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军火之王-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不说别的,只是该地的200万平民,就足够让印军头痛的了。

    要知道,在被巴军包围之后,伯坦果德存量很快就会耗光。

    然后怎么办?

    恐怕,不等巴军打进来,印军就完蛋了。

    突围?

    除非调动其他地区的主力部队,不然伯坦果德的印军根本没办法突围,也不可能突破巴军的包围圈。

    在拉合尔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让步兵去冲击巴军的防线,那就是让官兵去送死。

    此外,拉合尔的惨败,已经重创了印军的士气。

    如果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恐怕守卫伯坦果德的印军会立即缴械投降,甚至帮助巴军维持秩序。

    为啥?

    如果伯坦果德发生动乱,巴军未必会入城。

    巴军不来,怎么解决吃饭的问题?

    200万张每天都要吃饭的嘴,那可是个天大的问题。

    其实,这也是巴军必须考虑的问题。

    占领伯坦果德,真的有必要?

    先不说伯坦果德有多大的价值,只是让200万人填饱肚皮,就是一个天大的麻烦。

    其实,这也是云龙建议巴军不要攻打伯坦果德的关键所在。

    战争远没到说结束的时候,为什么要给自己增添负担?

    哪怕印军在该方向上云集重兵,因为后勤保障跟不上,也没多大威胁。

    只是,已经打到这个地步,该怎么办?

    对巴军来说,当前唯一的办法,也许就是围而不攻。

    印军主动投降的话,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如果印军没有投降,就没必要发起强攻,让印军守着伯坦果德好了。

    其实,在进攻的第二天,巴军就调整了部署,让部队加快速度向南突击,没有在伯坦果德投入太多兵力。

    以当时的情况,巴军想在该方向上寻求印军主力进行决战。

    干嘛?

    通过一场决战,决定伯坦果德的大局面,然后把部队撤回去,从而结束在伯坦果德方向上的作战行动。

第627章 僵局

    巴军从伯坦果德南下,等于是在向贾朗达尔进军。

    这下,局面变得对印军极为不利了。

    为啥?

    如果贾朗达尔沦陷,那么集中在阿姆利则附近的印军主力部队就会被切断后路,从而被巴军围歼。

    当时,印度上下一下就乱套了。

    要知道,在阿姆利则有大约30万印军,其中至少有10个旅的主力部队,还有数百万平民。

    更重要的是,阿姆利则是面对拉合尔的前线。

    不说进攻拉合尔的事情,只是从为此战线稳定来看,印军就必须守住阿姆利则,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怎么守?

    守卫阿姆利则,关键其实是贾朗达尔。

    这话怎么说?

    阿姆利则是前线,而贾朗达尔是后方。

    接下来,不管怎么打,印军都得以贾朗达尔为基地,因此得在贾朗达尔部署作战部队与作战物资。

    可见,贾朗达尔的重要性还在阿姆利则之上。

    巴军从伯坦果德南下,印军已经别无选择。

    只是,这仗到底该怎么打?

    印军开始调集兵力,准备在贾朗达尔北面与巴军决战。

    因为主力部队都在阿姆利则,所以印军不敢推守贾朗达尔,不然由贾朗达尔到阿姆利则的铁路与公路都会被巴军切断,也就必须在贾朗达尔北面作战,尽最大的努力把巴军挡在伯坦果德附近。

    只是,两天之后,印军就没有了动静。

    为啥?

    巴军根本就不可能进军贾朗达尔,甚至无法完成对伯坦果德的包围。

    随后,印军的这个判断得到了证明。

    其实,根本就不是印军的判断。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是美国情报机构帮了印军的大忙。

    在印军调整兵力部署的时候,美国情报机构利用侦查卫星拍摄的照片,对巴军的兵力部署,准确说是后勤保障能力做了分析,得出了巴军后勤保障不给力,无法向贾朗达尔进军的结论。

    随后,美军还断定,巴军会在适当的时候收缩战线,结束攻打伯坦果德的行动。

    为啥?

    就在巴军的前锋部队从伯坦果德南下的时候,至少有3个旅撤了下去,而且全都是主力部队。

    关键,其实就是后勤保障。

    因为后勤保障的难度实在是太大,巴军最多只能勉强维持几个旅在前线作战,所以根本不可能从伯坦果德南下攻打贾朗达尔,甚至无法完成对伯坦果德的占领行动,那会增加200万张吃饭的嘴。

    巴军大举南下,其实是要寻求印军决战。

    为啥?

    通过一场决战,打掉印军的主力部队,才能保住刚刚到手的胜利果实,然后让部队从伯坦果德退回去。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一场决战来稳住这边的战场局面,让印军放弃反攻的念头。

    当然,如果能够在决战中歼灭印军主力部队,印军也没有能力发起反击。

    然后呢?

    巴军就能退回克什米尔地区,分派兵力控制整条边境线,达到全面占领与控制克什米尔的目的。

    其实,这才是关键。

    为啥?

