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跟本溪府周大人的侄子关系不错,让他帮忙买了些机械,就做起来了。反正不会亏就是了,比那上千亩的良田产出要高得多,每年收收租子,又能收几个钱?你想要是想开工厂,我从本溪那边调些人过来给你用,这几年我很少能回家,以后调到哪里也说不准,父母亲还得大哥你多照顾着点。”秦宇道,秦成在家里照顾父母多少也能省掉秦宇不少心事,秦家的这家产,秦宇没想过和秦成争什么。

    “你在官场上要打点上下,虽然有能力,但基础终究是差了些,若是缺钱的地方只管开口,今后这家里还得你们两弟兄撑起来。”秦大千道。

    “父亲说得对,你在官场上顺利,秦家才有大出息,真要用钱的时候不能省。”秦成道。“这办厂上的事我不懂,确实得你派些人过来。”

    “我省得。”秦宇点头。

    “对了,你三叔家的二小子现在也老大不小,想跟你去洮南长长见识,你看怎么样?”秦大千问道。

    “秦德?”去年过年的时候,秦宇见过,依稀有点印象。

    “是的,就是秦德。”

    “那小子挺文静的,像个女孩子,跟我去部队里面,没有战功我把他提起来做官不合适,真要上战场出了个什么事,怎么跟三叔交待,你这样跟三叔说,让他到国外留几年学,学些真本事回来,到时候会有大出息,我们秦家有上战场的,有从商的,就还差几个会读书的文化人,况且以后我身边也正缺这样的人才,要是缺钱的,父亲你出钱点资助他们学几年也没关系,咱们不差这点钱。”秦宇道,“真要说当兵,还是秦剑和大舅家的程明合适,有股子虎劲,不过事先我说明,想要升官,那就得跟其他人一样上战场,要不然我手里的兵就不好带了,没有战功,他们也唬不住我手下那些骄兵悍将。”

    “你小子,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秦氏好笑地道,“不过大千,宇儿说得在理,再怎么照顾,也不能乱了军队里面的章程,否则让宇儿怎么服众,再说送他们到洋人的国家去留学,也是长大本事的,没亏他们。”

    “成,这事我跟他们说一下。”秦大千点头,亲戚的面子要照顾,不过凡事还是以秦宇在军中的大事为重。

    除了相了次亲外,和从各地赶来的亲戚也陆续见了个面。这个年代,就是亲戚,大多住得也比较近,远一点的也才旁边的县,见起来方便。在家里小住了几天,秦宇便带人返回洮南。当然,返回洮南的时候,少不得要跟王怀庆碰上一面,又花了万两银子,王怀庆拍着胸脯保证说南芬露天铁矿只管开采,出了问题他兜着,仅管王怀庆这人做事看上去不怎么靠谱,不过此人现在在奉天的权势却是让人不容忽视,唯一的遗憾是现在想从奉天这边讨到军械补给越来越难,自从有了新军,巡防营旧军地位确实尴尬了许多,就是王怀庆对这点也不无怨言,只是训练新军是大势所趋,并不是抱怨几句就能改变得了的。

    ;

第57章 一年小结() 
回到洮南的秦宇ri子平平静静,基本上呆在军营里面,手里的军队从根本上来讲还是支巡防旧军,有着其本身的局限xing,再加上今年陆续招兵,要想保持对这支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在军中多呆此时间,同士兵多些接触是必不可少的。

    总体上来说1908年没什么大事,若一定要说有,便是光绪这个苦命皇帝和慈禧这个女强人都先后驾鹤西去。随着慈禧挂掉,新上任的摄政王威望不够,才一上台便和袁世凯闹了别扭,不过这些事情都和秦宇无关。

    到了十二月,洮南的天气格外的寒冷,今天是个大晴天,秦宇早早躺在指挥所外的一个草垛上晒太阳。四处都是训练的士兵。跟以往低矮的土砖房不同,此时军队的营地大多是两到三层的建筑,宽敞明亮的楼房,清一se的玻璃窗,这在整个民国恐怕都还是独一份。

