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黑子一下成为了全场的焦点,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认真听着他要说的话。
王黑子的口才不是很好,胡广一边听着他叙述。一边追问细节,甚至到了后来,从一边在记录的孙可望手中拿来纸笔,开始画起地图来。
还真不用说,被王嘉胤选择用来作为山寨的地方,确实是个险地。属于易守难攻之地。到处沟壑纵横,就是大队官兵想开进去,都不是那么容易,很容易就迷路。
在历史上,王嘉胤被洪承畴击败后,就转入了苜蓿沟,逃过了洪承畴的追击。
一众首领听着王黑子的叙述,都在不断地点头,在他们看来。这地方确实不错。
可当王黑子说完之后,胡广却忽然有点希望地抛下了羽毛笔,摇摇头道:“这地方不是很理想!”
原本得王黑子的启发,已有好几个人想到了类似的几个地方,正准备也说说的,却听到了胡广这么一句话,不由得就先住了口,看看情况再说。
“二弟。这地方不是很好么,为何不行?”胡宽也有点不解。开口问胡广道。
“大哥,这地方别的都好,就是没水,没法种吃的。”胡广露出一丝苦笑,摇头回答道。
这边都是黄土高坡,眼下又是小冰河时期。不但气候极冷,还连年干旱,躲在沟壑纵横的犄角旮旯里,想要有种庄稼所需的水,这个根本就不可能。
众人一听。就沉默了。包括原本想起类似几个易守难攻地方的人,也知道那几个地方其实都是缺水,谁让这里是黄土高坡呢!
忽然,刘大能开口了,他试探着问道:“公子,粮食这些可以由我们骑兵营来解决怎么样?”
就像眼下这样,骑兵营出动,到周围的村镇去打土豪,抢粮食,也很不错!
不少首领一听,都在底下默默点头,这是个好点子。
可胡广还是摇头,他反问刘大能道:“你觉得从苜蓿沟那个地方出来,要花多少时间?周围有多少地方够你去攻打,能长期养活两千多人,甚至到以后,还要养活更多的人?”
刘大能说不出话来,苜蓿沟本来就偏,出来一趟就不容易了,再找个能打下来的村镇,再运回去,关键是还要经常这么干,好像真不现实。
“还有,官府已经非常关注我们了,他们未必会放任我们在苜蓿沟,到时候又派兵跟进,你还有工夫出来打村镇么?”
这一下,没有人说话了,不用说,如果按照公子这么说的话,苜蓿沟确实不合适,这实在是有点遗憾!
苜蓿沟这个地方,其实只适合做临时歇脚,短暂停留可以。如果想作为根据地,就绝对不行了!
不过其实也有一个替代方案,就是储备足够的食物,叫天军将士足够用上一年的食物,然后躲进苜蓿沟,等到明年年底辽东建虏攻进京畿之地的时候,陕西边军精锐就会去勤王,那个时候再从苜蓿沟溜出来,压力就会少一些。
但胡广没有把这个方案说出来,因为这个方案在他看来,缺点也是太多。
比如说,叫天军躲进苜蓿沟,所需要的物资能收集到多少,是否够用这是个问题。还有,带进去的物资用一点少一点,两千多人马只能躺那挺尸,尽量少吃一点是一点,这现实么?
还有火器怎么办?训练怎么办?如此多的人口躲在一个只有消耗没有产出的地方,实在是下策。这些都还是建立在官军不来找麻烦的基础上,否则不说打不打得赢,光物资消耗就受不了。
胡广在内心叹了口气,抬头看向在场的人,看他们是否还有其他建议。
过了半天,还是没有人开口,胡广忍不住就问道:“就没有其他地方了么?”
王黑子有点沮丧,平时脑子不灵活的自己,好不容易在众多首领面前,提出了个主意,结果却被公子否了。
他见没人回公子的话,不由得脱口而出道:“公子,连苜蓿沟都不行,那就没地方了。干脆就不要什么根据地不根据地了,那里官兵弱就打那里,还不信到处都是边军的精锐?”
大家一听,是啊,刚才怎么就没想到呢?又不是所有明军都是像今天这样的精锐。比如说,上次胡汉三那样的明军,不就可以打他一打么!
一时之间,好几个首领都纷纷赞同,他们都相信现在叫天军的实力,打打那些卫所的军队,地方防御的堡丁之类,应该没多大问题。
胡广听得默然,他明白过来,这时候的人应该并不重视根据地的概念,所以才有这么多人附和王黑子的提法。(未完待续。。)
ps: 感谢立立之之的月票,谢谢!
昨晚女儿睡得早了点,就和老婆难得有单独时间看了部电影,有闲时间的朋友可以看看《我是路人甲》,确实可以,里面有些话很有同感。
200 乌兰的提议
不管怎么样,如果要建立根据地的话,肯定不会建立在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吃苦是免不了的。而且很可能为了建立起根据地,要进行艰苦卓绝地战斗。因此,统一意识很重要。
胡广想到这里,便耐着性子,转头看着王黑子道:“确实,明军不可能都是精锐。我们叫天军打不过今天的明军,不代表打不赢其他明军。但是,你们想过没有……”
他说到这里,转回头,看着大堂内的一众首领,认真地问道:“像我们这样身强力壮,身体无病无灾的男人可以转战四方,可还有那些老弱妇孺怎么办?他们能吃得消跟我们一起转战四方么?”
