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骨能下令一万骑兵排出进攻的阵形,从山坡之上一路冲杀下去,本来骑兵的速度就是奇快,再加上斜坡的作用,整个鲜卑骑兵攻击起来,万马奔腾,激起的尘烟直冲云霄。

    如果在以前,蜀军步兵对骑兵的这种可怕冲击力还是比较惧怕的话,那么经过了武威之战,完全改变了不少,蜀军正是由于装备有偏厢车,在长达三千余里的行军途中,一直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没骨能没有尝过蜀军偏厢车的厉害,自然不清楚这偏厢车的妙用,看到蜀军就眼前,没骨能是双目赤红,立刻率兵从比较陡直的半山坡上,发起最为快速的攻击。

    傅募看到鲜卑人杀气腾腾而来,不禁是大为高兴,一切果然没有出乎刘胤的预料,这些鲜卑人上钩了,不过虎步右营与后面的虎骑营保持着十里在右的距离,就算现在虎骑营已经得到了鲜卑人的进攻的消息,赶来增援的话,差不多的半个时辰左右。所以不管有多么的困难,虎步右营必须要挡住鲜卑骑兵半个时辰。

    “列阵!迎敌!”傅募给尖斜指半空,高声地下令道。

    虎步右营有长途行军之中,一直是担负着中军护卫的作用,是蜀军中的主力核心,对于偏厢车阵的运用已经到了极为娴熟的地步,虽然是虎步右营独立作战,但也是井井有条,从容不迫。

    面对突袭而来的鲜卑骑兵,虎步右营的阵势转变几乎是瞬间就完成了,由行军的战斗队形立刻转变为圆形铁桶阵法,所有的偏厢车都置于外围,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守阵势。

    “放箭!”就在鲜卑人骑兵凶猛地冲上来之际,一声令下,万箭齐飞,向着鲜卑骑兵疾射而去。

    由于箭矢的密度相当地大,鲜卑骑兵几乎是无可闪避,冲在最前面的那些骑手最先遭殃,纷纷地中箭落马,人仰马翻,顿时之间是死伤无数。(未完待续。)

第643章 没骨能

    没骨能是勃然大怒,下令鲜卑骑兵加大攻击的力度,同时令弓手进行反击。

    但偏厢车厚实的木板根本就不是鲜卑人弓箭可以射穿的,鲜卑弓骑手也只有采用较大角度的仰射才能将箭矢射到木板的后面,但仰射角度过大目标的精准度就会下降很多,蜀军大多身着铁铠,而且在偏厢车的后面布置有大量的盾兵,对这种漫无目标的散射有很好的防御效果,所以鲜卑人的箭矢大多浪费掉了。

    不过鲜卑骑兵的冲击速度还是不错的,虽然前面的骑兵大多遭到了射杀,但后面的骑兵还是很快地突了上来,甚至冲到了偏厢车的近前。

    战马丝毫没有减速,狠狠地撞向了偏厢车。每匹战马至少也有数百斤的重量,高速奔驰带来的惯性产生的力量是相当的惊人,战马撞到偏厢车的时候,“砰”的一声巨响,让周围人的心弦都不禁为之一颤。

    按理说这应该是两败俱伤的局面,战马的整个头颅都被撞碎了,巨大的惯性将马背上的骑手向前抛了出去,也狠狠地撞到了木板之上。

    但让人称奇的是,偏厢车那厚实有木板除了表面上撞出一些凹槽之外,竟然是丝毫无损。

    这让在不远处观战的没骨能是悚然一惊,他很清楚骑兵这一撞击的力度,但战马都撞死了,蜀军那战车却是完好无损,没骨能实在是搞不懂蜀军是怎么制出如如此坚固的战车来的。

    其实偏厢车最大的功能就是防撞击,厚达十寸的木板后面钉满了纵横交错的木龙骨,这些龙骨也是八到十寸的厚度,偏厢车的底部则是铺着厚厚的木板,厢体和底盘之间则是用粗大的圆木密密地斜向支撑着,每一个偏厢车都极为地沉重,行军之时,需要马匹来牵引。正是由于本身极为的沉重,偏厢车才可以抵御住巨大的冲击力。

