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期待和喜悦的感觉。
霍去病下葬前太子刘据宣读了一片祭文,这洋洋洒洒一片祭文在太子包涵深情的诵读下,使得到场之人无不双眼含泪。就在太子宣读的过程中,一个外围的士兵急匆匆的跑到回宫面前,在他耳畔小声的说道:“君上,府上来人传话,夫人诞下一个女孩,母女平安请君上放心。”
“知道了!”听到母女平安的消息,霍光反倒不觉得有什么激动,只是淡淡的说了句‘知道了’。
霍光的第一个孩子名字早就定下了,而且正是霍去病取的,无论男女都叫霍成君,也是纪念霍光被封安阳君时有了这个孩子。在封建时期男女观念还很严重,尤其是身份地位越高的人越希望子嗣男孩越多越好。
不过对于霍光来说,后世的思想让他对霍成君这个女孩也倍加喜爱,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他和李妍的第一个孩子,而且又是在今日出生,其中又多了一些意义。
霍去病一代人杰终究是退出了历史,不过霍氏家族的辉煌并不会因此而终结,相反霍氏家族会在霍光手上散发出更加辉煌的光辉。
葬礼结束之后,霍光就马不停蹄的返回长安,这次他不是返回冠军侯府,而是连同霍嬗等人都一同回到了安阳君府。当霍去病去世所带来的伤感还没完全退却时,霍成君的出生多少带来了一丝喜庆。
不过当霍光等人出现在安阳君府外时,这里早已是门庭若市,因为霍光出任京兆尹的消息在一天时间里早已传遍长安,倒是作为当事人的霍光自己对此还一无所知!(未完待续。。)
第一六零章 上缴虎符
很快霍光便知道汉武帝任命自己为京兆尹的事情,不过对于这些道贺之人,霍光统统没有接见,而是直奔后院,去见自己刚刚降临人世的长女。
后院之中如今依旧一片忙碌,不过每一个下人都是喜笑颜开的,一见到霍光出现,一个个都连说着‘恭喜君上,贺喜君上’这类的话。在这个时代,尤其是高门大户的家奴仆人,对于主家都有着强烈的归属感,所以霍成君的出世,连下人们都很高兴。
霍光急匆匆的跑进李妍房中,相对于外面的热闹,房间里就安静了许多。霍光第一眼就看到躺在床上的李妍,此刻正面容憔悴却又带着喜悦之色的侧身看着自己怀中。另外卓文君此刻也坐在床榻边,看着李妍母女,脸色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让夫人受苦了,为夫来迟了!”霍光急忙上前,一边走一边说着。虽然没有亲眼见到李妍生下霍成君的过程,不过霍光也知道,女人生产是多么艰难的过程。
“夫君快来咱们的孩子,看她长得真像你!”李妍声音有些虚弱的说道,虽然生产的过程是艰辛的,不过当孩子平安顺利的出来以后,在她心中过去的艰辛痛苦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卓文君笑着站起身来,给霍光让出地方来。她看着夫妻两高兴的样子,又看一看已经熟睡的霍成君,这一切仿佛触动了她心灵中某一处隐藏的情感。原本卓文君的人生也是并不完整的,她与司马相如虽然恩爱,可毕竟两人连一个子嗣都没留下。一个没有做过母亲的女人。她的人生就不是完整的。而这一刻李妍仿佛为她延续不完整的人生。让原本已经生无可恋的卓文君,终于彻底融入了霍光一家。
“呵呵,这么小的孩子,哪里看出了像我?我怎么感觉小孩都一个样?”霍光凑近幼小的的霍成君,在她看来如此幼小的孩子都是一个样。
“怎么说看不出来?你看这眉毛眼睛,多像你啊!再看这嘴巴和鼻子,和夫人的就是一模一样。”卓文君连忙指着霍成君的脸庞说道,而李妍只是无奈的看着霍光微笑。
“婶婶这么一说还真有些像。那个……我能抱抱她吗?”霍光连忙点头说道,而后又搓着手向卓文君问道。
“这刚出生的孩子胆小的紧,只有在她母亲身边才会感觉安全,而且这时候的孩子特别累,就让她好好睡觉吧,以后有你抱的时候。”卓文君理直气壮的否定了霍光的小小要求,对此霍光到很能理解,生产过程不仅母亲备受煎熬,小孩子要出来同样也是很累的。
“也好,也好。就让她好好睡一觉。夫人你也多休息,以后还要多劳烦婶婶照顾她们母女啊!”霍光柔情的捋了一下李妍的发丝。照顾月子和初生儿这种精细活他还真干不来。
“听说君上今日被陛下任命为京兆尹,以后肯定公务越发繁忙,君上就不要再分心内院之事了。”李妍连忙说道,这个时候她都还在为霍光分忧,让霍光心中不禁感慨,人生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做了京兆尹,以后可就要天还没亮就去上朝了,为夫清闲的日子也到头了!”霍光开玩笑的说道,从明日开始他就要去上朝,确实没有现在这般自由了。
随后一家人又说了些话,霍光便离开让李妍母女好好休息。霍光估计汉武帝任命他为京兆尹的正式旨意随后就到了,今日霍去病后世刚好料理完,这个时候升霍光官职也算是对霍去病的补偿。
这个夜晚霍光辗转反侧,基本上都没怎么睡。回想自己穿越到这个西汉时代,才过去短短几年时间,自己竟然真的从一介山野少年成长为了大汉帝国的安阳君京兆尹。这已经是大汉帝国的绝对高层了。
恍若隔世就是霍光现在最真实的写照,而从明天开始,霍光相信他已经有了改变历史的资格与能力了。未来的史书将会如何记载这段历史?霍光都不禁开始期待起来,自己的出现将会造就一个怎样的帝国和一段怎样的历史?
