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锦里-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陛下又在给朝堂注入新的血液了,这种殿试之中考察未来栋梁之才的方法,也还不错,至少他就看出有几个好苗子心态挺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相信以后面对众多攻讦也能放松心态应付,很好很好。褚相甚至还分神的想到。

    承德帝跟以往很多帝皇与众不同,先皇英年早逝,他的兄弟们还没有能力参与夺嫡,他已经顺利登基。

    有先皇留下来的老臣勤勤恳恳的辅佐承德帝,到老臣告老还乡之时,老臣又培养出一批可以支撑朝政的栋梁之才。

    皇朝的过渡顺利得掀不起一朵浪花,让人想要八卦的心思都没有。

    承德帝除了面对女人的时候,眼睛有点瞎之外,在前朝的眼光又好得吓人,这么多年来经他看好的人如今都爬上了高位,能力甚为出众,这些人都是整个大夏王朝的基石。

    承德帝还有一样比先皇好的地方在于,他生养的儿子都很好,虽然好得能让王朝有颠覆的危险,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皇子都比先皇自己生的儿子好很多。

    如果要总结承德帝的一生,大约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顺遂。

    他的一生到目前为止都很顺遂,前朝有一群能力出众的朝臣处理朝纲,在他继位的三十二年里,没有天灾,没有**,儿女成群,百姓安稳。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嘀咕承德帝约莫是把近百年大夏王朝的气运集于一身,才会安稳如斯。

    人一顺遂就容易折腾,承德帝年轻之时还不见折腾的影儿,到二皇子长大成人之后,因为后宫婉皇贵妃的缘故,承德帝就折腾上了。

    这种完全不符合他身份,在殿试上四处溜达的行为举止,他做起来真是没有半点心理压力。

    可怜那些还没有见识过承德帝折腾的学子们,快要被承德帝吓尿了。

    承德帝逛了一圈,感觉有点口渴了,手一招,蔡三得屁颠颠的奉上了一杯茶,承德帝喝了两口,又把茶杯递回给蔡三得,继续巡视。

    最后承德帝又回到了舒鸿煊身边。

    这个时候舒鸿煊已经完全沉浸在答题中,连承德帝又站在自己身边一无所知,其他学子则是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思,无限欢喜于承德帝不在自己身边。

    众学子心里:这场殿试真是比会试还艰难。

    承德帝原本只是想回去看看那个长得很漂亮、字也写得很漂亮的少年,答的策问究竟是什么,哪曾想,一站在身边就看入了神,看到精彩处,还忍不住伸手想要拍掌。

    两个手掌堪堪合在一起的时候,他才醒悟,又及时阻止自己举动,未免自己突兀的发出响声影响到这个少年。

    而后他又细心的注意到,自己站着位置,遮住了殿中的透光,在少年的答卷上留下一大片阴影,少年大概已经沉浸在其中,没有察觉光线的问题,还在奋笔疾书。

    承德帝轻轻绕到了少年的另一边,不让自己遮住了他的光线,继续站在他身侧一字一字的细看他的策问答卷。

    蔡三得小心示意,承德帝只抬头看了一眼,就摆摆手,蔡三得挥手让扛着椅子的宫人退下,蔡三得想要站在承德帝身后随时服侍,也被承德帝赶走。

    这种原本还随心所欲的行事居然改变了,承德帝还宁愿委屈自己,为了做到不影响少年答卷,居然还换了个位置,这样明显的变化,引得六个朝臣面面相觑,各自都把目光投在少年身上。

    除了周景明和许德海,其他四人很快就从脑海中浮现少年的生平,舒鸿煊,年十五,广平候嫡长子,师从周崇澜先生,是周景明和许德海的小师弟,也是乡试解元,今科会试会元。

    这个少年究竟写了些什么,居然引得承德帝如此关注?

