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斗鸾-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州衙门的两名官差今日前来章家问话,就是要确认宫氏那一日到底是不是穿着那对绣花鞋出门的?有没有可能中途换了另一双?又是否有人能在她失踪后拿到她的鞋子?

    面对官差的提问,章家人还真有些烦恼。那日宫氏一大早就出了门,家里人哪里注意到她穿了哪双鞋?只知道崖边发现的那一只鞋确实是她的,而且正常人总不会穿一对鞋出门,同时又另带一对在身边吧?至于她失踪后,章家院子一直有人在,沈家人根本就不可能无声无息地潜入偷鞋。

    最后还是周姨娘站出来说:“我们奶奶那一日确实穿了那双青缎子鞋面绣了菊花的鞋子出了门,随身也没带别的鞋子。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日是我侍候奶奶穿的鞋。”

    那两个官差似乎有些不死心,翻来覆去地追问当日的情形以及那鞋子的模样,似乎想要证明周姨娘眼花了、记错了,又或是那鞋子的花样非常烂大街全德庆的大姑娘小媳****手一对。无奈周姨娘有些一根筋,在这个问题上非常坚持,那鞋子是她纳的底,玉翟描的样子,她绣的花,因为颜色配得不好看,一做好就被宫氏丢床底了,通共也没穿过几次,那天早上宫氏气冲冲急着出门,没留意就穿上了,她后来想起宫氏讨厌这双鞋时,还担心会被骂呢。官差问了好几回,见她不肯改口,脸色都很不好看。

    章敞瞧出有几分不对,便冷笑道:“二位官爷似乎跟沈家有些交情啊,否则也不会如此尽心尽力地为他脱罪以往不知道便罢了,知州大人说我二嫂是失足落崖,我们也就信了,如今既然证明了那落崖一说不过是沈儒平造出的假象,还用得着审么?赶紧叫沈儒平交代我二嫂的下落,若是人死了,也要将遗骸好生安葬,再叫凶手伏法才是”

    章家其他人也都板着脸盯着两个官差,他们对视一眼,讪讪地拱了拱手:“既如此,我们就回城复命了。府上原是苦主,升堂时不妨过来听一听。”

    章敞暗暗松口气,正要应承,章寂却先他一步开口道:“也不必等升堂了,我们一家远在九市,并不清楚这案子查到什么地步了,趁着今日去问一问也好。”接着叫过玉翟:“是你母亲的案子,你扶我去。”回头交待儿子:“看好家,一会儿三丫头回来,叫她驾了马车去追我们。”

    章敞吃惊地看着父亲扶住侄女出了门,有些不明白为何他不叫自己相陪,正发呆间,明鸾从后窗翻回来了,将文虎塞给了周姨娘,便对陈氏道:“我驾了车跟去瞧瞧,你们在家等消息吧。我会顺便去茂升元问问京里可有新消息来的。”

    于是章敞又眼睁睁看着女儿套好车出门去了,想起方才的情形,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章寂带着两个孙女到了城里,先去了知州衙门。他们是苦主,知州心里再不甘愿,也要看在章放面上待他客气些,听得官差回话,知道这案子无论如何都压不下去了,只得自认晦气,命人将沈儒平正式收押,然后回过头满脸堆笑地跟章寂套交情,想要堵住章家人的嘴,省得章家人抓住他犯的错处不放。

    章寂没心思跟他计较,只将责任往沈儒平身上推,那知州也就顺水推舟了,只是还有些不死心,又添了一句:“听说柳同知要与嫌犯沈儒平结交,让侄子娶沈儒平之女为妻,若是因此妨碍了案子的侦查,倒不大好了。这一回柳同知的公子也是年轻气盛,大概也没想到会查到自家姻亲头上吧?”