叫天军上下强调的是亲如一家,不是强者为王。听到胡广这么问,一众首领就哑然了。叫天军中的老弱妇孺,确实是个问题!
“还有,不管是不是打弱军,只要打仗,特别是这种冷兵器作战,肯定在杀敌的时候自身也有损失。战死的人员怎么补充,受伤的同袍如何休养?没有一个后勤基地,没有一个根据地,这些也将成为我们的问题。”
“其实最关键的还不止这些,是粮食!这个年代,打仗最主要的就是粮食。可我们流动作战,粮食能存多少下来?每打下一个地方,就必须把当地的粮食据为己有。因为我们不生产粮食,就必须这么干。”
“可现在连年灾荒,以后的十来年,必然也是灾荒,每个地方会有多少余粮?我们打到后面,会有多少粮食可以抢,大家有想过么?”
没有立足之地的叫天军。最终必然会变成和历史上一样的流贼。如果你不害民,只是打土豪,随着要饿死农民的加入,必然会拖累耗死叫天军。
除非你就执行汰弱留强,可这和叫天军的宗旨不符,倒是和流贼一个样了。
胡广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问出。大堂内鸦雀无声,每个人的心头都是沉甸甸的。
“如果我们在一个地方停留过长时间,想好好休整一下,明军马上就会围上来。闹大了之后,不但是我们秦地的明军,邻近的晋军,河南、河北、山东,还有四川的土司兵都可能调过来围攻我们。我们在不断地流动作战中,能强大到都打赢他们的地步么?”
胡广其实已经在参考发生过的历史给他们讲了。这些事情,只要沿着历史的轨迹发展下去,必然会发生。
到时候,中原烽烟四起,最受苦的还是百姓,倒是最便宜了在辽东的建虏。
胡广的一个个质问,把没有根据地,或者没有一个合适根据地的缺点暴露无遗。大堂内的首领们再无侥幸心理,也充分认识到了根据地的重要性。
可越是这样。他们的神情就越是严峻,脸色也越是难看。因为他们发现,以后想有好的发展,就必须要一个合适的根据地。可这根据地,在哪里呢?
在胡广的话音落了之后,大堂内一片安静。倒是沉重的呼吸声高了不少。
胡广看到没有一个人发声,心中叹了口气。确实,要找出一个根据地就太难了。那么,自己把所想的那地方说出来,让他们探讨下如何吧!
他正想说话的时候。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人忽然开口说话了,有点怯懦,没有底气地说道:“我想……我想有个地方,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众人闻声一看,竟然是胡广的嫂子乌兰。
女同胞们在开首领会议的时候,基本上很少发言,一般都是当陪衬的。在当时的环境中,都是男人说话,女人别插嘴。
基于胡广的坚持,女人能顶半边天,乌兰她们都参与了每次开会,可她们都自觉地很少说话。
眼下突然说话,让人格外的惊讶。现在这个议题,还是众人都措手无策的时候,她竟然说想提个地方,更是让人意外。
在这个背景下,就算乌兰平时为人比较大方,也终归底气不足。
胡广一听,眼睛一亮,马上点头道:“嫂子,有话尽管说,我们这只是开会讨论而已。”
胡宽有点不相信地看着自己的妻子,不过并没有说话,带着好奇的表情听着。
得到胡广的肯定,乌兰的勇气又多了一些,说话也连贯了,抬头快速地说道:“关内没有合适的地方,那关外呢,我们土默特族的地盘上是否可以?”
胡宽一听这,下意识地出口训道:“瞎扯,关外哪行啊!”
其他人听了,也是差不多的态度。根据地怎么可能选到关外去呢,这不可能!
谁知乌兰说出口之后,胆子反而壮了,当即反驳道:“关外为什么不行?明军难道还会追出去?”
众人一听,都楞了下。确实,明军不会追出关外,可关外有蒙古人啊!
这时候,胡广却有点兴奋地开口了,大声肯定道:“嫂子说得不错,关外也是一个选择。为什么行,为什么不行,我们可以讨论下!”
一听胡广这么说,大堂内的首领们也就不一股脑地反对了,纷纷开始寻思关外建立根据地的优缺点了。
胡宽首先就面对自己的弟弟,提出自己的意见道:“二弟,关外显然不可能。那是蒙古人的地盘,他们的骑军成千上万,来去无踪,我们怎么打?”
众人一听,都点头称是,就是这个理。
但乌兰不服气了,她马上反驳道:“我们蒙古人都分很多部落的,平时哪有那么多成千上万的骑军?那都是那些贵族老爷们联合起来,想入关来抢东西的时候,才会聚集起来的。”
胡广面露微笑,摆摆手,先让现场安静下来,然后带着一丝兴奋说道:“各位,反对根据地建在关外的理由,应该就是一个,那是蒙古人的地盘,怕蒙古骑兵的捣乱,是不是?”
“是的,公子!”很多首领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好,这是一个反对的理由。”胡广赞同地点点头,然后对乌兰说道:“那嫂子你提议关外土默特那边作为根据地,你的理由是什么,都说给我们听听,我们再来决定可以不可以?”(未完待续。。)
201 天下穷人是一家
乌兰一听胡广这话,反而多了一丝羞涩,看看自己的丈夫,有点为难的说道:“其实,我也说不出多少理由,只是觉得可以逃过明军的围攻,而且那里可以种庄稼。所以……所以就提了。”
关内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没法种庄稼,第二个问题是明王朝会源源不断地派兵围剿。如果换去了关外,确实能解决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