    “大人,田大人过来了。”丁成带着田和霖一路走过来。田和霖腋下夹着本账薄,“从年初到现在,卑职可是忙得团团转,连口喘息的时间都没有,大人倒是清新得很。”

    同秦宇接触的时间已经有两年多,田和霖倒是摸透了秦宇的脾气,只要大事上不犯糊涂,工作做好,平时一点小事,开开玩笑都没什么。

    “你这是能者多劳啊。”秦宇坐起来笑道。

    “今年的一些收成卑职都让人统计出来了,大人要不要看看?”田和霖将手上的毛手套取下来,翻开账簿道。

    “就在这里吧,晒晒太阳也舒服,你念我听,那么些数字看着头疼。”秦宇笑道。

    “今年合计新开垦的耕地有26790亩,其中水稻6740亩,玉米5470亩,小麦3120亩,剩下的种植的都是大豆11460亩。”

    “出产了多少粮食?”秦宇问道。

    “洮南的田土肥沃,水稻亩产310斤左右,玉米180斤,小麦230斤,大豆180斤左右。”

    “算下来也就是说光是这些粮食,洮南府城一年就能多养活一万三四千人?”秦宇粗略地算了一下道,秦宇算得比较宽裕,实际上这个年代的人时常吃不饱肚子,能养活的人口还要往上浮一些。

    “是这个样子,另外大人在草原上的几个草场,养了2737只羊,除了军马之外,还有874匹马,耕牛不管大小,已经分批出售到洮南府城了。”田和霖道。

    一担大米也就值个四五两银子,六千多亩的水稻田,一年产出还不到三万两,如果还要刨除劳动力,生产成本,连一半都不到,秦宇直摇头,靠种粮食赚钱还真是有够慢的,不过民以食为天,想要在洮南办实业,连最起码的肚子都没办法填饱的话,实业无疑是个笑话。

    “明年能开垦出来多少地?”秦宇问道。

    “不会超过两万亩。”

    “怎么会比今年还少?”

    “大人,耕牛不够了,再说农具用度也很紧张,洮南就这么多耕牛,再加上以前开垦出来的,明年大多还要翻犁一遍,明年这个数已经到了顶,白音达赉,陶克陶胡虽然已经被剿灭,但草原上还是有一些流窜的蒙匪,一般的商人也不敢深入草原,从草原那边过来的牛也不多。”田和霖解释道,洮南虽然有不少新出生的小牛,不过这些牛一般要三年左右才能耕地,新出生的小牛还要过两三个年头才行。洮南府城周围的牛都被买来了不少,别人也要耕地,现在你就是出钱,别人也未必肯卖了。

    “铁制农具我会解决,耕牛嘛,这样,年底我带人到科尔沁草原上去拜访一些蒙古王公,应该能搞过来一些,你还是尽量多拉些人到洮南府城来。”秦宇想了想道,秦宇暂时并不担心过度开垦的问题,此时整个东北都是地广人稀,想要维持一个地方的统治,人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后世史书上对张作霖的评价有失中恳,事实上ri本从ri俄战争之后,便开始向东北进行渗透,九一八事变后,直接占领,ri本大肆对东北进行移民,仍然没办法改变东北以汉人为主的局面,而这种局面的根本便是张作霖缔造出来的,张作霖在统治东北期间,大肆吸纳移民,使得东北的汉人的数量激增,这才确保了汉人在东北的地位。

    此时整个洮南府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五万多人,跟后世比,最多只是九到十分之一的样子,耕地就算比例高一些,应该也不会超过后世的五分之一,土地还有大量可开垦的空间。

    “大人放心,洮南府只要维持眼下的良好势态,卑职有把握拉过来足够的移民。”田和霖点头道,这个时代吃不饱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只要洮南有粮,有生计,田和霖便能有办法将人拉过来。

