军阵地上,好不容易排成紧密阵型的长兵器士卒和他们的主帅几乎是同时溃散。就如同用沙子筑成的建筑,被水一冲,便散掉了。
而这个时候,叫天军的骑军已完成兜圈,提高马速,直冲明军的中军,在此之前,有一门没良心炮发射,“轰”地一声巨响,落在明军阵地前面的空地上。
这一声音,犹如在明军士卒的屁股上扎了根针,刺得他们犹如被踩了尾巴的猫,一下就往远处,往远离叫天军主攻方向蹿开去。
“杀……”叫天军的骑军齐声大吼,气势如虹,响彻榆林城外上空。
明军阵地两侧的流贼军原本就溃散,好不容易被明军的骑军聚集了一些,见到这一幕之后,便再也拦不住,溃散得更厉害了,漫山遍野乱窜起来。
而明军的骑军因为要驱赶流贼,已经是分散了,看到这个情况,也没有谁还有勇气敢迎战。仗着马快,先一步比步军往远处逃了。
“二弟,这一下大局已定了!”胡宽看到城外战场上再没有抵抗力量,心中松了口气,脸色也好看了很多,大声叹道。
他作为原本边军中的夜不收。哪怕他曾在归化城那歼灭了五千多建虏。遇到朝廷三边总督亲率的十万军队,号称三十万大军来袭,而自己只有五千多人马的情况下,压力一直是很大的。
看到二弟谈笑风生之间,便布置出了对策,逐步化解了明军数量上的优势。还保持住了叫天军为老百姓做主的口碑,胡宽的心中由不得不佩服。
在实施的过程中,他一直担心有什么环节可能考虑不到,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打输了正式入关的第一战。
如今战事已是尘埃落定,高兴之余,一时忘形,本来很注意分寸的他,开口叫出了“二弟”的称呼。
胡广听到大哥的感慨。只是笑笑,反应并没有胡宽那么大。对他来说,这样的局面,只是在他的意料之中而已。
这次战事的难点,只在于如何不伤及到被当作炮灰的普通老百姓。在城内砌墙隔离这个做法,虽然没出事,其实危险性还是有不少的。只要里面有一部分随炮灰一起进来的流贼精锐或者明军士卒的反抗意识够强,就很可能会造成城里的混乱。
不过事实证明。不管是炮灰还是所谓的流贼精锐,或者是那些明军士卒。他们都不怎么想打仗。加上自己这边的宣传之策一直在做,因此才没出事。
这种事情,只能来一次,下次要还用这种策略,那肯定是不行的。
就比如说这次,如果陈奇瑜能第一时间知道城内是采取这种措施。他就不会先派炮灰和普通的流贼精锐来消耗了,直接派出手下将领们的家丁部队。
这部分人的作战意志会相对来说强一点,想立功的意愿更大。不需要太多人,只要混进一两千人,夹在几万人里面。随便一闹,一煽动,估计城内肯定要乱。
对于大哥胡宽担心的问题,胡广却一点不在意。自古以来,兵书上都有说过,兵贵精不贵多。这句话就眼下榆林这场战事,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还有一点,对于明军的战斗力,胡广的内心其实是不屑的。就陕西这边来说,正常情况下的边军就比辽东那边的边军要弱一些,更何况此时的陕西,精锐早已被各地巡抚抽调去勤王了,留下来的这些明军,对付灾民转变过来的流贼还可以,但想对付一直是走精兵路线的叫天军来说,显然是不够看的。
关于这一点,建虏那边其实也有给出例子。就如建虏都可以用很少的军队,往往能打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辽东边军,然后一路追杀,明军尸横遍野。
胡广心中想着,看着城外的叫天军在很好的执行自己的命令。即骑军不管其他,直追着帅旗所在突进。要能擒获或者杀了明军主帅,那是最好了。
不过就算这个打算不行,让明军主帅没时间去重新组织溃散的军队,有多远赶多远也成。
胡广在扫视了城外的战场之后,放下了单筒望远镜,转头对胡宽微笑着说道:“大哥,欢呼吧!”
胡宽得令,微笑了下后,转身向在城头留守的野战军和地方部队下令,让他们按照事先的吩咐,尽情的欢呼。
不用说,这种胜利的欢呼,是鼓舞士气的好手段,还能提高叫天军的荣誉感。在此时,更是为了让城内将近五万左右的流贼和明军普通士卒知道,更方便革命党人安抚稳定他们。
或者是受到胜利的传染,或者是把自己已当作叫天军的一员,校场上的所有人,在叫天军的欢呼声中,慢慢地也跟着欢呼起来。
这欢庆的声音之大,仿佛要把天都震塌下来,把玉皇大帝从皇座上震下来,震出一个新的天下。
胡宽的脸上再也装不出严肃认真的神态,一脸的微笑,由衷地说道:“首长,这仗打完,朝廷在陕西对我们就再没有威胁了,至少陕北肯定是。以后,陕北就是我们叫天军的天下,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谁知他的话落之后,胡广却是摇摇头,不过脸上还是带着微笑回答道:“还不是松口气的时候,接下来,还有一场更严峻的战役在等着我们呢!”
胡宽一听,顿时失态,一脸的愕然,不知道二弟这话是什么意思?
