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极高的效果。
并且,也是有极高的概率,授粉出新的超级小麦。
然而一个月后,枣祗已经完成了人工授粉的准备工作后,却是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贤归袁绍
大旱。
旱灾!
不单单是秦野的根据地,冀州、幽州、并州皆旱。
大自然又一次出击,重创了北地的诸侯们。
干旱,在灌溉只能依靠人力的古代,对于农业的打击是致命的。
这就如同在后世的钢铁城市中,咔嚓断水了,从哪里弄水?
田地中,到处都是哭泣的声音。
太多百姓,都在地头摆上了香案,祈求老天爷降雨。
而原本,根据地是即将丰收的欢声笑语。
秦野站在地边,看着不远处已经出现细小龟裂的农田,火冒三丈。
真是大骂了老天爷。
怎么能这么打击他?
秦野大怒。我不就是个穿越众,还有金手指嘛。但这都是老天爷你给的,说明咱们还是朋友的,怎么能这么坑好友?
有意见你可以组我开黑,托个梦啥的,咱们好好谈一谈。
当然,秦野知道骂老天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痛定思痛,便感到,这也许是一个考验。
水灾,旱灾,这都是古代最厉害的灾难,克服了他们,百姓才能过好日子
也许,这是老天爷在根据地做实验,需要自己去克服。
想到这里,很相信有老天爷存在的秦野,心里好了一些。
枣祗心急如焚,“主公,依照这个情况持续下去,将会颗粒无收。”
众人骇然了。
颗粒无收的话,根据地马上就自行瓦解了。
秦野还算镇定,他相信人定胜天,“将根据地所有人的都调动起来,军队也要调动起来,去河里挑水。”
秦野的根据地,有三条河流过,分别是滹沱河、唐河、桑干河。
虽然是旱季,但这些河流里是有水的。
枣祗依旧担忧道:“近处或可解难,但远处恐怕杯水车薪。”
秦野沉重点头,天灾为何对古代社会打击极大,就是因为古代各方面都是靠人力,而人力毕竟有限。若是后世,完全可以调动水罐车一类的。后世道路又通顺,哪怕是骑着自行车去拉水,那也肯定比古代挑水强横百倍。
一个人来回奔波二十余里,没有挑水的负担也走不了几趟,别说挑水的情况了。
因此,哪怕只是距离河流五里外,就已经是杯水车薪了。
“或者可以引水灌溉,修建引水渠,成为水浇地,就可以旱涝保收。就不是望天收能够相提并论的了。”
秦野说道。
他的根据地内部有三条大河,自上而下流过。并且,根据地多山,山上多少有小河流下来。虽然遇到干旱,但也有些水量。若是能够成功引入农田,就能够解决浇地的问题。
众人都知道可以修渠。
但不是这方面的人才。怎么修?怎么引?路线怎么规划,他们根本理不清头绪。
“先去看看。”
两日间,秦野奔走于三条大河,亏得骑的是赤兔马,这才能够快速的勘探。许多时候,往往都是他一人独骑探察,其他人都跟不上速度。
秦野至尊法眼连闪,看出了许多最佳的引水路线。
原本他是很高兴的,但归总之后,就傻眼了。
这一日。
荀攸拿起秦野画的图纸后,顿时就蒙圈了。围观过来的文武,都蒙圈了。
这图纸上的线条,如同农田里龟裂的土地一样,乱七八糟,根本找不到规律。
“主……主公,这是路线图?”荀攸失声道。确定不是毛笔掉白纸上了?
秦野叹了口气,至尊法眼也不是无敌的,虽然看出了太多。但他本人承认,没有能够统筹安排这个的能力,根本不知道起点、经过和最后如何收尾。
还是需要有专业人才的。
稍后,文武也就明白了主公的苦衷。
“主公能够勘探出渠道的路径,已经不容易了。属下无力帮助,实在有罪。”荀攸悲伤道。
众人对于无法帮助,充满了自责。
“只能开挖吧,走一步算一步吧。”秦野沉重道。
若是没有计划,肯定是事倍功半。
若是有人能够真正主持一下,根据地百万军民齐心协力,有勇气就会有奇迹。
“主……主公。”
秦野望去,就看到枣祗欲言又止的样子,道:“枣祗你要说什么?”
枣祗道:“属下有一个朋友,叫马钧,擅长水力建设。”
秦野顿时大喜过望,马钧是谁,诸葛亮他们现在还不知道,但秦野必须知道。这就是穿越众的优势。
果然,荀攸问道:“马钧何人?”
枣祗叹气道:“也是和我一样的人,虽有所学,但不被世人重视。”
这里世人的意思,是不被名士士族重视。
毕竟名士士族,只是重视诗词歌赋,内政军务一类。
枣祗说道:“马钧字德衡,扶风人,曾得到过郑国的水利工程手稿,对兴修水利,颇有心得。”
郑国修建了郑国渠,如今依旧是起效的大工程,西蜀富庶的根基之一。
众人面面相窥,这就很了不得了。
枣祗道:“马钧还精通器械,曾做指南车,改良织布机,会做高效率的水车。”
众人更加震惊,这人,怕是民生行业的第一人了。
为什么得不到重视,是因为现在是乱世的开始,若有一方大势力稳定下来,肯定会打破头去请的。
“若是像郑国那样修渠,恐怕时间上来不及。”司马懿道。
秦野却是说道:“我们暂且不用精修,粗挖一下,能够保住粮食就好了。”
众人一阵点头,根据地百万人齐上阵,有计划的挖一些简单的渠道,这个是可以实现的。
秦野便立刻让枣祗动身,快马加鞭去请马钧。值得庆幸的是,马钧如今就在并州大同隐居。
枣祗走后。
秦野提前布局,“现在我们也不能闲着,马上调集军民挖渠。先将农田四周的渠道挖出来,这样不至于干等着。”
于是,就在这一天,根据地里,开始了大面积的挖渠工作。百姓们的积极性是极高的,挖渠工作进行的很顺利。
三日后。
秦野迎回了疲惫不堪的枣祗,焦急问道:“马钧先生请来了吗?”
