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皇-第5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心士气。

    而且从谷熟到宋城也只有几十里,半日便可到,若是能有半个时辰在谷熟歇息,之后便一路直抵宋城,也是好的。

    袁无畏心中也是一紧,看看一个个汗出如浆面色潮红的士卒们,这是士卒体力到了极致的表现。

    蔡州军素来军纪严明,未得命令,绝不敢停步,但是过犹不及,一旦超过了那个极限,也很容易引起士卒士气崩溃,说哗变可能性不大,但是就此萎靡就难说了。

    只是眼下已经到了谷熟城外,正因为士卒们太过疲倦,袁无畏才担心一旦放松,再要把士气鼓起来就需要时间了,而且对从谷熟到宋城这段距离的行军速度绝对要大受影响,袁无畏就怕也许就是须臾之间就会影响到整个战局。

    但袁无为所担心的一样也有道理,这样继续下去,万一还没有到宋城,士卒们就撑不住了,那才是祸事了,只要有那么几个人扛不住,就会影响到一大片,而那就像瘟疫一样,很快就能把全军传遍,这也是冒险。

    这也是一道难选的题。

    “不能进城。”袁无畏脸色慢慢的冷了下来,“就在城外,简单休息一下,让儿郎们喝两口水,吃个炊饼,务必要赶到宋城拿下宋城之后才能放心。”

    袁无为一愣之后,明白过来。

    一进城之后,那城中情况复杂,尤其是遇到各种不确定的可能性更大,士卒们精气神骤然松弛下来,为外界所迷,只怕要想把放松的心思收罗起来,就难了,贻误的时间会更长。

    若是在城外简单休息一下,恢复一下体力,倒是能在最短时间内又恢复继续行军。

    “七郎说得有理,我和庆伯说一说,过谷熟不入,……”

    ****************************

    就在蔡州军士卒在谷熟城外满腹怨气的停下脚步获得短暂时间休息时,从磨山突进的淄青军也正在过虞城而不入。

    相较于蔡州军的临时出击,淄青军显然要准备充足得多。

    事实上刘延司从未打算过要被动的等待,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用在他身上不为过,宋州的重要性,淮右这边的担心,刘延司和柴永都探讨过,结论是无论如何争夺都难以获得蔡州方面的谅解。

    既然如此,那么就完全没有给蔡州方面任何面子,只要宋城梁军有异动,那么淄青军就决不后人。

    事实也证明刘延司他们的先发制人战略做得很成功,直接从磨山附近出击,原本在距离上要远于淮右的对手蔡州袁家,但是由于从磨山抢先出击,反而还获得了优势。

    “都督,距离虞城还有三里地,尚未发现天兴左军的斥候。”柴永轻轻叹了一口气。

    虽然说天兴左军要回师汴州,但是最起码几组斥候还是该派吧,也许会有一些隐藏的细作藏于田野乡间,但是斥候与细作的情报报送速度和效率却不一样。

    毫无疑问,庞元或者说天兴左军的心思已经不在宋州了,甚至也从未打算要回宋州了,那些细作大概也就是因为上边命令未到,还在惯性的开展刺探情报工作吧。

    刘延司自然也明白柴永话语里的含义。

    如此大规模的行军,要瞒过主人是绝无可能的,就算是藏身于磨山那等旮旯一隅,多上两天一样会报送到庞元的案桌上。

    当然,当你心思都不在这上边,一心琢磨着走人,就算是报上去,他也会选择性的忽视,或者说无动于衷了。

    “不去管那些了,蔡州军估计也在和我们相对而进,吾都在琢磨,我们会不会迎头相撞?”

    刘延司也没想过自己会一语成谶,此时他还相当乐观的认为淄青军从磨山突然出击,占尽优势,蔡州那边纵然反应及时,也不可能赶上才对。

    “袁氏在宋州城里肯定也有布置,不过无闻堂那边好像也有安排,我们一进城就会有人来接洽,届时先控制城门,定要让袁军进不了城。”

    柴永呲了呲牙,对于袁军他也早就想要碰一碰了,但是他不会拿大军的命运去开玩笑。

    拿下宋城是确定的目标,只要拿下宋城,宁城、柘城、谷熟就在辐射范围之内,宋州可定,至于襄邑、下邑这些地方,就无关大局了。

    “虞城不停,儿郎们的气势正盛。”刘延司瞅了一眼虽然略显疲惫,但是还能撑得住的士卒们,忍不住赞叹了一句,“都言郡公善练士卒,果然名不虚传,若是换了平卢,这等奔行下来,就算能熬到宋城,怕是也不能上阵了。”

    论骑兵,刘延司有这份自信,但是在步卒上,刘延司不得不承认平卢步军与原来的老淮右步军还是有一个明显差距的,现在能跟上的三个军步卒都是老淮右军过来的,而平卢军过来的,已经跟不上了,不得不让他们掉在后面,这日后少不了要好好操练那帮家伙,把自己的脸都丢尽了。

    “呵呵,都督也无需忧心,这也是一个习惯过程。”柴永也很有点儿与有荣焉的感觉,哪怕庐州的德胜军、忠正军也是后来才加入淮右军的,但是比起平卢军,他们的资历又要老不少,“淮右缺马,又无产马地,要练就一支合格骑军太难了,时间也不允许,所以要想立足,步军不强,那边真的成了一无是处了,郡王也是只有这个选择。”

    刘延司微微点头,他当然明白淮右军立足之本,就是靠从固始开始一城一地的坚守打出来的威名。

    而淮右步军之所以威名赫赫,其练兵之术在刘延司看来也并非有多么神秘,之前他也觉得不过就是觉得在韧劲和耐性上更强一些,体魄更强健一些罢了,但这一路行军下来,刘延司才觉察到一些不同。

