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哥说过,只要你想,这天下都是你的。”欧阳朔鼓励说道。
冰儿闻言,终于展颜一笑,“那我就试试。”
欧阳朔默默点头。
此刻的少女怕是还不知道,她的人生轨迹已经悄然转了一个大弯。未来,她将面对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凶险莫测的人生。
“是福是祸,皆由人定。”
“就当这是一场历练吧。”欧阳朔在心中说道。
冰儿的修炼天赋并不下余欧阳朔,未来在希望星球,未尝不能闯出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来,成就一段足以跟欧阳朔媲美的人生传奇。
望着眼前的灿烂少女,欧阳朔突然想到了盖亚。
“或许,这是最好的选择吧!”
欧阳朔抬头望天,似乎要穿透迷雾,望见那神秘莫测的所在。
…………
九月十一日,夏宫。
肃穆的御书房内,法家巨子、西南大学堂法学院院正韩非子,内政大臣卫鞅,内政副大臣狄仁杰以及大夏高级法学顾问等人,一一在列。
在欧阳朔明确百态,大夏以法为治国根本之后,整个法家都沸腾起来。
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欧阳朔召见诸大臣,共同议事。既然确立法为治国之根本,就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而不是流于表面。
欧阳朔是位雷厉风行的君主,说做就做。
“《大夏法典》是大夏依法治国之根本,本王不说,诸位也能明白其地位。但是在《大夏法典》之外的其他细分领域,法还是空白,急需填补。”
卫鞅等人听了,深以为然。
《大夏法典》就像一部总纲,虽然也保罗万象,主要还是总览全局,对一些具体的案件,内政官吏在审议时,还会遇到难题。
这就要求制定相应的细分法典。
欧阳朔说道:“其他领域可暂且搁置,但是有三部法典最是刻不容缓,需要提上内政院的日程,尽快制定完善,并且颁行于天下。”
“请王上吩咐!”
“《民法典》、《商法典》以及《刑法典》,此三部法典囊括民事纠纷、商业纠纷以及刑事案件,跟百姓生活其其相关,当尽早制定。”
卫鞅一听,立即了然。
作为内政大臣,主管王朝律法与监察,卫鞅这位法家门徒这两年可没少跟大夏法律顾问打交道。
《大夏法典》的制定,就是双方一次成功的合作案例。
眼下之卫鞅,早已不是秦国之卫鞅,而是顺应时代变化,深耕法律领域,博闻强识。如果放在联邦,怕也能当一名**官。
卫鞅的成功蜕变,可看作大夏重臣转变的一个缩影。
对于如何构建大夏法典体系,卫鞅心中已经有一个大致框架,只是王上不主动提及,他也不好主动说。
王上提的三**典,跟卫鞅所想,简直不谋而合。
因为早有研究,卫鞅显得信心十足,道:“还请王上放心,三个月之内,内政院就能拿出初稿,供王上审议。”
欧阳朔点头一笑。
卫鞅就是卫鞅,即便身居高位,依然锐气十足,做事雷厉风行,偏偏又行事缜密,思维开阔,铁面无私。
也就难怪王朝诸臣工,会对这位内政大臣畏之如虎了。
就连担任内政院监察署长的铁面包拯,在卫鞅这位上司面前也表现的极为“乖巧”,对卫鞅那是死心塌地的佩服。
“那本王就拭目以待了!”
欧阳朔也期待着,大夏迎来法的时代。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魏征入阁
为了治理好诺大的王朝,欧阳朔最近动作频频。
除了召集百家诸子编制炎黄思想,企图统一天下思想,宣示正统;制定《民法典》、《商法典》以及《刑法典》,完善大夏法典体系,确立法在王朝治理中的根本地位,欧阳朔还准备加强监督。
大夏的监督体系分为两明两暗。
两暗为负责华夏区情报的密探组织山海卫,以及负责海外地区情报工作的黑蛇卫;两明为负责朝廷言路的御史台,以及内政系统的各级监察署(司)。
暗系,无论是山海卫,还是黑蛇卫,在海量资金的支持下,经过数年的孵化,终于落地生根,趋于稳定,无需做大的改变。
因此,欧阳朔主要调整的就是明系。
此前,监察署已经由内政院的单线领导,改为由御史台跟内政院双重领导,以此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与弹劾。
“但这还远远不够!”
御史台作为主管言路与监察的机构,负责监察百官,仅仅盯着朝廷一摊,对地方衙门的监督只能依靠监察署来完成,未免有些力不从心。
偏偏朝廷京官配备的都是最顶尖的历史人才,反倒是地方衙门,在融入大夏的过程中,整编了很多旧官吏,有些良莠不齐,乃官吏贪腐的重灾区。
欧阳朔要做的就是让御史台下沉,实现对各级衙门的全覆盖。
唐朝光宅元年,改御史台为左肃政台,专管京官、军队的监察事务,地方监察事务另设右肃政台负责。
稍後,左台也可以监察地方。
两台每年春秋两季派出专使以四十八条巡察州县,春季派遣的称风俗使,秋季派遣的称廉察使。神龙元年,改成左右御史台。
欧阳朔就是要效法唐朝做法,但又有所改进。
经与内阁协商之后,御史台的调整方案很快出炉,主要包括两方面。
其一,御史台派遣御史常驻地方衙门。
行省总督衙门安排一名领侍御史,郡守衙门安排一名殿中侍御史,知府衙门安排一名监察御史,县衙安排一名见习御史。
各级御史均可直接越一级上报,而且只对上一级御史负责。
其二,建立御史台巡查制度。
大夏将效仿唐朝旧制,每年春秋两季派出专使巡察天下州县,春季派遣的称风俗使,秋季派遣的称廉察使。
如此双管齐下,极大地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力度。
鉴于此,御史台将进行新一轮的扩编,自朝廷或者地方衙门,抽调优秀官吏,调入御史台任职。
欧阳朔有言在先,选入御史台的官吏必须素质过硬。
“干的好,也可优先提拔!”