    一匹战马的惯性冲击力虽然很大,但刘胤在设制偏厢车的时候,就做过多次的测试,完全可以确保在这种巨大冲击力下偏厢车的完好性。除了使用巨型的投石车之外,一般的武器还很难威胁到它,对付骑兵的冲击,完全是游刃有余。

    偏厢车联结成一排,那种高度也是战马所无法跳跃过去了,这种专门针对骑兵而设计的战车两度让秃发树机能吃尽了苦头,没参与过武威之战的没骨能此时见识到了偏厢车的威力,也不禁是是大呼头痛。

    怪不得蜀军仅派五千人就敢来进攻,当真是有恃无恐。没骨能先前没听副将乌泉普罗的劝告,此时搞得是骑虎难下。

    但没骨能的脾气很倔,明知这支蜀军是一根难啃得硬骨头,但他偏偏就是不信邪,非要把它给啃下来,下令鲜卑骑兵不惜一切代价地进行强攻。

    傅募冷笑一声,没骨能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虽然看起来凶悍无比,但对于偏厢车阵来说,却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在车阵厚实的壁垒之下,当初秃发树机能率数万大军都无法攻破,现在仅凭没骨能的万数人马,根本就无法撼动。

    这种近距离的搏杀,元戎弩的特长完全可以发挥出来,密集的箭雨形成一道死亡扇面,鲜卑人攻得越急,被射杀的机遇就越大,很快地,在蜀军的车阵前面,鲜卑人和战马的尸体就已经是横尸遍野了,唯有那厚实木板构成的偏厢车阵,依然是巍然不动。

    山口地区的战斗打响之后,距离虎步右营十里之外的虎骑营立刻就投入了进攻,十里的距离对于步兵而言可以算的上长距离了,但对于骑兵而言,却不过是片刻的光景,很快,邓朴率虎骑左营,傅著率虎骑右营从左右两路包抄而来,对没骨能的鲜卑军形成了合围之势。

    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还没有啃下来,蜀军的增援骑兵又包抄而来,没骨能再狂傲,也明白此刻的形势,只得下令撤退。

    但虎骑营可不是虎步营,面对虎步营时,鲜卑人可攻可守,可进可退,虽然啃不下来,但自保是一点问题没有,但此时面对虎骑营,鲜卑人可没法想走就走了。

    由于装备着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虎骑营骑兵的速度显然要比鲜卑人更快,凭借着速度上的优势,很快地就完成了对鲜卑人的包围。

    形势的陡然逆转,让没骨能不禁是胆战心寒,蜀军的步兵强的离谱,蜀军的骑兵更是动作神速,实力之强远远出乎没骨能的预料。

    马泉普罗挡在了没骨能的身前,大声道:“将军快走,我来断后!”

    没骨能这时好生惭愧,先前马泉普罗力阻他出战他不听,现在身陷困境,反而要马泉普罗来掩护他撤退,性格耿直的没骨能大叫道:“不行,我不能抛下这些儿郎子弟,要死也死到一块!”

    马泉普罗道:“将军不可,将军可是奉大首领之命来镇守三危山的,如果我们都战死于此处,三危山谁人来守?将军须以大事为重!”

    没骨能想到自己身上的担子,重重地叹息了一声,率领着他的亲兵骑队向外突围而去。马泉普罗则是在后面为没骨能断后,很快地,他就陷入了蜀军骑兵的重重围困之中。

    马泉普罗血战到底,身边骑兵越打越少,渐渐不支,被拍马赶到的傅著一枪刺于了马下。

    没骨能拼死力战,总算是逃出了包围圈,看看身边只剩下可怜巴巴的数百骑,没骨能是心如死灰,他一向狂傲眼光过顶,没有想到这一战却几乎是全军覆灭,一种悲凉的情绪涌上了心头。武威之战后,没骨能对鲜卑人的失败还是不以为然,没有想今天在三危山,实实在在地给他上了一堂课,不服?不行!

