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心想道:“这猫刚才不是死在小龅牙手上了吗?怎么这儿还有一只。”正想着这件事儿呢,突然刚被他打开的两扇门自己合上了,“咚”得一声撞击在这灵堂之中荡起了久久回声。
一股煞气,一股浓郁的煞气铺天盖地的袭来,这股煞气比当年他在封渊死位嗅到的还要浓,如果说那里是充满了天地间最可怕的煞气,那么现在就是死亡的味道,那种近乎是在地狱最下层才能有的死亡之气。
“金甲道尸!”查文斌只瞧得黑暗中那一抹金光便猜到了是此物,他也有点明白刚才为什么那阴差说不是针对自己的,碰上这东西,只怕真得三清下凡或是天兵天将来帮场了。
神仙也好,恶鬼也罢,三界之中所有的生灵都是人修成的。三界大门关闭之前,人间作为最有灵气的空间,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神话,自从昆仑之门被关闭,扶桑神树被折断,人间反倒是沦落只为其余两界孝敬贡品的最弱者。
“金甲道尸”是行道之人最为忌讳的东西,大多数的道士一辈子都无缘睹其一面,极少数见过的也都没有机会阐述这东西的厉害,因为他们都死了。
相传在唐朝景云年间,茅山一派出过一名天资极高的道士,名叫司马承祯,道号:白云子!此人道术造诣极高,他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修仙的天赋,并创造了道家大名鼎鼎的“五渐门”修炼法,总结为:“神仙之道,五归一门”,认为需勤修“简缘”、“无欲”、“静心”三戒便可达到“与道冥一,万虑皆遗”的仙真境界,后来在道家名山王屋山开坛立教,被封为上清茅山宗第十二代掌门。
白云子年轻时曾经被唐睿宗召进宫询问阴阳术数和理国之事,并在那结实了当时的左神武大将军,也就是朝廷中央禁卫军的军事长官,名叫常进。常进能文能武,并十分推崇白云子的道法,并为之着迷,遂在宫中偷拜白云子为师。
后白云子出宫,常进以假死抛弃官位投奔白云子,跟随他修习道法,追求神仙之道。常进此人非常有道根,白云子也是倾囊相授。在白云子仙逝过后,常进觉得习道终究免不了入土,便对道法进行改进,创造了一套独一无二的修炼之法,那便是自掘坟墓,闭棺修炼。
常进从当年假死出宫突发感想,便为自己造了坟墓,躺进棺材内要求他人为其举办丧事,并设假魂让地府带走,以造成自己死亡的假象。这种方法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让自己的名字在生死簿上被消除,一旦被消,三界六道他便不再受任何人的控制,与蕲封山那座大墓的主人有着类似的作用。
常进入棺需等一个甲子方可再出棺,这样他便逃掉了第一个轮回,殊不知这种极端的修炼之法会让人成为一种恶灵!
待六十年后,他的后人按照他生前的吩咐打开坟墓,开启棺材,只见里头金光一闪,后人都以为常进已经升仙,却不知等待他们的是祖宗无情的杀戮。根据野史记载,当时参加开棺的三十余名常家后人无一幸免,全部遭毒手。
地府知道当年被骗,便派阴差去捉拿常进,不料几个阴差全部魂飞魄散,他真的做到了三界都耐他不可的地步。一时间,人人自危,日不进荒野,夜不敢出户,据说常进为了维持自己需要不断杀人吸其魂魄,天下修道之人皆拿他毫无办法。
那一年,唐朝出了另外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纯阳子吕洞宾!他是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也是全真道的祖师,后来位列八仙,为民间香火顶礼膜拜。
吕洞宾得知普天之下还有这样一**害苍生,便寻其踪迹,誓要除其而后快,终于在今芦山山脚一小山村找到了常进,并与其恶斗整夜,终在天亮之前将其斩于剑下。
据说常进是僵尸和道士的结合体,他又是将军出身,杀气极重,拥有道法和僵尸的不死之身,人们便把这种东西称为“金甲道尸”。后来,在明朝万历年间也曾在现江苏句容一带出现过类似的,后经句容茅山合全派之力剿灭。
如今在这荒山小村出现了这么一个传说中的东西,查文斌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些阴差会出来,现在可没吕洞宾那样的神仙人物,也没有鼎盛时期的茅山全派,所以才有人想拿小龅牙昨个替死鬼吸引这东西的注意力!
