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广听完,想起现在才六月初八,刚刚年中,应该还没有发生袁崇焕杀毛文龙的事件吧?
他想到这里,向那旅客道了谢,然后抱拳一周道:“刚才多有冒昧,店内所有人的茶水钱,就都由我请了,见谅,见谅!”
茶铺里面的人一听,马上便没了对胡广的不满,当即赞扬起来。
胡广也不理他们了,匆匆用完午餐,就立刻往京师出发。(未完待续。)
382 京师
ps: 感谢孤独寂寞55的捧场,谢谢!
想要救毛文龙,特别是从袁崇焕手下去救毛文龙,这个难度太大了。而且以胡广这个反贼的身份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如今他也只能通过汤若望,引荐给徐光启之后提及这个事情。希望徐光启不会像街头巷尾这些普通百姓一般,把袁崇焕想得太好而不信自己的话。
胡广一边赶路一边快马加鞭地赶路,队伍里的人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不是安贵的家在京师,而是首长的家在京师,这么急着回去!
一直到远远望见京师那高大的城墙时,队伍才缓下来歇口气。另外也不能太匆忙,否则引起守门兵丁的注意,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李定国也到了这时,才走近胡广道:“二老爷,你跑这么快,是因为袁督师和毛总兵的事情么?”
“嗯!”胡广点点头道,“是啊,那袁崇焕将会杀毛总兵,替建虏解决后顾之忧。如果不阻止,建虏必将绕道蒙古草原杀进关来。”
“二老爷,我们的计划只是拿了农作物的种子就走。您要是横生枝节,万一有个什么意外,我回去没法交代!”统领护卫的康全安听了,马上插嘴说道。
胡广转过头,对他笑了下道:“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我们先到安贵家,等他见到家里人后便去找那西洋人,通过他去见徐光启徐大人,拿他家种子的时候,顺便提醒他而已。”
听着好像也简单,只是顺手而为的事情而已。康全安想着,便没有再劝了。
可这时候,李定国却还有话说。只见他不解地问道:“二老爷,不提醒朝廷,让袁崇焕杀了毛总兵不更好么?那样建虏杀进关来,京师受到威胁,必然下令天下精锐勤王。到时候我们叫天军再杀进陕西,就会更容易啊?”
胡广一听。转头看向李定国,语重心长地教育道:“如果建虏杀进关来,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对待京畿之地的百姓?到时候,我们这一路而来,见到的村庄、城镇都会化为灰烬。我们所见到的那些人,十个人怕是要死八个,剩下的也是被他们抓去为奴。你觉得我们革命党人,能坐视这种情况发生么?”
虽然叫天军是造反了,可他们恨得也只是朝廷。还有那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而已。至于普通的老百姓,都是一国同胞,都是汉人,并没有当异族看待的。
因此,胡广这么一说,李定国便明白过来了,当即点头道:“首长,我懂了!”
这时候。他不称呼临时用的二老爷,而是叫首长。说明他从心底接受了这个理由。
“好了,不多说了,大家放松心态,别把自己当作叫天军,咱们现在只是大明普通百姓而已。”胡广一边扫视同伴,一边说着。最后看着安贵后,才接着道,“剩下就看你这个地主了!”
“二弟放心,一切有我。”安贵大声说完之后,转头看向魂牵梦绕的京师。不由得又有点惶恐起来。
不知道娘还好么?弟弟妹妹应该都已长大成人,由他们照料着娘,应该不会有事的!
也不知道弟弟妹妹长什么样子,自己不知道还能不能认出来?弟弟的个子从小就比较高,这时候肯定比自己都高了!妹妹小时候就眉清目秀的,眼下肯定出落成一个漂亮大姑娘了……
他想着想着,下意识地去挪了下背在背上的骨灰坛,心中暗暗地说道:“爹,我们终于到家门口,马上就能见到娘,还有弟弟和妹妹了。我们……终于到家了!”
周围的同伴都理解安贵此时的心情,没有人打搅他。放慢马速,以安贵为领头,往城门而去。
快到城门口时,安贵已经调整了心态。此时的他,虽是多年之后第一次回京师,可也算是走南闯北,见过大场面的。因此,面对京师守门的兵丁,他用流利的京师口音很顺利地通过了城门。
京师可算是大明第一大城池,其高大的城墙,磅礴的气势,都让第一次来的叫天军将士为之敬畏。
也因此,他们过城门的时候,心中其实都有点紧张。不过看到安贵三言两语就糊弄过去,进了城里,众人又都松了口气,心态也随之平和下来。
这么容易过关其实也很正常,毕竟天下承平已久,京师又不同陕西有民乱,有蒙古军队,这里很安全,检查稀松自然是肯定的了。
不过胡广一行人才刚通过城门洞,就听到身后又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随后城门处的守门兵丁大声在喊道:“快让开,路中间的快让开,三百里急递,休要挡路!”
听着话语,胡广等人马上避让到路边。就只一会的功夫,就见一名急脚进城门的时候,丝毫不停留,沿着大街快马直驰进城,扬尘而去。
安贵见胡广看着那名急脚的背影,便提醒他道:“二弟,天不久就要黑了,先去我家安顿好了再办事吧!”
“好,你走路吧!”胡广回过神来,当即对他说道。
与此同时,在紫禁城文华殿内,崇祯皇帝苍白的脸上,因为愤怒而有一丝红晕浮现,只见他把手中的那本奏章,一把丢向了大明兵部尚书王洽的身前,大声地怒问道:“堂堂榆林总兵带着五千兵马,竟然败在了一群灾民手中,还是全军覆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着他又从御桌上拿起另外一本,又丢向王洽道:“还有这个,竟然被夜袭偷了保德州城,朕养的军队,难道还不如一群灾民么?你这个兵部尚书,是怎么当的?”
