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泽民淡淡一笑,扯开了话题:“你手下若还有得力的人,叫他们多多打听北平的消息吧。”
郭钊一愣,抹了一把脸,眼中露出疑问:“燕王?二哥看好他?可他是太祖的孙子,先帝之侄,血缘怕是远了些。”
“谁说他一定要坐上那把椅子?”曹泽民低咳几声,往后躺倒,“如今他有兵有粮,也有名望,又与皇帝成水火之势,若真有反心,先帝诸子中,也不是没有可作傀儡之人。咱们且看他如何行事,到了适当的时候,加一把火就好……”
德庆,九市镇外的村子。
章敞探头往自家院子里张望几眼,见院中无人,暗暗松了口气,便放轻了手脚往里漫步,没想到才走了几步,就看见老父亲拄着拐杖出现在堂屋门前,身后跟着自己的妻子陈氏,脸不由得一红,停下了脚步,讪讪叫了声:“父亲。”
“你还知道我是你父亲?”章寂的脸瞬间涨红,火冒三丈,“你给我说清楚那押送军粮的差事是怎么回事?”
章敞咬咬牙,道:“这是知州大人分派下来的,儿子也无法回绝。原是他想要将二嫂的案子压后审理,又怕我们家不满,日后二哥回来,会迁怒于他,因此便拿科举资格来交换,让我们别跟他计较。那科举资格本是儿子该得的,他既然松了口,儿子也没理由不接受啊”
章寂啐他一口:“你当我不知道么?知州原本不过是安排你将学宫里积年陈旧的典籍整理一番,那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的旧书了,积了一尺灰,又不是什么珍本,谁耐烦整理它?你花点时间整一整就能捞个功劳回来,还卖了学宫的好,叫人家学官与学生们都能念你的情,明年应童生试就更轻省了。可你却偏偏推了这么一个上好的差事,非要押送军粮去安南边境,明天就出发了,你还不肯向我开口,你到底打着什么主意?”
章敞这才知道父亲已经知道所有事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支唔半日也说不出话来。
章寂看着他的模样,忽然觉得疲倦万分,叹了口气:“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自打小马掌柜捎了北边的消息来,你就一直坐立不安,你二哥在前线,一时半会儿不会有事,你也心动了吧?想着此时若找个理由避出去,即便朝廷派人来拿我们,你也有机会逃脱。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要是你走了,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孺,遇上事情连个出面的人都没有,你也走得安心?”
章敞在父亲面前跪下了,呐呐地道:“儿子不是这么想的,只是觉得二嫂的事,无论如何也该告诉二哥一声……”
章寂无力地摆摆手:“罢了,不必再说,你是我儿子,既有望逃脱,我也不会硬要留你下来,你去吧,临行前不必来见我。”说罢扭过头去,不肯看他。
章敞有些急了,却不知该如何求他原谅,忍不住看了陈氏一眼,想让她帮着说说好话。但陈氏却沉着脸,冷声问:“相公,我想问你,你向知州大人讨这个押军粮的差事时,是怎么说的?你为何要将茂升元的存粮献上去?那是陈家的粮食,与你何干?”
章敞脸色一变:“你这是做什么?我也是为了我们家好,横竖都是要献到军前的,在哪里献不是一样?”
陈氏闭了闭眼睛,自嘲地笑笑,转身跪倒在章寂面前:“儿媳不孝,请公公做主,儿媳……要与相公和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十一章 和离
收费章节(16点)
第五十一章 和离
陈氏此言一出,众人都惊呆了。章敞首先反应过来,气得跳了起来,手指着妻子大骂:“你在胡言乱语些什么?”
陈氏惨笑:“我不是胡言乱语,这是真心话。自打流放南下,我自问一直尽了为**、为人媳的责任,即便娘家亲人劝我离开,我也不肯应承,无他,不过是坚信女子出嫁当从一而终罢了,因此,无论你如何待我,我都忍了。然而,父母亲人心疼我,一再倾全家之力助我、接济我,无论是人力、财力、物力,都毫不吝惜,甚至连累了叔伯兄弟们的前程,也毫无怨言。我心中愧疚,却从来没想过要弃丈夫爱女而去,还觉得这才是我的本份。只求有朝一日上天垂怜,叫我们家人能过上安定的日子,我再尽我所能去报答关心爱护我的亲人。”
章敞跺脚道:“谁不许你报答他们了?你当我是那等知恩不图报的么?等将来我们家东山再起了,别说一点子钱财,还他们几个功名官位又算得了什么?”
陈氏抬头盯着他,眼圈发红:“我只怕我的亲人等不到那一日了四年来,我厚着脸皮,明知道娘家人受我拖累,还时时向他们求助,他们也不曾有过半分推托,处处为我们一家着想。为了章家,陈家有什么没做过?银子花得象流水似的,砍头的风险也冒了,几时有过怨言?为着是章家姻亲,我叔伯兄弟们的仕途受阻,被迫回乡读书,也没阻拦过我父亲接济亲家。如今好不容易借着献军粮之事,陈家在官府中得了好名声,广东布政使司的左布政使大人写了荐书,向他几位同年推荐我两个堂兄去做学官,眼看着陈家又有了希望。为了回报左布政使的好意,茂升元总号答应了要调集二十万石秋粮,年底前交付,各地分号都在尽全力施为。德庆分号这三万石,是马贵费尽心思筹措来的,只等总号那边的粮食从水路运经德庆,就要一起送去广西。而你……嘴皮子一碰,就要献上这三万石秋粮,毁了陈家辛苦筹谋的大计,还有脸面质问我?我这个不孝女儿,已经带累亲人良多,若再忍让下去,几时是个头?只怕陈家被我拖垮了,还没等到你能回报的那一天呢”
章敞听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有些恼羞成怒了:“你这贱妇,说了这半天,不知道的人还当你真受了委屈呢我几时要你母亲家人帮我来着?原是他们自个儿说要接济你的,我可没求过他们况且那时候我们家连温饱都有问题,既然岳父岳母一片好意,难不成我还要回绝?他们分明是为了你才做那么多事,若我回绝,便太过不近人情了,况且这一大家子,上有老,下有小,我总要为他们着想。我原是体贴长辈才接受了你母亲家的帮助,如今你居然又嫌我们章家拖累了他们既然你心里是这么想的,为何不早说?”