    在巴军大举南下的时候,北面的战斗还在进行,即巴军的另外一支部队正在围歼查谟南面的印军。

    显然,巴基斯坦的目的依然是占领与控制克什米尔。

    如果印军在这个时候跟巴军决战,必然会遭受极为惨重的损失。

    到时候,哪怕能够守住贾朗达尔,也别想北上反攻克什米尔,更别说从巴基斯坦手里夺回克什米尔。

    当然,就算印军没有跟巴军决战,也未必能够夺回克什米尔。

    只是,不管怎么说,印军在这个时候前去决战,就中了巴军的下怀,必然会遭受极为惨重的损失。

    折腾一番下来,印军已经错失先机。

    以当时的局面来看,如果印军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即知道巴军正在向拉合尔方向集结重兵,就应该抢先在该方向上发起行动,哪怕不以攻占拉合尔为目的,也应该通过战术进攻来迟滞巴军的部署行动。

    要是能够拖上十天半个月,局面会大为改观。

    可惜的是,印军并没有主动采取行动。

    三天后,巴军结束了在伯坦果德南面的突击行动。

    随后,巴军突击部队开始后撤。

    这个时候,印军才反应过来。

    当时,印军甚至打算发动一次反击,趁机收回伯坦果德。

    只是,在美国情报机构发出警报之后,印军放弃了这个几乎是送死的念头,即巴军只是后撤。

    如果印军发起反击,必然会在伯坦果德附近跟巴军决战。

    关键就是,巴军已经消灭了查谟南面的最后一股印军,占领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正在部署新的防线。

    也就是说,巴军有足够多的兵力。

    靠步兵发起反击?

    哪怕巴军没有打算占领伯坦果德,而是主动后撤,也能够凭借在后方修建的防线对付反击的印军。

    再说,步兵部队有多大的突击能力?

    巴军再不能打,都有装甲部队撑腰。

    正如美国情报机构判断的那样,在完成了边境地区的防御部署之后,巴军开始从伯坦果德撤退。

    也就是说,巴军并没有占领伯坦果德。

    有趣的是,在巴军撤退的时候,至少有50万平民跟随巴军离开了印度,而且主要就是***。

    这个时候,印军能做什么?

    什么都不能做!

    在开战的第30日,巴军开始从伯坦果德撤退,并且在2天之后,也就的第32日完全撤离。

    结果呢?

    印军却始终没有北上收复伯坦果德,一直拖到第35日,印军的一支先头部队才到达伯坦果德郊外。

    有意思的是,印军没有入城。

    为啥?

    区区几千名印军,根本控制不了伯坦果德,而在那座完全失控的城市里面,有100多万饥饿的平民。

    又拖了数日,直到第40日,印军才进驻伯坦果德。

    随后,印军花了大约半个月的时间,才重新恢复秩序。

    根据非官方机构统计的数据,在这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内,伯坦果德有数十万平民流离失所,数万人饿殍。

    印度当局就此宣称,应该由巴基斯坦为伯坦果德的人道主义灾难负责。

    当然,巴基斯坦当局肯定不会承认,因为巴军就没有攻打伯坦果德。

第628章 分水岭

    伯坦果德战役,可以说是这场战争的一个分水岭。

    在此之前,巴基斯坦军队已经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几乎压着印军打,并且一举夺取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

    表面上看,巴军的优势极为明显。

    只是,在经过了伯坦果德战役之后,巴军的问题也表现了出来。

    什么问题?

    后继乏力。

    当然,在本质上,这是受巴基斯坦的国力限制。

    虽然打了胜仗,但是跟印度这个庞然大物相比,巴基斯坦依然太过渺小,巴军的兵力也算不上充足。

    打一场灭国战争?

    显然是想多了。

    哪怕巴基斯坦倾尽国力,也不可能灭亡印度。

    当然,这也在根本上限制了巴基斯坦当局的战略目的,即取得有限的胜利,然后跟印度坐下来谈判。

    既然总得谈,那么就得见好就收。

    关键是,巴基斯坦没有任何理由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占据了优势的情况下进行全国范围的战争动员。

    其实,巴基斯坦一直就没有进行战争动员。

    如果局面不是这么有利,巴基斯坦肯定会进行全面战争动员,也就不会存在兵力不足的问题。

    只是,这同样会降低巴军的作战能力。

    为啥?

    动员兵力不是难事,关键是拿什么去武装动员起来的部队?

    要知道,巴基斯坦自身的工业实力非常有限,也就只有少数武器能够自行生产,大部分主战武器都需要进口。

    如果无法武装动员起来的军人,那么动员还有什么意义呢?

    组建步兵部队?

    印军遭受的惨败已经证明,纯粹的步兵部队,除了增加己方的伤亡之外,在战场上几乎没有多少用。

    此外,还得考虑全面战争动员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既然战略目的有限,又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巴基斯坦当局就没有任何理由扩大动员范围。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啥?

    战场环境。

    虽然西北地区是印度的核心地区,但是道路交通极为糟糕,即便是国道,通行能力都非常差。

    显然,这决定了巴军的作战效率。

    最受影响的,其实就是后勤保障。

    在伯坦果德,就是因为后勤保障跟不上,所以巴军才不得不放弃南下的念头,老老实实的撤了回来。

    如果后勤保障能够跟上,那就绝对不一样了。

    以巴军的战斗力,还有投入的兵力,完全可以避开阿姆利则,直接进军贾朗达尔,对印军实施战略包围。

    真要如此,印度当局恐怕会立即坐下来谈判。

    当然,如果道路交通条件良好,印军也不会败得如此之惨,至少在伯坦果德附近能够投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