    明鸾瞄了他一眼,心想这位知州自己不聪明,还以为别人也是傻瓜?柳同知早知道沈家有嫌疑,要是真有意庇护他家,就不会放任柳璋追查案情了。况且柳璋为何对这案子如此坚持?也许是为了给柳同知正名,但恐怕更多的是为了玉翟吧?明鸾偷偷看了玉翟一眼,后者面无表情,只是低眉顺目地静立在旁。

    章寂没有接知州的话,只胡乱搪塞几句,骂了沈儒平一通,便告辞出来了,出门时,脸色很是难看。他低头看看玉翟,叹道:“你也是个苦命的孩子,放心吧,有祖父在呢。”

    玉翟眼圈一红,眼泪便冒出来了。沈儒平虽未招供,但案情至此已经相当清楚了,如果说之前她对宫氏的死活还抱有几分希望的话,如今这几分希望也都消失得差不多了。如果宫氏还健在,又怎会叫人拿走了贴身的绣鞋?

    明鸾对此倒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见状便轻轻拍着她的肩,小声安慰她,眼角却无意中瞥见上回见过的那位“曹四爷”站在大门一侧远远看着他们,这时一名官差出来与他说了两句话,便领着他进门去了,经过他们身边时,他脚下顿了一顿,目光在明鸾身上转了两转,又继续往门里去了。

    明鸾猜想他大概是来见知州的,眯了眯眼,小声骂了句“狼狈为奸”,并不曾停留,便要陪祖父与堂姐去茂升元。谁知到了半路上,章寂又说要去柳家向柳璋道谢,而玉翟也想去纸扎铺瞧瞧,能不能买些祭奠之物烧给宫氏。此时天色已晚,若是去了柳家和纸扎铺,再去茂升元,恐怕赶不上在天黑前回家,于是三人商量后便决定兵分两路:章寂带玉翟去柳家道谢,明鸾一个人去纸扎铺和茂升元——无他,两个孙女相比起来,还是明鸾更有胆量、也更习惯独自在外行走。

    明鸾与祖父、堂姐告了别,风风火火地冲到纸扎铺去,将香烛纸品各买了几样,便又冲去茂升元了。马贵刚好在店里,他说京城最近并不见有什么动静,朝廷原本还要气势汹汹地向燕王问罪的,但燕王却告病,说得了伤寒,不能出门,皇帝除了派太医北上去瞧燕王的病情外,啥都没做,反倒是冯家这边,闹出了冯国丈不知何故责骂了一向疼爱的小儿子的传言,又有两家宗室因为与冯家结怨而受到打压,宗室纷纷进宫向皇帝抱怨,皇帝勒令始作佣者冯兆南向两位宗室赔罪道歉,继而皇后因此忧心病倒,二皇子在床前侍疾,孝行大受好评,大皇子却因为在侍疾过程中表现得不够诚心而受到朝野质疑……等等等等。

    明鸾听着只觉得京城里一片乱七八糟,不过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建文帝跟冯家又有矛盾了。她心里还巴不得建文帝更头疼些,最好忙到没空为难燕王。

    一个小伙计敲响了静室的门,马贵起身去开门问是怎么回事,却回头一脸古怪地看向明鸾。明鸾不解:“怎么了?”

    “华荣记的人送了帖子过来,要请你去说话。”

    明鸾想起今日在知州衙门前遇见曹四,冷笑一声:“去就去,我怕他怎的?”果真去了。

    “曹四爷”在后院的小花园里招待了她,倒了茶,也不多废话,直接开门见山:“姑娘最近好象在准备行囊,采买了不少东西啊,这是打算去哪儿?”(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十四章 上路

    收费章节(24点)

    第四十四章 上路

    明鸾心下一冷,抬眼盯住“曹四爷”,对方只是轻描淡写地笑笑:“姑娘别误会,我们家做生意,一向是不仅限于一个行当的,也许明面上的店铺就只有那几家,但别的铺子我们也会参上一股,平日的经营不管,只在月末年终瞧瞧账本。近日我几次瞧见姑娘在城里出现,底下伙计们也说你经常出入几家卖土布、药材、米面的铺子,若说是日用采买,这次数也未免太多了些,而且你还特地要了结实耐磨不起眼的衣料,又打了偏小的新被褥,药材也做成方便携带的大小,更巧的是,茂升元新入手了一艘小船,装了可以住人的乌篷,显然不是用于载货的,接着你又去了铁匠铺子,买的是新柴刀,还是两把……”