    平卢军中亦有强健之士,但是相较于老淮右步军这种超乎寻常的稳定速度和耐力,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再联想到老淮右军士卒日复一日的所谓体能训练,两百步冲锋,两里地疾行军,十里地急行军,三十里地负重急行军,都有明确的训练规范,还有各种山地行军、泥地行军、潜水泅渡等等科目,在这个时代都显得那么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当然,在这样高强度的训练背后都是要有雄厚的钱银支持的,没有足够的粮食和肉食支撑,士卒体能根本支撑不下来,十不存一都是往高里说了。

    不过刘延司也听柴永说了,并非所有淮右步军都能达到这个水准或者说按照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来进行,只有精锐的几个军能够达到,而其他诸军则或多或少进行了一些科目删减,比如像潜水泅渡、山地行军这些都在有些军中有,有些则没有,但比如会增加林中行军这些科目,不一而终。

    刘延司也认同柴永的观点,平卢军士卒基本素质不算差,只要假以时日,或者说粮食和肉食能跟上,按照淮右步军的训练方式来,不出一年,就能基本成型,当然随着步军水准提升,在作战方式上也会有一些改变,但那都是细枝末节了。

    柴永说郡王只有这个选择也还包含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淮右现在的术法一道实力冠绝一时,也同样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的选择,不过淮右对术法一道的重视程度也还是让刘延司为之咂舌,那简直就是用铜钱堆出来的,但是也值得,否则青州城如何能一鼓而下?

第一百九十四节 领先

    就在蔡州军因为疲惫不堪不得不在谷熟城外暂时休息的时候,淄青军却已经咬着牙关绕过了虞城,向西直进宋城。

    不过这也只是淄青军的一部分,一个骑军,两个步军,后续部队陆陆续续拉出几十里地远。

    尤其是来自老平卢军的步军,显然在体能和平时的行军训练上还未跟上。

    在淄青军的前部已经逼近宋城时,他们甚至还在虞城城郊,以至于刘延司和柴永也不得不要求后部见机行事,可以让落在最后面的一军进入虞城驻扎。

    既然已经赶不上宋城,刘延司和柴永都确信淄青军和蔡州军在抢占宋城的进度上恐怕也就是一个时辰到两个时辰之间的差距,所以要等到最后一军淄青军的步军赶到,恐怕早就水过三秋了。

    不过虞城的位置亦是相当重要,如果真的淄青军慢了一步,那么攻城不下的情况下,控制住虞城也就至关重要了。

    未虑胜先思败,这也是为将在外者不得不考虑的,一军对于拥有十多军的淄青军在宋城一战上影响不大,但是若是能在不利情况下控制住虞城,却非常关键了。

    从虞城到宋城几乎是一马平川,这里是中原腹地中的腹地,地势间或有些小起伏,对于全速行军的军队来说,基本上没有太大影响了。

    倒是紧邻虞城的孟渚泽水波潋滟,苇荻青青,扑面而来的湖风水汽让一干士卒们热意消退不少。

    孟渚泽也是中原有名的大泽,汴河从西北而入,从东南而出,经砀山直抵徐州,堪称黄金水道。

    不过汴河水量历年不均,这也极大的影响到了意欲通过这条水道沟通汴徐两地的商贾们,尤其是遇到前两年那种旱年,冬春季节,甚至许多河段都只能通行小渔船。

    虽然汴河由于年成水旱不均,使得通航易受阻,但好歹这也是中原大河,寻常年景,船只已然可以通航。

    像去冬大雪不止,今春以来,雪化水多,这条航道便又热闹起来,加上还有孟渚泽这个可以调剂汴河上下的大湖作用,使得汴河航道虽然不及南面的运河那么繁盛,但是却又要比北面走白沟、菏泽、荷水、泗水那条水道要方便许多了。

    孟渚泽常年水丰草茂,临近孟渚泽还有多个大小不一的渊薮,使得周围这一片土地哪怕是在大旱年间收成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堪称粮仓。

    加上孟渚泽湖中特产极为丰茂,不亚于巨野泽,比之巢湖甚至更多,菏泽、芍陂更是无法与其相提并论,所以道藏材官院院首邓龟年便极力在江烽面前要求夺下宋州,最不济也要控制住孟渚泽,确保道藏材官院有足够的特产来源以供研究。

    随着江烽领地的扩张,道藏材官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兵种和特定情形下,道藏材官院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同样也使得道藏材官院在胃口上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一些诸如盛产奇物妙材的灵山大泽,更是直言不讳的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甚至还要在军中援引奥援,以求能表达自己的意愿诉求,这一点无论是江烽还是政事厅的诸公都隐隐有所觉察。

    当然,在江烽看来,这并非完全是坏事,无论是人还是组织,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而追求,这很正常,能够善加利用,才是正理,为人君上者不能觉察不能意识到这一点,那才是失职。

    不过孟渚泽风景虽好,但对于刘延司和柴永他们来说,这个时候却不是享受风景的时候,来自谷熟的斥候急报,蔡州军已经过谷熟,正在向宋城急奔,这让刘延司和柴永意识到还是有些低看了蔡州军和二袁的警惕性和反应速度。

    “真没想到袁怀庆居然还有这般胆魄,老而弥坚啊!”刘延司目光如炬,胯下健马慢慢提速。

    单枪匹马是济不得事的,他当然不会单骑闯宋城,对于淄青军来说,只要抢先一步就行。

    他不信只要进了城,谁还能将淄青军从宋城中逐出,哪怕真的变成了城内决战,淄青军也有这个实力应对任何挑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