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1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灿醒芯浚瑅型导弹虽然还暂时只有地对地型号和不太可靠的地对空型号,但他们有了这样的技术基础,显然可以大胆的猜想出,在航空发动机、飞行控制、导航、雷达探测、无线电指令通信等等方面都要技术高出他们一筹甚至更多的共和国,有理由已经装备“智能化”的空射型导弹,以达到在视距之外就发射导弹击落敌人的目的。

    同样,通过多次的地面雷达站与电子设备集中地点遭到超精确轰炸,不笨的德国人还分析出共和国空军所发射的打击武器,应该是就是寻觅到了这些电子设备所使用的电磁信号而实现的准确寻的和攻击,而在地面部队装甲车辆惨遭一次次大屠杀的分析中,他们也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红外特征已经成为共和国先进武器弹药精确制导攻击的一个重要利好条件,毕竟被大量凌空击落的me310高亚音速喷气式格斗战斗机也因为发动机尾喷口未作任何的技术处理,而有很强的红外辐射特征,德军军工企业内部就曾有研究人员提出可以利用喷气式战机发动机红外特征明显而研发一种专门追踪这种特征以实现精确攻击的武器设计构想,不过受制于电子工业水平太差,导弹的惯性导航都做不好,自主导航显然更没辙。

    如此这般种种,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德国空军明显知道自身装备是严重落后于敌人的了,凯塞林赶来参加此次会议之前,其实就原本有打算飞回柏林参加空军内部的高级别讨论会议的,由空军司令戈林元帅亲自主持的会议讨论重点其实就是分析中德空军之间的技术装备差距以及如何弥补这种差距,当然至少也要找出一些可行性的办法来扬长避短,而在此之前,戈林严厉下令禁止苏联战场上的德国空军擅自出动兵力参与空中作战以及对地支援行动,置身事外忍受骂名也必须恪守,因为就连远在柏林的戈林都知道,空军每次强出头,都等同于让一批批优秀的德意志青年慷慨赴死,长此以往,德国空军的军心还要不要了,哪个飞行员还敢驾机出战?

    所以,对于费尔贝尔的痛骂,作为元帅的凯塞林竟然保持了缄默,他原本可以以侮辱上司为由,当场下令暂停费尔贝尔职务并且将其拘捕的,可他没有这么做,这大概就是因为实力不济,腰板的确硬不起来的缘故吧,反正,凯塞林知道,经此一役,德国陆军反正上上下下都会对空军大失所望,眼睁睁看着他们损失惨重却无动于衷,不被痛恨才怪。

第二九八章 巅峰对决(一)

    5月19日夜至20日晨的交锋,对于交战双方而言,似乎都不过是一场热身赛。赛后,德军方面做了很深刻的总结,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元帅甚至亲自主持检讨会议,而共和国方面呢?作为陆军部队首战,中亚战区司令部也不约而同举行了一次会议。

    得益于发达的通信技术,中亚战区的总结会议并未要求所有与会人员必须赶到战区司令部某个会议室参加会议,而是通过信息网络在战区司令部作战参谋处的统一安排下,无需舟车劳顿长途奔波,需要参加会议的所有将领也都呆在各自的部队便可参加到此次视频会议中来。

    参加视频会议的人员并不多,主持会议的是第二集团军作战参谋长姚斌少将,做报告总结的是该集团军第八机步师机步三团团长黎勇武上校,“出席”会议的人员自然有中亚战区司令薛殿川中将、参谋长胡广少将等高级将领,外加空军各部将领,另外还有第二集团军团级以上军事干部,以及第六、十、十一和十三等四个集团军的代表,他们也都自然是抱着学习态度来“旁听”的。

    此次作战,准备时间并不长、持续时间也不算太短,整个过程其实在中亚战区中高级指挥将领及军官内部,其实都早已经是“人人皆知”,所以黎勇武并不需要赘述作战的准备过程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冗余内容,他的报告很简单,就是总结此次突击作战的得与失。

    突击作战是否成功?答案显然很明确,是一次极为成功的突击作战,在空军的有力配合下,以第八机步师机步三团为主力的突击部队顺利的完成了快速突击作战,最大突击纵深达到了54公里,连同空军所获战果在内,至少消灭德军第十三集团军共计一万余人,几乎消灭掉了其整整一个步兵师的兵力。而击毁的敌重装车辆、火炮等都难以计数。

    同丰硕的战果相比,借助绝对夜战技术装备优势和有效空中支援的突击部队,从突击作战开始到回到苏联西南方面军第四军的防区为止。只损失了4辆主战坦克、7辆步兵战车,有2辆自行火炮因机械故障且无法完成战地修复而最终被自毁,当然,人员的损失还是比较痛心的。有126名士兵壮烈牺牲,461人不同程度受伤,无一人失踪。

    装备的损失对于经济实力雄厚的共和国而言并不算什么,突击部队刚一回到苏联防区,战区司令薛殿川中将就接到了陆军司令唐仁辉上将的电话。得益于突击部队的优异表现,陆军后勤司令部将向中亚战区增拨一批装备以备不时之需,而这些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装备“意外增加”数量,乃是突击部队此战损失掉的好几倍。

    装备没了可以再生产,强大的工业实力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军队提供充沛的物资补给和装备补充,但人员的损失却是无法挽回的,生命的逝去不仅仅意味着物质的消亡,还同时代表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去。上百个家庭为此蒙上失去亲人的阴影。即便突击部队重新补充了人员,恢复了满员编制,但,已经走了的,就再也回不来了。