    明鸾冷笑一声:“我还真不知道原来有人这么关心我们家还有我们家的亲戚平时都在做什么呢”

    “曹四爷”面上仍是那一脸温煦的微笑:“章姑娘别误会,我也就是顺口问一句。前两日,京城总号有信来,提到一些事……我是担心姑娘的家人心里着急,会做出傻事来,又见姑娘连日采买物品,便让人去那几家铺子里问了一问。放心,没别人知道。”

    明鸾斜睨他一眼,看了看小花园的入口处。可惜了,园门外有四个人把守,而离开这华荣记的后院,又要经过前堂,那里有不少伙计呢,想要把眼前这人打晕也好,灭口也好,都不实际,只能跟他虚与委蛇了。

    于是她说:“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外公家的商号虽然时不时捎些消息来,但跟你们不能比。你们在京城是有靠山的,消息也比我外公家灵通。听你这口风,似乎京城发生了什么大事,还是与我们家有关的,能不能请你告诉我是怎么回事?”

    “曹四爷”有些意外:“你不知道。”

    明鸾冲他眨了眨一双无比纯洁无辜的双眼:“不知道,是什么事啊?”

    “曹四爷”迟疑了,顿了顿才问:“若你不知情,那你为何要采买那些东西?”

    明鸾露出狡黠的笑容:“是我先问你的,你告诉我,我再告诉你,如何?”

    “曹四爷”笑了笑,淡淡地道:“其实也没什么好瞒的,这件事许多人都知道,若茂升元德庆分号还未得到消息,想必是在路上耽误了,用不了几**们就知道了。”

    “你管他们知不知道呢,既然没什么好瞒的,现在告诉我不行么?”

    “好吧。”“曹四爷”把事情坦白说了出来,也就是朝廷追究燕王罪责,当中提到了章敬与开国公府,罪名很重,但目前似乎还未有向章常两家问罪的动作。说完了,他又道:“朝廷不过是要问罪燕王,其余人等倒在其次。如今令伯父驻守辽东,有大功于朝廷,又是抵挡蒙古人南侵的重要将领,除非有明证指控他谋逆,否则是不会受到波及的。姑娘的家人不必惊慌,有令伯父在一日,姑娘一家也会平安无事。”

    明鸾早知此事,但还是故意露出几分惊惶之色,好取信于“曹四爷”,演完了戏,才拍着心口道:“多谢四爷相告了。我回到家一定把事情告诉祖父、父亲,请他们安心,就算听到什么坏消息,也别胡思乱想。”

    “曹四爷”笑着点点头,又问:“那你可以告诉我了吧?为什么要采买出远门用的物件?”

    明鸾见他已经认定自己有意出逃,便索性混淆视线:“好吧,我就老实告诉你,你可别胡乱说出去是这么回事,上回安南前线征粮,我外祖家的茂升元就献了一批粮食,德庆这里有,广州那里也有,很是得了官府的好评,这事儿你知道吧?你们商号也有献粮,还比我们多呢。”

    “曹四爷”点了点头,皱眉问:“难不成你们这回又打算献粮了?秋粮还未下来呢,你们便是有个大商号可以倚仗,又能拿出多少粮食?”他们华荣记就已经是强弩之末,只勉强凑齐了五万石。

    明鸾道:“不是这样的。上回我们在德庆的分号也献了粮,因此得了柳同知的默许,让我父亲有了再次参加童生试的资格。我们一家人都很欢喜。但没想到后来知州大人说不行,事情就有了变化。现在又出了我二伯娘的案子,知州大人失了脸面,更不待见我们了,柳同知又不好再为我们说情,因此我父亲辛苦温习了这么久,居然做白工了,心里就有些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