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遥踟返比皇蔷偎只队灰侨舜胫恋模几杷兜淖饨稹�
渔船虽小,载人有限,但也架不住船多,蜀军在黄河上高价调集船只的消息传开,就近黄河一带的渔民是踊跃前来助战,数千艘的渔船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渡河阵容,不可谓是场面浩大。
一艘接一艘的船只满载着蜀兵,向着黄河的河心处驶去。
冬天的五更天,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一团漆黑,东方也只是勉强地露出一点鱼肚白,寒风凛冽,冻得人簌簌发抖,但蜀军将士却是斗志昂扬,雄纠纠气昂昂,万众一心,誓死强渡黄河。
天黑冰冷,小平津渡口之上,却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数千艘的船只,构成了黄河上最为亮丽的风景。
晋军虽然主力调往了孟津,但小平津关上,还是留守着不少的晋兵,对岸的这一番动静,自然令小平津关的晋兵有所察觉,他们纷纷地睡梦中惊醒,披甲操戈,赶赴渡口进行抵御。
小平津关的都督是朱振,当初蜀军兵临小平津关,朝野一片振动,小平津关、孟津关、五社津关的守将都被提升为都督之职,朱振便在其列。而且三关之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小平津关,朱振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重用,直到朝廷的战略目标东移,将防守中心由小平津关移到孟津关之后,朱振的地位才有所下降。
对此朱振是据理力争,认为蜀军进攻小平津关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者黄河在小平津关附近河面开阔,比较有利于渡河,二者小平津关距离洛阳最近,一旦蜀军占领小平津关,势必会对洛阳城形成最大的威胁。
不过由于朱振只是猜测,并无真凭实据,而和郁传回来的情报却是证据确凿,所有一切都指向了孟津渡,所以无人理睬朱振,晋军的防御重心也从小平津关移向了孟津关。
朱振是一肚子的郁闷,不过他坚持自己的观点,无人可以轻易地说服他,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假,朱振下令小平津关的晋军采用一级防御状态,随时应对着可能到来的战斗。
“启禀都督,蜀军来袭!”朱振是在睡梦中被巡哨的晋兵给唤醒的,朱振只打了个激灵便醒了,反正他睡觉也是衣不卸甲,此时一个骨碌就从榻上爬了起来,直接就跑到河边。
在晨曦之中,朱振隐约可以看到河面上千船万舰的正向着小平津关扑天盖地而来,他不禁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立刻传令守关的晋军全部召集,投入战斗。
小平津关北面的关墙,其实就是黄河的大堤,晋军在小平津关驻防多年,河防设施极为地完善,各种防御设施应有尽有,高大的堤坝,更是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死死地扼守在黄河之上。
朱振的号令之下,小平津关的晋军守兵全部地行动了起来,扑到了河防关墙上面,剑拨弩张,严阵以待。(未完待续。。)
第1064章 强渡黄河(二)
尽管晋军的主力被抽调走了大半,但小平津关的防御力量仍然不容小觑,毕竟是黄河天险,蜀军想要从小平津渡完成强渡黄河的任务,依然是并不轻松。
黄河的水流湍急,河水浑浊,是天下大江大河之中,难度仅次于长江的存在,加上现在已经是冬季,黄河的凌汛期即将到来,河水中夹杂着许多的冰块,顺流而下。如果冰块小一点,那倒没有什么,不会对船只造成什么损坏,但比较大的冰块就不一样了,很多的坚硬的大冰决在河水的裹挟之下,顺流而下,一旦撞到那些比较单薄的渔船上面,就可以轻易地撞出一个大窟窿来。
一旦渔船被冰块击中,短短的几息时间,整艘船就会下沉,被黄河的急流所吞没,现在的河水极为地刺骨冰冷,一旦有士兵落水,如果施救不及的话,不是被急流卷走就是被活活冻死。
所幸现在黄河之中的冰块并不是太多,尤其是足以致命的大冰块还没有达到数量恐怖的地步,否则等到黄河真正的凌汛期,那时候渡河才成为真正的噩梦。
除了应对水势滔天的黄河之外,蜀军最大的敌人自然是小平津关的守敌。小平津关距离孟津关只有五六十里的距离,如果晋军全速行动的话,这段路程也就只有半天可走,如果被晋军获悉蜀军的真正渡河意图之后,肯定会从孟津渡直扑小平津而来。
那么真正留给蜀军的渡河时间,也就只有半天多一点的时间,一旦被孟津渡的援兵抢先赶到的话,蜀军必然会深陷泥潭之中,先前的种种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时间紧,任务重,是摆在蜀军面前的两个最大难题,只有克服困难,抢占一个滩头阵地,在黄河南岸的纵深地带立足,渡河任务才能算是圆满地完成。
刘胤亲自在黄河北岸边上督战,在他的左边,是蜀军的左军都督傅佥,在他的右边,是暂任他首席幕僚的羊祜,他们遥望着黄河南岸上的小平津关,神色都无比地严肃,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这一战,将直接决定着天下的归属,可谓是重要无比,蜀军也只有逾越过黄河这道天险,才能够顺利地进军洛阳,颠覆司马晋王朝。
天光大亮之际,第一波的进攻船队,已经迫近到了小平津关下。
朱振看到蜀军的船队已经进入到了己方的射程之内,他毫不犹豫地下令放箭,一时之间,河面上乱箭如飞,双方陷入到了激烈的攻防战中。