陈氏露出一个嘲讽的笑:“既如此,我现下说了,请相公去知州大人处收回说过的话吧。茂升元分号那三万石粮食,早已说好了要献给广州指挥使司,横竖都是要运到安南去的,知州大人也就不必领这个功劳了吧?”
章敞一窒,甩袖道:“你不必多说了,我知道,你是嫌弃我了,你早就想走的。如今我们家朝不保夕,不定什么时候就叫皇帝一封圣旨给砍了,你这时候与我和离,便算不得章家人了,皇帝要砍也砍不到你头上。还有那江达生又在安南立了军功,人家至今未娶,就等着迎你过门,日后有大好前程等着你呢,你又怎会甘心守着我过清贫日子?”
陈氏笑了笑,睨他一眼,丝毫没有与他争辩的意思,只向章寂磕头:“求公公做主。陈家对章家已是仁至义尽了,只因我这个不孝女强求,陈家不知受了多少牵累,我也不指望将来那位贵人得登大宝,报答章家的恩情时,能让陈家也沾点光,只求亲人不再为我所累。若公公要责怪我无情无义,也只管骂我吧,陈家不该承受这样的罪名……”说着说着,眼泪已经落下来了,“您放心,我也是书香之家教养出来的女儿,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若能与相公和离,我情愿发誓终身不二嫁,守着青灯古佛了此残生。横竖我这身体也不中用,无法替相公生下子嗣承继香火,就让相公另娶淑女,总强过我这废人白占着位子……”
“胡说什么呢?”章寂听得直皱眉,轻声斥道,“你是个好儿媳,好妻子,我年纪虽大了,却还没有老眼昏花,谁是谁非我还辨得清此事原是老三错了,叫他给你陪不是。知州大人那里,若他不肯去,还有我呢,便是赔上我这张老脸,我也不能叫亲家受累”
“父亲”章敞闻言急了,“不行的,儿子已经答应了……”
“不是你的东西,你答应个什么劲儿?”章寂两眼一瞪,重重地跺了一下拐杖,“你怎么不答应把柳同知家的财物送给知州大人呢?枉你自幼熟读圣贤书,连这些粗浅的道理也不懂,连虎哥儿都知道别人家的东西不能拿,你还不如他一个孩子明事理呢”
章敞涨红了脸:“父亲,今日原是陈氏放肆在先,您不怪她也就罢了,怎的还骂起儿子来?我知道,咱们家自打南下,几年来一直靠着陈家接济,你自觉得了他们的好处,便直不起腰来,遇事便处处退让。可如今我们家不比以往了,且不说二哥已是官身,一旦北边……”他顿了顿,“一旦大哥接我们回去,我们就再不必仰仗陈家过活了,到时候回报一二也就是了,您怎能在儿媳妇面前忍气吞声,由着她胡闹呢?”
章寂扬起拐杖就给了他一棍子,气得吹胡子瞪眼:“就冲你这话,媳妇说的就占了理,你叫我怎么直得起腰来?我没把你教好,让你变成如今这副无耻的模样,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亲家?你也不必去找知州大人了,我现在就一拐杖将你打死,你说过的话自然一笔勾销,日后见了亲家,我也不至于没脸见人”说罢又打了他几棍,棍棍都使了大力气,直接章敞打得鬼哭神嚎。
但陈氏只是低着头,仿佛什么都没看见似的,丝毫没有劝阻的意思。
章寂眼角瞥见她这模样,心中暗叹,知道她主意已定,是不可回转的了,即便强求也没什么好处,心中对三儿子更加气恼,又多加了几分力气:“你给我进屋去,把和离书写了,省得再拖累贤媳和亲家”
章敞呆了呆:“父亲您说什么呢?”也顾不得脸上的青肿,伸手抓住了父亲的拐杖,“您是不是气糊涂了?陈氏胡闹,您怎能答应她呢?”
“我就答应了,如何?”章寂使力抽回拐杖,喘着粗气道,“我们章家欠陈亲家,欠你媳妇良多,既然留她下来,只会让她受你这孽子折磨,倒不如放了她,让她过些安生日子。阿敞,你若还有半点良心,就把这和离书给写了,日后即便我们家遭了祸,也不至于连累了陈家。”
章敞气得直跺脚:“父亲”
章寂双眼一瞪:“给我写你若不写,就给我滚出去,从此再不是我章家的儿子我也不会认你”
章敞瞪着老父,浑身发抖,只是章寂积威甚重,再几拐下来,就吓得章敞急急跑进了静室。
章寂喘着气,等气息平稳下来,才走到陈氏面前,叹息道:“起来吧,你是个好媳妇,我老头子心里清楚,是我们章家误了你……”
陈氏向他磕了三个头,含泪道:“是儿媳不孝……鸾儿还在家里,她素来不得她父亲疼爱,往后没了我,不知要如何受苦呢,还望公公垂怜,多照应她些。”
“自然,那可是我亲孙女儿。”章寂犹豫了一下,“那你打算怎么办?难不成……要住到城里分号去?”
陈氏有些茫然地摇了摇头:“我不知道……我如今甚至没脸回娘家去了,听说城西有庵堂,兴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