其实没有人跟着枣祗回来,答案已经有了。
枣祗哭了,“属下晚了一步,马钧已经被袁绍请去修渠了。”
也就是说,马钧已经投入袁绍麾下了。
众人岂能不知并州也干旱,顿时沮丧,便感到天道不公。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一只龙虾的价值
马钧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发明家之一,这决定了他是诗词歌赋、军务政务之外,最重要的贤才。
是选一位诗词歌赋的大文豪,还是选马钧。
秦野必须选马钧。
大文豪有很多,马钧可就一个。
但由于大家都欣赏大文豪,因此没人欣赏马钧。
马钧颠沛流离,到处寻找能够一展所长的舞台。
袁绍那里也有旱情,请马钧出山修引水渠。
众人想来,袁绍那里也是干旱,必定是听到有马钧这个人后,请去了。
荀攸走出来道:“以礼相请……。”
也就是挖墙脚。
枣祗立刻表示,这事情他早就想到了,已经提前挖了,“不来。”
不来,那就没有办法了。
秦野不能让自己的基业,就这样灰飞烟灭,他决定亲自去请。
…………
并州,太原。
太原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并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如今,这里已经是袁绍的大本营。
对于袁绍主持并州,并州的士族们是表示欢迎的。而袁绍也表现出了士族领袖的气度,来到并州后,非但对士族秋毫无犯,还大力提拔本地士族到州郡的重要岗位上工作。
这让袁绍得到了更多本地士族的支持,士族们出钱出粮,为袁绍组建了一支五万人的武装力量。
士族们纷纷诉苦,都说日子难过,他们希望袁绍能够平定天下,提高他们的地位。
袁绍对此表示赞同,作为四世三公的门楣,作为天下士族的领袖。袁绍表示,他一定会让士族过上好日子。
这一日。
袁绍府邸外,一位中年人,神情焦急等待的模样,走来走去。
侍卫们忍不住眼神跟着走动,私下里也是嘀咕。
“这位大人一天来好几次。”
“我们都烦了,他还不烦。”
“明显主公不打算见他,他还来,太没眼力价了,怪不得不愿见他。”
少顷,一名亲卫服饰的士兵,从里面走了出来,“马钧大人,主公身体不太舒服,今天不能见你。主公让你先回去吧,什么时候能够见你,主公会派人通知你的。今后没有召见,你就别来了。”
马钧闻言一愣。
没有召见就别来了……。
他唉声叹气,本以为出仕袁绍,终于遇到了明主,能够一展所长,没想到,现在十分不如意。
为什么会这样!
田丰请他出仕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是袁绍要修渠,请他,他才出山。
马钧失神往回走,正巧撞见了田丰。
田丰也是听说马钧这一天来了三次,这才急急忙忙也赶来了,问道:“可见到了主公?”
马钧摇头。
田丰立刻道:“先生先别走,我一定会劝说主公拨给你钱粮人手的。”
少顷。
还是那个亲卫走了出来,道:“田大人请入府。”
亲卫看向田丰旁边的马钧,只是微微一笑。
马钧心里冒火。
田丰怒了,明显这些人看不起马钧。但这些人又怎会知道,袁绍的未来,就要应在这个人的身上。真是有眼无珠愚蠢之人。
“带我去见主公。”田丰怒道。
“是。”亲卫吓了一跳,急忙前面带路。
少顷,议事厅里。
“元皓可是有要事?”袁绍红光满面的高坐堂上,见到田丰进来,直接问道。
“主公,修渠的事情不能再耽误了,请尽快拨给马钧钱粮人手。”田丰更加直接,并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
袁绍眉头一皱,他虽然知道自己这位谋士脾气,但心里也有些火。故而淡淡道:“你岂能不知如今府库的现状,维持地方稳定已经不易。马钧的计划,需要二十万民夫,没有多余的钱粮供给。只能暂时搁置。”
最初袁绍请马钧出山的时候,也是要修渠的。但马钧将工程一说,巨额的财政支出,袁绍当时就傻眼了。
是他主动请人家出山的,不能自己打自己脸说不干了,因此就推脱不见马钧。
田丰道:“但如今大旱,若是不尽早修渠,恐粮食减产,也是不妙。主公当节衣缩食,停下府邸的工程,约束地方上的开销,筹集款项……。”
袁绍见到田丰比自己还冷淡,就怒了。他作为一方诸侯,岂能不知道这些。但是现在的情况,若是将钱粮供给了马钧,那袁绍在其他地方就没有钱花了。
还吃不吃饭了?
还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