晋军所拥有的武器自然不仅仅只是弓箭,城防之中,还布署着大量的床弩和投石机,普通的弓箭杀伤威力有限,但床弩和投石机,却是威力惊人的武器,床弩巨大的弩箭,如矛一般锐利,如果被射中船体的话,整只船就会有灭顶之虞。而投石机抛射出来的石头更是威力惊人,一旦被石头砸中,很难有所幸免。
蜀军越过黄河的激流,已经是很小心翼翼的了,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的船只被黄河之中的冰块所击中,沉没了。好在刘胤对此还是有所准备的,一旦有渡船被毁,周围的船只便立刻予以施救,尽可能地把落水者救上来,将伤亡减到最低的程度。
对于弓箭的攻击,蜀军可以使用盾牌进行抵挡,也可以躲到后舱去,本身这些渡船都是些木质结构的,普通的弓箭就算是力道再大,也很难摧毁这些渡船,射的越多,越有草船借箭的味道。
但床弩和投石机却不然,这些威力惊人的武器破坏力太大了,一旦被它们击中船体,整艘船就全完蛋了。
还好床弩和投石机在数量上终究是有限的,而且它们的命中率也是较低的,否则如果它们例不虚发的话,蜀军的船只根本就没有机会靠岸。
投石机所抛射出来的石块,九cd落到了黄河之中,激起的水柱竟然有丈余的高度,偶尔只有各别的石块,才会命中船只。
要知道,拿投石机来对付移动的目标,效果自然是差强人意,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准度,只能是将石块投掷到指定的区域,大有点瞎猫去碰死老鼠的意思,砸不中算是蜀军船只的幸运,砸中了的,也只能是自叹运气真衰。
相比之下,床弩的命中度略微好一点,毕竟射击的时候,它们可以来瞄准,投射出来的弩箭还是有一定的准度的,但也就是仅仅好一点而已,十成之中八成是落空的。
蜀军的船只冒着箭雨,不停地向着岸边冲去,虽然有船只不断地倾覆,但却依然无法阻挡蜀军强渡黄河的决心。
除了弓弩的对射之外,比较大的船上还装备着类似于投石车的装置,只不过体积比较小,相对于几十人上百人进行牵拉的投石车,蜀军装备在船只上的小型投石车只需要两到三人即可操作,当然所投掷的并不是石块,而是火药包。
这种程度的强渡作战,没有一点杀手锏的武器,是不足以对小平津关构成威胁的。唯一有效的武器毫无疑问是火器,但同样比较困扰的,是投掷距离的问题,小平津关上防守严密,仅仅弓箭一类的武器就多得不可胜数,想要接近到小平津关再投掷火药武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刘胤想到了投石车,但如果把大型而笨重的投石车搬到船上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刘胤突发奇想,令工匠制造了上百架缩小版的投石车。
这些微型的投石车比任何一种投石车都小,自然无法投掷石块,那怕是只有十几斤重的最小石弹,不过只有几斤重的火药武器,却是比较合适使用的。
蜀军在进攻不利的情况下,将装备有微型投石车的船只顶到了最前面,一枚枚火药弹唿啸着飞向了小平津关的城头,剧烈的爆炸和刺鼻的硝烟几乎将小平津关的城头所覆盖,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未完待续。。)
第1065章 强渡黄河(三)
蜀军火器的犀利已经是尽人皆知了,为了防御蜀军的火器攻击,晋军内部其实也有过一些研究,但那玩意的威力太大,晋军方面确实也无法找到克制的武器。不过,一些晋军的将领通过研究也发现,蜀军的火器基本上是依靠人力来投掷的,或者是通过事先埋设再引爆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射程上火器有一个短板,只要能在射程上对其进行克制,不让蜀军有使用火器进行攻击的机会,这样便可以大大地降低蜀军火器的威胁。
很快的,一些与之对应的战术战法也被研究出来,那就是尽可能地利用远程攻击武器,如弓箭、床弩、投石车等,来遏制蜀军使用火器的机会。
为此,晋**方还特意地召集起一些将领进行实兵操练和演习,专门进行了针对性的学习,以提高前线将领的实战能力。小平津关都督朱振就是其中的一员。
所以在对付蜀军火器方面,朱振还是有一些心得的,当他接到蜀军渡河攻击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赶赴到了黄河大堤的第一线上,下令弓箭兵、强弩兵,床弩车、投石车火力全开,对一切进入到射程之内的蜀军船只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击。
蜀军所使用的船只并非是战船,大多是民用的渔船、商船和渡船,这些船只和战船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船只的坚固程度差别相当大,如果是水军所使用的战船,其坚固程度就足以承受投石车和床弩的几次打击,而普通的民用船只,却根本就无法承受这种重型武器的攻击,几乎到了一击就散架的程度。
朱振看到晋军的远程射击颇有成果,不禁是得意地大笑起来,不过他也还有少许的遗憾,那就是晋军在岸防上配备的投石车和床弩数量不是足够多,虽然晋军击沉了不少的蜀军船只,但还有不少的漏网之鱼冲了过来。这些漏网之鱼也只能是依靠岸上密集的箭矢去对付了,但相比于投石车和床弩这些重型武器,普通弓弩的杀伤力就要大打许多折扣,很难达到一击即毁的程度。
晋军也尝试性地使用火箭进行攻击,所谓的火箭就是在箭杆上缠上浸过油的布条,点燃后射出去。这样的火箭对木制结构的东西很有致命性,理论上对付船只是最为有效的。
不过蜀军显然是有所防备的,把船只用水淋湿浇透或在船舱内铺上一层细沙,这样即使是火箭射中船只,也不会引起火灾来。
蜀军第一波的进攻受到了相当大的遏制,基本上大部分的船只都没有接近到几十步远也就是火器可以投掷的距离,所以晋军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