一时间,御史台成为王朝最热门的机构,官吏们趋之如骛,认为只要进入御史台任职,就等于身上有了一张护身符,镀了一层金,乃晋升之不二法门。
只能说,“他们高兴的太早了!”
御史台的主官御史大夫魏征可是一位冷面判官,再加上兼任御史中丞的监察署长包拯,这两位组合在一起,无异于宣判御史台就是阎罗殿。
“不是什么小鬼都能进的。”
于此同时,为了确保御史台的权威,使其有足够的底气监察百官,经欧阳朔提议,提请御史大夫魏征进入内阁,成为继张良之后,第二位兼职阁老。
这一下,御史台的腰板彻底挺了起来。
经过调整之后,御史台就是一柄悬在百官头顶的利剑,形成震慑。
这是御史台好的一面,此外还有隐忧的一面。
历史上,无论是御史台,还是明清时代的都察院,都存在一个隐患,就是监察御史容易成为朝廷文官集团派系斗争的武器。
通过“效忠”的监察御史的弹劾,以打倒敌人,是文官常用手段之一。
如此一来,御史台的权威就荡然无存。
更重要的是,当御史台被文官集团摆弄时,也直接威胁到皇权,使皇帝失去了对百官的掌控,实在是太危险,容易被文官集团架空。
“监察御史为了弹劾而弹劾,为世人所诟病。”
针对此种情况,结合联邦体制,欧阳朔也有应对之策,那就是让御史台跟内政院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助,又互相约束。
御史台发现官吏贪污线索,当立即移交给内政院审理,御史台本身并无审案权。一旦经内政院审理,发现所弹劾之事乃子虚乌有,监察御史就得担责。
轻者影响年终考核,重者立即撤职查办。
如此一来,就极大程度地杜绝了御史“滥用职权”的情况发生。
整个过程中,欧阳朔都没想过让山海卫跟黑蛇卫牵扯进来,用这两个密探组织来监督御史台,效仿明朝的密探治国。
像山海卫这样的组织,一旦赋予其过大的职权,就会尾大不掉,反过来咬欧阳朔这位主子,或者背着欧阳朔搞事情。
这是欧阳朔一直在极力杜绝的。
就算申不害领导的山海卫,对欧阳朔有着绝对的忠诚,欧阳朔也会渐渐收紧山海卫的职权,使其专注于情报收集,而非秘密监察百官。
“让王朝体系在阳光下顺利运转”,才是欧阳朔的终极目标。
这才是一个新兴王朝,一个准备承载华夏文明崛起使命的伟大王朝,所该有的担当与胸襟,而不是躲在黑暗里窥探一切。
能传承百世的,唯有制度。
今时今日,欧阳朔作为王朝开创者,能够约束山海卫,等到欧阳朔退位,又怎么能保证这条毒蛇受新主信任,不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因此,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大隐患,必须提前预防。
…………
统一思想,完善法典,加强监察。
针对王朝越发庞大之后出现的种种问题,欧阳朔思来想去,终于祭出了这三板斧。眼下都还只在试验阶段,真正落地之后,相信大夏会大不一样。
就在欧阳朔坐镇都城,对王朝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制时,山海卫突然传来消息,说北方有了异动,让原本平静的荒野局势一下变得紧张起来。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别玩火
九月,刚结盟不久的大周、大清以及金国,终于有了动作。
据山海卫驻京都办事处传来的情报显示,近日,有大周商队抵达京都,明为开展普通贸易,暗地里实则是在为清朝运输武器装备。
大量的铠甲、兵器,被伪装成普通商品,偷偷运回大周。
得到消息,欧阳朔立即嗅出其中的不寻常,“以大周强大的军工实力,难道还需要向清朝购买武器装备?这根本说不通。”
事出反常必有妖。
山海卫后续传来的情报,印证了欧阳朔的推断。
原来,这批武器装备根本就没运往邯郸城,而是转而南下,直接运往海津港,在邯郸舰队的亲自押运下,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到了这一步,欧阳朔基本摸清了敌人的意图。
“曲线救国吗?”
如果欧阳朔所料不错的话,清朝的这批武器装备应该是送给金国,大周不过是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中间承运商。
要知道,金国可也是有海港的,走海路确实神不知鬼不觉。
拿下高丽,将其并入北疆行省之后,大夏滨海舰队的活动范围就不再局限于渤海,黄海跟东瀛海同样是滨海舰队的活动范围,视野一下开阔起来。
有高丽两郡为依托,滨海舰队已经能跟大周邯郸舰队分庭抗衡。
虽如此,为了维护大夏、大周以及大晋共有的太平洋海上贸易通道,确保三方的共同利益,大夏海滨舰队并未过于强势地宣示其存在。
整个海域相对比较中立。
现在看来,帝尘却是有些得寸进尺了,竟然利用宽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