叫天军和孙显祖的战事之后几天,才有夜袭保德州城的战事,可奏章却同时被崇祯皇帝看到,这中间自然是有过耽搁。
王洽早已见了这两封奏章,因此见崇祯皇帝发怒,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因此,他不急不忙地躬身一礼,而后解释道:“陛下,此皆领军之总兵、保德州城之知州大意,无关朝廷军队。要说边军打不过一群灾民,臣是不信的!”
说到这里,他马上又保证道:“陛下尽可放心,只要朝廷用心,边军定然能马上击溃贼军并收复保德州城。这点,臣敢用项上人头担保!”(未完待续。)
383 文华殿内
ps: 感谢rabit2011、孤独寂寞55的捧场,谢谢!
他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了最新战况而已。在等个两天,便会把最新战报呈送御前。就说保德州城被收复,府谷县城被收复,叫天军被击溃,贼人首级有多少多少,余部亡命逃入草原。
如此一来,陕西那边发生事情所带来的影响,将会降低到最小,顶多就是追究当事人而已。这对朝中大佬们来说,就是最佳的处理结果了。
这也是朝中大佬们在刚知道那两起战事之后,就马上商议出的对策。严控消息渠道,有关叫天军的进一步情况,必须由他们先知道,崇祯皇帝一个孤家寡人,还自断手臂废了东厂和锦衣卫,就等于成了个瞎子和聋子,最是好对付了。
果然,崇祯皇帝听了兵部尚书的保证之后,脸色和缓了下来。其实他也认可这个看法。要说朝廷的精锐边军,竟然打不过一群灾民,他是无论如何都没法相信,也不会接受的。
只见崇祯皇帝转头看向一边赐坐在圆凳上的首辅韩爌,严肃了语气指示道:“不管后续战事结果如何,有关作战指挥不力,举荐庸才之人必须严惩!”
韩爌欠了欠身子,做出一个低姿态道:“陛下放心,发生如此丢朝廷脸面的事情,内阁必然严加追责。特别是举荐那个庸才的人,更是会一查到底,看他还举荐了其他什么人,再由吏部严查被举荐人是否也是庸才。陛下,您看这样可好?”
听首辅这么一说,崇祯皇帝就觉得他考虑周全。如此一来。还有哪些庸才可能会误国误民也将会被发现。不再让这种丢脸的事情发生,确实是一个好提议。
崇祯皇帝对着韩爌的脸色就明显有了好转,和蔼地说道:“韩卿所说乃至理名言,就依韩卿所言,严查举荐人。”
韩爌听了,表面还是不动声色。荣辱不惊的样子,恭敬地答应了下来。心中却很是欣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种感觉很好,老夫的那几个对手等着接招吧!
解决了这个问题,崇祯皇帝的心情总算好了一点,脑子发散思维,就又想起了别的事情。
只听他仿佛自言自语般地说道:“陕西等地的灾情越发严重,那些灾民也是活不下去才走上了贼路。叫天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取这样的名字,由此可见一斑。”
韩爌和兵部尚书听崇祯皇帝的这番话,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这个叫天军的名字,第一印象确实如此,可叫天军的真正含义,却完全相反啊!
韩爌正考虑等崇祯皇帝说完之后。提醒下他,可还没等他说话。就听崇祯皇帝点名道:“韩卿?”
韩爌当即欠身答道:“臣在!”
“按朕的意思给陕西三边总督杨卿去旨,言寇亦我赤子,宜抚之,不必专戮。”崇祯皇帝缓缓地说完后,又无声地叹了口气。
韩爌听了,眉头一皱。正待说话时,就听到远远传来通传声:“三百里加急,紧急军情!”
文华殿内的几个人一听,都不由得往外看去。紧急军情,肯定不会是好事!一时之间。殿内刚缓和了点的气氛又紧张了起来。
韩爌和王洽互相看了一眼,眉头都不由得皱了起来。是谁这么莽撞,竟然不经过内阁,直接递到御前来了?
轮值的宦官不一会就把急报转呈御前,崇祯皇帝第一时间打开用火漆封着的长筒,从里面取出一份奏章。
韩爌和王洽只好盯着崇祯皇帝的表情,来猜测这急报的内容是好是坏了。
“哦,是袁爱卿的急报!”崇祯皇帝看了封面,便抬头微笑着对底下两位臣子说了句。
韩爌一听,松了口气,原来是辽东过来的,那是会直达御前的,没问题。
而崇祯皇帝说完之后心中在猜测着,袁爱卿五年平辽,朕也拼了全力,要钱给钱,要权给权,对建虏前线,可说已是袁爱卿一言以决。这紧急军情,该不会是打了胜仗来报喜了吧?
他一厢情愿地想着,却选择性的忽视了如果是打了胜仗,送信的早就高喊袁督师捷报了。
只见他笑着打开奏章看了起来,这刚一看,那脸色就“刷”一声白了,然后快速地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看完一遍,犹自不信,又从头看了起来。
他的动作,让底下两名臣子面面相觑,这是怎么了?难道袁崇焕打了败仗?
韩爌这么一想,那脸色就难看了。刚还说了要严查陕西那边误国庸才的举荐人,别是要给对手以口实,让这事不了了之了吧?
他盯着崇祯皇帝的脸色察言观色,却发现崇祯皇帝除了脸色惨白之外,拿着奏章的手还在微微发抖,呆呆地盯着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