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文宗系统-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抱拳,躬身行礼以后,这位将军就走出大牢。反正有罗彦给的名单和带路的差役,他也不担心这些人能跑掉,何况,整个蓝田还封锁着,钱粮一概进不来出不去。这些豪绅们就算是想逃跑,就没有那个本事。

    待这位将领走出去以后,罗彦转身看向宋甄。

    盯得宋甄心里直发毛的时候,罗彦说道:“宋县尉今天暂时不要回去,查一查,我等没来之前,到底是谁接触过这些犯人。”

    看着三人一脸疑惑,罗彦说道:“那个何府的大管家早在被捉出来的时候就吓得尿裤子,怎的我等喝了盏茶的功夫,就变得如此有底气了。”顿了顿,罗彦还是说了真话:“何况,他真要是熟悉律疏,就知道其实刚才好些事情我都是在诈他,怎么会那么容易就被我撬开嘴。”

    罗彦说到这个份上,这三个人算是才明白过来。

    陈玉如问道:“不对啊,郎君,方才你说的那些,不是都符合律疏么,怎么又会是在诓他。而且这些都已经写进了供状,将来刑部核验,要是有问题,这案子就没法继续了。”陈玉如也是有些着急了。

    “不,我说的都是真的,不过就一点有假,那就是到最后不论是他,还是何明德或者其他人,涉及的都不只是这件案子。”

    打蛇不死的事情罗彦可不相干,何明德既然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那么也别怪罗彦心狠手辣,不把何明德弄到抄家灭族,罗彦是不会罢休的。不守规矩的人,谈什么仁义。罗彦也不是善男信女,还相信割肉饲鹰的那一套。

    回到县衙,罗彦就写了一份文书,连同这些人的供状一并交给快马送往京城。

    死刑这些还有待下一步审理,但是抄家这些事情,压根就不用等到秋后,现在办了,正好可以把蓝田这粮价之类的打压下来。

    这样的好事,罗彦可是等了好久呢。(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四章 抄家放粮治流民

    当天下午,罗彦不问缘由,将城中粮店封店拿人,衡量器具全部带走。在百姓一阵拍手称快中,派人闹事的几家豪绅全部被看押。

    仇富是任何年代都有的共性,尤其是这些富人还曾经年复一年盘剥自己。看到平日里吆五喝六的豪绅们,这会灰头土脸被差役一个个带到大牢,心里那个畅快。这些天被生活压力弄得越来越低落的心情,此时也畅快起来。

    不少人不惜多花几文钱,奔到酒馆里打上一两酒,就为这心头的一点痛快。

    现在能一帮子打倒的豪绅,也就何明德一人。要想彻底把这些人给打痛,还必须多找些罪名才行。把这些豪绅们控制了,第二天罗彦又放出告示,收集这些豪绅们为恶的证据。一时间县衙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这些人平日里在乡间作威作福,也不知道做了多少恶事。但是从来没有哪个县令是敢把这些人抓到大牢里的。罗彦这一手,给不少的百姓壮了胆,以往敢怒不敢言的事情,这会儿像瓢泼大雨一样倒了出来。

    这下子倒是方便了罗彦。最后何明德以谋杀官员、指使下人闹事、制作假衡量器、擅杀奴仆等数项罪名,秋后问斩,眷属一律没入关中。查抄宅邸,同时驱散仆役。其他几个豪绅,也有抄家的,但是却没有死罪。毕竟,有些罪名,最终还是被金钱所抵消了。罗彦对此也很无奈,不过没了钱的豪绅,也不过是拔了牙的老虎,想必以后日子不会好过。

    当了一回名正言顺的破家的县令,罗彦在蓝田的地位一时间猛涨。随后的几天,为了彻底打压当地残存的几家豪绅,罗彦将粮仓的粮食按照县中簿册,按每个乡半天的时间发放粮食。按照人口,每人一升的份额,挨家发放。一斗米恢复到四十文钱,比之其他县都低了不止十文钱。

    这下子可真的让几家豪绅坐不住了。前些天拼死了要把罗彦手中的粮食给买下来,花了斗米快八十文的价格全都收到手里,这会儿突然限制供应,却看好了人头斗米四十文,来来去去,这中间亏了多少钱啊。

    但是又不能不卖,要是这些粮食卖不出去,当年的收成又不错,岂不是明年要亏死了。

    可是没想到罗彦压根就没想着让这些人好过,以工代赈的方式,从发钱突然就变成了发粮食。这下子进一步就满足了人们的粮食需求,哪还用得着去米铺买米啊。

    没办法,降价吧,罗彦官中的粮食卖多少钱,自己就降一两文,总会有人买的吧。不过,让这些人喷血的是,他们降多少,罗彦就跟着降多少。更可气的是,居然有人说,罗彦自言自语:要不是不能与民争利,直接派人把他们的粮食包圆了。

    当罗彦让鼓旗军把蓝田各个要道的士卒都撤了以后,京兆府诸多大县,蓝田居然成了粮价最低的一个。

    要不是这个时候各县都拦着流民,没办法进蓝田县城买粮食,怕是周围各个县的百姓都要跑来抢粮了。

    做完整件事情,罗彦长出一口气。这几天说真的可是把自己给愁坏了。要不是何明德出了这么一个昏招,自己还得跟这些人博弈好长一段时间。而且最后的收益,最多也就是把之前放出去的钱都从这些乡绅手里收回来。

    哪像现在,直接整到几家,剩下的那几个也不过是小鱼小虾。抄没的钱粮,也是把之前粮仓和府库的钱粮都补充了,还多出来很多。

    留下一笔钱粮备用,又私下给鼓旗军和县中官吏一些好处。罗彦这才将剩下的钱粮,连同自己的奏疏一道,交给属下押运往长安。

    奏疏自然是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都交代了个清楚。这事儿要是没有李世民支持,绝对是做不成的。反正自己也没干什么亏心事,事情全都交代清楚,李世民有了底,将来就算有人拿这个说事,也能给自己兜着。