没想到幽幽阴差尽然打算用活人来保全自己,想到这儿,查文斌大笑道:“你们不过如此罢了,凡人在你们眼里终究不如草芥!”
正是这一笑,引得那一抹金光突然再现掉头直扑查文斌而来,无边的杀气犹如狂风一般吹得查文斌站立不稳
第三百零四章:职业道士
道能成仙,道亦能成魔,谁想道还能成尸?尸形于土,为五行正中,集天地之精华,吸阴阳之五行,文武道魔集大成者,地煞之灵便是“金甲道尸”。
查文斌道行不及三年前的一半,怎能抵得住这东西,若不是想起方才与那阴差说不后退半步,全屏这一口气,早就被这“金甲道尸”给震飞出去。怪不得连那些阴差都吓得不敢动弹,这般气势,若非吕洞宾下凡,谁能降得住?
不用说,这丁力就是死于这人的手中了,阴差来抓丁力的魂发现这儿有“金甲道尸”于是便回去搬救兵,不料被人堵在这灵堂里头不敢出去。见查文斌到来,又不好意思点破怕折了自己威风,只能硬着头皮让查文斌走。
那股杀气之风才到查文斌的门面却突然停下了,接着“咚”一声,查文斌手中胸口那块藏着的“天师道宝”大印掉落在了地上。
黑暗中,那个发着金色淡光的东西缓缓俯下身去,竟然捡起了这枚恶鬼皆躲避不及的茅山掌门大印端详了起来。
就在查文斌酝酿着把印夺回来的时候,突然那抹金色就夺门而出,速度之快非常人所能及,连同一起消失的,还有他的大印。
好久,那几个阴差才出来,穿黑色丧服的那人朝着查文斌作揖道:“查先生竟能御金甲道尸,今日救命之恩,他日必定还报!”说罢,那几个阴差便压着丁力的魂魄跟着走出门,末了,那个黑色丧服的阴差又说道:“查先生请放心,这个人虽然受了尸气,但我们兄弟几人回去会好生待他,定让他投个好胎。”
一阵清风过后,偌大的屋子就真的只剩下查文斌一人了,他额头上的冷汗一阵接着一阵,刚才那股无比强大的杀气让他实在无力开口回答阴差的话,整个身子一软瘫坐在了地上。
“金甲道尸”究竟是何等的厉害,就连掌门大印都被他抢了去,查文斌做道士这么多年第一次见此等凶悍之物,一招未过就把本门信物都给丢了。
三足蟾挣脱了金线也跳到了查文斌的身边,躺在手掌上,查文斌能感觉到连这东西都在害怕……
绝对的力量具有绝对的压迫,这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则之一,道士和鬼魂也不例外。
天亮了,门开了,查文斌捧着小三足蟾在角落睡着了。
小龅牙昨夜里突然就醒了过来,当他听说自己的举动后一直吐到了现在,钭庆利在几个村里人的护送下已经下山了,并且这场做了个开头的法事他分文未收,或许他一辈子都不会再从事这个行当了。
剩下的这一堆烂摊子事就落到了查文斌身上,毕竟灵堂里头还停着一具硬邦邦的尸体。听说丁力的白丧事可以继续后,村子里的人一直到太阳出来才陆续赶了过来。
因为这前面的活儿钭庆利已经干了一部分,虽然干的不怎么样,但查文斌也只需做一些调整即可,还有一点就是这家伙为了赚钱,硬是把铺子里头能搬来的全搬来了,这下全都给了丁力那死鬼享受了。
没有透露昨晚的事情,查文斌只说会好生把丁力安葬,他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闹的人心惶惶,所以一切程序都是按照民俗乡规,办得有模有样。