陕北这边的战事算是刚结束,战败的消息自然不可能那么快传到京师。不过就算传到了京师,这也不算重要的了。因为此时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已经先一步传到了京师。(未完待续。)
562 掘了祖坟
原来在几日之前,流贼王嘉胤部忽然从东躲西藏中冒出来,大肆进攻中原重镇洛阳,号称要抓了福王千刀万剐他。
而后流贼又抽调了各部精锐,以李自成为首昼伏夜行,趁着大雾弥漫之际,突袭了明国中都凤阳城。
在不到半天的时间内,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击毙守将朱国正等人,俘获了凤阳知府颜容暄后处死,并驱赶百姓砍了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还拆除了周围的建筑物和明太祖出家的龙兴寺,然后掘了皇帝的祖坟等等。
凡此种种,如何能触怒崇祯皇帝,如何能让天下震惊,就怎么来!
这些事情,当初李自成提出来的时候,王嘉胤都不敢做,自愿成为吸引天雄军注意力的靶子,而李自成却有胆子敢做,也一下便出了名,比叫天军的名头还要大,传得还要广。
崇祯皇帝当时正在文华殿和内阁辅臣商议抚宁战事,听到这个消息时,气急之下,一口气缓不过来,当时就昏了过去。
原本内阁首辅也想晕的,可崇祯皇帝先昏了,无奈只好先救君了。所有人都能预感到,国朝前所未有过的事情发生,必将引发剧震。
崇祯皇帝晕过去也不是假的,他一心想成为中兴之君,为此以太祖为榜样,不近女色,勤政不息,付出不可谓不多。
即位之初,虽然天灾**,流贼不断,建虏更是攻进京畿之地。可有也先和俺答汗先后兵临京师城下,自己也不算是有多糟。只要努力下去,崇祯皇帝的内心还是坚信,皇天不负有心人。自己一定能中兴大明。
可是,眼下竟然被掘了祖坟,这就算换在普通人家,那也是天大的灾难。如今可是帝王的祖坟被掘,一般也只有王朝末世才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难道自己的一腔心血不但白费,甚至连祖宗社稷都要断送在自己手里么?崇祯皇帝醒过来后。不甘心地在心中狂问自己。
此时此刻,就算平时敢于和皇权唱对台戏的文官集团,也不敢大声喘气。
自古以来的观念,君忧臣辱,君辱臣死,这句话到眼下,虽然只是个门面而已。可眼下这奇耻大辱,没有人敢不在乎。
崇祯皇帝第一时间穿上丧服,跑去太庙放声大哭。朝廷文武官员。勋贵皇亲也都素衣素食,歌舞酒宴全部停办。
当然了,这么大的事情,没有人顶罪是不行的。内阁经过紧急商议后,首辅成基命、兵部尚书梁廷栋都上表请辞。另外凤阳知府已死,但凤阳府的巡抚和巡按御史难逃罪责,问罪当死。
比较有争议的是,负责围捕中原流贼的卢象升。责任肯定是有的,但该定何罪?
事情发生时。卢象升刚上任没多久,正在山东和河南这边组织协调各地兵力,压缩流贼的活动空间。而后又要应付流贼攻打洛阳之举。这种情况下,换了任何人,都不可能想到流贼竟然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暗度陈仓去掘皇帝的祖坟。
一般情况下。卢象升这种情况,种种理由都不是理由,问罪当死。就如同原本的历史上,当时是张献忠干得这事,最终拖累已被革职闲住的五省督师都被拉出来定了死罪。
但眼下。全国精锐都勤王在抚宁这一带和建虏打仗。而中原各地的地方军队在流贼的肆虐下,只有自保而无还手之力。
就在中原局势将要彻底糜烂之际,卢象升以普通知府的身份,横空出世,连破流贼。朝廷上下一致认为,眼下这情况,要想剿灭流贼,非卢象升不可。
不过讨论的最后结果,卢象升最终还是被抓进了天牢,待秋后开刀问斩。毕竟这事实在太大,只能先问成死罪。以后是否真要杀,就看到秋后这段时间内,朝廷上下的舆论如何再决定了。
处置了一批官员后,谁也没有想到,崇祯皇帝竟然下了罪己诏。
他是大明第一位下罪己诏的皇帝,一位一心想中兴大明的青年皇帝,于血气方刚之年,以皇帝之尊,向全天下认错,下罪己诏。
有一些臣子听到这个消息,听到罪己诏中字字悔恨血泪,体会当时崇祯皇帝亲笔写下此等诏书时无不淘淘大哭。其中之一者,就有卧病在床的徐光启。
他再次上书,恳请朝廷兴修水利,推广土豆等高产农作物,安抚民生,以为根本之道。
然而,像徐光启这样的官员还是太少了,更多的那些文官武将,表面怯怯,内心却是看戏。否则的话,崇祯皇帝迫于财政困难号召捐钱时,也不会敷衍以对了。
徐光启的奏章递上去后,犹如一块石头丢进了大海中,根本就没有得到重视。反而是经过一番问罪后空缺出来的职位,引起了各方的觊觎。
内阁首辅成基命下台,有神童之称的周延儒接替了他的位置。兵部尚书梁廷栋被问罪,永不录用,以知兵闻名的边臣张凤翼接任兵部尚书之职。
而张凤翼又推荐了同为代州人的孙传庭,说他剿贼方面颇有建树,在代州已是保得一方平安,可接任卢象升之职,继续剿匪的重任。
不过因为孙传庭在辞官回乡之前只是五品的稽勋郎中,引起了一部分文官的攻击,也让崇祯皇帝有点顾虑。毕竟在之前,可不是显名于兵事的。
就在犹豫之中,又有八百里加急传到京师,说贼首闯将李自成,携掘皇陵之威,挥师南下,接连攻克庐州、安庆、和州、滁州,一直沿长江打到江苏的仪征,一路所向披靡,严重威胁到了钱粮重地的江南。
这一下,江南这一片的文官就都急了。还争啥,孙传庭不是对贼人有一手么,赶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