    即便是开战之前就有所准备,但上至战区司令薛殿川中将。下至指挥整个战斗的机步三团团长黎勇武上校,都没有想过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数字。126名英勇的士兵成为了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的第一批中人,他们的名字不应该仅仅是被铭记、他们的家人不仅仅是应该得到善待。他们的离去,必须有更多方面的意义。…;

    当然,从伤亡比来看,461的伤患与126的牺牲相比较,受伤的人员数量更多,而直接战死牺牲的则相对少一些,而结合从实战中的种种事迹,单兵的人员防护与救治技术装备、措施与机制等等,也都对士兵生命的挽救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否则,重伤的可能就不会幸存下来,而牺牲的人数则会更多。

    然而,不管怎么样,拥有绝对装备技术优势、空中火力支援优势等等的突击部队,依然在此次为期不超过十个小时的快速突击作战中,出现了超过一个营的伤亡,近六百人的伤亡看似比德军一万甚至有可能是两万的歼灭战果相比,显得非常非常的漂亮,然而数据是冰冷的,但生命却是鲜活的。

    作为五大数字化重装集团军之一,第二集团军当之无愧能够算得上是一支作风顽强的甲级野战部队,相比于所交手的德军第十三步兵军,无论是从装备上,还是其他方面,都应该有更为出色的发挥,虽然此战仅仅是第二集团军下辖部队中的小小一支。

    所以,在会议上,默哀之后的黎勇武首先便开始数落整个作战过程中的各种不该有的失误,这些由各作战班、各营连排等单位一级一级总结出来的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失误,则率先被黎勇武在会议上提出来,因为正是因为这些失误和不该有的错误,才导致了如此巨大的伤亡数据,按照理论计算,伤亡人数是应该不足百人的,在比较理想的条件下,应该可以避免太大伤亡的,但怎会这样?显然,即便这堪称是一场以少战多、以寡赢众的战斗,但也必须找出相应的原因来。

    德军虽然准备不足、防御思想准备不充分、相应的反装甲和防空火力太弱等等,但同样也给突击部队带来了将近六百人的伤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算没有人强制黎勇武必须给出合理的解释,他也有这个必要剖析整个战斗过程,找出那些原因,因为就是这些原因作用在了部队作战的不足之处上,因而带来了血淋淋的伤亡。

    首先,实战终究是实战,是任何高技术模拟装备和器材都无法真实模拟出来的,哪怕用最昂贵最逼真的模拟训练设备,什么激光对抗、什么模拟环境训练等等,实战就是实战,它所赋予参战要素的一切都只有一次,没有彩排、没有预演、更加没有暂停和重播,所以在平时训练中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到了实战战场上,死亡与受伤便成为了忽略的代价。

    各参战要素配合不够默契、士兵临战心理紧张、战场空间不够大以至于优势装备没有充分发挥等等,各种各样从自身身上挖掘出来的不足和缺陷。都让黎勇武很坦诚的说了出来,他不怕丢脸、更不怕丢职,此战对于整个第二集团军而言虽然算得上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可对于他而言。六百人的伤亡,对于整个机步三团而言,基本算得上是伤筋动骨了。

    总结完作战过程中的种种不足与失误,黎勇武很快就把矛头对准了作战计划的失败,他很坦诚的承认作战计划的拟定出现了严重的评估不足。即夸大了自身的战斗力而过分贬低了对手,事实证明,德军并不是豆腐一块,一击就垮,相反,从一开始的非常顺利到最终脱离之前的难缠难分,黎勇武就很清楚的知道,每向德军纵深进攻一公里。距离拉得越长就越是困难。德军的反抗力度也就越大,他很难去想象,如果突击距离超过了六十公里、七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整个突击部队还能不能安全回来。…;

    显而易见的,黎勇武从个人角度,当然也是代表了第八机械化步兵师机步三团的团部。将此次行动定义为了一次失败的突击作战,同时他们经过计算机的辅助分析发现。如果加强给机步三团的兵力中,再增加一部分空中突击力量、强化重装力量。那么伤亡就不会这么大,所以有了这次实战的各种数据作为参照,计算机智能分析的结果显示,小规模的突击作战纵深并不应该扩大至50公里以上,保持15至30公里左右就已经足矣,而如果面对的是敌装甲部队,且拥有一定空中力量的,还要相对缩短。

    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在黎勇武做完报告之后,第八机步师参谋长裴扬也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报告,之后便是将此战之后的各种分析报表、报告等在视频会议享开来,没有参与到此次行动中的其他部队人员也都开始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如果是自己的部队来承担此次突击作战任务,会完成得如何,当然,他们也并没有忘记分析一下有哪些问题是黎勇武和裴扬的报告中所忽略掉的。

    一次战役,收获的战果很大,不仅仅取得了毙敌上万、毁敌装备无数的战役战绩,还从战略上扼杀住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急急调入其第二装甲集群在奔萨至巴拉绍夫一线实施强力进攻的势头,至于不足万人的部队主动进攻一支兵力数万且取得了骄人战绩的战斗,会不会取得对德精神打击层面上的效果,也就不得而知了,而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根据第八机步师师长左平的陈述,他已经下令突击部队各加强部回归原有编制,机步三团暂时也都回撤到了巴拉绍夫休整。

    一次突击作战就导致一个机步团基本要“修养”超过一周乃至两周时间,这从军事经济学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