翌日清晨,霍光轻轻的在李妍和还在熟睡的霍成君脸色请问了一下,还小声的说了句:“女儿怪,父亲上朝去了!”这才出了安阳君府奔未央宫而去。
霍光不是第一次上朝了,不过以往都没有今日这般正式,因为以前他都是奉召上朝,更多的是一种旁听的感觉,而从今天开始他的声音将时刻出现在帝国的权利核心。
一到未央宫门外,几乎所有先到的官员都主动与霍光打招呼,有称呼他安阳君的,也有称呼京兆尹。不过目前这些人的职位都不算太高,似乎从人华夏文明开始就有贵者后至这样的传统,连上朝都被这些官员们无形的形成了这样的默契。
待霍光出现以后,那些两千石的高官也一个个陆续到来。这些人就显得没有那么热情了,都是简单的一句问好,或者直接就点头示意。而桑弘羊出现只是与霍光眼神对视,就再无其他动作了,等到最后御史大夫张汤,丞相庄青翟和大将军卫青等人都到了以后,这些朝臣们也都默契的进入未央宫门。
这些朝臣都看似随意,可不知不觉就就各自拉开了距离,位高者先行,下位者自觉的就落到后面,而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又一切自然,甚至霍光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也没有刻意去站,就出现在了人群中间,而他的身边就是桑弘羊。
大汉帝国的朝会每次都大同小异,待百官都坐定后,汉武帝也就在此时不早不晚的出现了。而后君臣见过礼数,便是各种需要在朝会讨论的军国大事。
“诸位爱卿都有什么要说的?”汉武帝首先开口,他这样开始,就说明他并无什么特别安排。
随后便是一个个有各种事情需要上奏的朝臣一一起身,或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或报告一些喜讯奇闻。有些时候某位朝臣提出一个问题,也会引发一阵激烈的争论,不过多是一些各司职衙门互相扯皮的事。
这一来二去就是一个时辰过去了,在汉武帝的示意下朝会暂时休息。这也是一种惯例,通常朝会进行太久,都会有片刻休息时间,这时候在偏殿朝臣们还能享用一些茶点,或者解决一下人之所急。
很快朝会再一次开始,而这一次霍光也瞅准一个机会,起身说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安阳君请讲!”朝堂之上汉武帝大多数时候还是显得礼贤下士,对朝臣都很在尊重。
“如今河内郡乱局已定,且臣迁任京兆尹,臣请陛下准许平乱的气门军士返回长安,河内郡事务全部归还河内郡太守。这事陛下赐臣调动期门军的兵符,现归还陛下!”霍光说着从怀里掏出那块伴随他一年时间的虎符。直到此时满朝上下都还不知道早在霍光平乱之前,虎符就已经在他哪里了,而此刻大家都以为,这虎符是霍光去河内前才得到的。
虎符事了便要归还这也是规矩,不过霍光这虎符并非平乱所得,这时候主动借此归还虎符,让汉武帝还微微有些意外。然而霍光对此确实深思熟虑已久,特别是霍光知道自己出任京兆尹后,就更是急于想要归还虎符了。如果他职位还很低,秘密持有虎符也不算太大的问题,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特别是京兆尹这个官职,在继续持有期门军虎符,就不是明智的选择了。
试问一个掌管京畿重地的京兆尹,如果手中再有一支精锐的军队,这让皇帝如何能安心?或许短时间内汉武帝不会疑心霍光,可难保一直不会,而此时霍光主动上交虎符,更加能博得汉武帝信任。
“准奏。”汉武帝满意的看了霍光一眼说道,而后示意身旁内侍从霍光手中取回虎符。对于霍光汉武帝本就非常满意,尤其是因为霍去病的突然离世,让汉武帝爱屋及乌之情多少转移了一些到霍光身上,而此刻霍光的举动更是深合汉武帝的心意。
“此次平乱有功将士具有封赏,随后安阳君将将士功绩报上来。”汉武帝又随口说了一句,不过却丝毫没有提到霍光的功劳。
按理说河内平乱霍光是首功。连他手下的东方朔和李陵都一跃成为一郡太守和都尉,霍光即便升任京兆尹都还显得有些不够。不过汉武帝没提出来,那谁也没有办法了!
“朕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而今三辅治所未定,朕有个打算说与众卿,不知诸位以为如何?”汉武帝突然话锋一转,接着就将心中想法说了出来。“朕打算让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同治长安。在京兆尹设京辅都尉,左冯翊设左辅都尉,右扶风设右辅都尉,各置其所。”
汉武帝此话一出,几乎满朝文武都将目光投向霍光。众人心中此刻都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皇帝对霍光实在是太过偏爱了……”(未完待续。。)
第一六一章 南越风云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算是三郡衙门,理应各置其所,古往今来还从来没有将不同的郡治设在同一地方的先例。汉武帝这样一安排,等于让左冯翊和右扶风两位长官还得在京兆尹的地盘上办公,虽然长安是帝都,天下机枢皆在此地,可是左冯翊和右扶风毕竟与京兆尹同级,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仰人鼻息的感觉。
此刻新任左冯翊右扶风脸色都不约而同的有些难看,而霍光倒是神色如常,不过这反倒使得靠近霍光的两人心中都升起一丝不爽。霍光虽然幕布斜视倒也能感觉到身旁两人目光,在别人看来这是汉武帝偏爱霍光,使得无数人羡慕,不过霍光心中却是直叫苦,汉武帝又使出了一手妙招。
让左冯翊和右扶风衙门设在长安,而自己又是京兆尹,这长久以后自己的京兆尹衙门必然和左冯翊跟右扶风衙门产生一些纠纷摩擦,而自己明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