    带着几百残骑逃回到了三危山,没骨能打死也不敢再出战了,一面死守要隘,一面向秃发树机能紧急求援。这次带来的两万骑兵折损了一半,仅剩下一万余人,关键是没骨能的信心也给打没了,除了求援,他想不到更好的招了。(未完待续。)

第644章 火拼

    蜀军在山口大捷之后,便将主力部队插入三危山和鸣沙山之间的地带,刘胤决定各个击破,首先派兵攻打驻兵最少的鸣沙山。

    本来鸣沙山和三危山是互为倚角的,一方受攻另一方可以出兵援救,但没骨能惨败之后吓破了胆,再也不敢出战了,眼睁睁地看着鸣沙山陷落而无动于衷。

    鸣沙山的守将是敦煌晋军司马杨啸,守军除了他自己带来的一千晋之外,还有没骨能拨给他的一千人,总计两千人马。

    相比于山势陡峭如危如坠的三危山,鸣沙山的山势则要平缓的多,鸣沙山最大的特点就是满山的流沙,人或物体在沙面上移动的时候,就会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在后世,敦煌鸣沙山可是鼎鼎有名,游客如炽,因为在它的东麓,是赫赫有名的敦煌莫高窟,不过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现在还是一片荒山野岭。鸣沙山全由细沙聚积而成,沙粒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晶莹透亮,一尘不染。沙山形态各异:有的像月芽儿,弯弯相连,组成沙链;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耸起,有棱有角;有的像蟒蛇,长长而卧,延至天边;有的像鱼鳞,丘丘相接,排列整齐。

    攻打鸣沙山的蜀军那有心思去欣赏此处的风景,就算那会出声的沙子初时给人一点惊异之外,但看久了听久了也就没啥新鲜感了,比起普通的山岩,鸣沙山似乎更难攀登,这儿的沙子都是活的,踩上去松松软软,一不留神就会从山坡上滚落下去,不过这一路都是这样软软的沙子,就算跌下去也不会受伤。

    就算鸣沙山的守军居高临下,凭险据守,但兵力的悬殊让他们根本就无力抵抗蜀军的进攻,而守将杨啸本来就无心恋战,看到如潮水般攻上来的蜀军,便有心思拱手投降。

    杨啸想要投降,可鲜卑人不干,刚发现晋军有投降的意图,便从背后向晋军发起了袭击,晋军当然是不甘示弱地予以还击,双方立刻干起仗来。

    原本有兵力防守,蜀军的进攻肯定会迟滞着一些,但等傅募率兵快攻上山顶,意外地感到压力竟然没有了,山上不断地传来喊杀之声,但却似乎并不再是针对攻山的蜀军,于是傅募立刻率军冲上了山顶,赫然地发现山顶上的晋军和鲜卑人已经混战在了一起。

    傅募愣住了,双方正在打得激烈,地上已经躺满了尸体,从现场的情况来看,这完全是在真刀真枪的干仗,傅募也搞不清究竟是出了什么状况,也不知道该去帮谁。

    关键的时候,还是语言相通的杨啸大声叫喊着向蜀军投降,并请求援助,而言语不通的鲜卑人则是叽里哇拉地叫喊着根本就听不懂他们的话。

    傅募当然不再迟疑,晋军肯投降自然是好事,怪不得晋军能和鲜卑人干到一起,原来是晋军这边想要投降鲜卑人不干,双方才发生了火拼,不过这对于蜀军而言是好事,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蜀军可以兵不血刃地攻上鸣沙山,这是得益于这种好处。

    傅募当即下令蜀军协助晋军围歼鲜卑人。

    论战力,鲜卑人要比晋军强上一些,由于他们是先发制人,所以在战斗中占据着主动,但蜀军攻上山顶以后,形势便立刻逆转过来,近五千的蜀军将山顶之上的鲜卑人团团围了起来,在晋军的配合下,对鲜卑人全力追斩。

    很快地,这一千鲜卑人全部倒了下去,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走脱。杨啸的晋军也是伤亡不轻,折损过半,这也全仰仗蜀军的支援,否则和鲜卑人的对战,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