    包括周景明在内的六个人,全都心痒痒的,但周景明和许德海心痒的同时,还掺着一份担忧。

    希望小师弟不会像个愣头青一样,写出不合时势的答卷。

    ………

    ps:嗯,承德帝除了不面对婉皇贵妃的时候,真的是一个好人来着。

第51章 久仰大名

    殿试开始的时候是辰时,两个时辰后已经到了未时,蔡三得已经快急疯了!

    巳时三刻的时候,他就想恭请圣上用午膳,结果圣上不仅没有理会他,还嫌他聒噪,像赶苍蝇一样赶他走。

    到了午时二刻他又想来请圣上用膳,结果得了一个厉眼,吓得他心肝都在颤抖。

    可是圣上的龙体比什么都重要,要是让皇后娘娘知道他照顾不好圣上,他脖子上的物件不晓得还能不能挂在上面。

    都是这个少年举子不好!居然让圣上都顾不上用饭了,这可如何是好?

    无奈之下,蔡三得只好求助于褚相。

    事关龙体,圣上年纪还不小了,确实要注意,褚相只好硬着头皮来请圣上用膳,结果反而被圣上拉着一起看舒鸿煊的卷子,最后变成褚相也站着一动不动了。

    蔡三得简直欲哭无泪!天底下有比他这个太监总管还惨的人吗?要时刻担忧自己的身家性命,有一点风吹草动的,他吃饭的家伙就会飞走,真是给他再多的钱财,也买不来吃饭的家伙呀。

    幸好舒鸿煊洋洋洒洒答卷子只用了一个时辰多两刻钟,舒鸿煊答完卷子的时候,刚搁下笔,卷子就被承德帝小心翼翼的抽走了。

    舒鸿煊吓了一大跳:。。。。。。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圣上和首辅都站在他身边?

    蔡三得见缝插针,谄媚着脸上前轻声问道:“陛下,时候不早了,您该用膳了,已经比平常晚了半个时辰了。”

    承德帝这才感觉肚子空空的,不过现在他也不讲究,随意的吩咐道:“让御膳房做点热乎的菜呈上来,就在这里吃,给其他几位爱卿也准备一份。”

    说完承德帝捧着舒鸿煊的卷子,回到上首,坐在龙骑上再重头细看。

    蔡三得狠狠的瞪了一眼舒鸿煊,利索的叫人去御膳房传膳。

    被瞪得莫名其妙的舒鸿煊:。。。。。。

    褚相没有跟上去,只站在舒鸿煊身边,见他懵懂的样子,给了他一个和善的笑容,又慢慢踱步回自己先前站着的地方。

    褚相已经被舒鸿煊的卷子吊起了胃口,他有心想四下溜达查看一番其他学子的卷子,可惜他不是承德帝,只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站着,心中痒痒的,只觉得怎么时辰过得这么慢,殿试还有半个时辰才能结束呢。

    其他五人更加好奇褚相看的是什么,可惜现在还是殿试,不好出言打扰其他学子。

    蔡三得很快就把午膳安排好,直接就指挥宫人把桌椅放在保和殿一角的空地上,轻手轻脚的呈上饭菜,恭请承德帝用膳。

    至于其他六个大臣的午膳在另一边的角落里。

    为了不在保和殿上闹出笑话,基本上学子们都是早起只用了点心,连水也没有喝一口,就怕人有三急。

    现在已是午时,每个人的身体其实已经很饿,要不是还有卷子要答,精神力非常集中,很有可能已经饿到发昏。

    奈何就在紧张答卷的时候,保和殿回荡着一阵阵饭香,不少人已经下意识的吞咽着口水了。

    可惜这个时候,承德帝却不会体贴学子了,非常任性的在保和殿大肆享用午膳,可能是真的过了平时的午膳时间,也可能是今天看到一份非常合心意的卷子,午膳的量都比平常多了很多。