    “工厂那边的情况怎么样?”秦宇道。

    “眼下洋灰厂和砖厂的形势是最好的,投产快,上手容易,又有修建军营,衙门这样的事做,另外洮南府城要建几家工厂,几条路要修整,洋灰厂和砖厂最多明年年末就能收回成本。纺织厂,制衣厂,制鞋厂要慢一些,今年主要还是培养足够的技工,熟悉机器,不过欤С隼吹募概柿柯叫兴岣摺7闹潜咭丫梢灾瞥龃帜厝蓿衷谝丫夹」婺I!�

    “至于制衣厂那边,没有纺织厂生产出来的呢绒,制衣厂也缺乏足够的原料,再加上机械运过来偏迟,想出成果,至少也要等到纺织厂做出货还才行了,不过制衣厂,制鞋厂,于文富,陈延青等人明年会从本溪那边调派一定的技工过来,情况会有大量改观。”自从陈延青,于文富等人来了趟洮南之后,秦宇便让出了一定的股份,将几家工厂让给这些纯粹的商人进行管理,算是由官办转成商办,只是这是洮南最早的几家工厂,秦宇难免要关注得多一些。

    “最后就是酒厂了,以生产香白酒为主,另外酒厂还找了几个沙俄的酿酒师,打算在哈尔滨那边再建个分厂专门酿制俄国人喜欢喝的酒,今年产值二万两,到明年预计能翻倍。”

    “也只有等明年了。”白酒是消耗品,不过总算有了点安慰,今年忙活了一年,除了农耕外,收获都不大,不过在洮南这个落后的地方,一年能将这么多厂拉起来,也算难能可贵,秦宇知道不能要求更多,相比去年,洮南已经是来了个大变样。当然,这种大变样是以巨额的投资为基础的。从白音达赉那里抢过来的金银在建厂,放粮,开垦等一系列措施之后,已经用得只剩下不足六万两。从老毛子那里的贷款大部分用在了本溪那边的炼铁厂,剩下的则用作华兴钱庄的扩张,眼下华兴钱庄这个不大起眼的小钱庄分号已经建在了奉天,吉林,长,甚至关内的天津商埠,扩张速度之快让人心惊。

    “对了,有件事得跟你打个招呼,明年我打算把手里六个营编制都填满,我会带人分批在草原上巡视,将那些牛鬼蛇神再清洗一遍,给洮南府营造一个好的商业氛围。你以建立地方保安队的名义,再拉起来一个营。”秦宇道,经济建设的同时,秦宇自然不会忘记增强手中的军事力量。

    “是,大人。”田和霖点头,对于秦宇在军事上的事,田和霖现在基本上不过问了,将编制填满,另外再成立一个营的地方保安队,虽然花销凭空大了不少,不过府城还有近六万两的库银,度过明年这个坎之后,到后年,几家工厂相继投产,每年开垦的田地陆续都有增加,到时候手头上比现在还要宽裕一些。

    ;

第58章 呢绒上的差距() 
“大人,这是工厂第一批定型的粗呢绒。”纺织厂主办将一块粗呢绒布递给秦宇。

    秦宇拿着在手里掂量了几下,虽然说是粗呢绒,不过摸上去也算光滑,柔软,富有油润,不过成se实在一般。科尔沁草原虽然牛羊成群,不过比起洋人发展了数百年的毛纺工业,想一下子追上去是不可能的。洋人从牲畜喂养,到羊毛挑选,都有成熟的工艺,筛选规范。

    “我这里也有一块粗呢绒,是买机械的时候顺便从上海买过来的,产自英国,你看看。”秦宇向丁成招手,丁成立即拿了块粗呢绒布料过来,递给毛纺厂的主办王粟。

    “你们定的价位我听说了,这洋人的粗呢绒质量更好,价格比起你们的定价相对还要便宜一点,这还是从万里之遥的英国运输过来之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