    至于钱粮,就当是送给李世民的回礼了。数额基本上还比之前李世民送下来的多一点。见过两层剥皮,剩下的还这么多,可见这些豪绅们有多有钱了。

    押送着大宗的物资,大队的人马花了一天时间才到达长安。因为这些东西都没有事先请示李世民就带来了,所以暂时就放在了长安城外的驿站。等过了夜,次日一早,奏疏才由中书省交到李世民手上。

    这些天蓝田的动静,完全被李世民看在眼中。只不过事先就已经给了罗彦便宜行事的权利,而且罗彦做的事情也没有多出格,因此就算是罗彦说要调动鼓旗军,李世民也让杜如晦专门给鼓旗军一道文书。

    这样的情况下,如今罗彦来汇报成果,李世民也想看看这小子是怎么说的。

    好好的一件事情,罗彦没有用官场那种骈文,反倒是写的更像是传奇一样。中间再夹杂几句溜须拍马,把李世民惹得异常开心。

    “看看,罗彦这小子,着实有些手段。这才一个月功夫,蓝田一地的豪绅被他收拾了个干净。要是天下多几个罗彦,这些土豪劣绅怎会像现在一样猖獗。”当着房玄龄的面,李世民很是开心地说道。

    “陛下,罗彦处理事情的本事确实很大。不过,杀性也大了一点。”房玄龄有意无意提醒着李世民。

    并不是他很罗彦不对付,相反,罗彦这么干,确实让他也觉得很是解气。但是这大半年的时间,罗彦手上就已经有两条人命了。并且动不动就和军队纠缠在一起,实在是和他们这些文官有些格格不入。

    “你啊,就是多虑了。你仔细看看这些人的惩处结果,就发现其实很多人按律都要掉脑袋的。但是罗彦为何偏偏就只杀了一个何明德呢?”

    “陛下你是说,罗彦这是故意的?”

    “怎么会不是呢?他的处事风格你刚才不是已经说了么,杀性很大。可是唯独在这件事情上,只杀了首恶。这就是他给自己留的把柄,朝臣到时候只能抨击他处置太过温和,却不能说他处置太过。要知道,何明德可是意图杀他。”不是李世民了解罗彦的内心,而是罗彦在奏疏里头很是明目张胆就说了这件事情。

    是,我是要杀人,不过这人罪有应得。谁要是不服,往后有人刺杀他失败了,有本事也给人家一条活路。要知道现在处理的案件,都会成为将来的常例,是可以作为参考的。谁没有得罪过的人,生死大仇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

    罗彦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在奏疏里写的这么嚣张。

    看着房玄龄一脸不解,李世民将奏疏递给他,笑着说道:“他还真的是第一个,从进秦王府到现在一直在我面前口无遮拦的人。”随后什么也不说,开始看其他的奏疏。

    至于另一头的罗彦,成功处理完豪绅和粮食的问题,接下来头疼的就是城外逐渐多起来的流民了。

    现在快要五月底,再过一月,这庄稼也能收了。可就是在最后的这段时间,百姓们能买粮的钱都用光了,能吃的野菜啥的也吃光了,剩下的就是逃荒了。城外半月前半个人影不见,就那些草棚子放在那里,这几天城门守卫也拦下了不少流民,户曹被临时派去放粥。

    既然城中的问题解决了,那剩下的就着手处理城外的事情了。

    流民其实并不可怕,说白了也是讨生活的老百姓。但是为什么这官员们就非常怕呢?无他,流民搞不好,就能成为流寇,这对于治安和国家稳定是个隐患。其次,流民还可能带来瘟疫。大量没有秩序的流民聚在一起,仓皇之间都顾着保命,哪管得了卫生的问题,这样时间一场,就容易带来传染病。最后则是财政的负担,这也是个大头。有些州县自己治下的百姓肚子都吃不饱,哪还顾得了别人。

    诸多原因造成流民在官员眼中等同于猛虎。

    今年因为饥荒的原因,工部很多工程都选择了以工代赈。这当然解决了很多的流民,但哪里有那么多的工程,能把所有的关中百姓都安置了呢。逃荒的大部分就成了老弱妇孺,这些人处理起来,比青壮还要麻烦。

    因为这些人,你就想搞点以工代赈的事情,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世间哪有那么多可以让这些人做的事情啊。

    不过,有了抄没的不少豪绅的家产做支撑,勉强给这些流民吃一个月,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点家底还是有的。不过,也不能让这些人闲着。解决了温饱,再闲着,是真的要出事情。对于百姓,罗彦一直很和善,但是作为官员,又不能不防备。

    不过流民么,小孩子让读读书,教书先生就从流民中找。安置营地白天的卫生,夜晚的值守,以及巡防这些,不正好都让他们自己来做么。这样岂不是能够大大减少蓝田差役的工作。这些天罗彦三天两头的大动作,加上乡下放粮,差役们也够累了。

    想到这里,罗彦不由得一阵轻松。(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五章 据说流民闹事了

    六月初,蓝田前边的几个县,终于也挡不住那么多的流民了。

    前几天忙着的是仓曹和主簿,如今就开始陈玉如这个县丞和宋甄这县尉了。

    鼓旗军的士卒撤走以后,蓝田的治安全靠县中的差役。这段时间差役们又是卖粮食又是维持治安,也很是辛苦。加上流民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已经不是县中的这几个人能够忙的过来了。因此罗彦决定,临时征调乡中青壮。

    这倒是个好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