    舒鸿煊喉咙也不自觉的滚动了一下,他倒不是饿,而是渴,人一天不吃饭还能忍受,不喝水却受不住。

    做好了卷子,卷子还被当今圣上直接抽走了,他再也没有什么好做的,也不好四处张望,只好闭眼默想自己写的策问答题。

    承德帝用完午膳的时候,刚刚好是殿试答题时辰到,礼官敲响了鼓声,所有学子都停下了笔,等到宫人们上前把卷子都收起来之后,还端端正正的坐在蒲团上,没有承德帝的旨意,他们不敢动半分。

    承德帝回到龙椅之上,一眼就看到了御案上的卷子,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写出这份卷子的少年,见他闭目养神,才想起现在时辰已经不早了。

    “三得,去吩咐御膳房,叫他们做百来份饭菜上来,让这些学子都去偏殿用膳吧,等看完了卷子再叫他们。”

    承德帝随意的吩咐了一句蔡三得,见阁臣们都已经用完了饭,招手让他们上前,指了指舒鸿煊那份卷子,示意他们看。

    蔡三得领旨而去,走出殿门吩咐人之前,再一次狠狠的瞪了舒鸿煊一眼。

    可惜舒鸿煊还闭目眼神,他这一眼就变成了瞎子抛媚眼。

    不过看到蔡三得这一眼的学子有很多,不少人心中开始琢磨舒鸿煊是不是答卷途中惹怒了圣上,以致于遭到圣上最亲近的太监总管蔡三得的怒火。

    等到学子们齐齐来到偏殿准备用午膳的时候,舒鸿煊身边一时空出了好几个位置,不过很快就有几人从人群中走出来,专门走到舒鸿煊身边的空位置坐下。

    脚程快的两个人一左一右的坐在舒鸿煊身边,坐在左边的人拱了拱手,客气的道:“舒公子,鄙人姓吕,单名一个询字,久仰大名,幸会幸会。”

    吕询,正是今科会试的第二名,脸上已有风霜,看年纪跟舒二叔差不多,身上穿着很平常,没有绫罗绸缎,但看家境也没有差到哪里去,否则也不能供他读书一直到现在。

    舒鸿煊也客气的见了礼。

    坐在他右手的是一个青年,浓眉大眼的,眉宇之间满是张扬,英姿飒爽,看起来不像读书人,反而更像来考武举人的。

    青年也拱手自我介绍:“舒公子,鄙人秦初,我在樊鹿书院读书,经常与上京的友人通信,早就听说了舒公子的大名,以前一直无缘得见,今日终于能认识你,幸会幸会。”

    舒鸿煊脑海中立即就浮现秦初的资料,秦初,现年二十,未有婚配,家中世代书香门第,父亲秦英为户部尚书,正二品。

    这是大师兄跟他说过的朝堂大臣们的资料。

    舒鸿煊态度不变,跟吕询见礼的时候是什么样,现在跟秦初见礼亦是如此。

    秦初很明显还想继续交谈,恰这时膳食被宫人提了上来,食不言寝不语,秦初只好闭上了嘴,先填饱肚子再说。

第52章 举贤不避亲

    保和殿内,以褚相为首的六个阁臣,已经把舒鸿煊的卷子看完了,除了褚相,连次辅杨一先脸上也露出惊讶之色。

    真是由不得他们不惊讶,舒鸿煊的策问答卷,里面的内容,简直就是一场变法,还是一场阻力不大的变法。

    对于权贵来说,要重新丈量土地,要多交赋税,无异于从他们身上撕下一大块肉,当然会心肝肉痛,但对平民百姓来说,又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至少苛捐杂税少了,底下的官员不能再借此来巧立名目。

    而在上京有能量的家族,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承德帝的性子,他不计较的时候,只要不是十不赫的罪名,你多折腾他都不会搭理;要是他哪天不开心了,要计较了,只能祈祷不犯到他手上。

    很显然,殿试策问就是警钟,他厌烦了那些蠹虫贪得无厌的吃用他的东西,占有他的田地,还少了他的国库银子。

    如果内阁不能给他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承德帝就会举起屠刀,一般时候承德帝很少跟人计较,可他计较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