超子和卓雄负责挂孝球和钉门麻。人死后在门上悬挂白纸球,名叫“孝球”;以示家中有丧事。死者如是家中最尊的长辈,丧家要大门上横钉一幅粗麻,俗称“钉门麻”作为丧事的一种标志,这丁力算不得是长辈,不粗不细的一根即可。
接着便是送无常,也就是送阴差。虽然阴差答应查文斌会好生照料丁力,但这规矩还是得有,毕竟求人办事,给了总比不给强。丁家门前那条下坡路边,他的后背门携着酒饭到此,点香烛,烧纸钱、元宝、草鞋、稻草等东西,烧完之后再磕头恭送黑白无常,口里念叨请阴差多多照顾。
下午的时候一些远方的亲戚也来吊唁,丁力的孩子虽然小,却也很懂事,逢人就跪,查文斌看在眼里,便也打算好好为这人办一场了。
钭庆利留下的那一堆扎纸被大山挑了不少出来一把火给烧了,村里的人都说这下丁力有福了。纸扎是由唐宋时期的随葬器物演变而成的民间丧俗,什么“金山银库”;“鹿鹤羊马”及“车轿”等,到了后来更有甚者扎“冥宅”,门房、茶房、轿厅、大堂、卧室、及千种家俱、装饰、用品,无不精美齐备,还有婢仆数辈,其形与生人住宅无异,到了我们现在据说是连苹果手机都有,还带着充电器!
普通人家,死者男性,必扎马;死者女性,必扎轿。站着的金童玉女也不可少,有句话叫做“孟坡头上金童送,奈河桥边玉女迎”,那种纸糊的脸上带着红扑扑腮红的小人,一边一个,男左女右守在丁力的棺材后面,大晚上的那玩意别提多渗人。
乡下地方几乎每个村都有一所“土地庙”,庙中有土地爷、土地奶奶,有的还有什么蚕神、谷神、痘神、山神、河神、判官、小鬼等偶像。据说阴差在等候抓人之前都会到当地的土地庙里借宿,毕竟他也是神鬼只和跟同伴打交道,这儿就像是阴差的驿站,一个歇脚地,所以这个地方也是需要拜的。
丁家的人按照吩咐前前后后忙里忙外一直到夜里,这时候才是查文斌真正担心的。一晚上他几乎都是心神不安的,生怕昨晚的那个“金甲道尸”还会再现,也不知是人多阳气重还是今晚他没空,一晚上平平安安什么事都没有。只是大山出去方便的时候,看见离丁家四五十米远的一片老林子里头曾经有黄光一闪而过。
念了整晚的超度经文,也给过了仙桥,一直送到地府方才完事,接着就是入棺。
棺材里头的随葬品很简单,他也是穷人,就是一些五谷的种子,好让他到了下面可以自己弄口吃的。入了棺,查文斌才找了一间小屋子休息了片刻,他总觉得外面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这儿,每次闭眼就有那感觉,可是睁开眼睛又什么都没了。
第二日一早便是“上路”,天不到微微亮,准备随棺下地的人们就已经在丁家集合,查文斌告知他们早晨必须进食,不得空腹,而且不准吃豆腐,出棺上路的时候不准哭,不准放炮。负责举重的殇夫,也就是抬棺的金刚们每人都分到了一张符纸,这纸是在他们回到自己家里前烧掉的,为的是去个晦气。这些人都已经事先准备好“龙杠”和“茼索”,既用来抬棺材的木棍和捆绑的绳索,他们只等候查文斌的安排。
出棺之前,先将灵堂的祭桌及祭品搬到大门口,然后由丁力的小儿子头顶灵牌,两个表兄弟扶着,从灵堂内将“牌位”请到外面的供桌上,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